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戰德國為什麼能秒殺法國,法國當時這麼弱嗎?

皮卡Giao


1940年5月,所向披靡的德國陸軍開始從荷蘭、比利時等地向法國發起進攻。這場戰爭持續了不到40天,巴黎便被德軍攻克,法國貝當政府正式向德國投降。

(元首貝當)

要知道,法國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甚至還擁有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強大軍隊。這樣的一個國家,在戰爭之前,肯定早就知道德國的狼子野心了,當然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結果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這就說明,法國在戰爭之前,顯然有很多判斷失誤。那麼,法國究竟有哪些判斷失誤呢?

一、一戰的勝利成果。

在一戰當中,德國人兩線作戰的計劃徹底失敗。在強大的馬奇諾防線和法國軍隊面前,德國人最終遭遇了一場慘痛的失敗。戰敗之後的德國割地賠款,看起來半個世紀之內都無法翻身。而法國則憑藉戰爭的勝利,開始對國內各行業進行高速發展。

不過,法國的發展勢頭,卻並沒有延續多久。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法國企業開始大規模破產,就連銀行也紛紛宣告倒閉。隨著經濟的崩潰,法國的工業生產也陷入了癱瘓之中。法國戰後十年的辛苦發展成果付諸流水,綜合國力出現了嚴重的倒退。

但與此同時,德國卻抓住機會對軍事和工業進行了大力的發展。尤其是在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政府上臺之後,德國古德里安等將領,開始對裝甲作戰進行研究。德國陸軍在新式作戰理念的衝擊下,全面升級成為了裝甲部隊。再加上“閃電戰”理論輔助,德國陸軍的戰鬥力更是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然而,法國卻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一直沉浸在一戰的勝利中。哪怕是奧地利、波蘭等國相繼淪陷之後,法國依然樂觀地認為,德國在短時間內並沒有向法國發起進攻的勇氣。而這最終招致了一場亡國之禍。

(馬奇諾防線)

二、馬奇諾防線的存在。

在法國人眼中,哪怕德國吃了熊心豹子膽,真的發起了攻擊,但只要有馬奇諾防線在,德國的進攻根本不具備威脅。

一戰時期,坦克剛剛被髮明,還沒有大量投入到戰場之中。因此一戰的戰鬥主要以士兵推進的塹壕戰為主。而士兵的人肉推進,則剛好讓法國的碉堡、鐵絲網和馬克沁機槍展現出了巨大的威力。

法國元首貝當是一位防守大師,他堅持的防禦至上理念,最終帶領法國在一戰中取得了勝利。

由於有獲勝的先例在前,貝當始終對馬奇諾防線充滿了信心。

在德國向波蘭發起進攻之後,貝當立即派人對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加固,準備以此來阻擋德國在幾年後可能發起的攻擊。

但他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在德國強大的裝甲部隊面前,馬奇諾防線中的碉堡機槍,其實根本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並且德國人也壓根沒有進攻馬奇諾防線。他們從比利時和荷蘭直接攻入了法國境內。這實在讓法國人始料未及。

(斯大林舊照)

三、法國政府禍水東引的綏靖政策。

一戰剛剛結束的那一段時間,法國的境況是非常悽慘的。當時法國的財政已經到達崩潰邊緣,國家負債近250億法郎。並且法國國內的工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人民生活相當艱苦。

這段戰爭時期的悲慘遭遇,讓法國人民非常痛恨戰爭。因此戰後的法國,許多政客為了能獲得支持,常常會向人民宣傳和平的政策。比如以貝當為首的主和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上臺的。

三十年代,德國不斷對周邊國家進行蠶食。而由於人民反對戰爭,以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也一直堅持著綏靖政策。在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後,法國夥同英國,正式介入了此次事件。英法兩國同德國、意大利簽訂了互相之間永不投入戰爭的《慕尼黑協定》。這樣一份協定的簽訂,對法國來說,感覺是一顆定心丸。

在法國人看來,德國哪怕不斷搞擴張,也只會向東邊的蘇聯出手。畢竟那時的蘇聯一直被歐洲國家視為共同的敵人。能夠讓德國和蘇聯兩虎相爭,自然是對法國最好的結果。

因此在1939年上半年,當斯大林意識到希特勒圖謀不軌,反過來邀請英、法簽訂和平協議時。英法兩國為了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都拒絕了斯大林的請求。

結果1939年8月,在希特勒的不斷示好下,斯大林最終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這一協定造成波蘭被德蘇兩國輕鬆瓜分,而希特勒也制定好了向西進攻的計劃。

由此可見,法國在二戰中被閃電滅國,主要還是主觀上的判斷失誤。如果一開始就將德國視為心腹大患,那麼不說能夠獲勝,起碼二戰的走勢會被完全改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導語

二戰中本為世界強國的法國,卻在德國的進攻下迅速敗亡,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法國陸軍,更是沒有一點的建樹,使得法國在如此快速的敗亡,成為世界笑柄。

那麼法國軍隊為何變得如此衰弱,在一戰中法國軍度也是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的,卻在短短的二十年間裡衰退的如此之快,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01 綏靖政策的惡果

由於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一戰慘痛戰爭代價的後遺症,面對德意日法西斯的挑釁,一味退步尋求苟安,肆意犧牲小國利益,並妄圖禍水東引。

