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复性的规律,其原因是什么?

国际时事观察


这一问题最早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吧,不过他说的是中国历史几千年,都逃不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春秋战国直到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被束缚在狭小的圈子里,再无大的创新了。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人文化、思想的发源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时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们的思想相当开放,也诞生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等多个学术流派。这些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列国割据,互不统属的前提下,各自都能得到自由而快速的发展,自成体系而又不断地从别的学术流派竞争性地汲取营养,从而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参天大树。

春秋战国期间虽然学术流派众多,但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三家:儒家、法家、道家。儒家主张忠君,但更强调分封制;法家强调依法治国,主推郡县制、盐铁官营等等增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思想;道家更强调“无为而治”,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之术。

春秋战国期间,那些最终强盛起来的诸侯国几乎都经过变法过程:楚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楚武王推出的县制改革;齐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管仲改革,核心思想也是加强中央集权,包括著名的“官山海”政策;晋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晋献公大力屠杀晋国公族,变相废黜了宗法制,让国君权力更为集中,其后才引出吕甥的“作爰田”、“作州兵”等等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秦国商鞅改革,更是在总结上述几国改革的经验基础上的集大成者——废黜宗法制,国营山海资源,采用郡县制,作爰田、开阡陌,最终让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成为了逐鹿中原的最后胜利者。

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儒、道、法三家之间该如何抉择,后世帝王当然就能很清楚地进行识别了。著名的汉武帝在位期间,就创造性地实施了“外儒内法”的治理天下模式:表面上“独尊儒术”,是采取了儒家“忠君爱国”精髓;内在实行的却是“法家思想”,推行郡县制、官营盐铁等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之术。

自此以后,在数千年集权统治体制下,中国思想文化再无大的突破,只能局限于儒家、法家等等春秋战国时期少数几个学术流派的框架下,再也无法获得突破。思想没能出现新的突破,科学、民主等等重要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自然也就不可诞生在中国。


所以,近代以前的中国只能是在重复性的历史循环中,不断地陷入“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周期性游戏当中去了。


欲云谈史论今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因为有很多因素在主导着中国的王朝更迭。

历史性的重复规律最典型的要数秦汉以及隋唐了。秦朝和隋朝前面都是长达数百年的乱世。然后秦朝和隋朝完成了大一统,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建设,比如“车同轨、书同文”,比如“兴科举,开运河”,然而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然后都是经过了短暂的动荡后,新的王朝重新建立。这时的西汉和唐朝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开局都不行,被北方少数民族欺负,然后经过卧薪尝胆完成华丽反杀,进入一个新的盛世时代。

盛世之后,出现外戚乱政,汉朝出现了王莽代汉,而唐朝出现了武周代唐。短暂的统治之后,唐朝和唐朝继续进行后半段统治,又经历了一个繁荣期后进入不可挽回的衰败中。

汉朝和唐朝后期都有宦官干政,然后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

最后,末代国君都是被禅位,取代汉唐的,都是军阀,汉朝叫诸侯,唐朝叫藩镇。然后,中原大地再次陷入动荡分裂时期!

简直就是二次回放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样的巧合呢?“静Yes”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兼并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绝对是影响帝国兴衰的第一要素。

在小农经济圈中,地主和农民是对立的阶级。

王朝更替的实质,是一个地主集团取代另一个地主集团。在新的地主集团消灭消灭旧地主势力之后,他们会继承旧地主所有的土地和农民资产。

在新地主取代旧地主的斗争中,往往会爆发激烈的战争,农民自然不能幸免,他们需要参军,服徭役,是打仗的主力。这样的情况下,战争规模越大,对农民群体的伤害就越大。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后,农民数量大大减少,在土地资源没有发生大规模增减的情况下,单位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就会增多,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种了地主(皇帝)的田,就要交税。由于王朝前期,皇帝都比较俭省,所以对农民的剥削也不是很严重,因此农民能够剩下更多的粮食养家糊口,粮食多了就能生养更多的孩子。因此农民人口越来越多,单位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

而和农民数量增加相对应的是,地主开始不断侵吞田地,也就是土地兼并,这为地主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土地越来越少。

在农民和土地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农民就会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动摇王朝的统治根基。

然后天下大乱,割据势力趁机崛起,然后其中一个势力击败其他势力统一全国,进而开始下一个阶段。

汉朝和唐朝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因此他们的享国时间也很长。秦朝和隋朝之所以短寿,就是因为没有彻底地消灭前朝的地主势力,缓和人地矛盾。

