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昨天开始,伙伴们就一直在催选题,又到deadline(截止时间)啦!好吧,该死的拖延症又附身啦。

就在今天早上,好几个家长跟我吐槽无处不在的拖延症,亲子关系的无敌破坏王!我终于确认要写的点了:拖延症真的太太太太流行了!家常便饭般的存在,数据显示:人群中有20% 的人会经常拖延,90%的人或多或少拖延。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的苦可能更苦一点。

知乎上有一个问卷:哪一刻你觉得苦?

众说纷纭,我想说:家有两宝,性格迥异,人格分裂算不算苦?

我家一个拖延症,另一个吧,我卖个关子,一会儿讲。

01

既然拖延症让世人皆苦,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拖延症的脑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拖延?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这是大脑图。

大脑都有一个决策人,一个是理性决策人,存在于非拖延症的大脑;而拖延症的大脑里,是一个及时行乐的猴子。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平时没什么两样,但一旦发生情况:

非拖延症:“现在是干活的好时候!”

拖延症说:“不要!”

理性决策人,要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但猴子不喜欢,所以他抢过方向盘:“我们还是去维基百科上查一查八卦吧。”接着,玩一玩手机和Ipad,或者优酷上看看视频……然后,今天我们就没时间了。

因为,这个及时行乐的猴子,生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记忆,也没有未来的概念。它只关心两件事:简单和快乐。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如果在原始部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不是原始部落时代,我们需要理性决策人。

但是,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控制不了这只猴子。

02

我们再来看看拖延症的种类。

专家说,拖延症分两种:一种是有deadline的,一种没有deadline。

有deadline的太常见,我们就不累述了。

没有deadline的,不易察觉,很少被谈论到。

比如看望家人、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维系感情,因为没有deadline的,只会不断地肆意延伸、拖延。常常在无声无息中折磨着人们。

这种长期的拖延,让人觉得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随之而来的沮丧,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追寻梦想。

需要警惕的是:猴子最狡猾的伎俩发生在没有截止日期的时候。

03

到我揭晓刚刚卖的那个关子了:我更惨,除了苦着你的苦,还有另外一种苦——我家另一个宝贝,她不拖延,她提前!

噢,上帝!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先给大家普及另一病症:

当别人拖延任务时,有一种人,早早地就把任务完结了。这在英文里有个名字,叫做 precrastinator,我们称之为“提前症”。

有提前症的人是什么样呢?

每次早上上学的时候,各种焦虑。

“妈妈,我的校服呢?你赶紧的!”那会儿我正在见周公呢,这一吼,心跳骤跳好几下。

“爸爸,长针指到8就要出门!”(意味着她提前半小时到校)

……

这种事情多了吧,一天的心情都不好,格外毛躁,失了分寸。

这种人,通常在一件事情的截止日期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就早早地把这事儿结了。

因为,他们实在是没办法忍受那种拖着不做、有事儿没完成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这提前症多半是间歇性的,没有规律,无法解脱!

04

你们先别笑,我还就“提前症”问过身边不少于20位家长。提前症的孩子不多,提前症的家长不少。

以我为例,你们看着对号入座就好。

几年前,因为停车费忘记续交,导致某一天离场时,缴费高达72元。记住教训后,我什么事情都想着提前办理。

前段时间,驾照即将到期,想到万一不小心被警察蜀黍捉走,加之又是外地的,于是就好着急好着急。

跑去车管所,做体检、拍照片,把表格提交窗口。

当当当当!

眼看着换驾照一事要完美搞定的时候,五秒钟,窗口大哥将表格递出窗口,头也不抬:“驾照到期要提前三个月才可以办,现在还有四个月,你慌啥子嘛?”

我犯病了……慌啥子嘛?!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那一刻,突然想起我小时候,总喜欢把暑假生活、寒假生活,一周做完,然后畅玩儿。

有一次,正洋洋得意自己做完时,老妈甩我一本试卷集:“太棒啦!我们再来点新的吧!”