進入20世紀三十年代,一戰結束所建立起來的世界結果基本上已經被毀壞殆盡。德國與意大利法西斯一再得寸進尺,法國等國卻視而不見。

綏靖政策大事記:1935年3月坐視希特勒開始發展德國軍事力量;8月美國中立法通過;10月放任意大利進攻埃塞俄比亞;1936年3月默許德國佔領萊茵區;8月放任德、意武裝干涉西拔牙;1938年3月默許德國吞併奧地利;9月簽署《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坐視德國侵略波蘭。

德國入侵波蘭後,德國西線空虛,本是進攻德國壓制德國的好機會,結果英法依舊是宣而不戰,還妄圖禍水東引,錯過開戰良機。

英法美綏靖政策的一再忍讓,苟求和平,使得法西斯的力量得以增加。一再的獲得利益,使得法西斯氣焰越來越囂張,而法國也失去殲敵良機。

02 雙方實力確有差距

  • ①德法經濟實力的差距

法國是一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法國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經濟也因此嚴重受挫,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經濟發展到二戰前剛剛有起色。

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起點顯然比法國低,但奈何德國人才多啊。德國先是通過各種談判和政策,使得戰爭賠款一再減少,到希特勒上臺乾脆就不給了。

而後注意與有著雄心的美國,以及和法國有競爭關係的英國合作,得到了200多億金馬克的鉅額貸款,經濟迅速發展,1929年又成為歐洲第二大工業國。

  • ②德法軍事實力的差距

因為一戰戰敗的種種限制,德國的陸軍規模不大,但是野心勃勃的德國,從人員編制、士兵訓練、武器裝備等諸多方面入手,維持軍隊的發展。

德國海軍和空軍的限制更為嚴峻,空軍德國以研究民用飛機為藉口,得以快速發展,先進的戰鬥機幾乎領先德國一代,數量在戰前也達到了法國的一倍。

德國海軍的發展是艱難且落後的,軍種間不和睦以及海軍發展週期長的困難,使得海軍是當時唯一比較落後的兵種,但問題在於德法兩國路上接壤,法國海軍根本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而法國軍隊,由於經濟實力的限制,沒錢也就沒有辦法發展軍隊,軍隊過於臃腫,武器技術也得不到發展,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最落後的軍隊。

國防預算低,軍隊拿不到錢,武器也得不到換代,二戰中至關重要的坦克,在法國的發展甚至進入停滯狀態。因為不想打仗,士兵士氣低落,訓練落後。

03 戰略戰術的差距

  • ①對待戰爭的態度

對於即將爆發的戰爭,德法兩國人民和軍隊的態度截然不同。一戰戰敗使德國人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壓迫,復仇情緒嚴重。

尤其是當年德國戰敗,並不是因為軍事實力弱或是戰場失利造成的,而是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聯合殖民地,對德國進行封鎖,困死了德國。

希特勒領導的納粹上臺之後,煽動德國人民的復仇情緒,高呼“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犁得土地”,德國人民渴望通過戰爭一雪前恥。

而法國則不然,與英美等主戰場以外的戰勝國不同,作為主戰場國家的法國,雖然贏得了一戰,卻也是慘勝。

法國國家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城市遭到破壞,工業遭受毀滅,更重要的是130餘萬的死亡人數,讓法國不在想要戰爭,要逃離戰爭。

而在德國閃擊法國時,我們嘲笑法國不戰而降,其中就有上述原因,法國不想再用自己國家的支離破碎和遍地狼藉為英美等國家死守。

  • ②戰略思想的落後

對戰爭的消極態度,導致了法國在戰略思想上的停滯不前,變得只尋求消極防守,認為馬奇諾防線足以抵抗德國。

對堡壘防禦的迷信,使得法國不再注重戰術與武器裝備的研究,將有限的國防資金大量的投入到馬奇諾防線的構築上。

缺少資金的法國軍隊,現代化進程緩慢,很多裝備還是一戰的老裝備或者是改進級。而對於先進戰機亦或坦克戰車,則一點興趣都沒有。

反之德國在此時卻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戰略家,也更加註重軍隊的現代化,限制發展數量,德國就少發展,練精兵。

限制裝備的研究,就偷樑換柱,巧換概念,甚至出國研究,反正就是要掌握先進技術。等到限制解除,軍隊便可以成批的複製,從而迅速擴大力量。

  • ③軍事指揮的落後

法國軍事指揮呆板,只迷信馬其諾防線,將全國絕大多數的兵力都集中在了馬奇諾防線,採取被動防禦的戰術。

但是德國軍隊,卻成為孵化新戰術的暖房,一戰中出現的坦克,被德國應用到極致,閃電戰的發明與成功應用,震驚了世界。

本來就在武器裝備和人員訓練上的落後的法國,在戰術指揮上更是差德國一大截,這仗根本就沒法打。

結語

法國在當時面對的德國,可以說是全方面的落後,當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之後,法國戰敗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如果法國堅決抵抗,只不過是過程的不同。如果堅決抵抗,步一戰的老路,付出巨大代價後慘敗,國家再次被打入谷底。

知道已經必敗無疑的事實後,體面的投降,保護好法國本土的基業,再謀求復國,這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反而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法國本土投降了,但是法國巨大的殖民地沒有投降,在戴高樂的領導下成立自由法國,同希特勒戰鬥。

以死亡人數來看,一戰法國戰死130多萬人,傷殘失蹤等綜合統計,損失500餘萬人,對於僅僅4000餘萬人口的法國來說,“一戰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

而二戰呢?法國所有的傷亡人數,把所有能算的人數都算上,各個方面都加起來,損失也不到30萬,而且還包括大量殖民地地區的人口。

法國的投降,保全了法國,保住了法國人民,保住了法國的基業,這樣的投降,為國家計,為民族計,有何不可。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二戰德國為什麼能秒殺法國,法國當時這麼弱嗎?


