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如果不懂零售及其本质,就去死!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如果不懂零售及其本质,就去死!

#新零售# 要活得长,就得看无人便利店的价值与变现能力。

与许多人不看好无人便利店相反的是,我看好无人便利店的潜力和未来!

但是,就像开篇所说,无人便利店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如果不懂零售及其本质,就去死!

李政权:无人便利店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

一、什么样的价值?

其一,消费端:炫酷是表,满足与释放过去被忽略的消费需求场景是里。

人脸识别、重力感应货架、移动支付……等炫酷黑科技,再炫酷,之于零售业就是加持的表,零售业的核心依然是满足与释放人性消费需求。

但是零售业已经业态林立,相对发达,无人便利店相对其它零售业态,之于消费端要有价值,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研究消费链中的一纵链~消费行为过程链,三横链~消费商品链、消费渠道链、消费时段链(详见李政权在头条及百度阅读更新的最新研究《新零售:确定性的未来与即将呈现的进化趋势》,如无,敬请期待),从中找到属于无人便利店的消费场景及消费需求解决价值。

其二,供应端:重在增量价值。

作为零售业的新业态,如果是传统的零售业者进入,既能利用自己旧有供应链做业态延伸,也能因此去拓展过去满足不足、解决不力的消费场景。

非零售业者进入,因为不具备采购及销售规模,业态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被质疑,就需要在条码费、促销费等方面向供应商让步,去争取更多供应商的合作与支持。

对广大供应商来讲,因为和我下面即将讲到的能拓展过去没能很好满足和解决的消费需求场景,对它们及行业市场会创造能见度,增加消费触点,因而增量价值,是会欢迎的。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如果不懂零售及其本质,就去死!

李政权:无人便利店必须认清自身定位

其三,行业竞争端:关键认清自身定位。

大卖场、标超、小超市、便利店、无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无人货架……无论是旧的终端业态还是新的终端业态,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消费渠道链,而每一种终端业态都在解决共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之外,因为位置、货品丰富程度、价格、服务等存在相应的差异化,并因此解决相应的特定需求,而彰显业态存在价值。

无人便利店,现在还远没到去颠覆旧有业态的阶段,需要找准自己在消费渠道链的地位与定位。

比如满足冲动、即时性消费缺口~繁华阶段超市、便利店等欠缺,但路上行人解渴、零食等需求现实;比如满足商业配套欠缺下的需求解决缺口~郊野公园、景区,甚至是珠穆朗玛峰的山脚;比如平价消费需求~机场,车站,公园,售卖点价高服务差。

以上三种情况,即关乎无人便利店在消费渠道链的定位,同时也是其之于消费端的重要存在价值。

其四,合伙合作端:市政公共配套与共享价值。

作为一种创新业态,无人便利店具备成为特定投放区域市政公共配套乃至共享性经济的可能。

之于前者,就像前面讲的要找准自身定位,之于后者就要与场地提供者进行收益共享,开放盈利。

这既会让无人便利店享受到低租金或者是零租金,大幅减少经营压力提高盈利能力,也会让无人便利店乘上类似共享单车的东风,快速渗透普及~就零售业来讲,规模是关乎采购议价权、消费定价权和自身抗风险之生存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新零售:无人便利店,如果不懂零售及其本质,就去死!

李政权:无人便利店如何创造价值与提高价值变现能力

二、提高价值变现能力。

其一,无人便利店,尽管省去了店面营业员与收银员,但后台运管人员,巡视理、补货人员等依然一个都不能少,部分环节甚至还有新设、还需加重。

这时候,就需要提高人效。比如区域性密集布店,让一个理货人员高效饱满工作。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又比如采用社会化分包理货。

这时候,同样还需要提高无人便利店的智能化能力,比如,提高货架智能,能够通过摄像机、重力感应、货位识别等,店面端向后台直接第一时间传送某sku要断货需马上补货,某品类货架商品已乱需要理货维护等数据信息,以及进行动销分析及预测~商业技术将会进一步解放人工与提高人效。

其二,减少租金压力。

就像上面所讲,多争取低租金与零租金布店。

其三,减少盗损。

无人便利店也好,有人售卖场也罢,未来都有建立和利用第三方以个人为单位的底层征信数据系统的趋势,这点要高度关注和运用起来。

在个人底层征信系统及数据还比较弱的环境下,就需要结合摄像头、智能门禁、智能语音明告、智能黑名单等智慧科技多层设防。

其四,就要回归零售业本质提高价值变现能力。

无论传统还是创新,凡是零售就需要讲究性价比+高效需求匹配+愉悦消费体验,就要回归到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品类管理,客流及客单价,盈利服务延伸,动销及坪效等基础性运营事物上。

如果做无人便利店不懂零售及其本质,那就去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