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一座小城使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折戟,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铁骑纵横亚欧大陆,所向披靡。正当他们踌躇满志,以为天下在握之时,不想却在一个小城折鞭。虽然进攻前后跨度达36年之久,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连蒙古大汗也战死城下,但最终也没有攻下这个小城。这个英雄的小城--钓鱼城,创造了人类战争历史上的奇迹,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一座小城使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折戟,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入蜀主政,巩固长江上游四川一带防御力量。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 钓鱼城即是这一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主力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图发挥蒙古骑兵擅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次年2月蒙古兵临钓鱼城,考验防守钓鱼城军民智慧和意志的时刻到了。

一座小城使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折戟,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2月7日,做好准备的蒙古军队发动了攻击,但防守军民斗志昂扬、准备充足,经过艰苦战斗,打退了进攻。蒙古军围绕钓鱼城各个防守要点,逐一攻击,但是均以失利告终。战事一直持续到5月,蒙古军还无任何进展,奈何钓鱼城不得。蒙古军队自攻入四川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在钓鱼城碰上硬钉子后,蒙古诸将大多愤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

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助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蒙古军千户董文蔚奉蒙哥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抵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子董士元又代叔父继续攻城,率所部锐卒拼死进攻,但宋军同仇敌忾,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与其苦战多时最终将其击退。蒙古军主力攻一座小城,耗时5个月而不能下,前锋主帅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窥视,不想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汪德臣之死, 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羞怒异常。

一座小城使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折戟,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在蒙古军大举攻城的同时,南宋虽然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由于没有地利庇护,为蒙古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还主动出击,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袭扰蒙古军营,动摇蒙古军军心。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蒙古军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骄横,士气日趋低落。

拖延至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见此情景,蒙古军将领深知再耗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遂决定撤兵。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伤重病死。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还有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一座小城使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折戟,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

蒙哥的死,使已经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准备向埃及进军的弟弟旭烈兀只好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自己亲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古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向欧亚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间接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1279年,经过崖山海战后,南宋政权彻底灭亡,而且蒙元已经开始接受汉文化,再坚持抵抗下去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在得到不杀钓鱼城军民一人的保证后,钓鱼城守将开门投降前后持续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