眾所周知,二戰前期,德國憑藉“閃電戰”橫掃英法等國,要知道作為老牌列強,法國在一戰中就是戰勝國,曾打敗了法國的侵略,獲得了法國的割地賠款,按道理說,二戰前的法國國力也是很強的,為什麼被德國迅速的打敗呢?

其實,當時的法國確實是國力很強,二戰爆發時,法國有300萬正規軍,連同預備役超過600萬。法國裝備了3250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上千艘艦艇,軍事實力世界名列前茅,特別是法國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但由於法國對德國奉行綏靖政策,再加上軍方思想僵化、過於保守、不穩定的政治因素,不注重運用新戰術,最終使得自己一敗塗地。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二戰前法國對德國奉行綏靖政策,削弱了國內反法西斯德國的信心和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作為戰勝國,打敗了德國贏得了戰爭,獲得了割地賠款,對於當時法國來說大仇得報,安安穩穩過日子的思想較重,再加上一戰法國損失慘重,年輕一代大多死於戰場,所以不論是法國政府,還是法國人民,都對戰爭深惡痛絕,不願意再捲入戰爭當中。但法國很清楚,德國力量並沒有被摧毀,只是被暫時束縛,必須尋找同盟保障自己的安全。於是便與英國結盟,但英國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此時,法國也盲目的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甚至主動與德國和解想減少仇恨和對抗,避免戰爭。但法國卻不知道綏靖政策雖然暫時延緩了戰爭的爆發,但嚴重削弱了國內的反法西斯信心和力量,使得法國政府疏於迎戰,軍心渙散,最終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二是因為法國的軍事思想僵化,以一戰的驗來打二戰,導致戰略的落後和戰術的失誤。一戰結束後,由於法國取得了勝利,所以法國人認為,戰爭中防禦大於進攻,過於迷信陣地戰,於是便耗費巨資修建了馬奇諾防線,從瑞士邊境一直修建到盧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企圖以堅固的要塞陣地防禦阻滯德軍的攻勢,全軍上下對馬奇諾防線期望極高,導致法軍一開始就陷入被動。並且當時英法兩國都錯誤地以為德國會重蹈一戰時的施裡芬計劃,對於阿登山區疏於防衛,導致此地成為德國打敗法國的突破口。同時,在戰略上,法國軍方思想僵化,不重視裝甲部隊和空軍的作用。他們認為坦克必須配合步兵行動,沒有組建和德國一樣的強大裝甲集群。在使用坦克時的思路將其定義成步兵的火力補充或者說是移動堡壘,因而法國的坦克不是集中的使用,而是幾乎完全平攤給了陸軍使用。因此,面對德國的閃擊戰術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三是因為法國軍隊素養、作戰能力與德國相比太低。在軍隊人員方面,因為法國沒有預備役制度,戰爭時無法向軍隊提供大量的優質兵源,法國的士兵多為臨時徵召的普通市民,甚至是殖民地人口,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軍事知識,對武器的熟練度也不盡人意。尤其是在武器的使用上,相比於剛剛從波蘭、挪威浴血而來經驗豐富的德軍來說,法軍單兵素養和整體作戰能力都不行。比如在坦克的運用上上,雖然法軍的坦克質量好於德軍,但落後的使用方式導致在面對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和裝甲軍團的進攻時損失嚴重。所以,法軍在面對德軍的閃電進攻時毫無招架之力。

四是因為法國軍隊軍心不穩,面對一路高歌猛進的德軍,潰不成軍。我們知道,德國打敗波蘭拿下丹麥後,軍心高漲,開始著手進攻法國。而法國在二戰初期雖然早已對德國宣戰,但卻宣而不戰長達半年之久,導致軍隊戰鬥士氣低落,軍心不牢。再加上英法聯軍過於迷行馬奇諾防線,結果面對德軍出其不意的進攻,打亂了部署,德軍的突破給法國軍隊的心理造成巨大打擊。在戰爭迷霧作用下,法國軍隊無法真正瞭解德軍的實力,難以做出正確的局勢評價,各種謠言四起,手足無措的指揮官,讓普通士兵士氣頓消,無心繼續作戰,失敗主義蔓延,加劇了法國軍隊的崩潰,大量法國軍隊在恐慌情緒的感染下放棄陣地逃亡或者輕易投降,從而導致了法軍大敗。

五是因為法國國內政局不穩,沒有堅強有力的政治核心。二戰前的法國,雖然也是三權分立制度,但三個權力卻不是等值的互相制衡,他們的國會可以制約內閣,而內閣卻不能制約國會,致使二戰前的法國政府,非常的窩囊。各個黨派為了自身利益經常吵得面紅耳赤,政府政令也是朝令夕改。4年裡內閣如走馬觀花一般輪換,對外政策也跟著輪換,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政治核心。數次對德行動無果而終後,法國對於德國的外交政策變得軟弱而混亂起來。甚至在戰爭爆發的前夕,法國政壇還在為了是否重新武裝法國激烈爭論。因為這種不穩定的政局,致使法國錯過了遏制德國的時機,並極大的消耗了普通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俗話說“打仗打的就是氣勢”,可以說,法國當時就已經在氣勢上輸給了德國。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最終導致了法國的失敗,被德國碾壓打敗。只可惜法國空有強大的武器與國力,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


葛大小姐


我是莫地方,我來回答。

法國迅速戰敗,確實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一戰時期,法國表現極強軍人素質,就算打不贏德國應該會要德軍吃一壺,可其三十多天敗亡確實要無數人意料。

