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左手规模,右手服务,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

左手规模,右手服务,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

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单一行业,提供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生存空间。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和政府调控的加强,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但没有找到清晰战略的大部分一线房企依然还在关注规模和速度。

当同行们的重心还在 “硬”数字的时候,中国有一家一线开发商已经开始用服务升级打响了地产下半场,打磨出了自己的软实力。

这家企业提出了“空间即服务”(SAAS, Space As A Service)的概念,利用数据构建消费者行为模型,重构人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全产业链的业态布局。

它的名字叫龙湖集团。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龙湖集团销售额为1560亿元人民币,位列行业第8名。并且,它也是行业内唯一获得境内外全投资级的民营房企。

“空间即服务”的时代机遇

CRIC数据显示,2017年末,TOP3、10、20、30房企的销售金额集中度已分别达到近13%、25%、35%和40%。

而在2018年一季度末,TOP10房企集中度由2017年的24%升至2018年一季度的34%,占据三分之一。

百亿房企需要思考生死存亡问题,千亿房企随时会被人从后面超越,楼市窗口期的残酷正在快速显现。

出于规模竞争惯性和销售路径依赖,大部分房企仍然纠结于加速扩张,在越来越接近15万亿总量天花板的市场中厮杀。

最近一年多,整个行业充满了躁动不安。旭辉控股、龙光地产、中梁地产等纷纷喊出3000亿元的口号,冲击规模;泰禾华东公司要求总监以上员工取消所有休假冲业绩,加快周转速度。

当大部分房企还在关注速度的时候,龙湖集团已经开始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思索规模扩张老路以外的新形态成长路径,站在更高的维度设计地产下半场的未来。

2018年初,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提出了“空间即服务”(SAAS,Space As A Service)的战略,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

按照邵明晓的解释,“空间即服务”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涵:

左手规模,右手服务,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连接”这个概念。

21世纪初的头十几年是中国信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时代,连接的节点越多价值自然越大,从中成长出来的BAT都共同选择了这一商业模式:腾讯解决的是人和人的信息连接;阿里解决的是人和商品的信息连接;百度解决的是人和知识的信息连接。

但是单纯的互联网无法完整解决人的在场关系和服务价值的传输。随着5G的带宽的铺设和分布式计算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万物互联将使得信息互联网时代进化为服务互联网时代。

而龙湖的“空间即服务”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机遇,解决人和空间的连接,用服务作为连接的载体,实现价值的双向传递。

什么是“空间即服务”

龙湖的空间即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以客户视角,以技术驱动,以四大主航道业务(住宅、物业、商业、长租)为支撑,致力于城市空间营造与服务,通过数据化、智能化,连接人与空间。

在龙湖的设想之中,身之所及,即为空间;空间所在,皆是服务。

以龙湖集团的长租公寓为例。

2017年3月,龙湖长租公寓品牌“冠寓”首家门店问世。2017年9月,龙湖冠寓进入深圳。

一般概念中公寓是一个个单独的空间,彼此之间是割裂远离的。而龙湖“冠寓”以CityHub为理念,在让租住空间跳脱出单一居住功能,倡导“去孤岛化”的租住生态,配套公共活动区域,配置娱乐、阅读、影音、健身、办公、商业等各种功能。

为了支持深圳对应届毕业生的抢人才大战,深圳冠寓针对毕业生常会遇见的环境差、随意涨价、黑心中介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在空间设计、产品研发、配套服务等方面尤其注意年轻用户的体验,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的设计风格,精装修拎包入住,无中介等等。

在公寓外部,深圳冠寓希望打造城市综合网络的汇集点,使人才政策、生活服务、商业配套、创业办公、信息物流、文化娱乐等,相互交织联动,贯通整个城市的生活资源为租住人群所用。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冠寓一推出就已经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现在深圳已开业7家门店,开业房间数量超过5千间,出租率已超过90%。此外,在成都、重庆、杭州,冠寓开业即达90%以上出租率,成都的一些店,出租率甚至能达到100%。

四大业务线中,物业是离客户最近的服务,直接关系到用户每天的居住感受。

龙湖物业早在1997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服务”而非“管理”的自我定位。从2015年起,龙湖物业着力打造科技物业,引领公司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型,提升管控效率。

借助了科技和互联网的手段,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龙湖物业全年服务满意度达93.16%,连续9年保持在90%以上。

龙湖为什么要做“空间即服务”

“空间即服务”战略非常宏大,也需要相当多的资源倾斜与投入。在同行们侧重于追求规模的时候,龙湖为什么要去先行探索和实践?

村长的理解是,从时间窗口来看,在其他房企还在拼命奔跑做大规模获得信用借新还旧的时候,龙湖历史上的稳健使它已经度过了这个生存阶段,拥有先行实践的本钱。

2017年,龙湖净负债率仅为47.7%,达五年最低,平均借贷成本进一步降低至年利率4.5%,平均贷款年限5.92年,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评级是对房企风险最高全面的判断。有些房企尽管规模较大,但隐含风险,评级始终不高。2017年3月,龙湖获得穆迪“投资级”评级,由此成为行业内唯一的境内外全投资级民营房企。

从基本面看,政策调控和人口红利缩减让房地产步入下半场,市场15万亿的总量天花板若隐若现,平台化、服务化是未来的空间服务趋势。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升级融合了科技、健康、服务等跨领域合作。同时,伴随90后、95后、00后的成长,客户行为会复杂化、分野会精细化、选择会差异化,这就需要房企真正理解了客户,不断升级空间布局解决方案。

“空间即服务”将为深圳带来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龙湖2017年5月已经通过招拍挂获得盐田沙头角地块进入深圳,规划建筑面积为13480㎡。据悉该项目已于今年6月初动工,有望年内面世。这也标志着龙湖正式进入深圳市场、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一线城市大满贯。

众所周知的是,深圳是一个呈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城市:福田是文化政治中心,罗湖是贸易中心,南山是科技中心,前海是金融中心,依山傍海的盐田则是生态价值中心。

未来,深圳城市的扩张一定是向东西两个方向。当罗湖、福田、南山等片区均价直达7万-10万元/平方米时,位于深圳东的盐田正位于价值洼地,正慢慢得到价值重估。

更何况,地铁8号线开通之后,盐田的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

很多人不明白龙湖进入深圳为什么首选盐田。村长的理解是,坐拥无敌海景,盐田可能是龙湖的美学特征在深圳得以贯彻的第一站。

曾几何时,龙湖是出了名的小而美,它在建筑美学上的功力,可能只有宋卫平的绿城可以匹敌。

现在,龙湖的规模已经赶了上来,内功上却一点没落下。2017年,龙湖的造景制园理念从“五重景观”上升到“五维景观”,从生态、健康、交融、精筑、人文五个维度帮助客户更幸福地憩居。

以交融维度为例,在龙湖的不少项目中, 可以说是小区藏在公园里:

架空层成了阅读馆、健康馆、亲子馆;

在漫步道,既有饮水机,又有夜光灯;

在老人区,既有休闲椅,又有储物箱;

在儿童区,既有摇摇乐,又有攀爬网;

即便是宠物,也专设的便便收集器。

左手规模,右手服务,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

一个个细微的空间,都隐藏着龙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服务,最终达成人与空间的和谐。

秉持空间即服务的理念,从开发转向服务,以质量著称的龙湖能给深圳带来怎样的变化,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