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传说中的雷峰塔倒塌以后发现了哪些稀世珍宝?

第一军情


在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讲道:法海将许仙骗到了金山,此时白娘子为了救许仙于是水漫金山,但是却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饱受苦难。最终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将雷峰塔弄塌,因此白素贞才得以获救。虽然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雷峰塔也确实倒塌过,雷峰塔倒塌之后,考古学家蜂拥而至,纷纷开始研究出土的文物。

雷峰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了保佑国泰民安而修建的,公元977年的时候,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修建了一个佛塔。这塔原本也是为了庆祝自己儿子出生,勉励他母亲而建成的,因此也叫皇妃塔。但是皇妃塔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是在夕照山的雷锋上,因此也被称为雷峰塔。

虽然之后雷峰塔也饱受战乱的损坏,但是在南宋元年的时候被大修了一次,于是雷峰塔才可以重现以前金碧辉煌的景象。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时候,民间流传着雷峰塔砖块可以保佑人生子的特异功能,于是人们就开始抽雷峰塔塔底的砖头,日积月累慢慢的雷峰塔也就变得满目疮痍。

最终在1924年9月25日的时候,年久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倒塌。当雷峰塔倒塌的消息一传出去,很多人就开始议论雷峰塔低下到底藏有什么?而此时的考古专家也都蜂拥而至,一起开始对雷峰塔进行保护性发掘。

考古学家们在下面发现了精美的佛像和玉器等文物,真正让考古学家震惊的有两样,一样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经卷,另一样是纯银阿育王塔。这两件东西无疑就是雷峰塔底最重要的东西,前者经卷超过了八万四千卷,而且还都是由川棉纸精印的,这是考古学家门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材料,而其内容更是一件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佛教文化瑰宝。

最宝贵的还是纯银打造的阿育王塔,这座阿育王塔中里面有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这也是整个雷峰塔的核心。金棺银塔这就相等于金棺银椁,是埋葬舍利的最高规格。因为文物自身的珍贵性,所以一出土就引来了一场轰动。