我認為一戰中法國損失慘重,致使法國軍民厭戰,可以說這也是法國迅速戰敗原因。

法國政府綏靖政策

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佔領蘇臺德、吞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這幾戰德軍打的歐洲各國無還手之力,可法國並未趁機抄德軍後路反而期望禍水東流,不給自己惹麻煩。

英法等國不斷讓步,這要德國人極度自信,可以說法國人正在為自己埋下必敗之局。

法國人過於自信

法軍戰前部隊規模大約300萬左右,戰爭情況下可動員至699萬,武器裝備上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法國陸軍實力絕對是世界級強國,要他們認為德軍必不敢輕易進攻法國。

法國人輸在戰略、戰術上

雙方若實力有差距,那就比戰略、戰術,可以說法國輸在這點上面。法軍戰術思想停留在一戰期間,大搞戰壕溝壑這些什麼的,可德軍玩閃電戰、搞裝甲突擊,可以說德軍思想超前,這是德軍取勝一個重要原因。

法國強大要德軍統帥部在制定對法作戰計劃時,過於保守這要希特勒很失望,他的要求就是打閃擊戰,而不是消耗戰,要跟打敗波蘭一樣,迅速滅亡法國,如果不是希特勒堅持閃電戰搞不好還真要和法國打消耗戰。

“鐮刀計劃”打破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作為抵禦德軍進攻關鍵,法國人十分自信認為德軍必然付出慘重代價,可再厲害防線都有漏洞,比法邊界附近阿登山脈防禦薄弱,從這裡能打開缺口,必然可直接饒馬奇諾防線,進入法國腹地。

希特勒拒絕布勞希奇、哈爾德建議,採用曼斯坦因“鐮刀計劃”,這一計劃方針為“先通過阿登森林,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之後再由西,北兩面進攻巴黎,在馬奇諾防線上派十幾個師迷惑英法聯軍,等主力攻佔巴黎後,再與境外的德軍東西夾擊馬奇諾防線的法軍。”

就這樣,敦順利進入法國內部,打了德國一個措手不及。

戰局迅速惡化,這要法國人萬萬想不到,德軍深入法國腹地,這要德軍瞬間慌了,這一仗要法國人大驚失措,誰能想到德軍高出這一處,這個時候法軍沒任何準備,這種情況下,法國人有勝的希望,還真沒有。

亡國就在片刻之間,法國終究還是幹不過德國,迅速亡國。

趁你病要你命

大國之間對決必要搶佔先機,德國就是趁著法國經濟未恢復,相關建設還未實行搶先出擊,直接搞定法國人。

綜合所述

法國人雖有強大軍事實力,可國家政策上綏靖、軍隊上戰術落後、過於自信馬奇諾防線,這要德國人抓準機會,直接要法國人命。


莫地方


歷史上二戰時期,德國大軍入侵法國的法蘭西戰役中。法國只堅持了39天就被德國所擊敗。法國戰敗的消息傳來讓世界上其他國家大跌眼鏡。但法國的迅速戰敗真的是法國不堪一擊嗎?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在戰爭前夕,法國一度被稱為世界陸軍第一國。雖然在一戰時期法國受到了極大的損傷。但一戰後的利益瓜分也使得法國實力得到了非常的發展。二戰時期法國的迅速戰敗,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實在太強了,尤其是其閃電戰戰術,在當時來說簡直是無解。另一方面,法國士氣低落,抵抗意志不高,法國軍民普遍厭戰,這也是法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軍事實力上講,二戰時期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繫在300萬左右,一度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武器裝備上講,當時法國陸軍裝備精良,機動性很強。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如此實力在當時世界上來看也是頂尖軍事強國了。但法國的問題在於體制僵化和固步自封,在1934年,戴高樂就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了利用更強大的裝甲騎兵支持機械化步兵的新戰術,但沒有提到任何空中支持。但這種作戰方式已經很類似於閃電戰了。但戴高樂的新式戰法並沒有得到當時的法軍高層的支持。

當時,法國軍隊全部由徵召入伍的士兵組成,只有軍官才是職業軍人。許多軍官都是由於家庭傳統和社會地位而應徵入伍。他們在軍事學院學到的戰術都是基於一戰的成就提煉而成。而法國一戰時期的戰爭經驗就是壕溝戰,陣地戰。法國的兵力配備,武器研發,軍事思想建設都是圍繞著塹壕戰開展的。所以法國在面對強大的機動化部隊時根本沒有抵抗之力。花大力氣修建的馬其諾防線更成了擺設。所以當德國突破阿登森林,突然出現在法國側翼時,法軍統帥部一片慌亂,組織部隊防禦已經來不及,阿登方向根本就沒有多少兵力,德國長驅直入,把北線英法聯軍圍困在低地敦刻爾克,仗還沒打,法國已失先機。閃電戰經過波蘭之戰的洗禮後,在法蘭西戰場上顯得更加的遊刃有餘。所以法國死在閃電戰之下一點都不足為奇。

在德國對法國用兵之前,法國政府一直宣傳德國對法國不構成威脅。所以很多法國的平民對於德國的重視程度並不強。一戰時期雖然法國戰勝了德國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法國人卻從心底裡不願意再和德國打仗了。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法國人自己也害怕。而且法國政府完全低估錯了法國北部居民在上一次戰爭中遺留下創傷。德國軍隊尚未抵達,法國北部的幾個省份已經陷入了混亂。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加劇了法國北部居民的緊張情緒,數百萬法國人毫無準備地衝進了戰爭的當中。一場沒有準備的戰爭,那肯定是必敗無疑的。

