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尋找儀徵巴氏後人

江蘇省委發出的建設特色田園鄉村號召,使地方歷史文化挖掘和宣傳工作進入了旺季,今年以來我參加了月塘四莊、新城三茅等地的座談會,而馬集方營的座談會,則參加了兩次。昨天(2017.10.24)在方營村的活動更是主題明確,就是尋找巴氏後人,挖掘巴祠文化,彙集各方力量,共商光大樸園。


尋找儀徵巴氏後人【與會人員查看巴祠遺蹟】

巴祠是是清代儀徵鹽商巴光誥家的宗祠,因在旁邊築有樸園而名聲大噪。我在劉文淇張安保《道光重修儀徵縣誌》、錢泳《履園叢話》、屠倬《臥疾小差自遣, 即柬問疾諸友二首》、陳文述《舒鐵雲傳》、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等資料中查找到一些資料,簡述如下:

巴光誥,字北野,號樸園,捐資了“道員”的官銜,幾代都是鹽商,樂善好施,凡是地方上有困難需要鹽商們出錢贊助的,他總是首先站出來倡議、帶頭捐款。他還喜歡結交四方名士,對他們禮敬有加。他有兩個弟弟,一個早逝,另一個叫巴光奎(巴宿厓)。

巴家的宗祠在縣城東北三十里,不遲於嘉慶十八年(1813)在宗祠旁開始建設花園,供族內子弟讀書,那地方不通舟楫,磚瓦竹木都從陸路運來,山石花木採購的地方很遠,所以園子陸續修了五年,花費了二十萬兩銀子。園內有彝福堂、得月樓、涵碧齋、留雲榭、花韻欄、飲淥亭、岑華亭、梅花嶺、芳草垞、含暉洞、飲鶴洞、魚樂溪、尋詩徑、紅藥闌、菡萏軒、宛轉橋、竹深處、識秋亭、積書巖、仙棋石、斜陽坂、望雲峰、小漁梁等至少四十三景。

園內的假山是戈裕良堆的(蘇州虎丘的榭園、揚州小盤谷是戈裕良堆的,位於蘇州景德路262號的環秀山莊也是戈裕良堆的,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江南諸山。

清代著名學者錢泳建議園子就用巴光誥的號“樸園”命名,他對樸園評價甚高:“較吳閶之獅子林尤有過之,實淮南第一名園也。”

巴光誥雖是鹽商,但非常重視對家族子弟的教育,樸園眾多景點中,有不少是以“教後人者唯學是極”的精神,專設的讀書處,有“鉏(chú)經廳”,因其族以一經傳家,建此廳以表示世守經業;又有秋水讀書軒、誦芳書屋;還有命名或未命名的一些處所,“皆為子若侄讀書肄業之所”;有積書巖,歲書三萬卷。巴氏聘請名師錢塘沈恩培教家館,又延請“四方名士客其家”,以作文講學論道。他把園子設在宗祠旁邊,意思是繼承祖宗的傳統,以讀書傳家。

縣誌有巴光誥的傳,文字不多,主要先進事蹟是樂善好施,如嘉慶十九年,巴光誥捐款疏浚縣學泮池;嘉慶二十三年,巴光誥獨力翻蓋(城隍廟)大殿,修理群房;道光三年,巴光誥捐修(樂儀書院),前後一律新之。

巴光誥其實也是喜愛文章的,嘉慶二十三年,巴光誥將來往文人雅士的題詩彙集成冊並刊印,書名《樸園題贈集》。2015年北京農學院王建文博士去上海圖書館,複印到此書,我將複印件交由儀徵紫瞿軒王建國製作成宣紙線裝書,贈送給儀徵檔案館,這次在馬集的活動時,贈送一冊交給馬集鎮黨委委員、宣傳科長耿鶴軍同志。

尋找儀徵巴氏後人

【向耿鶴軍贈《樸園題贈集》】

從《樸園題贈集》中巴光誥的自述可知,巴氏祖籍歙縣,祖父做鹽商遷居儀徵,為了不背親、不費學,特意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將祖父母、父母葬在此地,蓋了墓廬,從寄籍到入籍,變成了儀徵人,接著蓋祠堂、修園子,方便子侄讀書,以期讀取功名,光宗耀祖。根據儀徵方誌辦主任鄧桂安的考證,巴氏的祖籍地,是歙縣的漁梁村,所以在樸園裡,有“小漁梁”景點一處。