江郎说史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据《淳祐临安志》记载:位于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是因为有一个叫雷就的隐士曾于此筑庵所居而得名。也有人考证认为: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而建在雷峰之上的这座塔也就被人们称为雷峰塔。雷峰塔之所以闻名同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有相当的关系,事实上长期以来雷峰塔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就一直有两种既相关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形象:一种是真实的雷峰塔形象,一种是《白蛇传》里的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白蛇传》里关于雷峰塔的说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故事还用介绍吗?大家都太熟悉了:法海为拆散许仙和白娘子而设计把许仙诓骗到金山寺,白娘子于是施法水漫金山寺,结果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于是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事实上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的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一个民间故事,并没特定的作者。关于《白蛇传》最初的起源时间以及第一个讲这个故事的人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了,只是大致知晓在五代时期就开始有关于《白蛇传》的故事在流传。在《白蛇传》具体的成型过程中演化出过诸多不同的版本:目前存世的最早记载《白蛇传》这一故事的书面文学作品是明末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其中的二十八卷就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然而这个早期版本和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白蛇传》故事其实差异很大:在这个早期版本中男主角不叫许仙而叫许宣。小青也并非青蛇,而是由西湖青鱼精幻化而成。话说南宋绍兴年间修炼千年的蛇妖白素贞幻化为人形,与时为药店专管的许宣邂逅于杭州西湖,后二人结为夫妻。婚后的白娘子屡现怪异,终于有一日许宣发现自己的娘子乃是蛇妖,于是他主动请求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收之,随后法海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在这个早期版本中许宣与白蛇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是相互贪恋其相貌罢了,在这个版本中白蛇与法海无所谓善恶,倒是许宣在得知白素贞的真实身份后主动求法海收妖。我们今天看到的《白蛇传》故事成型于清乾隆年间,在这一时期诞生的《雷峰塔传奇》中白蛇的形象已基本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类似。后来在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庆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声称白蛇是被镇于雷峰塔下,甚至有的关于白蛇的故事直接就被命名为《雷峰塔传奇》、《雷峰塔奇传》,那么这座雷峰塔在历史上真实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上真实的雷峰塔是由五代十国之中割据江南的吴越国最后一代国君钱俶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动工兴建的。从这个年号中我们不难得知:此时北宋王朝已然建立,而这也就意味着像吴越国这种割据政权已时日无多了——事实上就在雷峰塔动工兴建仅仅一年之后吴越王钱俶就向北宋王朝纳土归降了。钱俶修建雷峰塔的初衷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然而雷峰塔终究没能挽救吴越的国运,而雷峰塔本身的命运也可谓是多灾多难:本来钱俶的初衷是打算建造一座十三级的高塔,然而由于不久吴越国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最终只完成了七级。北宋宣和年间雷峰塔曾因战乱而遭到严重损坏,直到南宋宋宁宗时得以重建,重建后的雷峰塔被正式列入西湖十景之中。后来在元代一场大火曾将雷峰塔烧得只剩塔心。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并纵火焚烧了雷峰塔,灾后的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然而这反而使雷峰塔更平添了一种苍凉感和残缺美,此后雷峰塔再没修复过,它的残缺美感同《白蛇传》的故事相结合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的意象。从清中叶起《白蛇传》的故事就已基本上是家喻户晓了,以致于几乎中国所有的民间曲艺形式中都有《白蛇传》的演出。随着《白蛇传》故事的家喻户晓也使雷峰塔的名气越来越大,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开始盛传修建雷峰塔的砖具有“辟邪”、“宜男”的特异功能,于是人们纷纷前往雷峰塔下祈福求子,还常有人屡屡盗挖雷峰塔的塔砖, 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在经历多年的盗挖后轰然倒塌。尽管倒塌后的雷峰塔下并没走出白娘子,却让当时的中国舆论界一度为之沸腾:就在雷峰塔倒塌的同年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将雷峰塔描绘为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统治之塔并高度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抗争精神。这在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相当有市场,以致于很快这就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观念。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以致于当时中国主流舆论界普遍将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人民权利作为奋斗目标,而在当时中国主流舆论界眼中抨击封建礼教制度、歌颂男女爱情是争取民权的内容之一。这一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也亲自改编京剧《白蛇传》,至此我们今天所知的《白蛇传》故事完全成形——在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个版本中早已不见了最初的警醒世人勿贪美色的含义,而是全面转化为对男女主角忠贞爱情的歌颂。

尽管当时的中国主流舆论界将雷峰塔形容为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统治之塔,但这种批判性其实更多是针对封建礼教而言,事实上大家对雷峰塔本身作为文物古迹的意义还是十分清楚的。历史上雷峰塔曾因倭寇纵火焚烧而仅剩砖砌塔身,夕阳照射之下的雷峰塔通体赤红,犹如佛光普照,这便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雷峰塔倒塌后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就再也观赏不到了,为此社会各界曾不止一次提出重修雷峰塔的计划,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之际,后来又经历了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新中国建立后用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因此雷峰塔的重建工程一拖再拖。直到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才正式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并成立了省“双景”协调小组及办公室。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当然在这里人们并没发现传说中镇压于此的白蛇,倒是发现了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和数千枚“开元通宝”古钱币等在内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一时间这一发现轰动了海内外。

这些文物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鎏金纯银阿育王塔,目前这已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纯银阿育王塔高35.6、底座边长12厘米。塔身方形,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作装饰。每面都镂刻着佛本生故事画面:“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表现佛陀过去生为印度太子时与兄出游,见一母虎与七幼虎奄奄一息,遂刺身出血,舍命喂虎。“尸毗王割肉贸鸽”表现了佛陀过去生为尸毗王,为救护被鹰追逐的鸽子,以血肉之躯换取鸽子生命的场景。“快目王舍眼”表现持针刺眼的情节。佛陀过去生为快目王时以眼施予盲婆罗门并誓愿未来成佛时令此婆罗门得慧眼。“月光王施首”表现了乐善好施的月光王布施首级给劳度叉的情节。对包括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在内的这些雷峰塔出土的文物目前在浙江博物馆都有专门的展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浙江博物馆领略这些在地下埋藏了千余年的文物古迹的风采。除了这些精美文物之外,雷峰塔重建工程本身也在2002年10月25日竣工,此时距离1924年雷峰塔倒塌已过去78年。重建后的雷峰夕照景区占地面积8公顷,主要景观和设施有:雷峰塔、夕照亭、妙音台、汇文轩、放大光明阁、如意苑游客中心、藕香居餐饮点等,由杭州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经营。自重开以来景区接待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广大中外游客,目前这里已被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许仙白娘子只是个古代的玄幻小说,所以不必联想。真实的杭州西湖雷峰塔,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弘俶因黄妃而修建的一座佛塔。 “雷峰夕照”位列西湖十景之一。

