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文明節儉治生態安葬 通城惠民殯葬促進移風易俗

咸寧新聞網訊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特約記者閆雯雯、通訊員李松報道:5月31日,通城縣四莊鄉寺背村八組華坳林,55歲的吳菊花和親人一起將兒子的骨灰安葬後,種上一棵樟樹苗以示紀念。

5月29日晚10時許,吳菊花的兒子趙三金因病不幸離世,終年31歲。第二天下午,吳菊花和家人將趙三金的遺體運往通城縣殯儀館進行火化,並於5月31日上午進行樹葬。

“家裡經濟負擔重,承擔不起高額的喪事費用。到殯儀館火化、運送都是免費,縣殯改辦還給予2000元獎勵。”吳菊花說。

“響應國家殯葬改革號召進行生態安葬,保護了生態環境,樹立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家人都贊成。”逝者趙三金的哥哥趙二金說。

自去年全縣推行殯葬改革以來,該鄉已出現5例生態安葬,鄉鎮黨委、政府每一例均給予5000元獎勵。

去年7月7日,通城縣全面推行殯葬改革,革除喪葬陋習,樹立綠色殯葬新風,全面推行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並將這項工作向農村延伸。

根據國務院、湖北省各級殯葬管理條例,通城縣委、縣政府印發了《關於推行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和通知,進一步實行以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為主要內容的惠民殯葬改革政策。

一方面,對到殯儀館安排治喪的實行“五減免”,即遺體接運、靈堂租賃、家屬住宿、火化、100元以內普通骨灰盒。

另一方面,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把骨灰樹葬、花葬、草葬及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地方式,以及土葬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生態安葬法納入獎補範圍,每例獎勵2000元。同時,為不留骨灰、不留墳頭者建立統一的紀念設施,利用重要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祭奠活動,緬懷逝者、教育後人。

據該縣殯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全面推行殯葬改革以來,該縣進行遺體火化、集中治喪的已現293例,生態安葬12例,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的新風氣和綠色殯葬的新觀念正逐漸為群眾所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