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清風拂栁


新加坡做為南亞地區,1965年才從馬來西亞分離岀獨立的一個城市型小國。面積僅719平方公里,人口僅4O0萬。(華人佔77%)



至今已發展成,以貨貿、金融、旅遊文化為主打的花園城市型國家。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GDP5.8萬美元,遙遙領先於亞洲。這些與一個人密切相關,他就是新加坡開國最高領導人一一李光耀總理。


李光耀,(1923一2O15),是祖籍廣東梅州的客屬新加坡華人。他長期在總理位置上執政,至晚年才改為內閣資政,被世人稱為一一新加坡之父。

一,他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不乏聰明才智。他以得天獨厚的馬六甲水道,使新加坡成為了世界貿轉運集散地。他以儒家包容的理念,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使眾多優秀的不同膚色信仰的各類人材在新加坡雲集。以整潔衛生的花園式國家經營方式及包容的多元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遊客,使旅遊業成為新加坡重要支柱之一。

二,小國大外交,


凸顯了其政治智慧。他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連很多中等國家都難以企及。1993年的汪辜會,著名的香格里拉峰會,尤其世界著目的金特會都選在新加坡舉辦,可見其外交地位和能力。

三,李光耀有鮮明的反共思維,長期與在臺的蔣氏父子關係甚密。故遲止199O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四,遊走於大國之間,玩走鋼絲般的平衡術,在他這裡得到充分演繹。

但幾年前,阿桑奇的維基揭密的驚天爆料,使李光耀的顏面掃地,尷尬無比。原來一直向中國示好的李光耀,背地裡一直鼓燥美國要全面遏制中國,防其崛起。才有了後來美國戰略大調整,重返亞大,6o%以上軍力佈署亞太,以自由航行的幌子攪亂南海。在經濟上以TPP孤立中國。

黃皮膚的不一定是中國人,華人中也會出現只為居住國利益考慮,哪管祖根、祖國的利益所在。

這是值得我們清醒和警覺的。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國是中國,新加坡是新加坡,新加坡華人不同於中國人。

這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說的,今天的新加坡已經實現了李光耀的目標,絕不是一個小中華,而是一個獨立的新加坡。



今天的新加坡華裔已經普遍“黃皮白心”名副其實的“香蕉國”,以說英語為榮、說漢語為恥,很多人即使在家也常常以英語交流。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張漢音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有超過20%的年輕新加坡華人表示“如果有來生,一定不做華人”。

英國人歧視美國人嗎?加拿大歧視美國人嗎?澳大利亞歧視美國人嗎?但是新加坡肯定會歧視中國人。

新加坡人口分三六九等,第一肯定是本地華人和白人,第二是馬來人,第三印度人,第四中國人!

新加坡交通運輸SMRT集團旗下102名中國籍巴士司機集體罷工,因為他們的工資比馬來人還要低。



新加坡媒體發佈視頻,服務員不會說英語遭顧客訓斥。顧客稱:“你應該說英語,不應該讓我說中文。你不會講英文,就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是我的國家,我是新加坡人,好嗎?”



在新加坡,只因中國的女世界冠軍購物時買東西耽擱了一點時間就被罵為“中國雞”,還得到一些新加坡人的叫好。

新加坡現在是發達國家,早已忘了自己的出身。在《李光耀回憶錄》一書裡,李光耀很自卑,“怎麼說我們(新加坡)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他們(中國)盡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留學英國,是以做英國人為榮的香蕉人。

在2013年8月發表的《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李光耀提到新加坡建國“兩大支柱”,其一是開放的社會;再者就是統一語言和國際接軌。

實用主義是李光耀的立國原則,經濟上開放,政治上獨裁,文化上去中國化。

有人曾提議華語為國語,但李光耀堅持以英語為通用語言,使新加坡更好國際化。李光耀認為“新加坡位於東南亞,1000年後我們仍是東南亞的一部分,我們一定要承認,我們跟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命運不同,連生活方式也不同。我們的政策,就要確保在東南亞跟鄰國和睦相處,並在自己的家園當家做主,任何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原則為準則。”