1924年9月25日,经历了一千年风雨的塔身的突然坍塌。在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被发现。


当时围观的群众非常多,人们就开始疯抢塔砖和经书,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不久市面上出现很多仿品的经卷。真伪莫辨。目前有部分被各大博物馆分藏,图是浙江省博的部分。


2000年时,地方政府准备重修雷峰塔,对旧塔基进行清理,发现了塔下地宫。次年地宫发掘完成,出土了一座纯银阿育王塔,及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重要文物七十多件。

这批文物中,从考古价值讲最珍贵的是铁函中的纯银阿育王塔,而从宗教意义上更贵重是阿育王塔内的东西。

塔内有一金棺,其内之物被记载为佛螺髻发舍利,即佛祖释迦摩尼的头发舍利。但由于金棺是被焊封在塔身内的,所以至今也未打开。



以银质阿育王塔+金棺,即“金棺银椁”,是古代瘗埋佛舍利的最高仪轨。钱弘俶自撰的造塔记文中说:诸宫监尊礼佛螺髻发,犹佛生存,不敢私秘宫禁中,恭率宝贝创窣堵波于西湖之浒,以奉安之。

雷峰塔出土文物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阿育王塔是镇馆之宝之一!


几苇渡


提起雷峰塔,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一定是白娘子传奇,那个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愿与许仙白首相伴的白素贞。在我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素贞不惜水漫金山也要救她的相公——许仙,后来因此事被法海镇在了雷峰塔之下。

神话故事里的结局大多都是美好的,所以故事结尾,雷峰塔倒下,白素贞被救了下来,与自己的家人重新相聚。据历史记载,当年雷峰塔一日突然坍塌,有地质勘探专家在塔底,挖出了一个装有蜈蚣的盒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听笔者娓娓道来。

“雷峰塔下镇情妖,野老村夫恨不消。人性自由心切望,法规专职饿难逃。灵蛇有义传佳话,法海无端肇祸苗。万众欢呼推塔倒,痴人重造枉徒劳。”

我国的雷峰塔又被称作黄妃塔、皇妃塔和西关砖塔,最开始的名字为“皇妃塔”,后来因地建于雷峰,被后人改称“雷峰塔”。在我国正式的历史上,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后来重建。就是这次的倒塔,才有专家发现塔下的秘密——蜈蚣。

我国的《本草衍义》有记载:“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并且蜈蚣还有五毒之称。但是它不仅是一个毒物,还具有镇宅辟邪之用。在我国的古代以及现在还有少数人,从小会佩戴刻着五毒的玉坠,这种玉坠寓意着百毒不侵之意。

就在雷峰塔倒塌之后(1924年),我国当时的考古小队出发进行探研雷峰塔下的地宫和遗址,那是一个明媚的天,当时的考古队长在挖掘时,发现了雷峰塔下埋着一个盒子,经过千年的洗礼,这个盒子依旧完好无损,这立即引来了考古小队的好奇心。于是,黎队长立马派考古小队取出了这个盒子,发现跑出来一只长达一寸的白色蜈蚣。

白色蜈蚣在我国的蜈蚣史上算得上是珍稀品种了,于是队长立马拿来培养皿,将蜈蚣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准备日后研究。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过了几天,这条白色的蜈蚣,却离奇失踪了。

上文中也提到了,蜈蚣具有镇宅辟邪之用,相传这条蜈蚣就是用来镇压雷峰塔的,但究竟是为了镇这座塔之用,还是为了镇压白娘子之用,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蜈蚣的生活习性本就是在松散的土壤里,挖出一个蜈蚣恐怕也没有多神奇吧。

