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对他最好的人?

羽妈幸福成长记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见这样的宝贝(5岁以下会更多),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闹三打人,并且动手打的往往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妈妈、姥姥、奶奶居多)。那么孩子为什么喜欢打对他最好的人呢?原因如下

第一,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疙瘩,从小就地位高,在家里呼风唤雨,爷爷奶奶则是俯首称臣,对长辈根本没有尊老意识,相反长辈还得时时刻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

第二,对孩子的要求满足的太快,一旦不满足孩子就动手打人。现在好多孩子在家里都有最高的话语权,指挥爸妈上东不敢去西,孩子有要求就得立马满足,使得孩子专横霸道,感觉全世界都应该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哭闹,动手打人来威胁家长,在第一次得手后就会变本加厉的使用这个法宝,再加上在外面家长爱面子又怕孩子哭闹与自己脸上无光,就立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渐渐地形成了这种恶循环。

第三,对自己最爱的人动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灵,他对生活中谁在家里的地位最高,谁对头最好,心里明白的很,他知道对陌生人下手,人家还会对他变本加厉的还回来的,对自己最亲的人动手,打过之后会原谅他的而且自己还不用承担太大的后果的。这样做很安全还发泄了愤怒,说不定还会有惊喜呢,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溺爱和武力都不是解决的办法,做父母是一辈子的职业,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


泽宝妈妈念念碎


生活中我们会看见这样的宝贝(5岁以下更常见),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闹三打人,并且动手打的往往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妈妈、姥姥、奶奶居多)。简单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自己最爱的人动手,成本最低。

孩子都是小精灵,他对生活中谁在家里的地位最高,谁对自己最亲明白的很,他知道对陌生人下手,人家会还回来,对最亲近的人下手,家长会原谅他的,这样做最安全,也泄了私愤、还很安全,说不定还有点小惊喜,何乐而不为呢?

2、对孩子的要求太快满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动手。

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里有很高的话语权,指挥爸妈上东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马满足,使得孩子专横、霸道,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哭闹、动手来威胁家长,在第一次得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使用这个秘籍,再加之在外边家长爱面子又怕孩子哭闹脸上无光,赶紧满足,孩子就行程了这种恶性循环。

3、宝贝地位之高,爸妈爷爷奶奶俯首称臣。

现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里呼风唤雨,尤其是对隔辈老人根本没有尊老意识,相反长辈的时刻满足自己的需求。

4、“榜样”力量,家里有一个爱动手的家长。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家有暴力家长,不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孩子出现问题就是用打孩子来解决问题。孩子最善于模仿家长的举止,所以也学会了遇到不满情绪时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总之,一个小小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很深的问题,如果宝贝有这种问题,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该好好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溺爱和武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辈子的职业,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长辈是孩子赋予我们得职责和任务。

——关注“浙江美福宝妇儿医院”公众号,更多健康知识轻松获取

黄师傅说妇儿


孩子受到委屈,要求得不到满足,遇到难题很无助等等都喜欢找亲近的人来倾诉、发脾气发泄情绪或是动手打人等,我觉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你别看孩子小,鬼精着呢!孩子知道向不同家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基本都会让他得到满意的结果。孩子3至4岁时,敢于向家人撒娇、发脾气甚至打家人发泄他的不满,证明家庭教育环境宽松民主,充满了爱。这很正常,不用太担心,只要适当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排解不满情绪就好了。


2、家里总有个无底线宠孩子的人。孩子心里也明白家里谁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一切要求,就会对这位家人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没法满足他的要求就哭闹,打人甚至咬人。宠他的家人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后就会明事理,不会这样了。须不知这样娇纵孩子、宠孩子,会害了孩子。部分“熊孩子”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等孩子长大后这些陋习更难改正过来。

3、孩子0到2岁时打人,可能是很喜欢你,又不知道怎么来表达他的喜欢。这时家人得教会他正确表达方法。

如果孩子第一次发泄不满打人的时候,家人要及时制止他,告诉他不可以,而不是笑着对他说“没关系”,“我家孩子真厉害,都会打人了”等等。这种态度和语言等于是激励他下次可以继续这么干。

以后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是在家受了委屈不满时都会动手打最宠他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你不会跟他计较,也不会真的惩罚他。

我家是孩子爷爷很宠孩子,孩子对他爷爷没有一点尊敬之心,经常指使爷爷帮他干这干那。他的东西、玩具找不到了,事情做不好了,碰到困难了,都是爷爷的责任。爷爷也是,要求他对孩子严厉点,不要事事顺着他,他都会说孩子这么小,懂什么!有时孩子无理取闹打他了,他还在笑,说他的孙子会打人,看到就来气。没办法,年轻人需要工作养家,只能请老人帮忙看下孩子,请保姆自己也不放心。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自己好好教育、引导孩子了。