即使戰爭爆發後,法國政府也一直在誇大宣傳,法國的宣傳基調就是盟軍的力量強大,防線無法打破,盟國很快就會贏得與德國軍的戰鬥。法國人民一直被法國當局所編織的虛偽的假象中生活。很多地區直到戰爭爆發才意識到戰爭離法國已經如此之近了。所以說從根本上法國人就沒有準備好全面戰爭。等法國人意識到戰爭的迫近的時候,法國實際上已經被德國打的喘不過氣來了。所以法國人的抵抗意志也在迅速消融,這才是法國迅速戰敗的根本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法國並不弱,世界陸軍第一強國之名,絕非浪得虛名。

德國閃擊法國之前,法國陸軍與空軍實力不弱於德國,海軍更是遠勝於德國。

德國進攻法國,是一場豪賭,也是無奈之舉,最終勝利,有運氣的成份。

一戰時,法國崇尚運動戰,但是在戰爭中發現了要塞的重要作用,於是轉而崇尚陣地戰。於是在一戰結束後,法國人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馬其諾防線。

由於一戰法國損失慘重,導致法國人普遍厭戰。

二戰前,法國本來有很多機會,德軍渡過萊茵河,來到非武裝區的時候,此時德國軍力遠弱於法國,法國就應該以此為藉口佔領德國,二戰便可避免。

當德國於1938年吞併奧地利時,法國仍然可以阻止。德國吞併蘇臺德區時,法國又一次姑息。德國吞併捷克時,法國仍然縱容。法國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德國不斷的壯大了實力並剪除法國的羽冀。

當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終於對德宣戰,但卻坐視波蘭滅亡,失去了最後一次機會。

1940年,德國閃擊丹麥、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英法比三國聯軍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

德軍南線對馬奇諾防線癢攻,北線從比利時進攻法國,牽制法軍主力,中線翻過阿登森林,繞到法軍背後,切斷補給線,幷包圍法軍,法軍只好投降。

貝當元帥在法國南方的小鎮維希建立政權,北部則由德軍佔領。

德國能夠秒殺法國,原因很多。法國人厭戰,德軍出奇制勝,德法軍事思想存在代差等等。

法國投降後,維希法軍成為歷史上的最強偽軍,其戰鬥力依然強於意大利。



當代曹植


法國並不弱,法國輸也不是輸在弱小上了。他打輸的原因不少,但是唯獨不包括弱。要說弱,也是法國人比較弱,是性格上的弱,而不是不健全。



我們看下法國戰役中的實力對比。盟軍這邊,有144個師,14000門火炮,3500輛坦克,3000架飛機,330萬軍隊。德軍這邊有141個師,7400門炮,2400輛坦克,5600架飛機,335萬人。

這個實力對比上看,地面部隊,法軍英軍是佔據優勢的。尤其坦克部隊,法國有400多輛B1,還有幾十輛2C超重型坦克。而對面德軍坦克主要是一號二號這些小坦克,都是一些小脆皮,和法國沒法比。

但是空中力量上,德軍碾壓法軍。德國的閃電戰依靠的就是飛機+坦克。德國坦克打不過法國坦克,那好,用斯圖卡去解決,打不過,遭遇了,也沒事,一群德國坦克打一個法國坦克,這就是優勢。當時德國人很有前瞻性的組建了裝甲師、裝甲軍,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局部優勢?

其實從法軍三四千輛坦克來看,法國當時那個歐洲第一陸軍其實也是實至名歸。但是第一歸第一,打輸了也不在他是第幾。那個時候,武器沒有代差,雙方實力差不太多,這個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是戰略戰術,法國就是輸在這個上面了。

戰術天差地別、戰略嚴重失策

我們看一下,一戰是在1918年結束的,距離1940年也就20年多一點。這個期間,飛機坦克開始廣泛應用,隨之改變的就是作戰理念。

法國人就是典型的思維還在一戰時期,德國人思想比他超前一大截。法國人當時還在琢磨塹壕戰什麼的,德國人玩的是裝甲集群快速突擊。這就相差太多了,德國人思想超前,這有賴於他們那些軍事專家。


法國戰役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哈爾德提出的黃色方案一號,類似於施裡芬計劃。主要是在荷蘭比利時通過,和法國打消耗戰。但是在評估的時候,德國預計損失500萬人,1942年才能全面進攻。希特勒非常失望,他要求打閃電戰,像打波蘭一樣。而這個主張,哈爾德和布勞希奇都反對。但是堅定這一看法的是希特勒,後來出現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個我們後面再提。

而法國人制定的方案,也是這樣。他也主張和德國人打一場消耗戰,在荷蘭比利時和德國人打。法國人在前面的德法邊境修了個馬奇諾防線,想通過馬奇諾防線迫使德軍從荷蘭比利時進攻,這樣自己打消耗戰勝算非常大。

這裡我們說一下法國人的防禦計劃。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是為了避免德國人直接深入法國腹地,讓德國人繞路荷蘭比利時。法國人主力是部署在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地帶。原本,法國人打算直接進去,但是被比利時拒絕了,比利時不想成為戰場被入侵,但是法國人也做了準備。
(實線+虛線為法國人的防禦策略)

按照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德國C集團軍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B集團軍北上進攻荷蘭比利時。這兩步都是在法國人計劃內的,而這是德國人的圈套。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誰都知道是佯攻,但是德國人戲要做的足。

(方案變化)