2、政治制度的演变周期

纵观古今中外的改革,几乎没有一次是顺顺利利的,绝大部分都是剑拔弩张甚至刀光剑影。

因为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势力,如果不对旧势力进行彻底扫除,他们就随时有可能疯狂反扑。

秦朝和隋朝就是两个大力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王朝。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专制集权制度,将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影响了其后数千年的发展;而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政治决策层。

这都是对旧势力的巨大冲击。

以往分封制,诸侯可以世袭,只需要向中央称臣纳贡就行,而现在所有的官员都要听从皇帝调遣,而且不能够世袭,这让东方六国的旧贵族十分不爽。而隋朝的科举制直接瞄准了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对已有的九品中正制度进行了巨大冲击。

这样的条件下,旧贵族如果再不反抗,就没有天理了。

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各地纷纷爆发了反秦起义;而隋炀帝一死,十八路诸侯马上裂土分疆。

有意思的是,在新王朝吸取了教训后,对旧王朝的弊端进行了种种革新,最终完成了旧王朝没有完成的任务,比如汉朝彻底解决了分封制的问题,唐朝时期,关陇贵族势力彻底瓦解。

而在中央集权加强后,后宫势力也随即加强,外戚开始翻云覆雨。而在新皇帝年幼时,这些外戚就开始干政。而如果小皇帝不愿意受到摆布,就会联合宦官对抗外戚集团,然后出现太监乱政局面。

因为轨迹基本相似,因此几方势力的消长也如此雷同。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够典型和规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中国历史的重复规律,或通常称为历史的周期律。反观全世界的历史,这貌似是中原王朝所特有的规律。

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历史的周期律。我认为所谓历史的周期律一是社会发展的停滞,就是固定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中,没有社会制度的改良和创新。二是这个社会结构还不是特别稳定,隔个几十来年就要重置重启一下。

首先,分析第一点,为什么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停滞。社会怎样才能发展,外因是源于社会产生危机,这样才有变革改良的客观需要。中国上千年历史,多次朝代更迭是不缺乏这样的外因的。还需有内因,需要有对制度改良和制度建设的创新性思考,形成新的社会理论。这个是中原王朝一直缺乏的,因为中原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普遍实行愚民的统治,儒家思想是重要的工具和载体。通过愚民的教化,限制思想的自由让偌大的中原王朝更容易统治管理,避免内部的反叛和分裂,但也造成了普遍的思想愚昧,社会的革新源于思想的革新。

二,为什么会不断重置重启(朝代更迭)?这样的统治方式更便捷,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危机,反而造成统治阶层的堕落。当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社会危机,导致来自底层的反叛或者周边蛮族的侵入,整个国家的组织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其实是很差的。王朝就摆脱不了被颠覆的命运。而来自底层的反叛力量(周边蛮族类似,思想上不比中原进步),因为缺少新的构建国家的思想理论,只能仿照前朝的社会制度,这就相当于只是对制度重新复位,重启了一下。而制度本身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又因为愚民限制思想,所以内部无法产生更先进的思想理论。只能周而复始……



中国互联网力量


历史轮回

从秦始皇一统华夏建立秦朝至今,中国历史上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轮回,前两次轮回的组合都特别的相似:每一次大的乱世之后,首先都会出现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继之出现的才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将国力推向顶峰;然后则是漫长的分裂时期,最后进入下一次轮回之中。

这些巧合不能不让后人为之惊叹,我们首先来看看前两次大的历史轮回的组合:

1、秦14年+两汉422年+魏晋南北朝369年,共历时589+221=810年;(中华第一帝国)

2、隋37年+唐朝289年+五代辽宋金372年,共历时1279-581=697年;(中华第二帝国)

这两次非常经典的轮回将历史周期律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两汉和唐朝虽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都各自被新莽和武周两个政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当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他们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波浪理论

如果将股票研究中的波浪理论和中国的历史发展做一对比,你会发现二者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波浪理论认为,每一个市场周期都包含有8个波浪,其中前5浪属于上升浪,后3浪a、b、c属于下跌浪,而上升浪的第3浪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浪。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将两个短命的王朝秦和隋对照为1浪起点,而将第3浪对照为西汉和初唐,他们的确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只是第5浪东汉和晚唐却演变为第3浪的延伸,并没有超越第3浪的高度。下跌b浪对照的则恰巧是西晋和北宋,这两个王朝虽有大一统之名,但是在历史上其武功影响力则是最弱的,这难道仅仅是巧合?