青青宝贝


生活中我们会看见这样的宝贝(5岁以下会更多),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闹三打人,并且动手打的往往是对自己最好的人(妈妈、姥姥、奶奶居多)。简单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自己最爱的人动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灵,他对生活中谁在家里的地位最高,谁对自己最亲明白的很,他知道对陌生人下手,人家会还回来,对最亲近的人下手,家长会原谅他的,这样做最安全,也泄了私愤、还很安全,说不定还有点小惊喜,何乐而不为呢?

2、对孩子的要求太快满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动手。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里有很高的话语权,指挥爸妈上东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马满足,使得孩子专横、霸道,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哭闹、动手来威胁家长,在第一次得手后更是变本加厉的使用这个秘籍,再加之在外边家长爱面子又怕孩子哭闹脸上无光,赶紧满足,孩子就行程了这种恶性循环。

3、宝贝地位之高,爸妈爷爷奶奶俯首称臣。现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里呼风唤雨,尤其是对隔辈老人根本没有尊老意识,相反长辈的时刻满足自己的需求。

4、“榜样”力量,家里有一个爱动手的家长。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家有暴力家长,不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孩子出现问题就是用打孩子来解决问题。孩子最善于模仿家长的举止,所以也学会了遇到不满情绪时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总之,一个小小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很深的问题,如果宝贝有这种问题,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该好好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溺爱和武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辈子的职业,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长辈是孩子赋予我们得职责和任务。


鼎妈2005


我2岁多的宝宝最近就总打我,虽然客观原因是我总揍他爸,但是主观上来说,还是我宠她更多让她无法无天。不过大人也一样,只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不是吗?



其实这是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性的感情投射。对方给予你很多,你就会认为对方能承受更多,自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对方的底线。

但是打人也得分情况,三岁以内小孩子和三岁以上的小孩子打人的原因是有些许不同的。



第一种:三岁以内,更多的是有样学样和不满意的表达方式。

比如我经常开玩笑打我老公,我宝宝就学着打我,她可能认为这是一种交流方式。

比如我宝宝因为我不满足她的无理要求或对她进行强制管制她急需表达自己的想法却说不出话的时候,极度着急和愤怒就会促使她动手打我,这样我的回应来的比较快。



第二种:三岁以上完全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生气会不理你或者赌气离开或者摔东西。依然打人就是父母的教育问题了。

比如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依然对孩子的行为和遇事处理方式有很深的影响。



比如父母过度迁就和溺爱会让孩子的情绪管理发展的很慢。

比如交往的小伙伴比较偏执或者暴力的动画会让孩子模仿。

无论如何,孩子的打人行为是一定要被教育和纠正的,任何时候发现都需要立刻制止,任何年龄段的管教都不晚。


我们的周边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娜(头条号 专注教育li):


李 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正面管教家长课高级导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十余年,全国进行线上、线下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让数万家庭受益。

关系决定了亲密度与随意性。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选择与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撒娇、耍懒、发脾气。

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一、因为爱

当孩子感受到别人对她的喜爱时,他们便会本能的与这个人亲近。妈妈也好,爸爸也好,谁对孩子的爱多,孩子就会跟谁比较亲近,同时他们也会在这些人面前随性发脾气、使性子。 因为他们相信爱着他们的人不会因着他们的无理取闹而嫌弃她们。因为爱的真谛就是包容、忍耐。所以你会发现当孩子生气了,不高兴啦,就会用小手去打爱他的妈妈、爸爸。

当家长将他们拥在怀里时,他们又是在享受爱的一个过程。也是增强孩子对妈妈、爸爸爱他们的一种信心的感知过程。

二、因为安全

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他们对那些严厉的、恐吓他们的、训斥他们的、不喜欢他们的人都会避而远之。

而对于那些让他们能感觉比较亲切,有安全感的人,喜欢他们的人,他们的胆量反而变大了。因为他们深知,与这些喜欢他们的人相处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伤害的,所以便会在喜欢他们的人面前变的有些放肆,也会产生一些放肆的行为,如:打、踢、咬等等。

三、因为要获得关注与安慰

打其实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法。当孩子对平时喜爱他们,宠着他们的人用这个动作来表达不满时,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更想得到关注与安慰。

喜爱他们的人,不会过多的在意他们的行为而会更多的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一般孩子向他们喜欢的人有了打,踢等行为时,大人都会关切的问他们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发生了什么事情啦?