故事总是美好的,就当做是缅怀白娘子传奇这个故事吧,无论是辟邪,还是守护这个雷峰塔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当雷峰塔倒下的时候,一切历史或是故事也随之淡然了。只要,我们心中还记得那个,曾经为了爱人不惜水漫金山的白娘子就好了。还记得,吴越国王钱俶建立雷峰塔,是为了向苍天祈求国泰民安就够了。


杠精读史


凡是到杭州西湖游览的游客,雷峰塔是必到的地方。一来是它位列“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太美,醉人心脾,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二来是传诵千年的白素贞和许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

(西湖十景——雷锋塔)

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和美丽传说的雷峰塔,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雷峰塔的倒塌是否真是应了“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白蛇始出”的传说呢?雷峰塔倒以后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雷峰塔。

一,名字的由来。

关于雷峰塔的名字,有三个传说:一是说雷峰塔建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取其建造的地方而得名。二是据《淳佑临安志》记载:“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三是说夕照山上的雷峰又叫中峰,中峰也可以称为回峰,“回”字在古代作“雷”,所以误作“雷峰塔”。

二,何人所建?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始建于北宋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所建。

钱弘俶建雷峰塔有两个用意:一是钱弘俶的黄姓妃子诞下皇子,钱弘俶修塔纪念;二是当时正值宋太宗赵光义欲讨伐吴越国,钱弘俶为祈求国泰民安,吴越免遭战火涂炭而修建。

钱弘俶出生于杭州,是吴越国开国皇帝钱镠的孙子,一生崇尚佛教,即位吴越国君后,大肆修造佛塔,六和塔和保俶塔就是其中有名的两座佛塔。

(赵光义剧照)

三,雷峰塔为何倒塌?

雷峰塔矗立千年,阅尽人间沧桑,历经西湖潮起潮落,终于在1924年9月的一天,轰然倒塌。它倒塌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破坏造成的。

北宋宣和二年,雷峰塔就差点毁于战火,后在南宋庆元年间得以重建,面貌焕然一新,塔身飞阁流丹,碧瓦朱檐。尤其在黄昏落日的映照下,金碧辉煌,别具风景,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在围困杭州城后,怀疑雷峰塔内藏有明军,遂纵火焚烧了雷峰塔的木质部分,砖砌的塔身被烧得通体赤红,完全裸露。

经过日晒雨淋,部分塔砖掉落,人们从砖块中发现了藏在里面的经书,后来“藏经砖”被讹传为“藏金砖”,众人纷至沓来,大肆挖掘塔砖。

还有人相信雷峰塔的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等功效,进一步加剧了对塔身的破坏,加上大雨的冲刷,雷峰塔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下了。

(地宫中的佛螺髻发)

四,塔内究竟会有何珍宝?

雷峰塔的塔砖虽然损毁严重,好在里面的文物未遭破坏。我国政府在2001年,对雷峰塔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出土的文物震惊世界。

在雷峰塔身下面的地宫里,一共发现60余件珍贵文物,被誉为当年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供奉有“佛螺髻发”的纯银阿育王塔。塔高35厘米,底座为方形,边长为12.6 厘米。在塔的四面分别雕刻有以释迦摩尼佛为题材的浮雕,分别讲述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的故事。通过塔身的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供奉的装有“佛螺髻发”的金质器皿。这正好符合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金棺银椁。

地宫还出土了一座鎏金铜佛像。整个佛像高35厘米,分为两个底座,上底座是一个莲花宝座,上面盘坐着安详的释迦摩尼佛祖。下底座上盘踞着一条活灵活现的龙。

同时,地宫里还发现众多的藏经砖、古钱币、鎏金银腰带、玉质观音菩萨坐像、刻有“千秋万岁”字样的铭鎏金银盒等。

这些文物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古吴越国的工艺、佛教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雷峰塔地宫阿育王塔轰动一时 历经千年完好无损》)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关于大家对雷锋塔的了解更多的来源于每年暑期档的《新白娘子传奇》传说故事,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雷锋塔也并非当初的真实面目,雷锋塔是怎么倒塌的,里面究竟有没有珍宝呢?