其实对于唐朝,个人感觉在波浪理论中还是应该视为一个朝代,也就是3浪和5浪融合成一个大浪,毕竟每一个周期的走势不可能完全复制。(具体见下文)

通过这一对比,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中国历史的发展其实也是在遵循着自然界的某种定律。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中国在这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中逐渐变大,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分裂实际上都是国势处于上升期的调整或者盘整蓄势。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跳的更高、走的更远,当然这每一次调整肯定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微观波浪理论

历史轮回的波浪理论往小处说,上升或下跌的每一浪,也都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子浪,子浪里也还有若干小浪,也就是说每一个朝代的发展也都遵循着上升、调整、再上升、再调整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发展阶段。当然这个只是理论,未必每一个朝代都会完全符合要求,尤其是较小的朝代。

但是以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为例来分析的话,他们的走势都非常完美的符合这一理论。

西汉经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两朝,开创了汉朝的基业;文景之治与民休息,为汉武帝时期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帝晚年以及汉昭帝时期重拾与民休息的国策,西汉国力至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时期则达到顶点。

而唐朝如前文所言,如果将其分为3浪和5浪的话则是不甚恰当的,而应该将其看做一个整体的大浪,这一浪中除了唐太宗时期主要以蓄势展现之外,其他还是非常符合规律的:

明清两代的走势,也是非常符合这一理论的,土木堡之变和乾隆晚年(或鸦片战争)分别可以看做是两个朝代的转折点。

宏观波浪理论

历史轮回的波浪理论往大的方向说,当下人类社会只有区区几千年的文明史,相比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真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如果史前文明真的存在的话,无疑也印证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只不过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还无法还原这一完整的过程。

对于历史,我们都只能心存敬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历史,以史为鉴,而用波浪理论来分析历史也不失为一种很有趣的方法。



栏杆拍遍


一、皇权大于法律。皇帝要求官员们廉洁奉公,而自己却把国家视为私产,父传子家天下。 皇帝要求百姓们遵纪守法,而自己却可以不遵守法律,不承担法律责任。结果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集团,往往以皇帝的名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危害百姓。整个统治集团的任意践踏法律,从根本上埋下社会秩序崩溃的种子。

二、当权者漠视百姓权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政治理念,让皇帝成为所有百姓和社会财富的主人,使权力可以皇帝的名义,任意侵害百姓权益。造成百姓与统治集团天生对立。

三、权力来源于上。正如金钱只会为它的来源服务一样,权力来源于皇帝并服务于皇帝,所有官员都只向上级负责,整个统治集团都以皇帝为中心,皇帝高高在上,一代代离百姓越来越远,根本不了解民间疾苦。历史就进入了一种轮回:

1、旧王朝末年: 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社稷颠覆,天下大乱。

2、新王朝初创:群雄逐鹿,生灵涂炭;太祖神武,替天行道;一统天下,解民倒悬。

3、巩固阶段:太宗英明,休养生息;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4、开拓阶段:扬威异域,四夷宾服;开创盛世,国泰民安。

5、鼎盛时期:子孙后代,坐享其成;好大喜功,故步自封;不知稼穑,不恤民难;国力虽盛,隐忧已现。

6、国运衰落:群丑跳梁,夺利争权;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榨取民财,妄顾民怨。偶有改良,积重难返。

7、乱世阶段:世风日下,人心涣散;文恬武嬉,内忧外患;外敌入侵,苟且偏安;天灾突降,官逼民反。

四、以皇权为中心的家天下式的统治,从本质上讲是荒谬的,没有契约精神,也不符合法律的原则,难以得到人民的认同。维护皇权就必须依赖以士大夫为主的统治集团,这样的统治模式,从根本上不能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结果,统治集团占有优质并且多数的社会资源和政治权力,能够繁衍更多后代,其后代也利用父辈的地位,索取更多的财富与权力。如此代代相传,整个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统治集团手里。当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时候,当官的吃肉百姓喝汤,百姓虽有牢骚,但官与民还能相安无事。当经济倒退或停滞的时候,百姓喝汤都困难时,当官的依然要吃肉,只能是吃百姓的血肉。结果是官逼民反天下大乱。