實用主義在李光耀的外交上就是周旋於大國之間,典型的兩面派。

不少中國人抱怨“把他們當華人,他們卻不把中國人當自己人”,其實是我們一廂情願,忘了人家是新加坡。



1976年首次訪問中國以來,李光耀已先後訪華幾十次,一直官方的座上賓,稱作“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的老朋友”。而正是這位所謂中國的老朋友,在積極發展新中關係的同時,還不斷在國際場合大談提防中國: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將可能喪失世界領先地位。告誡日本、印度警惕中國成為強國,提醒東盟中國想讓它們成為附庸。



親美防中,這是李光耀的外交政策。美國是世界老大,新加坡把美國看做是自己的保護傘,制衡中國的力量。2000年4月20日,新加坡與美國簽訂《諒解備忘錄補充協定》,根據協定,美國可以使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為其第七艦隊以及其他過往船隻包括大型航母編隊提供後勤補給和保障。很顯然,新加坡變成美國戰略上圍堵中國的棋子。



李光耀說過,作為中國人的後代,他知道中國人的忍耐力很強,但同時知道中國人的爆發力也很強,非常記仇。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在歷史上都得罪過中國。一旦中國強大,這些國家必然遭到中國的猛烈報復,所以必須讓中國永遠成為二流國家。

中國在遭遇“非典”之際落井下石,新加坡鼓動外資撤離中國。 新加坡早就聲稱,自己要當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建交後仍然跟臺灣保持軍事合作關係。奔走兩岸之間,坐收魚翁之利。李光耀甚至公開表示,希望海峽兩岸“一切維持原有的狀況。臺灣維持演習前的原狀,實際上(事實上)臺灣與中國分離。這對新加坡來說是有利的,是好處成倍的。”



李光耀在各種場合的講話經常提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之類的話。

李光耀對中國的崛起有種恐懼感,深怕將來歷史上強大中國朝貢體系再現。

李光耀親華,是因為他看到中國崛起是必然趨勢,無法阻擋的。李光耀防華是因為他害怕強大的中國妨礙新加坡的利益。李光耀的著眼點就是新加坡的利益。

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提出新加坡學習,哪個時候沒什麼經驗,摸著石頭過河,新加坡的發達引人矚目。但是,一個城市國家,彈丸之地,如何與泱泱華夏相比呢?能起到多大的標杆作用!



新加坡是個怪胎國家,經濟上開放,政治上獨裁,居然還搞什麼隔代世襲,新加坡被人稱作“李家坡”。

李光耀說過,“在愛與恐懼之間,我總是相信馬基雅弗利的話,如果沒有人害怕我,那麼我就是沒有意義的存在”。

1965年,李光耀對工人代表說,“管新加坡人必須強硬如鐵!”

李光耀搞的新聞管制、家長制、裙帶作風、威權政體、變相世襲,以及苛嚴的法規、令人側目的鞭刑等等等等,與世界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李光耀干預私人生活習以為常,他曾倡導大學畢業的女性應與受同一教育水平的男子結婚,以確保他們的下一代也擁有“高智商”。



在李光耀的眼裡,新加坡人是需要強力管出來的,是國家決定你的對錯,而不是你的人權隱私。 李光耀的精英主義實用主義,嚴刑峻法控制社會的方法,組成所謂的“新加坡模式”。

在李光耀去世後,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始挑戰李光耀的治國理念。李光耀對新加坡獨立和繁華功不可沒,他的實用主義思想絕不是什麼好東西。


非常道畢延河


李光耀是漢族客家人。他1923年9月16日出生在新加坡一個職員家庭裡。

李光耀自幼聰穎好學。他12歲時,即考入新加坡頂尖的英語學校萊佛士書院。二戰結束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赴英留學。他先後在倫敦經濟學院和劍橋大學學習。1949年,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並獲得雙重第一榮譽學位。1950年,他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

李光耀還是一個非常理性、非常自律的人。他在英國留學期間,需要租房子。有些英國人不願意把房子租給華裔。由於英國人也有李這個姓氏,他的英語又好,在電話裡他常常被誤認為是英國人。他在打電話和房東談租房事宜時,會告訴別人自己姓李,但是是華裔,他寧願自己麻煩一點,也不願意讓那些不願意把房子租給華裔的房東由於誤解他是英國人而把房子租給他。

