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粵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調研報告揭祕

粵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調研報告揭秘

灣區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如箭在弦,粵港澳三地信心滿滿——粵港澳地區將在國家級戰略推動下,建設成為全球創新發展高地、經濟增長極。

在粵港澳灣區規劃落地前夕,機構、政界、學界呼喚一份客觀公允、專業深度的粵港澳灣區金融發展報告,以衡量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水平,併為未來粵港澳金融發展發展指明方向。

在此關鍵歷史性時點,南方都市報以獨立媒體視角、專業智庫思維扛起這一使命。作為“粵港澳金融發展指數”發起單位,南方都市報聯合監管部門、學術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共同推出衡量灣區金融金融發展狀況的灣區金融發展指數,該指數以打造成為成為灣區金融標杆性指數為目標。

廣州市金融局局長邱億通表示,“粵港澳金融發展指數”將為粵港澳灣區內精準制定金融政策、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灣區招商引資等提供前瞻性參考。

據悉,經過此前近3個月海內外深度調研,南都金融研究所參考國外機構針對金融發展指數研究體系的設計,並充分依據國情,搭建了一套擁有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48個三級指標和90多個四級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該體系將灣區金融發展指數分解為5個一級指標:金融生態環境發展指數;金融市場發展指數;金融機構發展指數;金融產業活躍度指數和金融創新發展指數。同時,“粵港澳金融發展指數”另附加考察金融機構高管“發展信心指數”,客觀反映粵港澳區區域內金融機構及金融從業者對灣區發展的信心。

目前,南都金融團隊已經完成對300名灣區金融機構高管的深度調研和麵對面訪談,並將在今日首次發佈灣區金融信心發展指數,並推出灣區金融發展報告。中國銀行廣州分行為此次指數的合作金融機構。

南都金融研究所透露,未來“粵港澳金融發展指數” 作為一個評價區域內金融發展的動態指標,在廣州市金融局指導下,進一步引入學術研究機構和更多市場主體以及監管部門,每半年持續發佈。今天南都首發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信心指數及灣區金融生態發展指數。以下內容為信心指數精華,i財君帶你先睹為快。

信心指數:預期高於即期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落地,金融界信心如何?南都金融研究所的調研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信心指數為183.31,處於“非常景氣”區間。表明各機構對灣區當前的金融發展情況總體滿意,對未來的發展十分樂觀。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信心指數旨在客觀反映金融機構及金融高管對灣區發展的信心。該指數是南都金融研究所參考國內外多種信心指數體系設置,結合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特色搭建,並通過對300金融高管通過問卷調查以及面對面訪談方式最終形成。

根據此次調研,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即期信心指數176.16,預期信心指數188.08。預期高出即期11.92點,表明機構高管對接下來灣區金融的發展充滿信心。

調研原始問卷數據顯示,超過八成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灣區目前的金融發展情況比較滿意,而對於接下來的發展勢頭,超九成的金融機構高管表示樂觀看好。

細分行業來看,銀行業信心指數是186.45,處於“非常景氣”區間;保險業信心指數為172.80,處於“較強景氣”區間。無論是銀行業還是保險業的信心指數,均呈現預期高於即期的態勢,表明金融機構高管的預期趨於樂觀。

對此,受訪的中行廣東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升級為國家級戰略,將為金融機構帶來四方面機遇:

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創造的機遇,

二是創新高地比肩世界創造的機遇,

三是產業集群鏈式發展創造的機遇,

四是城市集群生態宜居創造的機遇。

粵港澳金融合作在消費金融、財富金融、跨境金融以及養老金融、教育金融等領域將大有可為。

期待灣區金融進一步開放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程度得到了灣區內金融機構高管的肯定。南都調研顯示,有51.66%的高管對目前大灣區內的QDlI、QFIl資本市場、資本項目開放程度表示滿意;但也有超過4成的高管表示開放程度一般,意味著在資本市場和資本項目方面,大灣區尚有繼續開放的空間。

圖1受訪者對QDlI、QFIl資本市場、資本項目開放程度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業的主體對市場開放的評判出現較大分歧。南都對行業和市場開放評價進行交叉分析顯示,來自外資金融機構的高管和科研機構以及高校的受訪者,認為灣區金融市場還需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

從調研看,受訪者對大灣區內市場多元化發展相當滿意,針對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外匯市場、基金市場等場內外市場各類產品豐富程度,表示滿意的受訪者高達76.82%。

圖2受訪者對金融市場產品豐富程度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灣區內的金融機構對於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抱有較大期待,這也符合當前的政策方向。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於6月12日宣佈,對QFII、RQFII實施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在QDII獲批額度排名前十的券商中,近一半將總部設在粵港澳大灣區內。