走自己的路8501


我分两条思路来答这个超级大话题。第一,中国几千年皇权,始终在中央集权和藩镇割据两个模式之间摇摆,这两个模式,都是覆灭之源。第二,家天子的结构,导致皇帝执政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总体上逐渐下降,最终因执政无能,导致皇权覆灭。

下面分别解释。

第一,中国几千年皇权,始终在中央集权和藩镇割据两个模式之间摇摆,这两个模式,都是覆灭之源。

从周朝分封开始,分封制虽然希望各地诸侯拱卫天子,客观上却造成权力分散,实际上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强大诸侯不服天子的事实,分封制就是藩镇割据的最初模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属于集权模式,民怨沸腾,二世而亡。汉朝先是分封异姓王,随后又围剿异姓王;异姓王消失之后,很快同一宗族的刘家内部又出现七王之乱。东汉依托豪族起家,埋下了割据的地雷,东汉末年正是豪族四起,武装割据,才出现三国乱局。司马世家统一天下没几年,又出现八王之乱,再加上五胡乱中华,又是一盘散沙乱局。隋唐难得出现盛世大一统,很快又因为藩镇割据分崩离析。其后各个朝代基本上就是这两种模式反复切换,整个社会就在这样的乱局中蹒跚前进。到了清末,名义上还是一个中央帝国,实际上实际权力早已经被各地的军事和行政首领占有,八国联军期间,东南互保就证明,地方力量完全可以不听中央调遣。武昌起义之后,一夜之间各地首长都换了名号,也是明证。

第二,家天子的结构,导致皇帝执政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总体上逐渐下降,最终因执政无能,导致皇权覆灭。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是一代雄主,执政管理能力都很杰出,否则也打不下天下对不对?但是封建帝国家天下的模式,决定了继承者必须是一家人,即使这个人能力再烂,皇帝也只能由他当。期间也有永乐皇帝这种硬生生从自家人手里抢班夺权的枭雄,但是大多数都是按照传统的世袭逻辑,维持政权的合法性。开国皇帝是打天下的英雄,继任者大多数是“养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很多皇帝根本不知道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而中国的文化也认为,好的皇帝只需要拱手而治。只要负责抄着手,逢年过节祭拜天地祖宗,治理国家的事情自然有成熟的官僚系统操办。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官僚系统分散皇权,皇家外戚干政已经宦官干政等乱局,说到底,还是在争夺皇权,这些都是集权和分权的变种而已。


总结: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缘故,说到底就是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解决权力的集中和分散问题。本题只从内部讨论,没有涉及外族入侵等话题。正如开头所说,这是一个超级大话题,十本书可能都讲不全的。个人乱说,各位姑妄听之吧。
我是铁锤,一个看管风云风月的男人。欢迎关注支持。


铁锤文史


仔细梳理一下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不一样,所掌握的疆域范围不一样,但是从各个朝代的历史演进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大致一样的演进轨迹,有人称之为历史循环论。那么,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循环的历史现象呢?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社会结构是没有变化的,虽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但是基本的社会结构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后来学者所总结的超稳定结构。这种结构的长期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因而才会导致每个朝代都会走一个治乱兴衰的老路。汉朝有盛世、有中兴、也有末造,唐朝也有盛世、也有中兴、也有末造,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无不是如此,如果构成这几个朝代的基本社会结构不是一样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样一个超稳定结构中,有这样几个支撑性因素,包括皇权不下县、模糊化的管理、保守的财政等等。而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是遵循的这样一个轨迹。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意外,比如天灾,比如外敌入侵。

再者,就是中国古代的以史为鉴,实际上做的不是很成功,虽然中国是一个注重历史经验积累与汲取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经验和教训往往不会转化为国家前行的动力。这也是苏洵在《六国论》里面所说的“后世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以《资治通鉴》为例,本来是一本教皇帝更好的治国、教官员更好的处理政务的,但是在《资治通鉴》流行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反而更加大不如从前,这就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以史为鉴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面做的是不好的。


青年史学家


历史周期律,即王朝兴亡周期,是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是研究中国历史难以避开的。

毛主席和黄炎培就在延安的窑洞里讨论过历史周期问题。这里我们就分析下历史周期的渊源吧。

1、马上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都是通过征战建立的。建国后,出于控制枪杆子的原因,往往会杀功臣。

(明朝军方的最高统帅是皇帝)