李光耀的理性還表現在他處理政務方面。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新加坡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新加坡建國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官方語言採用哪一個語種的問題。新加坡的華人佔百分之七十以上,很多人認為新加坡應該以漢語作為第一語言。但是考慮到新加坡在東南亞只是一個小國,周圍的馬來西亞、印尼都是穆斯林國家,對新加坡這個華人國家虎視眈眈,同時為了讓新加坡更快地融入國際貿易體系,因此李光耀力主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將使用人口最多的漢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二語言。


一知


寫在前面的話:我們很多人既沒去過新加坡,也沒有在那裡學習留學生活的經歷,連比較有價值的歷史、文獻、檔案、資料都沒有多少。要想評價得有價值、有質量、有深度、有準確度這無疑增加了難度。這首先不僅對他有強烈的興趣,更要做好調查分析,認真研究他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李光耀論文》。下面是我對他的看法或者認知,難免有失偏頗,閒話少敘,開鑼唱戲。

李光耀是我這輩子非常崇拜的偉人之一,正因為他,我買了平身最貴的書1000元用於更加了解他和清楚新加坡的歷史以便於更好的研究新加坡。因一個人,喜歡一座城;正因為他,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去一下新加坡,看看那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度。崇拜他的幾點理由。

1.將新加坡由一個與馬來西亞腹地斷了聯繫,幾乎沒有任何資源,連淡水都要進口的國家打造成柏拉圖理想國的現實版,成功利用一代人的時間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發達國家,留下了難以複製但是可以借鑑的制度、理念、政策以及精神。

2.新加坡在國際的影響力超過他的國土面積。不在於新加坡把固有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而是在於李光耀是極少數既懂東方,又懂西方的人,他分析得如此的有質量和有深度。更是由於他的性格、為人處事以及推心置腹的建議和著實處地的為別人著想,以至於很多領導人、企業家、商人等非常期待與他會面,他們認為同李光耀先生會談是一種有效的自我學習自我更新方式,也能從中找到啟發或者啟迪。也正因為此李光耀先生同很多在本國或者國際有影響力的人建立了親密的私人關係,為新加坡吸引投資、建立形象、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他也贏得很多領導人的尊重,使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有超越他本身的的影響力。

3.他給我們留下如何治理國家的理念、經驗、道理、精神等是難以複製的,但是是可以提供學習和參考的。

4.留下雙語教育,使英語為第一語言,漢語為第二語言。因為英語是世界上科學、技術、文化、商業、發明、外交、互聯網等的通用語言。更重要的是英語的思維具有無可比擬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取消英語,更要強力的推廣英語。目的就是為了同世界接軌,學習世界上新的想法、新的技能、新的理論、新的技術等。另外要明白漢語對於外國人來說是一門極難學的語言,要想學好、快速閱讀、快速理解並融入中國社會並被中國社會接納。前者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後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連中國通都無法融入中國社會。當看到很多非洲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學習英語,我感到擔心和憂慮。

5.即使搭上中國高速發展的列車也不切割同世界各國的聯繫。理由是新加坡是非常開放的經濟體,他的繁榮、發達、生活是依靠與全世界聯繫獲得的。新加坡就像一顆藤蔓,需要依靠樹來獲得生長。他們可能由於安全需要從美國進口武器而跟進美國的政策。但是他們不會排斥任何國家,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別的國家。理由就是他們的生存靠的是與外部聯繫,不敢也不想得罪任何一個國家,國家太小了,難以承受之輕,無法承受之重。

6.精英治國,把難度最大的交給最優秀的人做,使國家繁榮得到可靠的保證。

7.民族多元化,既要尊重民族風俗等也要遏制華文印度文的學校。使多元民族有共同的東西,像一根紐帶一樣能夠聯結在一起。

8.吸引外資,抵禦民族主義泛起的漣漪。無論我們喜歡不喜歡外國投資者,都要歡迎外國投資者。如果沒有外資,我們可能永遠也學不到這種技術、管理、理念、模式。除非我們有世界一流的技術,除非我們有世界一流的服務,除非我們有世界一流的人才。他們給外資提供一個可信的形象,再加上優越的地緣政治、區位比較優勢、語言優勢,民族多元化,以及建立了良好的基礎設施,通信設施、海陸空良好設施、服務措施、互聯網技術。很多很多都為新加坡塑造了無法輕易複製,無法輕易替代的重要港城。

