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一位老股民的挥泪自省:熬过了15年的股灾,却倒在18年“牛皮”熊

中国股市的真实杠杆率已经超过20%,很多人对这个数字可能会吃惊,怎么可能?但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确实已经超过了20%。

1、股市杠杆率是杠杆资金和流动市值之比。中国的股市流动市值50多万亿,但实际上很多国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流通。

2、中国股市券商融资超过2万亿,场外配资至少两万亿,这就是四万亿。光这两项,中国股市的杠杆率就超过10%。

3、更可怕的是,现在大量的商业银行贷款进入了股市。在实体经济很差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投向了股市,这个数据保守超过了4万亿。

4、还有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些理财相当于负债,承诺保证本息的,也是杠杆资金。

5、券商融资2万亿+场外配资2万亿+银行贷款4万亿+理财资金1万亿=9万亿,而中国股市除掉国有企业不能流通部分,真实的流通市值不会超过40万亿,也就是中国股市的杠杆率已经超过20%。

6、中国股市的杠杆率超过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杀,这是庞大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无法避免的风险,接下来绝对是无法收场的。

7、股市杠杆率超过3%,风险,超过6%,股灾一定会发生,超过10%,历史上没见过,超过20%,那就是自作孽,这是领导责任了。

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自杀式高杠杆发展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投机性的赌博自杀式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可避免会走向崩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股民更不要立于围墙之下,财富有限,生命有限,且行且珍惜!


这三类人根本不适合炒股,有你吗?

1、太聪明不适合投资股市。太聪明的人喜欢走捷径,喜欢急功近利,自然容易沉迷高抛低吸,也容易迷失在追热点赶游资的陷阱。我见过很多聪明的人,他们的心理很想象,从进入股市的时候,就是赚一把就走的心理。他们相信内幕消息,甚至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样的话,距离亏损就不远了。

2、没耐性不适合投资股市。身边有朋友开户后问我如何炒股,我通常建议8成的低估优质股票,另外2成可以让他们自己试水。通常一段时间后我再看他们的账户,往往早已面目全非。询问的时候,卖出的理由往往是“好几天了都不涨啊”,“我看开始跌了啊”等等,再过没多久,往往就开始套牢了。股票的短期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低估的股票上涨的确定性很大,没有长期持股的耐心,往往难以赚钱。

3、意志力不坚定不适合投资股票。很多时候,真正获取收入的人,是和人性相反的,要有强大的忍耐力和自制力。在别人恐慌时候贪婪,股灾来临时候,泥沙俱下,千股跌停,指数不断刷新新低,任谁都无法安之若泰,这个时候,水落石出,恰恰真正可以找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在别人贪婪时候恐惧,牛市来临时候,股市一片欢歌热舞,大家纷纷入市,周围的人每天都笑呵呵的讨论赚了多少。这个时候,也是风险最高的时候,在别人兴奋时候,股票已经高估,股价也透支了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利润,需要我们理智的退出,哪怕指数会继续上涨也不能为之所动。


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原来庄家都是这么玩的

想要做一支股票,首先要找到一支大小合适,前景无需多么优秀,但几年之内绝对不会倒闭的那一种。然后我去拜会该公司领导,告诉他我想投资他那支股票,请他们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吸筹时,在公报时尽量将业绩放平,或者适当隐藏利润,这一点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对报表进行适当调整就行了,例如,将某些损益一个季度提完,使其报表看上去亏损;或者将后面数年的费用半年摊完,这都使得当期报表非常难看。在这之前,我肯定是要进一些筹码的,这些筹码主要用来砸盘的。

1、那公司为什么要配合庄家呢,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其实很简单,我将股票拉到高位,他们也能卖个好价钱;在低位时,他们同样可以购入自己的股票,还能挣得名声,这样一来收益会相当可观,何乐而不为?这当然要和大盘走势相同,在这中间,散户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2、怎么收集这些砸盘的筹码?

我不会每天慢慢去收集,因为这样会使股票天天上涨,反而难以收到足够的筹码,还容易被散户抢酬,并使技术指标形成向上趋势,更使自己收集成本提高。我会在某一天用大涨的办法来收集,当连跌数天后,散户都悲观失望,猛然一个大涨,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会抛出;而短线获利的,可能就交枪了,其实,在这个价位我只是要砸盘的筹码,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涨的办法就很容易达到目的。

3、第二天要来个低开

为什么要低开而不高开,因为我昨天收集的筹码并不准备获利,而且要让昨天追风进去的短线筹码帮我砸盘,如果高开,很容易让短线筹码获利,他们就会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资金来跟我抢酬,所以一定要低开,消耗这些短线资金。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了,砸盘就要开始了

1、盯着指标股去做

关键就在于成本,随着大盘波动,你的成本最低,指标股跌时,你也跌,所用砸盘筹码量最少,因为没有多少人敢买,可以深砸。当大盘涨时你去拉,同样无须买多少,只要将关键点位的筹码买掉即可,有人会将股价推上去,到一定高点,你还可以将低位进的筹码出掉一些,这样可以腾出一点资金做一点差价。

所以,我们看到的股市局面就是要涨一起涨,要跌大家都去跌。

2、砸多少适宜?