对应的就是推行文官治理国家。枪杆子皇帝牢牢抓住,把部分行政权力让渡出去,文官负责治理国家。

2、法久则弊的文官政治

文官政治和任何政治一样,都有两个特点:法久则弊,无限扩张。

文官群体也会不自觉成为利益集团,诸如塑造税重舆论,最终实现为自己免税,甚至为了自己子女未来,也会有特殊政策。

文官集团越接近利益集团,越对国家危害大。

(历史周期)

再一个就是权力扩张,以明朝为例,文官在漫长历史发展中,获得了军事指挥、军事行政,藩王的租税也由文官接管。我称之为“行政化过程”。

3、流民、难民风雨飘摇政权

相对而言,勋贵的权益是动不了的。文官在土地、商业上的也动不了。


甚至文官后备军的特权也在增多。

这时候遇到财政危机,只能加派于百姓。后果就是流民、难民逐步增多。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组织学上讲,这些人是天然的勇士(战士),其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总结

武功获取天下,文官治理天下。在漫长的过程中,特权集团的形成渐渐瓦解国家基础,当社会承载力到了极限的时候,系统性社会危机出现,王朝命运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中国历史上,300年是一道坎,没有哪一个能够轻易越过去。彪悍的秦朝不行,强盛的汉朝不行,文治武功俱佳的唐朝也不行,福到流油的宋朝照样不行。

开国初期创建盛世王朝,之后迎来平和发展,再然后是逐步走向衰弱,直到灭亡,然后下一个王朝慢慢崛起,然后……

每一个王朝都梦想着能够千秋万代,打破循环,但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重复的根源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宗法制

宗法制的本质在于大宗与小宗的差别,说白了大宗,也就是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绝大多数财富,其他儿子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嫡长子一方面作为国家继承人,得到了重点培养,另一方面因为地位稳固,所以放松学业,导致能力倒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足以肩负重任。

另一方面,宗法制维护了上层贵族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财富差距,才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极分化的结果只能是起义。


第二,缺乏监督机制

中国自古就有御史台,专门负责纠察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纪检委,王朝建立初期,风气较好,收效很大,但是由于风气的转变,加上同朝为官,官官相护的盛行,使得贪污腐败横行,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无法根治腐败,民间不满积蓄,最终爆发。

第三,信息传递

在古代,除了个别具皇帝以外,其他皇帝根本听不到民间疾苦,容易被身边的官员用谎话欺骗,比如清朝的道光皇帝,本身是比较节俭的,听大臣说鸡蛋十两银子一个,弄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多吃。

官员上下勾结谋取利益,受害的只是百姓。


第四,权力垄断

明朝时期,所有的皇帝宗室都能得到优厚的待遇,包括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在地方,宗室通过向皇帝祈求或者干脆强取豪夺的方式占据矿山,林场等资源,再与商人勾结谋取巨额利润。

以上环节不打断,循环就不会停止,历史规律适用于任何时代,做出尝试的人很多,但是没有成功的。


视野新观


各种规律的集合。

可以这么说,神用概率操纵着世界,用偶然来改变进程!

历朝历代从创立就开始发展,一旦发展到某个瓶颈,不良概率就不断的累积成为必然。由于必然的作用下,偶然的某个事情其作用就会被扩大导致王朝覆灭。

王朝的发展,好比一个蛋糕,各阶层都在分食;蛋糕在不停的变大,因此每人分得也多,只是在分配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不公正,而这些不公正由于蛋糕的不断变大——王朝的富强而被掩盖;最后到了一定瓶颈,蛋糕无法做大,这时这些不公平的矛盾逐渐浮现。

到了瓶颈时,要么改革——突破瓶颈,比如换一个大家能接受又可行的分配方式;要么内部矛盾加剧,当偶然事件发生时,矛盾激化——毕竟每方都想多分蛋糕,原有的平衡被彻底打破,重新洗牌直到建立新的秩序——革命或者王朝更替!

蛋糕的做大,表示着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分蛋糕,则表示各阶层所能获得的财富和资源,越多则生活更好。而蛋糕到了一定瓶颈,大多如社会财富的增长无法适应人口数量的增加,或者部分阶层在以往中获得利益太多又利用自身的优势压缩了其他人的蛋糕份额(比如土地兼并),或者外族入侵(分蛋糕的人多了),或者瘟疫灾害(蛋糕变小了),如无法应对以上状况,则矛盾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