道光四年,巴氏兄弟向錢泳求索他請歙縣鮑讓齋刊刻的唐代諸碑三十二冊唐帖。並在其中挑選了佳品,刻了六十四塊石碑,鑲嵌在樸園壁間,並且將其刊印了八卷,命名為《樸園藏帖》,題頭即為“樸園”,巴光誥自己作序。

尋找儀徵巴氏後人

【樸園藏貼】

縣令屠倬因病卸任後,在儀徵住過一段時間,身體不好,連續二十多天睡不著,巴光誥的弟弟巴宿厓贈送人參,居然就安然入睡了,屠倬很高興,特意寫了兩首詩《臥疾小差自遣, 即柬問疾諸友二首》感謝加紀念。

縣誌卷三十四人物誌“孝友”條目,有巴光奎的介紹。巴光奎,字魯封,號宿崖。少年時父親帶他去北京,經過山東恰逢黃河突發大水,他攙扶父親涉水,兩人同時被大水沖走,當時來不及逃走被淹死了很多人,巴光奎找到個筏子,尋找父親,居然被他找到了。他母親平時比較嚴肅,不苟言笑,但巴光奎總能讓她開心。他父親病危的時候,囑咐他說,你哥哥說話辦事都很靠譜,我走以後,你要像對待我一樣對待你哥哥,聽你哥哥的話,按你哥哥的指示精神辦(估計巴光奎的年齡比巴光誥小得多)。父親死後,巴光奎果然謹遵父囑,事兄如事父。巴家捐了個道員,輪到巴光奎時,籤掣第一,但此時兄長有病在床,巴光奎寧可不做官,也要在家伺候兄長。平時在外遊歷訪友做生意,聽說哥哥有病,必定放下手上事情,星夜趕回,親自給哥哥送湯喂藥。對待家族中侄兒外甥等輩,凡有失去父愛母愛的,必定恩義兼至。儀徵的一些公益事業,比如學宮、書院、河道、鹽義倉谷、恤嫠(lí)會、育嬰堂、荒年賑濟,他都爭先倡捐。別人想做某事但心有餘力不足,他知道後能在背後悄悄地幫人家做成功(直接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鋒)。施藥、施棺、施棉衣、修街道,他做的好事可多啦。

陳文述在《舒鐵雲傳》中記載:“淮南巴樸園副使光誥、宿崖觀察光奎,重君才,延之,併為刊所作詩”。 舒位(1765-1816)字立人,號鐵雲,大興人,生在蘇州大石頭巷,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一生未仕,詩作很有成就。在《乾嘉點將錄》中,他將當代的詩人學者冠以《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的綽號,點評的結果傳出後,讀者無不傾倒。比如阮元是“小旋風”, 是掌管詩壇錢糧的頭領。巴氏兄弟敬重舒位的詩才,將他延聘到樸園,並出資為他刊刻作品集《瓶水齋詩集》十八卷。舒位也寫詩《歲暮自真州還吳下,留別巴樸園副使、宿壓觀察》三首答謝,其二雲:

落帽題襟四十年,傾囊倒篋五千篇。

讀書少似歐陽九,行路多於司馬遷。

一曲焦桐矜大雅,半林酸棗愛諸天。

江中瓢與山頭笠,直是先生累我傳。

咸豐六年(1856)三月二十六日,曾在僧格林沁營中效力參與鎮壓太平軍並俘獲地官正丞相、定胡侯李開芳的前福建布政使張集馨正在儀徵家中養病,被太平軍偵知追殺,沿大路向北奔逃,沿途看見“四鄉俱有火光,巴祠亦為焚燬”。

王建文博士《江蘇省儀徵市清代樸園位置的研究》(2017.3北京林業大學學報)一文介紹,樸園面積很大, 範圍大概是以巴祠為中心, 東西長約 500- 1000 米,南北寬約 100-200米。張安保《樸園記》、厲秀芳《真州竹枝詞》、晏端書《續纂揚州府志》皆有樸園信息。

昨天的座談會,邀請了附近居住的巴氏後人參會,根據他們的講述,目前可知的譜系:

巴本全(已逝)、巴本元(已逝);

巴本全的兒子巴少仁(85)、巴少山(81);

巴本元的兒子巴少田(已逝)、妻孫來紅(77),孫子巴聖勇(49)、巴聖江(47)、妻方維珍(47)、巴聖林(45);

巴聖江的兒子巴兵(25)。

座談會還邀請了電視臺等媒體參加,馬集鎮希望通過媒體報道,讓巴祠和樸園的歷史廣為人知,也希望在外地的巴氏後人見到信息後與馬集鎮取得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