根据大盘状况,每天操盘必需跟着大盘走,当大盘大跌时,你必需深砸下去,这时候成本很低,只要用少量筹码将关键点位砸开即可,会有止损盘帮你接着砸下去。但是尾盘必需进一些筹码,防止第二天大盘走低或者走高,有一定量筹码就好灵活掌握,也就是说,要在操盘时盯着指标股。


交易的难与易

听到懂与不懂,明白与不明白的人都在说大道至简,似乎不会说这四个字就不懂得交易一般。确实,交易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大道至简”,简单到只要“死了都不卖”,简单到看着PE估值就能决定资金的进出。可惜难的是利润总是离他们远去,亏损却总是形影不离。而对于某些交易者来说,真正的“大道至简”就是分清楚能做或者不能做,简单到始终如一地、机械地执行既定的交易策略与交易计划,对他们来说,最难的就是对于人性弱点的克服,而且这种克服只能是数量上的克服,但绝不是绝对的克服。

资本市场的诱惑之处在于给你一种幻觉:你只要抓住其中的波动,就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这种波动在事后看来,往往是容易把握的;很多“秘籍”的作者也往往掌握人们贪婪、忽视风险的特点,将所谓的“规律”总结给你,让你看着“秘籍”招招在理,用起来统统放屁,最妙的是,你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领悟“精髓”,最后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在沼泽中越陷越深。

“秘籍”的最大危害在于给你一种固定死板的交易方法,让你觉得市场理所应当按照这种模式发展的必然性,而忽视了市场以及交易的本质属性——或然性。做对了让你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做错了就破口大骂,不能坦然面对和接受亏损的现实,不肯承认市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进而将自己推入万复不劫的境地。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一定要战胜市场,战胜“庄家”,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和获利,殊不知所谓的市场或者“庄家”其实是一种合力,个人的渺小无法抗拒整个合力的强大,只有看清楚了合力的方向,顺应合力的方向,才是交易者的生存之道。只有看清楚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知道自己能看清什么不能看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最大的难题之一在于看清自己。

人性的弱点在于贪婪和恐惧,这恰恰是人性的必然性,可惜往往人们愿意把这个当做或然性,不愿意去正视自己的弱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出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人们往往会把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而不是去认识和面对自己的人性弱点,所以最大的难题之二在于人性。

交易的难在于自身修养的提高,易在于外在形式的简单,相当多的交易者如果不能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这会在日后的交易上集中体现,而且你越希望回避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这也是墨菲法则的体现。


投机市场的游戏就是一个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游戏, 再是追求利润的游戏

估计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但这是我的理解,这使我很安全! 盯住止损,止损是自己控制的; 不考虑利润,因为利润是由市场控制的! 其实资本市场的实质就是资本再分配, 最高的境界就是心态的较量。

大 多数人都要过战胜自己这一关, 能尽快意识到自己的弱点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股票就是“赌博”,玩的就是心态, 赢时要放胆,输时要舍得放弃。 对行情赚到钱没啥了不起, 看对行情亏了钱还能不受影响接着下单才厉害。 自己不是输在盈利能力, 而是死在亏损大了舍不得砍,老是幻想能挺回来。 允许自己犯错并能控制自己的亏损应该是最终的目标。

战胜自己很难的, 我觉得能明白自己的毛病想法去避开比较现实。 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行情, 做单不用想的那么复杂,简单有效就行。 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 就能在市场活得长久,纪律和心态控制比技术提高更重要。

男儿在世,一诺掷地,自当溅血赴约, 然投机市场,比拼的是放弃的技巧,似不宜过分执著为好。 任何时候忘记了去尊重市场,都会铸下大错。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思考创造了人,多想想,想透澈点,盲从会死人的。

任何一种方法固定下来都能最终赢利,只是科学控制仓量的学问。 久错必对,久对必错,取长去短,少取长活,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在有成绩后可以放弃,而在受到挫折后绝对不可放弃。 因为成功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对做大趋势者犹为重要)

金 融交易的全部---- 就是要有一套有效的价格趋势策略, 加上良好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 用“分散”而“持久”的手段, 在投机市场上长期地占有概率优势,而不是孤注一掷。 既然是做趋势就不应该经常换短线来做, 因为趋势和短线考虑的角度是不同的,手法也不一样。 操作方法到一定程度要继续改善也是很难的, 因为无论如何都有出错的概率存在。

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永远不要承担过度的风险。 只要你在入场前确定了自己能够承受得起的风险, 从原则上来说那就是个好交易。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说起来很容易的一句话, 但是你是否能够“交易你的计划”,却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难执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