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我夢依然」李武友:身殘志堅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

“創業成就夢想,奮鬥致富奔康。”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建設鄉光輝村,提起李武友,十里八鄉的鄉親無人不知。其中,不少村民還通過他的幫助走上了致富路。

「我梦依然」李武友:身残志坚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李武友給梨樹修枝

李武友是馬邊建設鄉武友優質果、苗協會理事長,一直從事優質水果種植和果苗繁育工作。他身殘志堅,靠種植果樹脫貧致富,並以大愛之心助人為樂,幫助周圍的貧困村民和殘疾人脫貧致富。在今年初舉行的四川省第二屆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中,李武友憑著突出的成績榮獲脫貧攻堅特別獎。

走進光輝村,實地探訪李武友創業致富路。見到李武友時,他正在地裡為村民講解果樹栽培技術。

坎坷人生

面對困難不退縮

李武友6個月大時,因不慎摔倒,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致使右手肩膀脫臼未還原、手腕成90度彎曲,落下了殘疾。“右手不能自主活動,也用不上力,幹活全靠左手。”李武友說,做什麼事都需要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

李武友高中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困難,放棄了繼續升學的機會,回到農村幫家裡打理簡單的農活。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種地和養豬,經濟十分拮据。他曾有過外出務工的念頭,也因身體原因不得不放棄。然而,2002年,妻子不幸患上間歇性精神病,為給妻子治病,他花盡了積蓄,還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家當。

妻子患病後,李武友既要照顧兩個女兒,又要照顧病妻,家裡家外全靠他一人撐著。面對坎坷的生活,李武友沒有退縮,克服種種困難,盡職盡責,把兩個女兒扶養長大,16年如一日細心照顧著病妻。

艱辛創業

種植果樹脫貧致富

窮則思變。出路在何方?外出務工不適合自己,重體力活更不適合自己,思來想去,李武友覺得種水果、賣果苗或許是條路子。

1997年,他嘗試著種了少量的果樹,雖然有了一些收入,但規模小,達不到致富的目標。“有困難就找政府、找組織。”李武友說,2002年,他找縣科協給予支持,縣科協送了他一批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黃金梨苗和紅心獼猴桃苗。為了讓李武友儘快掌握科學的栽培技術,縣科協多次出資送他到樂山、夾江、峨眉山、成都等地,實地學習梨樹和獼猴桃樹栽培技術,並邀請果樹專家到基地現場指導。

除了認真向專家學習技術外,李武友還買來《梨樹高產栽培》等農技圖書,邊學邊幹。通過勤學苦練,李武友逐漸掌握了梨樹、獼猴桃樹育苗、嫁接、栽培等技術。在縣科協等單位幫助和支持下,李武友率先在本村建起了10多畝的水果基地,種植黃金梨、豐水梨、紅心獼猴桃。

“土地不夠,我就找村民流轉;資金不足,就向銀行貸款;人手不夠,就花錢請民工;果樹得了‘病’,就請教縣農業局植保站專家。”李武友述說著在創業中克服困難的辦法。

在各級科協、殘聯和科技局的大力幫扶以及自身的不斷努力下,幾年時間,李武友的水果基地初見成效。如今,李武友的水果基地已達53畝,黃金梨、豐水梨、紅心獼猴桃等產品遠銷四川、天津等地,年產值達12餘萬元。李武友介紹說,目前正在對基地的果樹實施改良,已完成2/3,改良結束後,年產值可達20萬元以上。

通過種植果樹,李武友順利脫貧致富。“近年來,家裡還清了欠賬,還有了積蓄,修建了住房,購買了摩托車、三輪車,添置了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日子越過越紅火。”李武友高興地說。

引領帶動

擴大水果種植規模

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一人獨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能奔小康。李武友說,“黨和政府幫助我富裕起來了,但我不能忘了身邊的困難群眾,要帶領他們共同致富,才對得起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懷。”為此,李武友在自己發展的同時,積極鼓勵和發動本村鄰里發展水果種植業。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帶頭人。看到李武友的水果產業收入可觀,當地群眾在他的指引下開始種植果樹。

「我梦依然」李武友:身残志坚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為了帶動更多的人發展水果種植業,2008年,李武友牽頭成立了馬邊建設鄉武友優質果、苗協會,2016年,成立了馬邊武友水果發展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公司負責對外銷售;協會負責統籌協調,提供種苗和技術;基地搞生產;農戶齊參與。

據李武友介紹,在基地建設上,統一建設標準與規格,走“綠色、天然、生態、有機”的路子;在創建品牌上,創立了“武友”牌產品;在種苗上,主推豐水梨、黃金梨、紅心獼猴桃3個品種,並不斷推陳出新,改良新品種;在技術上,通過院壩會、農民夜校進行講解,印發宣傳資料,利用短信、QQ群、微信群培訓等方式,講授種植、嫁接、修剪、梳果、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在銷售上,以市場保護價統一回收,統一外銷。經過不斷探索,協會在該村走出了一條“建基地、創品牌、佔市場、保增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路子。

經過10年的發展,協會現有正式會員1084人,帶動農戶3240戶,發展優質水果種植面積1250畝。2017年,因水果質量好、盒裝份量足、價格合理等原因,產品供不應求,產值達3200萬元,會員人均年純收入達6420元,高出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2%。

近年來,協會帶動了該縣建設、勞動、下溪、榮丁等15個鄉鎮34個行政村的農戶發展水果種植業,水果已成為當地一大支柱產業。同時,果苗還輻射到樂山、眉山、廣元3個市的馬邊、沐川、犍為、五通橋、仁壽、蒼溪等6個縣(區)。

精準扶貧

助貧困戶致富奔康

馬邊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作為先富裕起來的致富帶頭人,李武友始終把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己任。

為了幫助殘疾人和困難群眾發展產業,協會為其贈送果苗,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等。李武友介紹,協會為柳吉元家贈送了300株黃金梨苗,見效後年收入達8000元左右;為餘本強家贈送獼猴桃苗600株,見效後年收入達1萬元以上。

為了幫助貧困戶就業,協會聘請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務工,讓他們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每人每天能賺80~100元的勞務費,年人均勞務收入可達4000餘元。

以前,建檔立卡貧困戶不懂技術,果樹要麼不結果,要麼遭受病蟲害;不懂包裝和營銷,水果賣不出去,甚至爛在樹上。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缺乏種植技術、管理技術和營銷知識,李武友經常到貧困戶家中或田間地頭,通過培訓講授種植、管理技術和銷售知識,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熟練掌握水果育苗、果樹嫁接、梨園套種、果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改變貧困戶銷售理念。

此外,協會還通過不斷引進和推廣名優特新產品等,增強水果產業發展後勁,努力提高貧困戶水果種植效益。“通過協會幫扶帶動的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0多戶,在水果種植上,戶均年產值可達1萬元以上。”李武友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8年,協會種植基地被樂山市人事局、市殘聯授予“樂山市殘疾人就業扶貧先進基地”;2014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李武友也榮獲“樂山市殘疾人致富帶頭人”“四川省科協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對於今後的打算,李武友表示,將擴大規模,改良品種,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水果產業,讓“武友”牌水果走出馬邊、走遍全國,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奔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