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揚州瘦馬”與“某地皇太后”

今天青燈想談談古時的“揚州瘦馬”。很多年輕人因為對歷史的淡漠,對這個群體已經不瞭解了。“揚州瘦馬”可不是顧名思義,是揚州產的瘦小病弱之馬,"揚州瘦馬",與馬無關。這個稱謂的背後有著一段段令人心澀的故事。

揚州在古代是兩淮(淮南淮北)鹽商的聚居地,鹽商當年生活奢侈程度可與皇家媲美,他們的富足由此也養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業,“養瘦馬”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是迎合鹽商們的納小妾得需要而產生的。

“揚州瘦馬”與“某地皇太后”

明代揚州鹽商壟斷全國的鹽運業,腰纏萬貫、富甲天下,故在當時全國,揚州"養瘦馬"之風最盛。大概從明朝開始,在江蘇揚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經過專門培訓、預備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主要以瘦為美,因此被稱為“揚州瘦馬”。

在“瘦馬”的買賣中,她們像商品一樣被挑三揀四。但並不是所有的“瘦馬”都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最後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馬”,不得不被送進煙花柳巷。在著名的秦淮河畔,“揚邦”歌妓大多為“瘦馬”出身,據《續金瓶梅》所記載,一個一等“瘦馬”能賣得1500兩以上的銀子。

明清時代,這些窮人家的女孩子雖說少數可以“嫁作商人婦”,作為小妾而成為富人的玩物,但更多的卻是跌入煙花柳巷,“春風十里揚州路”,笙歌燕舞,脂濃粉溢;夜色深處,多少“瘦馬”,無人記得。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數百年後,某些“瘦馬”竟能“扶搖而上九萬里,化作鳳凰展翅飛”。明明也是窮人家孩子出身,卻因攀上高枝,而號令朝廷大員為其保駕護航;明明是蒲柳之姿,百無一能,尚不如古時的“瘦馬”們刻苦研習詩詞曲賦,卻能“震撼”、“光耀”整個州府;明明是一平民百姓,卻敢以“某地皇太后”自居,敢“舉國禁言”,唉,其背後的金主又豈能是古代那些鹽商們可比。

“揚州瘦馬”與“某地皇太后”

青燈曾聞古代的貪贓枉法、窮奢極欲之輩——“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如“某地皇太后”之流,且聽青燈一言:古往今來,女以色寵,男以色敗,不勝其數。以色事君者,色衰而愛馳。

背後金主之流,且聽青燈一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民心可欺,朝廷亦可欺?待以時日,必將受到刑法的追責。

青燈曰:

勤儉興業,官侈民貧。

奢靡浪費,誤國殃民。

八項規定,鼓舞人心。

以上率下,面貌全新。

匹夫有責,清廉做人。

弊革風清,朗朗乾坤。

“揚州瘦馬”與“某地皇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