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在战争中,

我们记得的

往往是那些指挥沙场的将领

以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

但是今天,

我们要带大家聚焦一个在战场上

较少被关注的角色,

战地摄影师。

没有他们,

那些战场上的瞬间,

我们也永远不可得知。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想知道这些照片拍摄的当时

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坐在死人旁边煮稀饭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晋察冀画报》

1945年抗战结束时,晋冀鲁豫军区还没有画报。随着内战风声日紧,为鼓舞士气应对新战争,军区政治部决定办一本画报。次年春天,裴植从晋察冀调入晋冀鲁豫军区,随他一同来的还有原《晋察冀画报》的摄影师袁克忠及曲治全、孔宪芳等制版技师和暗房技工。裴植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摄影科长。《人民画报》就这样创刊了。谁知画报刚出了一期,裴植和他的战友们就面临一场恶战。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裴植

裴植到晋冀鲁豫后所经历的第一场恶战是“定陶战役”。当时,中共为策动李先念部中原突围,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蒋介石在徐州和郑州一线调集薛岳和刘峙部十四个整编师计三十万人欲将刘邓军队合击于鲁西南。“定陶战役”爆发了。

当时刘邓在定陶仅有四个纵队计五万余人,为扭转危局,刘邓决定以四比一至少是三比一的兵力先打其中一路。1946年9月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三个纵队将刘峙部整编第三师诱至定陶以西的大杨湖,双方展开了激烈搏杀。裴植赴前线采访,当晚就目睹了血腥的一幕。与此同时,这场战斗让裴植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遗憾,他至今难以释怀。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定陶战役

裴植:战争之后呢,我就给他们剩下的二、三十个人照了一个合影。他们是英雄。一个连队一共一百五十多个人,一百二、三十个人都死了,剩下二、三十个人。可惜我后来没有把照片给他们放出来,也没有给他们。所以我一直在心里面总有个疙瘩,感到对不住他们这些人。那么多人牺牲了。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赵锡田

这场战斗持续了五天,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伤亡三千五百人的代价,毙伤、俘虏刘峙部一万七千余人。由于俘虏太多,国民党军飞机来轰炸时竟然又跑了四千多。但整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被俘的照片却登在了刚出刊的《人民画报》第二期上。

裴植:赵锡田后来带到我们这边,他的衣服不够,我们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他穿上,照了个相。

由于《人民画报》及时宣扬了中共的胜利,这期画报的编印者、裴植的战友高帆因此获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颁发的“人民功臣”特级奖章。毛泽东称“定陶战役”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

裴植记得,“定陶战役”硝烟未散,刘邓军队又转过头来与薛岳部的整十一师在山东巨野等地展开了激战。那时裴植刚掩埋完“定陶战役”阵亡者的遗体。这次战斗结束后,裴植和战友们坐在死人堆里吃了一顿饭。

裴植:房子里面躺着好几个,房子外面也躺着好几个。我们在旁边煮点稀饭,吃饭就在死人旁边。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特别深。

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裴植镜头下的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天,画报社突然接到命令,高帆等人留下继续出刊;而裴植、袁克忠、王中元等却奉命随大军南下,目标是千里之外的大别山。

裴植记得,过汝河时,刘邓孤军遭国民党军前堵后追。部队命令把重武器全部扔掉。而裴植却舍不得那些珍贵的照相器材。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裴植:大雨特别大,雷也特别大,我戴一个斗笠,披着一个小油布,雨像瓢泼一样哗哗从脑袋、屁股一直流到脚跟,棉衣都湿透了。我就把那照相机拿油布包着,揣在怀里面,就那样护着。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裴植纪录了刘伯承爬山瞬间

裴植:经过一个三角山,刘邓没骑马,这个高山他们就自己爬,我一听这个很有意思啊。当时刘伯承五十多岁了,还在爬山,我就想追上去。等爬到山上时,邓小平已经下山了,我说先给邓小平照个相,他摆手不让照。我就返回到山顶上,正好刘伯承在那个山顶上,那还有个界石,就照了一张。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当年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虽最终实现了出发前预设的最好结局,在大别山站住了脚,却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已拼光了所有家底,后来和兄弟野战军比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叫花子”。

裴植:减员减得很厉害啊,进大别山是十二万人,出来战斗减员跟非战斗减员只剩了六万。

当年《人民画报》的红色摄影师们随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北征战,留下了大量珍贵镜头。但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一些摄影师也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曾拍摄过的阵地上。

裴植:牺牲得比较壮烈,在战场上,敌人炮弹打过来之后,那个摄影师当时就牺牲了。在战争中间,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这支特殊队伍被纪录下来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1948年11月6日,中共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仅四天,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由陈、粟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刘、邓新组建的中原野战军共同发起的。当时中共成立了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共同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他们的对手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和副司令杜聿明。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康矛召

战役打响后,陈、粟指挥华东野战军率先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围住了国民党第7兵团黄百韬部。康矛召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炮3团也开赴战场,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前线炮兵指挥员参加战斗。

康晓燕(康矛召之女):他的武器是一支手枪,一支笔,一个照相机,这是他永远不离身的三件武器。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张韫磊镜头下的支前民工

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人们还能看到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是中共地方政权动员和组织起来的支前民工大军。

据载,国共内战时,中共通过在解放区建立地方政权,展开土改运动等赢得了农民的支持。“淮海战役”打响后,中共地方政权曾征用了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四省五百四十多万民工充当解放军的后勤补给大军。到战役后期,民工与参战兵力的比例竟高达9:1。当时《华东画报》记者张韫磊和姜维朴的任务就是采访战场上的民工大军。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这是张韫磊拍摄的“淮海战役”中民工大军在雪地中艰难行进的镜头。拍摄这张照片时,张韫磊曾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张韫磊:送粮的车队正过一个河,飞机来了,推车的人都把车放下,跑到了旁边那个干沟。飞机过去了以后,他们又起来推车。有一个民工一看他推的这个小车,让子弹给打了个洞,粮食往外流,他就捂着想把那个洞堵上。然后他还没找到东西堵,飞机又回来。他舍不得离开。为了保护这个粮食,他就用手捂着,自己趴在那个车底下。

在“淮海战役”中,这支由民工组成的特殊队伍对战局影响巨大,他们不但充当解放军的运输员,还是侦察员、俘虏押送员及救助员。

这是一群普通人,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内战——解放战争。那是一场意志与决心,血肉与钢铁的较量。那是永不磨灭的镜头,作为红色摄影师,他们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经历,也把青春和理想泼洒在了一个特殊的年代。

敬请收看

即将于4月16日-4月20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纪录・大时代》

“铁流--解放战争中的红色摄影师”

红色摄影师:很多照片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