神话传说--西湖水干,雷锋塔倒

从电视剧中大家都知道,要想塔倒,除非西湖水干,其实这只是传说,西湖水并没有干,但雷锋塔早在1924就已倒塌;雷峰塔为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电视剧中前年蛇妖白素贞因惹怒了法海,被镇压在塔下,白素贞手足姐妹小青及白素贞儿子许仕林救白素贞的执念感动观音,于是法海被迫放出白素贞。明朝,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求子"等特异功能,屡屡遭到盗挖,加上年久失修, 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这才是雷锋塔倒塌的真实原因。

倒塌后的塔内宝藏

雷锋塔砖砌塔身倒塌后,藏在塔砖内的《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在其底部地宫内发现了莲花座青铜佛像和可能装有佛螺髻发的铁函在内的60件珍贵文物和数千枚"开元通宝"古钱币,其中神秘铁函内的鎏金塔是一座精美的四角金涂塔,鎏金银质,塔高35厘米,底座为方形,边长为12.6 厘米,在塔的四面饰有佛祖故事题材的浅浮雕;鎏金铜佛像高68厘米,共有两个底座,底座上有一条龙,龙上有一莲花宝座,该佛像属国家一级文物;塔内文物是吴越王国鼎盛国貌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当时的工艺成就、佛教文化的影响,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就但《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在2016年时就拍卖出2875万人民币,每一件可谓稀世珍宝。

如今的名胜景区--雷锋塔

现如今人们所看到的雷锋塔是在原址上由2000年奠基,2002年竣工修建成,新塔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通高71.679米,由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新塔结合民间故事及电视剧的每年推广,已成为杭州一大名胜景区。


行走在车城


相信大家对雷峰塔并不陌生,也可以说这座建筑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了,里面记录了白素贞和许仙的美好爱情,就在1924年这座雷峰塔轰然倒塌,后经过决定又重建了雷峰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这期间发现了雷峰塔地宫,地宫虽然不大,但是却出土了众多文物,这让文物考古研究所很是兴奋,那么雷峰塔的倒塌到底都出土了哪些文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古代的作品。

鎏金纯银阿育王塔:通高36、底座边长12厘米。塔的四面每一个形象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直径25.4、厚0.05厘米、重98.5克。正中镂刻一枚“千秋万岁”铭圆形方孔钱,有内外两圈,外圈装饰的是六只展翅飞翔的鸿雁;内圈装饰的是两对顾盼传情的鸳鸯。

“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器高13.7、口径20.7、盖径17.8、底径16.4厘米、重823克。 小石塔:残长10.2、宽7.9、最宽11厘米。塔身圆角方形,四璧向外突。


“饶益神宝”铜钱 :直径1.8厘米。

“都省铜坊”铜镜:直径16厘米。镜背两侧有“都省铜坊,匠人倪成”铭文,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府铸造的铜镜。


如意云纹鎏金银腰带(通长74.3厘米、重475.8克)以及鹦鹉纹鎏金银腰带(通长68.2厘米、重475克):一是装饰二是身份的象征。



雷锋塔藏经砖:长37、宽18、厚0.6厘米。

“光流素月”瑞兽铭带镜: 直径 10.3 厘米。此类铜镜流行于隋至初唐时期,镜背内区有四只瑞兽首尾相随绕镜钮奔驰,瑞兽间点缀缠枝葡萄。


猫眼观史


有一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当年那是相当火。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有书君知道了雷峰塔,还曾相信过下面曾压过白娘子。


雷锋塔一开始并不叫雷锋塔,而是叫“皇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自己的儿子出生,勉励他儿子的母亲而建的。因它修建于夕照山的雷锋之上,后来久而久之,后人就又改称为“雷峰塔”。


在明嘉庆年间,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了杭州城,并放火烧了雷峰塔。当时雷峰塔被烧的仅仅剩破烂不堪的塔体摇曳在风雨中。


在清朝时,白娘子的神话在民间是广为流传,所以就有很多人跑到雷锋塔去祈福,辟邪,甚至求子。而有好些人为了求子,还经常偷掉雷锋塔的塔砖,甚至还有人会喝雷锋塔的砖粉。这样它的根基就越来越不牢固了。终于,在一场大风中轰然坍塌了。


那么雷锋塔倒塌后,发现了什么呢?真的是“白娘子”还是另有其它?