儘管粵港澳大灣區已走在金融開放的前列,但是由於內地和香港暫未完全放開資本賬戶,造成兩地市場的分割現象明顯。事實上,與全球其他三個灣區相比,粵港澳灣區內由於香港和澳門的體制差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限制程度較高,互聯互通有待加強。

在灣區規劃落地之前,已有金融機構在探索三地資金的互聯互通之道。比如中行廣東省分行主動對接跨境企業需求,為企業提供全球統一視圖、跨境雙向本外幣資金池等優勢產品。截至2018年4月末,廣東中行聯動中銀香港支持54家灣區重點企業集團上線跨境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項目。

超6成高管滿意融資環境

除了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外,金融機構能否為灣區內的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是激發灣區內企業活力、助推企業成長的重要力量。

本次調研中,有62.91%的受訪者對當前灣區的融資環境感到滿意,近3成受訪者對融資環境的評價為一般,近1成受訪者則認為較差。

圖3:受訪者對灣區融資環境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在為各類金融活動提供交易、清算等服務機制方面,近7成受訪者表示滿意。

隨著灣區經濟的不斷髮展,灣區的中高淨資產階層規模不斷的擴大,對財富管理這類專業的金融服務需求也不斷提升。本次調研顯示,有超過3成的受訪者認為灣區內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水平一般,甚至有近9%的受訪者表示財富管理水平比較低。

圖4:受訪者對灣區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水平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南都在調研中發現,香港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財富管理中心,其財富管理水平在粵港澳城市群中具有明顯優勢,灣區內其他城市無論是在財富管理的服務能力還是產品多樣性方面與香港均有不小的差距。

對此,廣東中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調研時表示:

中行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特徵和客戶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多元化經營的優勢,將會制定專屬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從投融資、交易清算、支付結算、財富管理等方面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配套軟硬件建設仍需突破

活躍的市場環境、便利的融資環境之外,其他涉及金融業發展的軟硬件建設也為灣區的吸引力增光添彩。“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成為灣區吸引企業入駐的利器,而便捷易得的金融法律、會計援助和相對寬鬆的監管條件,是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不可忽視的軟件配備。

政策優惠方面,金融機構高管認為,灣區內各類稅收、發展規劃、市場培育等政策的優惠力度較大,給金融機構的落地和金融從業人員的就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其中39.74%的受訪者認為優惠程度尚可,15.89%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滿意。

圖5:受訪者對稅收等優惠政策和完善情況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南都金融研究所注意到

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良機,灣區內各地市都推出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落地。隨著粵港澳三地投資熱度不斷攀升,稅收部門也積極跟進,提升“引進”港澳企業的滿足感,及時回應灣區內企業的訴求。比如遞延納稅政策在廣東省內的落地實施情況良好,截止今年3月底,廣東省國稅局共計為外資企業減免稅款3.7億元。

監管質量方面,金融機構高管對粵港澳大灣區內法律法規健全情況評價較為中立。其中37.09%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灣區內涉及到金融業務糾紛、案件處理等相關的訴訟、仲裁、法律服務環境完善程度一般,依法辦事的執行效果有待進一步改進。

而關於大灣區內各類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產品准入上市審批、二級市場交易、規範金融創新等監管程度的寬鬆情況,受訪高管的評價更加正面,57.61%的受訪高管對監管表示滿意。

圖6:受訪者對金融監管滿意度評價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需要綜合性法律服務平臺,而這正是香港所長。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法律體制建設完善,在法律服務方面具備多方面優勢。

南都調研發現

深圳前海正積極探索構建國際化、專業化的金融業務法治機制。前海香港商會調解中心依託前海香港商會整合深港兩地資源,引入具有調解經驗的港籍、外國專家調解員,在對涉港澳民商事糾紛進行調解方面作出積極努力。

在金融中介服務方面,受訪高管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圍繞金融中心建設的信用評級、投融資諮詢、金融信息資訊、會計審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人力資源等服務的質量評價相對中立,32.45%認為服務效果一般,39.07%認為還有待提升.

圖7:灣區的金融中介性服務程度

粤港澳300名金融高管信心有多大?南都首份调研报告揭秘

總體來看,對80%以上的金融機構高管來說,粵港澳大灣區不管是開拓金融業務方面,還是個人發展方面,都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具體行業來看,灣區對銀行、保險、基金和P2P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更具吸引力。

總策劃:謝豔霞

統籌:陳穎

報告撰寫:南都記者:陳穎 田姣 吳夢姍 梁小嬋 周亮 李群

實習生: 熊潤淼 郭燁 胡君巖 張嘉欣 陳炫孜(華南理工大學馬雅從同學對本調研亦有突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