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每每提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胞们大部分都会感到无比屈辱。

究其原因,自幼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贫穷落后,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以大刀长矛武装的清军,又怎能使用洋枪洋炮武装到牙齿的联军的对手呢?可悲的是,历史不是这样。

落后归落后,但清朝军队的装备也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寒碜了,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误区,众多制作粗糙的电影电视剧功不可没,不客气的说,正是它们把人民的思想给带到沟里去了。很多电视剧作品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捧红了演员,却误导了观众。其实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在电视剧里边的清军官兵,除了将领有得一身像样的绵甲穿上之外,其余的士兵和基层军官,都是清一色的号衣和马甲,身前身后一个圆圈子,写着“兵”或者“勇”,拎着牛尾刀,披着号衣,戴着大笠帽或者红缨帽,几乎成了清军的标准制式。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如电视剧那般模样吗?

清军是清朝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最初由满族建立八旗军队,通过战争建立了清王朝,后来又发展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自立,建后金国。所谓八旗制度,乃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为业,世代为兵。成为清朝军事之核心。

只是在入关战争和三番叛乱结束后,清朝国内大体安定,100余年内无大战事,国人不知战争为何物,满蒙八旗和绿营,在长期的和平之中,文恬武嬉,堕落成性,很快就成了不堪一击的废物军。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清朝军事的分界点。1851年(咸丰元年)1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到1853年太平军攻破江宁,改称“天京”,定都于此。战争初期清军失败的事实证明以现有的正规军击败叛乱是毫无希望的,地方官员便开始转而支持地方团练。

1852年12月,曾国藩就任湖南“团练大臣”,他整合了境内各支地方武装,组成后来被称为湘军的地方部队的核心。当1860年5月作为清军主力驻扎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攻破后,湘军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清政府于1860年6月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和钦差大臣,指挥长江下游的军事作战。同年,他的门生李鸿章受命于安徽淮河一带编练军队,1862年,这支被称之为淮军的部队正式投入战斗。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除湘军和淮军外,外国力量也加入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除组建中外混合部队如常胜军外,英法军队亦参加了一些战斗。而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元气大失,战局得以扭转。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城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结束。

在太平军时期外国武装的强大给曾李等将领以深刻的印象。1863年5月,在目睹了常胜军攻破太仓城(仅用了4个小时)后,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宣称“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洋务运动的兴起更促进了清朝军事的现代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欧洲教官被聘请来帮助操练帝国军队,一些兵工厂也建立起来。清政府亦试图重振其八旗、绿营军。在中央,清政府扩大并改善了装备西方武器的神机营,力图使这只归朝廷直管的部队能胜任守卫京师的重任。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但清政府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其预想的成效。甲午战后,清廷痛感八旗绿营不可救药,防军练军也不堪重用,打破原有的窠臼另练新军即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1894年底,前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受膺重命,在天津新农镇练就新军10营,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号“定武军”。

正当胡燏棻要大展拳脚之时,清廷却将之调任津卢铁路督办,改由前驻朝鲜商务监督袁世凯接办。袁上任后将原兵额招足至7300人,“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 史称“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由此开始。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在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这支军队也依照西式军队编练,步兵、炮兵、马兵、工兵13营一共二千余人。后来自强军由刘坤一接办,到最后被袁世凯所收,被编进其武卫右军。

新军在编制和训练上,主要是模仿德国和日本。镇下有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各1个营,军乐1队,步兵2个协4标12营。全镇官长司书748人,兵丁10436人,夫役1328人,合计12512人。在编制上层层管辖,以便于指挥。由此,新建陆军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军事单位,其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大相径异而与近代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大体接近。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新军成立后,在更新训练方法、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对军服作出了改进。练兵处正式拟订了包括礼服、常服、肩章、帽徽、领章等的新军军服样式,至此,使用了数百年的中华民族传统军服-号衣,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以说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但在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京,当时拱卫京师的部队是晚清新式陆军武卫三军显示出的,战斗力低下,懦弱,混乱等情况,下决心改编军队。下令将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改为常备军,其余编为续备军,同时加强洋枪操练。

后来一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法国老兵,在回忆录中说:看缴获清军的武器,有些别说装备,就是见也没见过。就是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被八国联军打的一败涂地。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光绪帝决心推行新政,进行军事改革。

别再被电视剧误导!清帝国灭亡前夕,大清军队军服已经走向西化

可以说清朝投入巨资编练新军,为中国建立起了第一支兵种齐全,训练有素,兵制优良的近代化军队和一个近代军事学堂体系。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军制和军事教育的基础。但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清国根本就不具备建设一支强大新军的能力,而且固有的制度问题让新军本身也是弊病一堆,与世界强国军队仍是差距甚远。

更可悲的是,这支曾经埋葬旧王朝的军队,在辛亥之后却迅速沦落为军阀的私人武装,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