9.深刻地影響了新加坡,為新加坡未來提供了指南針。

李光耀先生是華人,一個聰明的人,更是一個現實、務實的人。他的很多考慮只考慮新加坡的人民、未來、利益和發展顧慮,憂愁和擔心,換句話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新加坡。我們不能因為他是華人而對他要求太多、期望太高。我們是兩個國家,他為新加坡,而我們為了中國。我們用我們的東西要求他顯然不切實際,也許還給我們帶來憤怒的情緒。

最後:我們和新加坡人流淌著有一定的血緣關係,但是終究是兩個國家。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換句話說,我們只是朋友不是家人。國家的利益又受到地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夢想等的影響,如果能夠更加了解新加坡,會更有利於如何與新加坡、東南亞、世界交往,如是而已。








童年的蒲公英188


一個黃皮白心兒,奸詐狡猾的老狐狸,壞透了。

這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說。

如果站在新加坡香蕉的立場上,李光耀應該還是帶給了他們比較幸福的生活,當然那也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關,太好賺錢了。

同時,李家的獨裁和世襲,也是一種低級噁心的做法。


扁擔872


和中國關係不錯,七十年代常訪陝西。給人們的記憶,常常聽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訪華到陝西訪問。李瑞山會見。


黨書學


李光耀,是現代華人血統中,集思想智慧、國際眼光、判斷能力、平衡戰術、治國水平最高的一位,更是以小搏大的典範。


星空55906


李光耀於1923年09月16日出生在新加坡,是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的客家人後裔。從小接受英式教育的李光耀在12歲時考入當地頂尖的英式學校萊佛士書院初中部,18歲考入原校的高中部。1942年2月15日對新加坡華人而言本來該是一個開心的日子——因為這天是春節,然而這時的新加坡卻絲毫感受不到任何團圓喜慶的氛圍,這是因為就在兩個月前日本偷襲了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僅僅數小時後日軍就開始進攻東南亞。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侵入泰國、馬來半島北部,同時出動17架海軍轟炸機突襲新加坡英軍機場,成功獲得制空權。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的二艘主力艦“威爾斯王子號”和“驅逐號”被日本轟炸機擊沉海底,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制海權此時也落入日本人手中。1942年2月15日近10萬英聯邦部隊向5萬日軍無條件投降,至此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統治體系分崩離析,作為英屬殖民地的新加坡此時也被日軍佔領。日軍佔領新加坡後為報復新加坡華人對中國抗戰的支持,於是從1942年2月18日至25日在新加坡進行了大檢證,在這一過程中這個彈丸小島上就有數萬人被日軍屠殺。

