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禁野”更精准,才能不“误伤”

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后,各类野生动物养殖户如何转变经营、如何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调查估算,2016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专兼职从业者有1409多万人,创造产值5206多亿元人民币,为部分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疫情之下,完善野生动物有关法律法规、打击违法犯罪、严格封控管理是必要的,但对于利用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脱贫致富的养殖户来说,疫情过后,生计将何去何从?

这其中的重点就在于厘清人工养殖野生与在外野生之间的界限,区别对待和区分管理两者,并明确有关管理部门。这样更专业高效,有利于政策制定、措施落实。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通知,中华鳖、乌龟、牛蛙等列入两个相关名录的两栖爬行类按水生物种管理,这意味着它们不列入禁食野生动物名录。这无疑为精准管控野生动物开了个好头,让一些焦灼不安的野生动物养殖户更安心。

在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政策下,精准管控显得更重要。我们要在兼顾部分个体养殖户的经济利益,综合考量社会经济效益和民众接受度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及时细化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目录和配套规定,充分考虑食用、药用、宠物等市场类型,使法条更为精细、更具可操作性。如此精准管理才能让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既可以为农村发展服务,又可以规避风险。 (刘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