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茶人专栏丨以茶为引

温凉,归庸故事中,竹里舍温凉。九〇后人,微渺星尘;愿与诸君,相逢在此;取杯邀饮,共煮茶话。

正文如下:

为茶所引,归根结底是吃货本能;一路探寻,则源于求知欲和好奇心。

以茶为饮,也就以茶为引,从此开启一场发现的行程,遇见更多可能。

而这一切,从茶说起。

· 引陶瓷

茶人专栏丨以茶为引

喝茶用器,器主陶瓷,凡饮茶者,用其巨甚。国为瓷国,陶瓷之业兴盛,国人用瓷极重,而惟品茶之人爱究其根底,为乐不倦,且分窑划系,成风久矣。

陶瓷之美众所周知,要论一二却是不易。龙泉景德之名听说者多,青花粉彩慕名者众,而可解其中学理者寥寥。

器可引茶,品茶之人为此比陶较瓷,孜孜不倦,溯瓷史、研瓷学、分瓷类、论窑口、辨技艺、赏器物,行玩施学,渐解陶瓷万象,得其义理,获喜乐、长学识,亦见先祖制瓷之历程,可知前人之功煌煌,对照今下陶瓷之业各国百花争艳,更觉荣耀、更觉路长。

虽非学者、更非业者,却因茶故,浅知陶瓷。知先有青瓷,才出白瓷;知官哥汝定钧,绵延千百年中已有断绝者;知叶喆民,知《中国陶瓷史》……

若非茶故,皆不知也。纵使知些,也极匮乏。茶引陶瓷,使知陶瓷之美来于何处,琳琅之中得遇惊世。

天青色里、霁蓝釉中、白如玉上、茶与器逢,人与美逢。

· 引草木

茶人专栏丨以茶为引

人在茶间坐,杯中茶温热。伴来花枝几朵,静默、静默,自有悦人颜色。

没人会喝酒时在旁边插一瓶花,也没人喝咖啡时在身侧放一盆草。喝茶却会,它与草木缘分仿佛深厚。

于是茶席之间,撷取时节风物,进了瓶瓶盏盏,造个意趣天然。只一朵春时的桃花,或夏日的石榴,秋节的紫菊、冬天的梅枝,皆可。点染之处,风月即生。

若非喝茶见了有人茶室布置,还不知山中野兰栽于室中的好处,就更不晓溪涧菖蒲是爱茶人的心上宠。

这么说来故乡景里那些兰草,顿时就成价值不知几何之物了,还有河谷石上天生天长的野蒲也不能小觑。

平素那些寻常草木,因茶更叫人觉得有意思,兴趣也生,借故认得多了些。

此前诸如虎耳草、铜钱草,都不认得,更不必说八角金盘、鸭掌木、剑兰这些了。

也是,喝着茶看着花,赏心乐事、良辰美景也算聚齐,人在此情此景之下多做成了点什么,也无意外。

就是要学花艺,还得多费些力气。毕竟想把花插得好看,衬得茶室茶席赏心悦目,也并不太容易。

倒是养些易活的花草更上手些,家常的绿萝、雅致的兰草、附石的菖蒲、圆圆的铜钱,都是好的。

· 引诗文

茶人专栏丨以茶为引

“日高人渴漫思茶”,这句大概是记忆里接触最早的茶诗词了。后来茶喝着,也就知得更多,有些是从别人那里听来,有些则是刻意寻得。

茶之清神益思,往往助人行文,千百年来也就积下不少茶的诗文来。喝茶的人,便也总是不知不觉就往自己心里装了些。且还兴致盎然,甚至于有时心痒手痒,也为茶写些字句,自得其乐。

茶引诗文——引人读诗文,引人写诗文。它与诗文互为良朋益友也不为过,陆羽成《茶经》,皎然卢仝留茶诗,白居易元稹杜牧皆有茶诗作品传世,后来《茶疏》、《大观茶论》等书作成,还有苏轼、李清照、纳兰一众文家如云,写下茶诗茶文流传。

爱茶者繁,写茶者众,寻访者亦不乏。如此作用,且好且幸。

不然还不知何处去寻那些可道心中感知情状的字句以抒此怀。那样可就真成了知茶味而不能言其味,要急煞多少人呐。

如今饮茶已成习常,喝的茶越发的多,读的诗文也渐多。“赌书消得泼茶香”、“人间有味是清欢”、“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各有其味、皆有茶意。看来念来,如茶一般耐品。

妄自猜测,若是文学里没有茶的参与,应当会少许多佳作,更会少一泓清气吧。

若真如此,谁来润喉吻?谁来破孤闷?谁来搜枯肠?怕是没有。

还好有茶。

人与茶遇,茶为人倾、人为茶引,共见风景。就是不知你见的,是手中杯盏玲珑?是茶间草木葱茏?或是那诗文里的怦然心动?

应当各有各的机缘吧。这行程里会遇到的太多,多到几乎足以安放踏进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多到能够牵引着人发现自己生在怎样的文明里,也许有天,还会觉察这行程叫回归。

以茶为引,它牵引和融通着什么,宛如络合作用。不过,这又是它话了。

注:图片来自茶语网

自从茶语网刊登《最高稿酬1000元/篇!茶语网面向全国茶友长期征稿,刊登即付稿酬》的文章后,得到了广大茶友的热烈支持,茶语网编辑收到了不少茶友的投稿。

接下来,茶语网将提供一些选题建议,供茶友们参考。今天建议的主题是有关武夷岩茶的。

这次的主题性征稿,除了正常的稿酬机制外,我们还将评定写得最好的文章,为创作者提供1000块稿酬和传承者活动18位非遗大师弟子的比赛茶一套(非遗大师徒弟比赛茶各一泡,每套共18泡茶)。关于传承者活动的详情可以点击《详解武夷“非遗”12年的传承者制茶大会,它将为你展示怎样一个武夷岩茶(大红袍)》。

欢迎大家添加微信号(ID:cywcxe2)踊跃投稿,在茶语网平台上玩得开心。

茶人专栏丨以茶为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