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今天,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和童年小伙伴打沙包,踢毛健的乐趣,能看到老一辈庄稼人种粮食,住平房的过去,还能了解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一步步走向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与陈列着大恐龙骨架的博物馆迥然不同,这里满溢的人文气息定能让你出其不意乐在其中......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综合展览馆近期开放了,展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的赛罕区综合展览馆大楼。展馆开放共三层,其中的一层民俗展厅分为农事习俗、生产生活习俗、节庆习俗、文化习俗、 蒙古族习俗和收藏文化六大区域。展馆以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为主线,逼真的景观复原为主调,大量精美文物和珍贵照片为支撑,辅以生动形象的绘画雕塑、影视图像等现代化陈列手段,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的民风民俗。

农事习俗区:农事看似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挥舞的锄头和咸涩的汗水背后,也蕴含了几多劳作的辛苦。不老阴山,九曲黄河,农事耕作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曾经贯穿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生活。春种秋收,夏锄冬藏,是多少人对土地的深深依恋。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生产生活习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逶迤的青山脚下,蜿蜒的绿水河边,多民族聚居交叠出层次丰富的生产和生活习俗,融汇成不同文化形态下相似的劳动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沉淀了辈辈相传的生产经验。锄头、镰刀、石磨,这些上个世纪的老物件被整齐的陈列在展览馆里,仿佛在诉说着赛罕区的历史和变化,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带给游客深深的乡愁。在展馆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感慨千万,写满时光沧桑的一件件展品似乎带着他们回到了曾经青春洋溢,挥洒汗水的年纪。“走西口”民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这一方土地上出现了风格迥异的生活方式和民居院落;也随之产生了繁荣的集市文化。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节庆习俗:节庆习俗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世代相传,以其独特的主题综合展现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从欢乐团圆的传统节日到见证成长的人生礼俗,无一不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今天,人们还赋予了传统节日和人生礼俗更多的含义,使得原本渐渐没落的节庆礼俗得以继承和发扬,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文化习俗:物质匮乏的年代,尽管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是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传统的儿童游戏、道具简单的娱乐活动、场面精彩的体能竞技,传达的是朴素的生活智慧和趣味。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朗朗上口的爬山调,栩栩如生的剪纸、通俗诙谐的二人台,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蕴含了人生哲理。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蒙古族习俗:古老灿烂的草原文明中,蒙古族风俗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散发着独特的光辉,悠久的历史赋予草原骄子传奇的民俗色彩,特有的民俗习惯更是了解蒙古族文化传统的一面镜子。蒙古族传统艺术:马头琴、呼麦、长调、好来宝。一声“赛拜努”传递着马背民族的热情好客;一杯“下马酒”扫去了远方客人的车马劳顿。伴着马头琴声,想起那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惊喜!呼和浩特竟有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展馆

收藏文化:民间收藏是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载体,尽管时光流逝,但无形的民俗文化通过有形的收藏品得以重现光华,将遥不可及的民俗文化生动的演绎。这些收藏品真实的反映着远去岁月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诠释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精髓。一件件饱蘸洗礼的珍贵收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吉祥祝福的寓意、巧夺天工的技法和博大精深的内涵,静静的述说着往昔的日子。

展馆位于南二环路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对面,公交车203路,34路可直达。市民可凭借身份证于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免费参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