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来经过决定要重新修建雷峰塔,在这期间发现了雷峰塔地宫,地宫不算太大。在这里并没有传说中的白蛇,但是让文物考古研究所很高兴,因为在这里出土了很多文物,有些还是稀世的珍宝。



1、《宝箧印陀罗尼经》


《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出自于砖孔内的经卷,它藏于侧面带有圆孔的塔砖内。


这部经卷版心高约6厘米,用小竹签做轴心,然后裹以黄绢经袱,再用锦带束腰,最后把它插入砖孔内,用木栓塞住孔口。


经卷是用竹纸或棉纸印成的,纸的表面细腻坚滑,字体则近于魏碑,古雅拙朴。


经卷开头写着“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王钱弘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奉,乙亥八年。”乙亥八年正是钱弘俶吴越八年,也就是吴越国的最后一年。这证明了这塔修成的年代,也见证了千年信仰的传承,这在当年被看做是一件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中国佛教文化魁宝。它的藏经方式,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独一无二的藏经方法。


而它用棉纸或竹纸精印,也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这一千年的经卷也是见证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雕版印刷术的珍贵礼物。



2、释迦摩尼鎏金铜佛说法像


释迦摩尼鎏金铜佛说法像,面相方圆,眉毛和眼睛都是修长的,两只眼睛微微睁着。他的眉间有白毫,双耳是垂肩的,在他的颈部饰有三道蚕纹。


他身穿双领下垂的袈裟,袈裟的下摆披覆在了莲座上。他左手轻轻地放在膝盖上,右手施说法印,两脚相交盘坐于双层莲瓣包围的莲台上。


莲座下有盘龙柱及镂空门,盘龙绕柱而上,托举着莲花座。在佛像的的身后是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是圆轮状的,他的身旁两侧是镂空的。龙在中国是尊严与荣耀的象征,在佛教中龙则是护持佛法的善神,是天龙八部之一。


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这三者精妙地组合成了一件艺术佳作,是国家的一级文物。



3、玉善财童子立像


玉善财童子立像,是以青白玉雕琢而成的,这使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而且它的表面抛光度极高。


玉善财童子立像,整体为立体圆雕,局部为镂空透雕,细部则是用阴线勾勒的。善财童子丹凤眼,眼中还刻画着睛珠。他大鼻子、小嘴巴,身着广袖的宽衣,在手腕处还刻画着缠臂金,腰间系着带,衣服是米字的纹饰。


他双手插在腰间,身体向右弯,站立在飘浮着的如意彩云上,并且向下张望着。那种衣衫随风飘逸,怡然自得、天真自信的神态,形象地表现了善财童子为求正果,而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的不寻常经历。


中国境内发现的五代十国的玉器,可是说是寥寥可数,年代明确的更是罕见。它的质地细腻、光泽晶莹、玲珑剔透、线条流畅、写实感强,时代明确成为了五代玉器的典型标本,同时也填补了这一阶段古玉研究的空白。



4、鎏金银阿育王塔


鎏金银阿育王塔是由纯银锤揲而成型,再用整体铆焊套接而成。塔是正方形,是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够成。基座下面是用方形的银板封住的,塔座的每侧都是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来作装饰。


塔身是方形,四面圆拱型的龛内上面镂刻着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宝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故事。人物的外表都是鎏金,塔身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


塔身的最上层用忍冬及兽面纹作装饰。塔身四角是山花蕉叶,正面是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背面是佛坐禅说法等画面。


这是首次发现的吴阿育王塔,塔身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全面而清晰,是研究阿育王塔的最新资料。


最重要的是这座纯银的阿育王塔,它的塔身内用金馆盛放11枚“佛螺髻发”舍利(佛祖舍利的一种)。金棺银塔相当于金棺银椁,是埋藏舍利的最高规格。它可与中国四大舍利塔同比,也是国家级文物。


同时塔底还发现“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鹦鹉纹鎏金银腰带、唐代瑞兽铭带镜等“七宝”供养品。还有许多玉器、铜钱、铜镜等珍宝。


