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国内银行再融资4200亿补血 钱都哪去了?

3月12日,农业银行发布了一项募资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下称《预案》),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笔A股历史上最大的融资让银行缺钱问题成为焦点。可是银行的钱都到哪去了?

农行1000亿再融资

农行注定是要创造历史的!

3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了一项募资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如果农行该定增预案最终实施,将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

根据定增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有7家机构,分别为汇金公司、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维资本、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新华保险。

国内银行再融资4200亿补血 钱都哪去了?

这已经不是农行第一次创造历史之最。

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IPO,共募集221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历史上最大IPO。

尽管融了很多钱,但是随着金融监管的越来越严,农业银行还是在资本方面捉襟见肘!

2010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实施配股融资,上市时间较短的农业银行未参与。与另三家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相对较大。

2013年1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该办法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新标准,要求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并且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

自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强调了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资本水平是金融机构增强损失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径,资产扩张受资本约束的要求必须坚持。

事实上,农行还是达到了上述金融监管条例的要求,本次融资更有一些未雨绸缪的味道!

据了解,截至2017年9月30日,农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8%、11.23%和13.4%。这些指标已满足《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指标要求,但农行2017年9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增速低于上年末,存在一定压力。农行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较高的资本质量和充足的资本水平,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此外,农行还称,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和 2017 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速分别为 9.7%、11.38%、10%和6.91%。未来几年,其业务转型和发展都需要有充足的资本作为支撑。

4200亿再融资补血狂潮

农行再融资只是目前国内众多银行融资的一个典型案例。

除了农业银行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开启“花样”补血模式。从发行规模来看,建设银行以不超过600亿元优先股发行规模受到市场关注。此外,宁波银行年内发行金融债券300亿元,民生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150亿元,吴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募集规模相对较小,基本在20亿至30亿元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15日,目前有12家A股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计划尚未完成,加上农行在内,按照上限计算,拟募资金额合计逾4200亿元,融资方式包括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定增融资等几乎所有的融资工具。

不仅是实力较为雄厚的上市银行在变着法地找钱来补充资本,一些未上市的银行在也迫切地渴求资本补充。

内地银行到底有多缺钱?只有天知道!

重庆某银行的一个分行行长杨女士告诉和讯网,现在各大银行的揽储任务都很艰巨,以前一个客户存几万块钱,银行根本就不会重视,也不觉得是个事,今年则不同,银行对这样的客户关爱有加,大额存款更是奉为上帝中的上帝,热情得不得了。

 银行失钱若干路径

银行为什么会如此缺钱?

存款减少是银行缺钱的一个重要原因,《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货币报告)指出,9月末住户存款比去年减少了1985亿,非金融企业存款更是减少了3.0293万亿。这个“非金融企业存款”是企业存在银行的钱,减少了3万亿。从全行业来看,到2017下半年,银行业存款增速跌破10%以下。

贷款增加可能是银行缺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老百姓和企业的存款都少了,但贷款却增加了。

有数据显示,国内2017年全年信贷净投放13.5万亿元,其中,对个人7.1万亿元,对企业6.4万亿元。

以下为2015-2017年的信贷总额以及结构:

国内银行再融资4200亿补血 钱都哪去了?

从上表不难看出,2017年的传统信贷与过去两年相比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2017年票据融资收缩1.58万亿元,腾出相应金额的一般贷款的额度;另外,2017年地方债置换2.8万亿元,腾出相应金额的信贷额度。考虑到这两点后,2017年实际投放的一般贷款总额其实达到17.98万亿元。

当然,房地产行业的疯狂可能是第三个重要原因。

货币报告还显示,国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1.1万亿元,同比增长26.2%,;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5.3万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较6月末高5.8个百分点;非住房消费贷款也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增量为1.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综合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老百姓从银行贷款买房,借钱消费,总额高达23万亿!地产开发商也是大笔从银行贷款开发楼盘,贷款余额高达5.3万亿,两者合计28.3万亿元。

2016到2017年,是中国人“财富大增值”的一年,在这一年期里,大家伙啥活也不用干,只要买了房,财富就直线上升。一年间里,全国地产总价估计上涨了50%以上。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的不动产财富总值增长了一半。财富盛宴的背后,是老百姓加足了杠杆,财富升值的背后,是锁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显然,普通老百姓被套牢了。

国内银行再融资4200亿补血 钱都哪去了?

同时,房价快速攀升,财富高速增长了,开发商的项目越来越多,负债也越来越大,开发商群体整体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单是一个恒大,负债就高达近8000亿元。

房价飞涨带动了地价和房地产股票的上涨,去年一年,融创和恒大的股票表现最为突出,上涨都超过了5倍。除了房地产股,茅台等白酒股仿佛也是得道升天。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稍有理财观念的普通百姓怎么可能把钱放在银行坐等贬值呢?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一个全民创业时代的到来孕育了大量的创业项目,而这些处于摇篮中的项目正在加速吞噬着银行的存款。

在互联网金融大肆扩张的背景下,传统银行纷纷拱手将小额消费金融客户让出,这同时也就断了他们的揽储基础。企业大客户虽然现金流比较大,但是他们现金的使用频率高,不断的进账和出账让这些企业账户上银行真正能自由支配的现金十分有限。

当人们普遍形成了把钱存进银行就是傻子的观念之后,银行差钱必将常态化。毕竟商业银行不生产钱,银行不过是钱的搬运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