这种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才是孩子真实想要的结果。

他们也愿意将自己的不委屈、不满全部的告诉给家长,但却不知道怎么说,所以会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引起家长的询问或是心里上的安慰。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人,首当其冲,会对自己最亲近、最在安全范围内的人发脾气,这样对自己是最安全的。

1.当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

要求没有被满足时,内心里会有满满的沮丧与挫败感,情绪需要宣泄,首先要找到突破口,那这个时候在自己范围半径内的人会先遭殃,毕竟后果最小。特别是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那个人,也是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无害的, 即使发脾气需要承担的后果也并不严重嘛!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大人发脾气时有,孩子发脾气也时有,大人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你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是大喊大叫,还是理智冷静应对?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是积极寻找解决方式还是把情绪发泄给最亲近的家人?这些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

3.发脾气的边界在不断收缩

当每一次孩子用大喊大叫,冲妈妈发脾气的方式处理情绪未得到及时制止,之后也未有任何的责任追究,这就会得到不断强化,成为孩子的处事方式。孩子发脾气的承载能力会越来越小,渐渐的很小的事情就会引爆孩子的怒火。

如何修正这种情况?

第一,告知孩子,妈妈不喜欢他动手的事实,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达给孩子;

第二,和孩子一起寻找发泄情绪的其他方法;

第三,和孩子制定合理的规则,这样当不如意时,不会一股脑怪罪妈妈;

第四,言传身教。


大李的妈妈团


孩子都很聪明的,知道谁对他最好,那么这个人他打了之后,也是会原谅他的。对于小孩子不要太容易满足,一旦一次没有立马满足,他就手舞足蹈 ,哭闹,打人。这种情况该反思和改变的还是父母。

我女儿想要什么东西就敢对外婆哭闹,但是不敢对我哭闹。因为我说一不二,说可以买的就买,说不可以的再怎样说都没有。所以对于孩子,规则要早建立。

最好不要让孩子打人成习惯。我经常看到我侄子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动手不停的打他爸爸,而他爸爸还笑嘻嘻的,宝贝得不得了。试想,这样孩子不打你还打谁?因为打人之后他不用付出代价不用受到惩罚。


清水无争


孩子打最喜欢的人,其实是因为还没学会理性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只好依照本能,向那个自己最想亲近、也最信任的人宣泄一下。而且,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敢于动手去打的,也一定是相对最包容、甚至溺爱他的那个家长。

但是一不如意就动手打人,毕竟不是好习惯,家长应该及时干预。爸爸或者妈妈也要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树立权威。

首先,要抓住孩子的双手,或者抱住他们,使得他们不能够继续实施“打”这个行为。

然后,不要盲目斥责孩子打这个行为,要根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跟孩子沟通。这就要求爸妈对孩子的情绪来源有一个清晰的体察。比如,有时候孩子正专心玩玩具,奶奶端着切好的水果非要孩子吃,孩子因为被打断,很气愤,动手打人。这类情况下,可以算作事出有因,其实奶奶的打扰是有错在先的,那就不应该武断的判定错全在孩子。可以在制止孩子之后,立刻说出“你是因为被打扰了所以生气对吗?”,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是被理解的,往往情绪就会缓和许多。然后再教孩子,不想吃就说出来,但是打人不可以。同时也可以提醒奶奶,以后不要随便打扰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爸妈对事件的处置是公平公正的。

如果确实是孩子无理取闹,在制止他之后,要明确的跟他说,你们不会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孩子情绪过激,要一直等他情绪平复,再讲道理,该坚持的原则要坚持。并且,还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后果,也就是说要适度惩罚。

比如,他打了谁,首先要去跟谁道歉,然后帮助那个家长完成一些家务,或者给家长捶腿按摩,做一些令家长高兴的事。

总之,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可以表示不满,但也不要暴躁怒吼,甚至对孩子动手,因为你此刻的表现,就是孩子的榜样。


宽和教养


孩子为何喜欢打亲近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情感发泄的方式吧,因为陌生的人他们也不敢打。

1、 发泄方式不对

这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有的孩子是用语言,有的孩子是用肢体发泄,有的东西是自己哭泣,这种行为的出现是因为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明令制止孩子的行为

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并且明令制止孩子的行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孩子以后就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3、告诉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

如果有情绪可以怎么来发泄,采取伤害和妨碍其他人的方式进行,比如涂鸦,比如撕纸,比如运动等等,孩子一起想,什么方式更加适合自己的孩子。

孩子打家长,家长想想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解决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