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鸡鸣狗盗之辈罢了

战国时代,是我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其中私家势力的发展也甚为可观,别具意义。孟尝君养士,就是发展私家势力,进而从政弄权的史例之一。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恐怕是私有化发展必然的一步。

对于孟尝君等养士,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写得生动,而且评论也有分寸,指出其养士本质在于"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有其政治目的,又承认其札贤下士,难能可贵,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司马光对于"养士",是作了点分析的。他认为,养士,一是"为民",国家养贤,以利国利民;一是为私,私人养士,"立私党,张虚誉"。他进一步指出,前者是"养贤之道",应当提倡;后者侮君蹖民,是"奸人之雄",不可崇尚。其观点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鸡鸣狗盗之辈罢了

今天来看此论,就一般而言,不无一点道理。"不恤智愚,不择藏否",养鸡鸣狗盗之徒,在社会上为非作歹,于国于民有害,只利私人。这是不足取的。但若把问题提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就觉得司马光有点笼统而言,是不切实际的非历史主义之论。如果再追究他为何发出此论,那就要结合他本人的处境、身世等进行具体分析。从他反对"立私党"的态度来看,显然透露了维持封建专制主义的面目。

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鸡鸣狗盗之辈罢了

司马光的《四豪论》(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论孟尝君日:"孟尝君养亡(无)赖,匿亡命,废公法,树私恩,偷采名誉以窃国相之位,迹其行事,皆为身耳,非能为国与民谋也。至其晚节,遂挟仇敌以覆宗国,保薛中立,自比诸侯,臣而不臣,孰甚于此!"《通鉴》之论再此一致,可以互为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