這時19歲的李光耀在新加坡歷史上這段最黑暗的歲月時代中斷了學業,被迫躲在家中。然而他到底沒能躲過日軍的搜查——在一個下午日軍闖進了他家以抓捕抗日分子的名義將其帶走,李光耀的母親蔡錦娘向日本兵求情:“請皇軍開恩,他絕對是順民”,可無論她如何哀求,日本兵還是將李光耀帶走了。蔡錦娘見狀急忙把一袋食品和一些錢塞到兒子手裡。半路上李光耀用日語向日本兵提出:自己願為日軍效力,請求先放自己回家拿幾件衣服。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中的食品和所有的錢遞給日本兵。不能不說李光耀的運氣實在太好了——日本兵看在錢的份上竟允許他回家拿衣服,當然他這一走就躲了起來,事後他才知道那次和他一起被日軍帶走的人沒一個人活著回到家裡。這時他還絲毫意識不到:他的人生正應了那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李光耀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母親蔡錦娘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是李家來到新加坡發展的第一代人,李沐文把自己的兒子李雲龍送入英文學校接受系統的英式教育。李雲龍是一個少年早成之人——當他在16歲那年從英文學校畢業後就開始擔任新加坡船務公司的分行代理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在李雲龍事業小成之時父親李沐文在36歲的壯年染病身亡。父親早逝後李雲龍在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很快成熟起來,不久就升為船務公司經理。1903年李家在新加坡的第三代李進坤出生了。1922年李進坤和當地華僑後代蔡錦娘結婚,婚後第二年生下了李光耀。從小接受英式教育的祖父李雲龍對英國文化極其推崇,因此告誡自己的兒子李進坤:一定要讓小李光耀去英文學校學習。李進坤卻認為:李家子弟身為華人該先讀華文小學,學會華語,然後再受英文教育。然而李進坤也深知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極其固執之人,因此他瞞著父親把李光耀送進了由當地客家同鄉會發動華僑集資所辦的東俊源華文小學。李雲龍得知此事後和兒子李進坤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這時多虧蔡錦娘從中勸解才最終使父子倆達成妥協:先讓李光耀接受兩年中文教育,然後再進英文學校。20世紀30年代席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蕭條也波及到英國治下的新加坡,在這一過程中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破產,父親李進坤無力重振家業,反而沉迷賭博。根據多年後李光耀的回憶錄我們可以得知:蔡錦娘窮盡一生的精力撫養孩子,讓他們受良好的教育,成為自食其力的專業人士。為了孩子們的遠大前途,她毅然挺身跟丈夫對抗。身為長子的李光耀很早就跟母親商量家庭的重要決定,既然父親指望不上,弟弟妹妹們又小,於是李光耀成為了這個家庭事實上的家長。

二戰結束後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的李光耀開始赴英國留學,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後轉入劍橋大學攻讀法律。1949年李光耀從劍橋大學畢業,1950年6月他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二戰後英國在新加坡的殖民體系已破壞殆盡,1953年底新加坡通過修改憲法獲得了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儘管新加坡已取得自治地位,然而新加坡國土狹小——由60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僅相當於北京的1/23,常住人口只有448萬。在這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上各類資源少之又少,連淡水都要從對岸馬來亞的柔佛州進口。可以說新加坡人無時無刻不面對著嚴峻的生存壓力。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公投,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然而這場結合從一開始就潛伏下了分家的種子:新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是個多元種族社會——馬來人和非馬來人(主要為華人和印度人)幾乎各佔一半。新加坡人口主要由華裔、馬來裔和印度裔組成,其中華裔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2%,一旦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將直接改變馬來西亞的種族結構。本來新、馬兩地之間的種族衝突就比較尖銳,而兩地之間的黨派矛盾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對立:馬來西亞的獨立是在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巫統奮鬥下實現的,於是巫統成為了獨立後的馬來西亞的執政黨;而新加坡的執政黨是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連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一時間在馬來西亞國內“馬來人至上”和反種族主義兩種呼聲針鋒相對,隨後新加坡商人指責馬來西亞中央政府沒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權利;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則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同時指責新加坡華人暗通中國。此時身為馬來西亞首相的東姑阿都拉曼見國內的種族衝突似有加劇的跡象,為維持馬來族對國家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並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就這麼被動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事實上新加坡並非對此心甘情願——李光耀在其回憶錄裡不無傷感地提到:在新馬正式宣佈分離那天他感到馬來人如休妻般地拋棄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獨立並不是自主選擇,而是被馬來西亞排擠的結果。獨立之初的新加坡是一塊潮溼、混亂,極不安寧的小島,黑社會勢力猖獗、妓娼遍地、毒品氾濫,絕大多數人居住在簡易棚或茅草房中,衛生條件極差,教育水平落後,沒有統一的文化和語言……當時的新加坡面臨著為害甚巨的社會公害:自新加坡開埠以來湧入這裡的移民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秘密結社組織,由於當時法律制度的缺失,普通百姓出於生計往往選擇依附於這些幫會組織——用行話說叫“拜碼頭”,這些幫會組織不時會爆發暴力衝突,一時間黑幫組織的暴力犯罪行為成為困擾新加坡社會的首要頑疾。在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的早期移民中男性佔據絕對多數,這就導致新加坡一度出現過光棍遍地的現象,這些光棍同樣有生理需求,正是這種生理需求催生了拐賣婦女、強迫賣淫的黑市市場。在當時的新加坡搶劫、盜竊、吸毒等犯罪現象也和賣淫一樣相當普遍。