而進攻荷蘭比利時,法國人認為是主攻,但是依舊是佯攻。德國人進攻荷蘭比利時的目的是,調動部署在法國北部的盟軍主力,這是希特勒最擔心的,擔心法國人不上鉤,希特勒當時據說是非常緊張,非常嚴肅。等他收到情報,說法軍已經越過比利時邊境的時候,希特勒非常高興,知道法國人上當了。

這會兒,法軍主力被調走了,中路空虛。這會兒,德國人的A集團軍從阿登山脈穿過,阿登守軍只有幾個師的兵力,缺少反坦克武器,完全不是A集團軍對手。

這是法國人怎麼都沒想到的,要知道,法國人曾經在一戰結束後,準備應對二戰時期德軍入侵的時候,在30年代曾經長期考察過阿登山脈,他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阿登山脈不可逾越,固守馬奇諾防線,在荷蘭比利時阻擊德國,法國可以高枕無憂。

但是,古德里安在一戰時期,在1914年和1918年曾經穿越過阿登山脈,對該地地形瞭如指掌。法國人是考察,德國人是實踐,輸就輸在這裡了。當時曼施坦因制定方案的時候,恰巧古德里安來了,倆人一拍即合。這是兩個人在非正式場合制定的計劃。


(阿登地區)

就是這樣,盟軍主力被調走,A集團軍直接衝入法國內部。等A集團軍穿越了色當,那叫一個輕鬆愉快,空虛的法國,零散的後方法軍完全打不過。德國人直接出現在了前線法軍的背後,法國內部守軍打不過。

這個時候,法國人的難題就是

1、前線法軍背對德軍,隨時可能被包抄。

2、法國腹地兵力不足,巴黎岌岌可危。

3、法國內部守軍打不過德軍

這三點難題擺在法國人面前,這會兒法國人完全慌神了,英國人也慌了。丘吉爾飛到法國,問法國人咋打成這樣的,法國人滿臉驚恐+無辜,完全不知所措的狀態。而前線的法軍,也慌了,法國北部就不必說了,背後被抄截了。法軍這邊飯碗剛端起來,那邊一大堆坦克衝過來了,你害怕不?也就是說,法國從上到下,都處於緊張慌亂的局面,不輸才怪。

穿過色當之後,德國人就沒有打什麼硬仗了,一路趕鴨子一樣,將法國人趕到了英吉利海峽邊上,俘虜都不抓,沒時間,拿著喇叭喊話:讓開,沒時間抓你們。等回頭殺向巴黎,巴黎宣佈不設防,而C集團軍也是順勢越過了馬奇諾防線。

法國,完蛋了。

這是戰略戰術上法國吃的虧,而法國人另外一個吃虧的點在於戰前的經濟大危機。

那個時候的經濟大危機裡面,德國人是最先走出來的,這會兒德國人能吃飽飯,有錢弄軍隊。但是法國這邊沒走出來,他還得時間。得走出經濟大危機了,他能更好的建設軍隊。為啥之前一直綏靖政策,就是因為準備不足,他的很多東西還在圖紙上,包括軍營。

當時布勞希奇告訴希特勒,現在咱們沒從打波蘭的戰役中完全恢復,打法國的事情再放放。希特勒堅決反對,原因在於,等你恢復了,那邊準備好了,趁現在還有優勢,趕緊打,再晚,他法國實力更強了。
(投降不?)

小結一下,法國並不存在什麼實力弱,但是準備依舊是不足的,這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法國人的戰術失敗,戰略失敗,抱著傳統思想的法國人,遇到了已經完全革新了的德軍,再加上法國人豐富的性格,怎有不敗之理?


軍武文齋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

雖然這個相關問題回答過很多次,但是還是忍不住進來進行小編自己的理解,二戰時期的法國其實並不弱,二戰德國能夠秒殺法國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且聽我講解一二。


看一組二戰法國數據

二戰時期的法國被號稱是“歐洲陸軍第一強國”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打敗法國(數據顯示)在戰爭還沒有動員時,法國陸軍就擁有超過94個師團,坦克超過3000輛,各種類型作戰飛機達到16000多架,海軍實力也是不分上下,按當時海軍數據顯示,法國海軍甚至比德國海軍實力還要強,而且法國擁有大量的非洲殖民地,所以法國在二戰的實力其實是很強大的,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存在。


(德國在法國作戰)

我們在上述的數據中可以看到,法國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可是為什麼在二戰中那麼不堪一擊?德國僅用38天就佔領了法國全境呢?其實是很複雜的。

軍隊理念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全面勝利,勝利將全體法國人衝昏了頭腦,導致陷入無休止的和平當中,同時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最能形容當時的法國,開始走上了輕浮路線,開始追究權利和慾望,完全對軍隊和軍事置之不理,再加上當時德國對法國鉅額的賠款,更是讓法國人陷入了癲狂之中,導致在軍事上無限的擱置,而德國和法國則是截然相反,德國一直想要報仇,所以一直臥薪嚐膽。導致德國和法國產生了不同樣的結果,同時也註定了二戰法國的失敗。再加上歐洲縱深本來就小,德國人開始奉行閃擊作戰,而法國人處於盲目自信當中,一直還是一戰時期作戰理念,認為自己的防線天下無敵,可誰知,德國只要突破防線,法國就無力迴天。

(德國攻佔法國)

法國人的尚武精神的缺失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的大量損失,法國人舉國上下都產生了投降主義,恐戰、怕戰。所以舉國上下都恐懼戰爭的再一次爆發,這也是為什麼英法兩國都對德國進行“綏靖主義”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再和德國作戰,這就直接導致戰爭還未開打,法國人就已經輸一半了。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全國,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法國投降)