看来塔底镇压着白娘子的传说被彻底打破了,雷锋塔地宫发掘出的丰富文物,是吴越王国鼎盛国貌的集中体现。这对研究当时的工艺成就、佛教文化的影像,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它的鎏金银阿育王塔现在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十大震馆之宝,有机会大家可以去浙江博物馆去看看。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提起雷峰塔,中国人可能都知道有关它的各种神奇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白素贞被压雷峰塔下的故事。时隔多年后雷峰塔倒塌,直到2000年,考古学家在其中发现了许多稀世珍宝,令世人惊叹不已 。难道是法海的金钵还是什么别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里边绝对没有传说中的白娘子。

在嘉靖年间,倭寇常年来犯,尤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横行霸道。于是,雷锋塔也被倭寇烧毁,烧的只剩下破烂不堪的塔体摇曳在风雨中。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白娘子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导致源源不断的人们跑去雷峰塔祈福,辟邪,甚至求子。一时间让沉默千年的雷峰塔变得熙熙攘攘,尤其是好多人为了求子,还经常偷掉雷峰塔的塔转,甚至还有人喝砖粉,长此以往,便导致雷峰塔的塔体根基越来越不牢固,大有摇摇欲坠的风险。终于,在一场大风中雷峰塔轰然坍塌。

可当时在塔底,竟发现了一本经书,也许这本经书就是传说中的镇塔之宝吧。但无论怎样,百姓都希望能够重建雷峰塔,可当时社会还处在战乱之时,谁还有心思顾得上重修雷峰塔之事。

直到2000年的时候,我国考古界决定对雷峰塔的塔底进行一次保护性的挖掘,于是在里边发现了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像,铁舍利函,还有许多玉器铜钱等珍宝,最为难得一见的是,塔底还发现了一件阿育王鎏金塔,非常珍贵,世人都能不曾见过,一经出土,引来全世界众多媒体的密切关注。


第一军情


一部许仙和白娘子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古,由此法海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也声名大噪。无论是白娘子还是雷锋,在民间都有广大的受众,雷峰塔也一举成为杭州的著名景点。不过世人不知道的是,今天的雷峰夕照早就不是之前的雷峰塔了,在上个世纪20年代,雷峰塔倒掉了,经过对地宫的抢救性发掘,发现了神秘的稀世珍宝。

雷峰塔历史悠久,早在公元975年就已兴建,此塔是吴越王为庆祝自己儿子出生,勉励其母亲所建,所以当时的名字叫皇妃塔。皇妃塔所建位置在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所以久而久之,民间都称呼为雷峰塔。随着许仙和白娘子故事的传播,雷峰塔也逐渐在民间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古人的智慧是让人信仰的,雷峰塔建立之后,几百年屹立不倒。一直到1924年,不过雷峰塔的倒塌,还真不仅仅是年久失修的原因。雷峰塔固然破烂不堪,但是还是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可是因为杭州民间都信仰白娘子。

久而久之,白娘子化身为送子观音,杭州民间传言,雷峰塔的砖,如果搬回家中,可以治疗不孕不育,而且还生男孩。这一传言受众巨大,没有孩子,或者想生儿子的大有人在,每人都想搞到一块雷峰塔的砖,这样一来,雷峰塔底部很快就被掏空了。

雷峰塔倒掉后,就成了一片废墟,直到2000年重建。在重建雷峰塔之前,考古专家对雷峰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挖掘有重量级考古发现,在雷峰塔地宫中发现了珍贵文物。当时发现了一个巨大铁函,在铁函中有众多佛像、玉器、玛瑙等60多件珍贵文物。

在里面重点提起的应该是,一座鎏金纯银打造的阿育王塔,在塔内还安置着一个微小的金棺,那么金棺里面藏有什么呢?据说当时考古人员很想打开一看究竟,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敢打开。不过专家推测,这里面藏有的应该是佛螺髻发。

是雷峰塔建造之时,吴越王崇佛所埋。不过当时文物出土之后,很多人对吴越王礼佛在金棺中所藏的佛螺髻发,一点都不理解。当时在民间传播这样一个传说,说在雷峰塔地宫中出土了一个镀金纯银佛像,而在佛像中藏有一个金棺,金棺中有几缕头发,而这些头发就是当年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留下的头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