早在新加坡獨立前的1959年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就對諸如色情業等社會公害進行整治。在整治過程中李光耀及其追隨者很快發現了困擾新加坡的癥結所在——法治意識的欠缺: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在當時和舊中國一樣是一個人情社會而非法治社會,特權階層形成了官官相護的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種黑道組織紛紛通過向官員行賄的方式取得政治保護傘,事實上在李光耀之前英國殖民時期也曾打擊過暴力犯罪、賣淫嫖娼等社會公害,然而由於黑幫和官場之間錯綜複雜的人情關係導致每次打擊都像颳風一樣——刮的時候聲勢浩大,可風頭一過就虎頭蛇尾了。李光耀下決心將新加坡的發展寄託在法律制度的規範之上,嚴格杜絕一切私人請託行為。1960年春節新加坡的大法官在高等法院致詞時向全新加坡表示:“在新加坡沒有人可超越法律之上”。新加坡的法律甚至達到了嚴苛的程度,連李光耀自己也聲稱:“新加坡的法律在開始時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但我們做到了人人平等,因此我們很快成為法律社會的典型。”李光耀要求自己和自己的政府為人民做出表率:新加坡第一夫人柯玉珠管理的法律公司裡有一名受僱的會計師因為做假賬被發現,依據法律被判6年徒刑。一名新加坡高級警官誤入禁獵區射殺了一隻鳥,而恰好一位年輕的小警察抓到,結果這名高級警官被送上法庭,還上了報紙。新加坡的鞭刑一直被西方國家視為侵犯人權的落後制度,但由於新加坡議會始終堅持保留這一刑罰,因此無論是誰如果被法庭判決鞭刑即使他願意多賠錢多坐牢也不能使自己免於鞭刑。1993年一名18歲的美國少年在新加坡被判鞭刑,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親自向新加坡求情,這時的李光耀儘管已不是新加坡總理,但仍對新加坡保持著巨大影響力,他堅持認為: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不得搞特殊化,即使是美國總統求情也不能免除這名美國少年的鞭刑,否則對在新加坡被判處鞭刑的其他國家人士是不公平的。

要維護法律的公平執法者自己必須保持高度的廉潔奉公。李光耀在自己上臺執政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上向自己的所有內閣成員發出警告說:“我不敢說今天的內閣政府在任期五年中能不能帶領新加坡人民取得輝煌的成績,但我要求各位要做到廉潔、公正、民主,如果誰在這方面出任何問題,政府是不能寬恕他的……”李光耀執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防止貪汙法令並根據法令成立了新加坡貪汙調查局。李光耀就任新加坡總理後把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召集到身邊告訴他們:從今以後他們不應該指望得到他的特殊照顧,他們應該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要求自己。李光耀的父親李進坤腦海裡還是傳統的人情社會那一套——在他看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李光耀卻不因為自己成為了一國領袖就讓自己的家人獲得哪怕一丁點特權,以致於李進坤認為:自己這個兒子沒家庭感情可言。1986年11月李光耀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作為他的內閣中最得力的干將的國家發展部長鄭章遠被國家貪汙調查局發現有經濟問題。儘管李光耀同鄭章遠有幾十年的私交,儘管李光耀無比欣賞鄭章遠的實幹才能,儘管新加坡需要這樣的實幹家,但鄭章遠觸犯了法律卻是不爭的事實,李光耀決定以鐵腕手段維護法律的尊嚴。得知自己求生無望的鄭章遠不願站上審判臺而使自己一生榮譽毀於一旦,他選擇了自殺。在他最後給李光耀的信中寫道:“對於發生這次的不幸事件,我應該負全部責任。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東方紳士,我應該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接受最嚴厲的懲罰。……”接到這封信的李光耀禁不住放聲痛哭。經過數十年持續不斷的努力之後在2010 年“透明國際”發佈的世界清廉指數排名中新加坡、丹麥和新西蘭三國並列第一。

