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未来AI可以直接做CT?月底这个论坛将给出答案

浙江在线-健康网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赖金鑫)

机器比人更可靠,机器比人更精准,但机器可以最终取代人吗?最近,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影像领域被再次提了出来。

这次的博弈对象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谷歌公司与专业医生的一场人机竞赛中,人与机器先后为她宣布了死亡的可能性,不同的结果预示着死亡风险的高低。

美国市立医院的医生经过专业诊断,依据放射报告给出的死亡概率是9.3%,而谷歌算法给出的判决更为残酷,在读取了患者的体内175639个数据之后,它给出答案则是19.9%。

事实的结果更接近于后者,这位女患者在数天后就离开了人世。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人机博弈并不罕见。随着“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发展,这个最被业界看好的AI领域,与我们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超声、CT、磁共振……我们去医院体检时经常会做的这些医疗影像项目,都与之密切相关。为了了解你身体中的某些隐性变化,放射科的医生会经常用到这些技术帮你做身体检查,并进行健康评估。

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在医学影像的生成和解读上的用武之地被更多人看见。

很多人甚至预言,放射将成为率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医学领域。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AI影像的“脑洞”有多大?它会最终取代影像科医生吗?

6月29日~7月1日,第五届钱江国际影像论坛将在杭州举行。届时,来自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将针对放射与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对此作出解答。

在大会召开前夕,浙江在线记者也采访到了大会主席、浙医二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张敏鸣教授,让我们来来听听她对人工智能与放射的看法。

未来AI可以直接做CT?月底这个论坛将给出答案

“所谓的高精度”其实降低了诊断效能? AI如何真正走向临床

30秒发现九成肺癌,肺部CT诊断准确率高达90%,应用领域囊括食管癌、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病变……如今,科技公司纷纷发力AI医学影像,推出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

除了谷歌对于患者死亡时间的预测,大量的AI产品都在标榜的是自身对于肺部等病变的高检出率,但很多医生的看法是——这其实有些“言过其实”。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多年,投入巨大,现在能拿到台面上的——仍然只是肺部结节。”一位放射科医生在论坛上提到这个话题时说得颇为感慨,他认为这样的结果还是基于肺部病变具有天然的对比性,而所谓的精准度也伴随着一定的假阳性可能。

在他看来,这些AI产品的检测对象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检测到的肺部病变都是因为肺部结节出现了分叶或者小毛刺,而对于更为细小的病变如没有毛刺的小肺癌、紧贴血管的小结节这些问题机器则毫无用武之地。

张敏鸣教授也向记者举了一个肺部增殖灶的例子。她在医院就曾经遇到过不少拿着AI生成的肺部影像报告来寻求帮助的患者,因为显示肺部出现了阴影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肺结节。

但看着他们焦虑的神色,医生们往往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一本正经地解读道:这些看似可怕的阴影其实只是一些增殖灶,并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危险。

“其实,这只是机体对于病变的一种修复形式,相当于是外伤留下的疤痕,不会带来直接损伤,更不会产生癌变。”她解释说,这意味这些AI报告带来的“所谓高精度”是可疑的,它并没有提供临床所需的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反倒使整个诊断效能降低了。

这说明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研究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如何规避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张敏鸣教授看来,做好人机结合很重要,只有当AI产品符合实际的临床需求,服务于临床,这些产品才有落地的空间与可能。

未来AI可以直接做CT?月底这个论坛将给出答案

医工结合引领医学人工智能发展

而对于医学人工智能未来的整体发展,张敏鸣教授的态度还是看好的。她认为,AI技术是大势所趋,未来也是大有可为,但只有做好医工结合,才能让AI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什么是医工结合?即临床医学与医学工程的有机结合、融汇贯通,如果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打通,最新的科学发现就很难治病救人,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AI影像的应用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未来在临床上的发展肯定不止于判断是否生病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依据病灶的情况为医生提供相对应的诊疗方案,甚至是“全自动的看病”。

“未来,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筛查、发现疾病,还能判断病灶是良性还是恶性,并做病情评估。”张敏鸣教授介绍,与机器大数据相比,人脑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如果计算机介入得当就可以让诊断效能得到大大提升。

以影像诊断为例,现在报告生成之后需要两位医生看一张片子,先由住院医生阅片再由高级医生阅片,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初级阅片程序就可以由机器代为完成。

现在,AI影像的发展说到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它们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而不是通过大量人机竞赛进行自我证明?这些都是业内专家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第五届钱江国际影像论坛这些问题与会专家都将会讨论到。

本次论坛以“构筑医工桥梁,开创智能影像”为主题,开设胸部影像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放射科信息化建设等板块,将针对放射领域当前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论坛由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期间还将开设青年医师论坛、功能脑影像处理和分析培训班等。

未来AI可以直接做CT?月底这个论坛将给出答案

(更多资讯可扫描上方二维码了解)

大会期间,大家如果有医疗影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登陆浙二好医生APP咨询张敏鸣教授,她将为您在线咨询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