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厨房里的科学魔法,掌握诀窍用知识添味

你真的了解厨房裡每一样让食物画龙点睛的秘诀吗?菜餚中撒入糖或香料为何能创造多层次风味?即食和冷冻食品藏著哪些科学秘密?从食材到餐桌,甚至食品工厂到餐桌之间,其实仍有许多科学原理等待我们去探索!

厨房里的科学魔法,掌握诀窍用知识添味

让人上瘾的滋味 - 了解甜的秘密

在厨房裡,糖是烹调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能与咸、酸等物质相互提味,甚至吃下肚可以触发大脑产生愉悦感,而追溯至距今约1万年前,其实就已出现人类採蜜食用的历史;西元7世纪逐渐发展製糖工艺;至20世纪,果糖糖浆与各式代糖产品也开始推陈出新,由此可见,“吃甜”的魅力与体验,一直以来都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厨房里的科学魔法,掌握诀窍用知识添味

然而,这些糖又是怎麽来的呢?先以最常见的砂糖来说,早期的砂糖,是甘蔗取汁后经纯化、结晶而得,压榨取得的蔗汁,由于仍含有许多泥沙杂质,因此会加入石灰或亚硫酸、碳酸等让杂质凝结沉淀,接著将上层蔗汁蒸发浓缩,使蔗汁开始结晶,无法结晶的部分则是糖蜜,将其倒入分蜜机中利用离心力便可将糖蜜与砂糖分离。糖蜜经纯化后又能製成红糖、黑糖等产品,而我们所吃的二砂之颜色微黄,也是因为它添入了些许糖蜜的关系,其中保留了微量的矿物质及有机物,与白砂糖相比,保留了更多蔗香。冰糖则在白砂糖中,属于纯度最高、结晶颗粒最大的产品,因此溶解速率较慢,烹饪时具有使食材缓慢入味的特性。

食品与香料 - 增添风味的关键力

“七味粉是由七种不同香料调製的吗?”、“食品添加物中的香料,香味成分大多也存在自然中?”在良食脉动讲座快问快答环节裡,藉由主持人的提问,帮助现场听众釐清对生活中辛香料及香料的饮食观念是否正确。其实除了盐糖,一道料理少了香料,也不免令人感到相形失色!

厨房里的科学魔法,掌握诀窍用知识添味

工业化之后,食品领域应要讨论的要素,例如空气湿度、pH值、是否有金属促氧化等,也成为製备辛香料时的考量要素。从分级鑑定原料品质开始,经食材洗涤、烘乾、粉碎等流程,辛香料视原料特性的不同,製程也须因应调整,薑黄粉的色泽成分由于耐热温度不高,一经研磨升温后,颜色可能也随之降解,因此还得添入液态氮做防色,考量台湾较为潮湿的环境,其粉末粗细的调配,以及二氧化硅等抗结块分子的添加,也都是学问。

最后,特殊香气分子也能藉萃取的方式独自分离出来、製成人工添加剂, 2016年年初,食品药物管理署公佈了新的“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限量标准草案初稿第二版”,重新分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和剂量。法规採“正面表列”,意指“只有写在上头的东西才可以加”,国立嘉义大学食品科学系罗至佑副教授则建议,平时挑选优良信誉的品牌为主、各类食物均衡摄取即可,不用对看不懂的成分过于忧心。

方便不随便 - 即食食品&冷冻食品大解密

食品科学教授陈彦卉表示,冷冻会让营养流失是迷思!相较于热加工,冷冻对食品营养的破坏反倒更为温和,除此之外,“冷冻”的最主要目的,更是为了保持口感及抑制微生物滋长,因此,製作冷冻食品有三大重点:避免危险温度带、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维持冷冻链温度。

厨房里的科学魔法,掌握诀窍用知识添味

食品须于2小时内从60℃冷却至20℃,其后4小时内冷却至4℃,否则许多微生物就会快速生长繁殖,前端製作过程及冷链物流的温度若掌控不良,让食品放置在7~60°C危险温度带时间过长,食用风险就会大大提升。同时,后端的储存也必须良好维持,反覆结冻不仅破坏口感,也容易让结冻水流出而製造微生物滋长的机会,例如耐低温菌李斯特菌,最低可耐受至负0.4°C的环境,在冰箱中仍能持续增长,所以食用冷冻库裡的食物前,也务必再次充分复热或煮热。

冷冻不仅为了安全保存,当食品通过危险温度带之后水分逐渐结成冰,到达负1℃~负5℃最大冰晶生成温度带时,必须急速降温通过,水分结晶颗粒会比较小,才不会因此撑破了食物的组织,造成口感品质受损,这是冷冻食品维持口感的关键。虽说冷冻可以让食物保存时间拉长,但陈彦卉提醒,低温其实并不能消灭微生物,只能减缓生长速度以及减低化学与物理反应速率,放置久了其实也难保营养不流失、口感不变质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