在加強政府內部的廉政建設的同時新加坡在經濟民生方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改善新加坡人的住房狀態新加坡政府強制執行公積金制度——新加坡所有的僱員無論工資高低,每月都要繳納月薪的5%作為公積金,僱主也需繳納僱員月薪的5%作為僱員的公積金,這個比例隨著經濟情況的變化而調整。同時新加坡規定:僱主若不繳納,公積金局首先通知會員,然後強制僱主繳納。公積金制度在新加坡實行近30年,經過10次修改,不斷完善,公積金不僅用在住房方面,而且也用在醫療和社會保障方面,從中受益良多。許多人由當初的被迫執行公積金制度變為自覺行動。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汙染工業區;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這一時期正值發達國家將自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向外轉出的時期,新加坡乘著這一東風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84年新加坡政府開始推行醫療儲蓄計劃:規定每個職工把月薪的6%-8%存入銀行,設立個人醫療儲蓄戶頭。這一計劃為每個居民預備了一筆即時支付費用,並不足以完全支付重病、大病患者的所有醫療開支。貧困家庭可免交醫藥費或享受政府其他的醫藥補貼。病人住政府辦的C級醫院只需交15%的醫藥費就行了,完全無支付能力的窮人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或全免。60歲以上的老人在公立醫院看病只需交一半的門診費和藥費。  1991年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專項醫療保健基金以幫助低收入者支付醫療費用,從而保證每個新加坡人可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政府最初提供2億新元,然後每年匯入1億新元,到1995年已達6億新元,基金主要用於資助低收入者的醫療費用。若低收入者因重病入院,無力支付醫藥費,即可向政府申請補助。到1995年為止基金已經為87000位低收入病人提供了2300萬新元的資助,99%的申請者獲得批准。

儘管在國家制度設計層面新加坡是一個高度效仿西方制度體系的國家,但李光耀同樣珍視傳統的東方文化,這或許與他當年受到的中文學校教育有關。李光耀始終認為:西式民主並不適用於任何國家,他一生都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所謂”亞洲價值觀“用李光耀自己的話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社會關懷,尊重個人;協商共識,避免衝突;種族寬容,宗教和諧;實用理性,中和思維;先有經濟,後有民主;權利義務,平衡發展;自由雖貴,責任更重;民主目標,良好政府;領袖賢明,政府強大;以民為本,關注民生;政府人民,互尊互信;以法治權,以德治國;法紀嚴明,井然有序;各盡所能,各取所值;機會平等,扶貧濟困;高薪養賢,厚祿養廉;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重教尊學,克勤克儉。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仍在新加坡內閣中擔任內閣資政一職並對新加坡保持巨大影響力。同時他開始擔任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董事長。2010年10月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辭世,他為妻子寫下悼詞:“沒有她,我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度過了充滿溫暖和意義的一生,我應該為她89年的生命感到慰藉。但10月這一天在這個永別的時刻我的心卻無比悲痛。”次年5月李光耀正式退出新加坡內閣,退休後的李光耀發表聲明稱:“在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選舉後我決定離開內閣,讓更年輕的內閣成員團隊聯繫並接觸年輕一代,塑造新加坡的未來。”2015年3月23日91歲的李光耀病逝。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李光耀是優秀的華人政治家,親手締造新加坡這個國家,並把新加坡建設成為優美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現在新加坡人均GDP五萬多美元,是世界級的發達國家;雖然面積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五百多萬,但具有良好的國際影響力。這是李光耀的成就。

詬病李光耀的說辭是新加坡建國以來,李光耀的獨裁統治。這與事實不符。新加坡是議會制共和國,只要人民行動黨在議會選舉中佔據優勢,人民行動黨黨魁就擔任總理,因此李光耀執政時間特別長。

新加坡取得經濟建設偉大成就,有多方面:首先國家是法制國家,任何公權力都受法律約束,國家有秩序;其次,人民民主切實得到落實,人民的創造力得到釋放,人民的監督避免腐敗,人民的選舉具有鞭策力;第三,人民的福利(公租房普遍、各種政府保險落實到位)良好,每個人都自尊自愛,按照馬斯洛五層需求理論,人們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愛需求、尊重需求得到滿足,就進入自我實現的階段——就是特別有創造力的精神狀態,新加坡做到了!這要感謝李光耀打下的國家制度基礎。


雲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