鵬正


法國之所以被德軍秒殺,其實在戰前就已經註定了。

首先,當時法國當局的舉棋不定,在指揮方面就暴露出來,但這絕不是執行任務者的無能,相反的,法國領導各部工作的大多都是才華十分出眾的人物,可惜法國人沉迷於政治鬥爭,消磨了他們的時間,使他們變得麻木不仁,當時的法國當權者剛一上臺就遇到無數的苛求,批評和說情等等,雖然竭盡全力也還是窮於應付,更談不到掌握全局了。


議會不支持他,對他只是暗中陷害和離棄。他的政敵,輿論報紙和黨派都把他當成一個當然的抱怨對象。人人都知道他只能在位很短的時間,他自己也事先都知道這一點,事實上過不了幾個月他就要讓位給別人了,至於國防問題,這種情形便是當事者無法把許多小計劃,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然後成熟的決定和措施,使之成為政策而貫徹實行。

因此,法國軍隊便只能從國家當局接到支離破碎和相互矛盾的指示,於是只好退而崇尚空洞的理論,當時的法國陸軍仍保守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盛行的一套觀念,同時在職的將軍,又都年歲日高,他們頑固的死守著已有的光榮和錯誤,這更加重了上述的趨勢。因此“固定而連續的防線”這一概念便支配了法軍未來作戰的戰略,一切組織理論,訓練和軍備都是直接從這一概念中產生出來的。


當時一般都認為一旦戰事爆發,法國就將動員後備役的軍人,儘可能建成許多師,這些都不是為了激動的調遣,進攻和擴大戰果,而是為了堅守各段戰線,把這些部隊都部署在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據點上在這裡等著敵人進攻,至於坦克,飛機,榴彈炮這些新式武器,在第1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幾次戰役中顯示出的突擊和襲擊能力,這些新式武器都只被打算用來加強防線和在必要時做局部反擊,已恢復在線。

法國武器的生產都是有了這種概念之後確定的,重型坦克都裝上了輕型的和射程較短的武器,用途只是護送步兵,而不打算進行迅速和獨立的行動,飛機的設計只是為了保護領空,除此之外,法國空軍就生產了為數不多的幾架轟炸機,至於俯衝式轟炸機則一架都沒有。設計大炮只是為了從固定的地點向有限的水平區域射擊,既不能適應各種地形,也不能以所有的角度發射炮彈,此外前線也預先沿著馬奇諾防線延伸至比利時的要塞被劃定了,導致全國武裝起來以後,就將被動的守住這道屏障,法國統帥部盤算著在這後面等待用封鎖來消耗敵人,然後用整個自由世界的壓力使敵人屈服 。


這種戰爭的概念很適合法國當局的胃口。由於法國政府的弱點和政黨的紛爭,當局寸步難移,因此便只好採取這種靜守的體系了。同時,這種萬應靈藥式的定心丸也十分適合國情,任何人要是想當選、受到人們喝彩或是想在報紙上出風頭,就不得不說上這麼一兩句。當時的法國輿論都不願意進攻,只幻想著用戰爭來震懾戰爭就可以使好戰者不敢發動戰爭。總之,一切都匯合起來使被動主義成為當時法國的國防政策的原則。

因此,從戰略上來講,法國在戰前已經將主動權全部拱手送給了德國。從政治上來說,法國公開宣佈自己的意圖是要把軍隊保持在國境線以內,就等於鼓勵德國人大舉向薩爾區、萊茵區、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羅的海沿岸諸國、波蘭等薄弱地區任意進攻,因為這些國家或地區在那時早就被孤立起來了。而意大利也因此確信,不論它做什麼,法國都不會制止它的罪行。軸心國可以放開手腳侵略了。

1933年10月,希特勒和國聯徹底破裂了,在軍備方面開始獨自採取行動。1934年和1935年間,德國在製造業和招募兵員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德國當局毫不隱諱地決定要奪取“生存空間”,從而破壞了《凡爾賽條約》。為了實現這一政策,就必須擁有一個戰時軍事體制。希特勒實際上已在準備戰爭總動員。他掌權以後不久就實行了兵役制,接著又實行了徵兵制。


1934年11月間,德國建立了三個裝甲師。1935年3月,戈林宣佈德國將建設一支強大的空軍,其中除許多截擊機以外,還將有大量的轟炸機和一支強大的俯衝轟炸機機隊。這些措施雖然在許多地方明目張膽地破壞了條約,但當時的西方世界卻只滿足於由國聯在口頭上提出一個空洞而綏靖的抗議。

法國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麻痺狀態。法國軍隊的當權者為了抵制組建機械化部隊的主張,不惜對他進行歪曲,完全不顧技術的進步,忙著否定這種事實。第1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陸軍總司令,德貝涅將軍強調任何歐洲衝突中的關鍵都在法國東北方的國境線上,所以問題就在於堅守這一防線就行了,而魏剛將軍也提出了意見,他認為法國已經有了機械化摩托化和騎兵化的後備,沒有什麼可建立的,貝當將軍也認為坦克飛機並不能改變戰爭的基本因素,法國安全的主要因素還是要塞加固的連綿防線。有一位法國將軍,竟然聲稱德國人是天生的侵略民族,自然就必須有裝甲車,而法國人是和平與防衛的民族,所以就必須反對摩托化。

