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日本新政擴大引進外國純勞動力,中國人才派遣業者稱外勞待遇將改善

相比歐美國家,日本在移民問題上是比較保守的,儘管人口呈現嚴峻的減少態勢,日本國內反對引進外來人口的聲音還是很強烈。即便這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日本政府還是出臺了新的外國勞動力引進政策,2025年前將在建築、介護等勞動力嚴重不足的行業引進50萬純勞動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月5日在政府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上表示,因為人手不足的問題日益嚴峻,有必要儘早構築廣泛引進有一定專業技能和即戰力的外國人才。日本媒體解讀稱,在日本經濟面臨深刻的勞動力不足問題的背景下,日本的純勞動力領域事實上將面向外國人大開門戶。

日本新政扩大引进外国纯劳动力,中国人才派遣业者称外劳待遇将改善

大連天巳集團海外人才派遣業務總經理祝賀

大連天巳集團海外人才派遣業務總經理祝賀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日本引進外國勞動力作為緩解國內勞動力不足的政策是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實施的,像現在正在實施的技能實習生(研修生)制度就是主要形式,現在新的政策是進一步放寬了引進外國勞動力的限制。他分析稱,新政策是在日本少子高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的問題進一步嚴峻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新政策裡提到的新增50萬外國勞動力,主要是面向農業、介護、建築、酒店、造船5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需要大量的純勞動力,往往是日本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的3K工作(髒、累、危險),而在日本勞動力本來就不足的情況下,這些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尤其嚴重。

成立於1999年的大連天巳集團是一家開展教育培訓、金融、汽車等多種業務的企業,海外人才派遣是主要業務之一。祝賀說,2017年天巳集團向日本輸送了300多名技能實習生,去向包括食品加工廠、農業、水產加工廠、服裝加工廠、餐廳、免稅店、溫泉酒店等,地域遍及首都圈、愛知縣和福岡縣等地。以天巳集團的情況來看,往各個行業輸送的人數相差不多,但是介護行業對外國勞動者的需求明顯多一些。

祝賀坦言,因為發生過很多問題,所以日本的技能實習生制度一直以來受到很多批判,這其中有日本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待遇問題,也有外國實習生自己的問題,其中待遇問題是外國勞動者最為關心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各行各業的薪酬也有了較高的增長,到日本“打工”的吸引力已經不如以前那麼大了。2017年前往日本的中國技能實習生約3萬人。過去,中國一直是向日本輸送技能實習生最多的國家,如今已經被越南超越,去年越南向日本輸送了約5萬人的技能實習生。祝賀說,“日本不得不調整政策,來吸引外國勞動力”。他認為,新的政策實施以後,日本政府勢必會提高對於日本用人企業的要求,改善外國勞動者的待遇。

如果新的政策在日本國內得到通過,日本將修訂相關法律,設立一種新的簽證政策,這種簽證政策有別於現在的技能實習生簽證和其他工作簽證。目前,技能實習生簽證最長三年,但是新的政策實施後,只要通過相應的技能和日語考試,就可以獲得最長5年的就勞簽證。如果以技能實習生的身份申請新的就勞簽證,則不需要參加上述考試,最長可以在日本工作10年。

儘管日本政府強調新政策“不是移民政策”,持新就勞簽證的外國勞動者不能帶家人到日本生活,但是被認定為“高度人才”的外國勞動者,也可以將在留資格轉為一般的就勞資格,這樣可以長期在日本工作,而且可以帶家人到日本。

有媒體解讀稱,新政策對外國勞動者的日語要求更低了,申請外國勞工簽證者只要達到“能理解和簡單會話”水準即可。對此,祝賀表示,應該說根據行業的不同,新政策對於外國勞動者的日語要求更加細化了。比如農業,對日本可以說沒有要求,但是介護是一項需要一定溝通力的工作,對日本的要求就相對較高,需要達到日本能力測試4級水平。現行的技能實習生制度對日語等級沒有具體要求,只是對學時有要求,普遍的情況是在國內需要進行3個月、180小時以上的日語培訓。

日本新政扩大引进外国纯劳动力,中国人才派遣业者称外劳待遇将改善

天巳集團對招聘人員進行日語培訓

祝賀說,作為海外人才派遣行業的從業者,對於日本的新政策還是非常歡迎的。一方面,日本方面的需求量大了,用人企業更多了,輸送的選擇更多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新政策實施後外國勞動者的待遇將變得更好。日本將更加重視外國勞動者,相關的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善,工資標準與日本一樣,同工同酬,勞動時間、勞動環境、生活條件等等權益應該會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祝賀說,新政策實施後,外國勞動者的稅後月綜合收入應該達到13萬至14萬日元以上,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就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至少在中國的吸引力不會太大。

在被問到新政策實施後人才派遣行業會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時,祝賀說,對於天巳集團來說,將會有更大的信心招收更多的人才,同時還將一如既往的按照日本用人企業對招聘人員進行高水準的培訓。而對於招聘人員赴日後的後續服務,天巳集團在日本有常駐人員,與專門負責外國勞動者事務的組合溝通協調,一方面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另一方面對勞動者進行後續培訓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