心好痛……

05

说到这里,家长们开始说了:提前症又怎样?总比拖延症好呀!

OK,那我们就看看沃顿商学院的明星教授Adam Grant的TED演讲:那些年,他错过的上亿美金……(好吧,这个演讲标题是我自己取的)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Grant教授讲了这么个故事。

很早前,几个学生找到他说要创业,并且描述了一下要做的东西将会颠覆整个行业,希望他可以投资。

一顿慷慨陈词的游说之后,Grant教授决定尝试。

暑假过去了,Grant教授问那几个学生:“你们应该整个夏天都在忙这件事情,对吧?”

那几个孩子说:“噢不,并没有。”

Grant教授无言……

半年过去了,到公司成立的前一天,网站都不能正常运行。理所当然,Grant教授拒绝了这项投资,明摆着没前途嘛。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人家没前途?笑话!没前途才怪。

这几个拖延症年轻人,创办的公司是Warby Parker——美国最牛逼的眼镜电商。四年不到,估值上亿美金。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自行想象Grant教授内心受到的暴击点位。

听到这消息,有没有想着,哇塞,拖延症的孩子,好有未来的!

06

任何事情不能一锤定音哦,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类拖延为什么有未来?

Grant教授就“拖延症&提前症”,做过调查。

事实证明:

提前症患者,总是仓促行事,早早地做完所有事情,但是,所得到的创新性评分比那些适度拖延症患者得到的评分低,而且低蛮多。

这些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些等到最后一分钟的拖延症患者,贪图玩乐,以至于没有任何新的主意。

另一方面,那些仓促行事的提前症患者,总是非常焦虑,也没有什么新颖的想法。

而Warby Parker那四个学生,他们做事的节奏介于“提前症”和“拖延症”之间,一个很有意思的位置,我们称之为“适度拖延症”,他们可能就是工作习惯比较差,但相当有创造力。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喏,看上一个图:适度拖延者,也就是创新者,处于曲线的顶峰,而且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两个群体,其创新性增加了16%。

当这些适度拖延者被告知这个游戏后,就开始拖延。但在他们的脑子深处,这个任务是活跃的,不是静止状态。然后他们就开始各种酝酿,拖延让他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发散思维。

就像Aaron Sorkin所说:你把它叫做拖延,我把它叫做思考。

07

以上,我尝试着这样来定义。

适度拖延者,他们常常开始得很快,结束得很晚。他们虽然没有立刻产生结果,却一直在尝试,默默等待、寻找创意的诞生。

这一切,恰恰是需要时间来酝酿的。

事实上,很多历史上伟大的创新者都是适度拖延症者。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比如达芬奇,他在蒙娜丽莎上,断断续续工作了16年。

他在日记里这么写的: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后来达芬奇在光学研究上分散了些精力,这改变了他描绘光亮的方法,让他变成了一个更好的画家。

马丁路德金呢?在他生命中那场最大的演讲前夜,也就是华盛顿游行的前夜,他是凌晨三点后起来重新写的。一直等他上场时,还在写笔记,上台后11分钟,他扔掉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说出了那句改变历史轨迹的词: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他的演讲稿从未完成。他让自己尽可能去思考各种可能性,因为他有即兴创作的自由。

谈到生产力的时候,拖延是一种恶习。

但是对于创新来讲,它是一种美德。

我想说,孩子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不像一个开关,要么开要么关,它更像一个调节的档位,可以调节程度的。

与其整天焦虑、烦躁,不妨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他究竟是在无厘头的拖延,还是潜在地思考创新?

孩子一磨蹭你就鬼火冒?别这样,你觉得是拖延,他可能在思考!

说到底,我们需要战胜的不是拖延症,又或者提前症,而是对于时间的焦虑,控制自己的节奏,然后将要做的事情,紧紧控制在自己的轨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