因此,法國的悲劇命運在戰前就已經註定了,希特勒那個時候已經開始策劃一系列的武裝侵佔,1935年,在薩爾的公民投票問題上,他就製造了緊張空氣。墨索里尼也悍然不顧日內瓦方面的制裁,向埃塞俄比亞進軍,1936年3月7日德國軍隊突然跨過了萊茵河。而當時法國,所有的飛機,設計都是截擊用的,而不是攻擊用的,至於坦克十之八九都是“雷諾”式的和1935年“哈乞開斯”式的,這些坦克都十分笨重而緩慢,火炮也都是短射程的,只能和步兵配合作戰,而不能以大規模單位形成一個完整的裝甲集群。


1937年5月1日,一個完整的裝甲師在柏林閱兵,上空飛過幾百架飛機,觀眾所產生的印象尤其是法國大使大使館武官的印象是這樣一支軍隊只有同類軍隊才能阻擋他,但他們的報告並沒有使巴黎政府改變既定計劃,法國非但不從這次粗暴的示威中吸取教訓,反而用嘲笑的口吻描述有幾輛德國坦克在這次急行軍中怎樣拋了錨?想用這種方式來安定人心。

1937年9月,希特勒利用倫敦和巴黎的複雜局勢,進佔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柏林體育館演講時,希特勒曾在狂熱的笑聲與歡呼聲中詳細的闡明當時的局勢,他大聲喊道:“現在我可以公開宣佈你們都已經知道的事實,我們已經擁有世界上從未有過的兵力。”

至於後來發生的事,法國軍隊被如何被德軍的機械化裝甲集群摧枯拉朽的過程,就不在此贅述了,總而言之,法國輸在了骨子裡的保守和傲慢,當發現局勢已經急轉直下時,又過於天真的相信“輿論”的力量了!


進擊的凱撒


二戰時的法國可不弱,如果英國號稱世界第一海軍,那麼法國也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但在面對德國閃電戰的時候,法國還是被打崩潰了,德國人在戰術上完克了法國!當然不僅僅是法國,二戰前期,英國軍隊不也在非洲被僅僅3個德軍裝甲師的隆美爾打得抱頭鼠串嗎?蘇聯不也抵擋不住閃電戰,被幾個月兵臨莫斯科嗎?

一戰法國和德國就是死敵,不過一戰雙方都玩塹壕戰玩了好幾年,雙方除了連綿不絕的塹壕“長城”外,塹壕之間還佈置了好幾道鐵絲網,還有上百萬顆的地雷,塹壕後方則是火炮陣地,如此嚴防死守簡直就是誰進攻誰倒黴。在沙俄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後,新成立的蘇聯割地休戰,德國東線戰場結束。自信過頭的德國將東線士兵調集到法國前線開始大舉進攻,結果傷亡100多萬;這時候正好流感在歐洲肆虐,雙方又損失差不多100多萬士兵,再加上英國新武器坦克的出現,最終反推了德國並取得了勝利!

一戰塹壕阻擋了德軍的步伐,這樣的戰術在法軍戰術體系中根深蒂固,於是法國與德國南部交界位置修建了馬其諾防線,從瑞士邊境一直修建到盧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原本是要越過比利時和荷蘭一直修建到英吉利海峽的,由於比利時不同意這個方案就此作罷!

而德國準備進攻時,英法聯軍也是胸有成竹的,諾曼底防線是世界最堅固的防線,整個法國難度不用太擔心,至於北方的比利時防線則有英法比荷四國聯軍重兵把手,再和德國玩一次塹壕大戰不就可以了!但是法國人忽略掉了中間的一個缺口阿登森林,法國人認為坦克從這裡根本無法穿越,這裡的防禦也是相當的薄弱!

但是德國戰術鬼才曼斯坦因卻給希特勒制訂了一套完美的戰術突破口,德軍以主力的裝甲軍團從阿登森林為突破口,另外以少量兵力牽制諾曼底防線和比利時防線,再加上德國陸軍一直貫徹古德里安的裝甲閃電戰,德法戰爭一開始德國將軍們就在比賽坦克飆車遊戲,阿登森林防線很快取得突破,並快速突進。法軍撤退準備組建的第二道防線在德國裝甲師的緊追不捨下根本無法建立,撤退變成了潰逃!

而關鍵時刻,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在戰略上產生了分歧,法國認為應該趕快撤回去救援,而英國將領則認為應該先撤退到英國去修整,雙方將領爭吵不休,結果既沒有撤退去英國也沒有退回法國。而寶貴的幾天時間裡,德軍卻完成了對英法主力軍隊的包圍,如果不是關鍵時刻希特勒想將這份功勞讓給空軍(不讓陸軍一家做大),暫停了德軍裝甲師前進的步伐,可能就不會有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事情發生了!

英法主力軍隊逃亡英國,這為盟軍的後來的反擊留下了主力軍隊,但這個時候卻是對法軍的士氣極大打擊,而且在德國閃電戰面前,法國軍隊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雖然法國的坦克比德國更多也更先進,但他們的坦克全部編制起來用於支援步兵使用,而德國的坦克和裝甲車則是攻城拔寨的矛頭,法國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應付德國閃電戰!而德國坦克在法國土地上就好像飆車,尤其是像隆美爾這種喜歡每天給老婆寫信的將軍,總是在信中提到今天飆車多少公里,明天飆車多少公里,結果也就僅僅38天時間德軍便兵臨巴黎城下,法國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便宣佈投降了!

二戰前的法國軍隊是相當強大的,而且還有英國的支援,但是面對閃電戰這個全新的、未知領域的戰術,法軍剛一接觸便潰敗了下來,如果稍微給法國一些踹息的機會,讓法國鞏固一下自己的防線,恐怕德國要想拿下法國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