06.07 “扬州瘦马”与“某地皇太后”

今天青灯想谈谈古时的“扬州瘦马”。很多年轻人因为对历史的淡漠,对这个群体已经不了解了。“扬州瘦马”可不是顾名思义,是扬州产的瘦小病弱之马,"扬州瘦马",与马无关。这个称谓的背后有着一段段令人心涩的故事。

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他们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是迎合盐商们的纳小妾得需要而产生的。

“扬州瘦马”与“某地皇太后”

明代扬州盐商垄断全国的盐运业,腰缠万贯、富甲天下,故在当时全国,扬州"养瘦马"之风最盛。大概从明朝开始,在江苏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主要以瘦为美,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

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进烟花柳巷。在著名的秦淮河畔,“扬邦”歌妓大多为“瘦马”出身,据《续金瓶梅》所记载,一个一等“瘦马”能卖得1500两以上的银子。

明清时代,这些穷人家的女孩子虽说少数可以“嫁作商人妇”,作为小妾而成为富人的玩物,但更多的却是跌入烟花柳巷,“春风十里扬州路”,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瘦马”,无人记得。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数百年后,某些“瘦马”竟能“扶摇而上九万里,化作凤凰展翅飞”。明明也是穷人家孩子出身,却因攀上高枝,而号令朝廷大员为其保驾护航;明明是蒲柳之姿,百无一能,尚不如古时的“瘦马”们刻苦研习诗词曲赋,却能“震撼”、“光耀”整个州府;明明是一平民百姓,却敢以“某地皇太后”自居,敢“举国禁言”,唉,其背后的金主又岂能是古代那些盐商们可比。

“扬州瘦马”与“某地皇太后”

青灯曾闻古代的贪赃枉法、穷奢极欲之辈——“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如“某地皇太后”之流,且听青灯一言:古往今来,女以色宠,男以色败,不胜其数。以色事君者,色衰而爱驰。

背后金主之流,且听青灯一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心可欺,朝廷亦可欺?待以时日,必将受到刑法的追责。

青灯曰:

勤俭兴业,官侈民贫。

奢靡浪费,误国殃民。

八项规定,鼓舞人心。

以上率下,面貌全新。

匹夫有责,清廉做人。

弊革风清,朗朗乾坤。

“扬州瘦马”与“某地皇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