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知難而進,打通“堵點”闢新路

知難而進,打通“堵點”闢新路

3月4日,江北區白沙街道“青管家”志願團隊來到田間,開展助力春耕春收志願活動。幹完活後,志願者們又向農戶購買了幾十份蔬菜,送到白沙街道各社區生活不便的獨居老人家中。(記者 唐嚴 通訊員 許耀立)

知难而进,打通“堵点”辟新路

“楊師傅,這是我們街道工會專門為您送上的家政服務卡,感謝您兒媳支援武漢。”昨天,海曙區南門街道總工會的工作人員一行來到柳錦花園,為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家屬送上專屬的家政服務卡。據悉,該服務卡價值1000元,可享受指定家政公司無使用期限的跨套系和附贈增值服務,並實行一對一建檔跟蹤服務。目前,涉及轄區的支援武漢及一線醫護人員家屬的8張服務卡已全部發放完畢。(徐能 張昊樺 攝)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疫情帶來的挑戰層出不窮,我市各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找準防疫、復工平衡點,堅決打響防疫復工攻堅戰。

知行合一,把思路化為行動;知難而進,打通“堵點”開闢新路。

在這場大考大戰中,我市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化被動為主動,見招拆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外來員工點對點接回,內部資源深挖潛力 內外並進,破解企業員工短缺難題

知難而進,行不懈怠。困難面前,唯有敢闖、敢試、敢拼,才能闖出一條路來。

疫情防控之際,恰逢春節。員工短缺,一度成為復工復產的最大“攔路虎”。

2月上旬,全國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尚在增長,各地實行嚴格的防控。“外來務工人員連村莊都出不去,如何千里迢迢來寧波?”這是一道難度係數極高的“壓軸題”!

不嘗試,怎麼知道能不能解出來?

“他們一來,我信心就足了,100萬把美工刀肯定能在3月底前發貨。”2月24日,當25名貴州晴隆籍務工人員來到浙江興達文具有限公司,原本還在為完不成訂單發愁的董事長王愛國鬆了一口氣。

晴隆是寧海的對口幫扶地區,兩地相關部門非常熟悉。特殊時期,將勞務協作扶貧和解決員工短缺結合在一起,成為最優選項。

寧海人社局當即抽調4名幹部組成“勞務協作小分隊”奔赴晴隆。“晴隆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我們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將企業崗位需求及補貼政策向他們宣傳,提高知曉率。”小分隊成員盧崇利說,他們還主動聯繫有意願返崗的人員,逐個瞭解情況。對已報名來寧海的員工,在安全出行、就業安置、生活等方面全程跟蹤服務。

2月19日,第一批100名晴隆籍務工人員通過“返崗直通車”安全到達寧海。通過核酸檢測後,開始了他們在寧海的就業之路。

寧海還委託晴隆人社部門對接來寧海的務工人員,並派出包車接送。目前,已有3批共計470名晴隆籍務工人員在寧海上崗。預計本月中旬,第四批近200名晴隆籍務工人員將到達。

作為製造業強區,務工人員返鄉造成的員工短缺,也是鎮海復工復產之路上的難題。鎮海火速設計出一套“接人、檢驗、服務”的組合拳,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快速安全返崗、安心穩定就業。

3月2日零時多,5輛來自四川綿陽的大巴車開進鎮海人力資源市場,隨車回來的“招人專班小分隊”隊員孫備戰和周曄、林學軍揪了13天的心終於放下來。2月17日開始,這支小分隊輾轉3000多公里,從江西上饒、四川綿陽和達州三地接回385名務工人員。“入住酒店受阻、機場到酒店無車搭載……挺過來了,能把外地員工從家門口直接接到廠門口,這一切值得。”小分隊負責人孫備戰說。

“鎮海派出返工專班到疫情穩定可控、返崗員工集中的地方駐點,通過專列、包車等形式分批次、點對點接回員工;對返回鎮海的員工進行核酸檢測,比採取隔離措施至少節省6天時間。同時,用最好的服務吸引人、留住人,返崗員工自發成為‘鎮海招工大使’。”鎮海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鎮海已累計通過“以工帶工”方式引進務工人員6000餘名。

對外,工作人員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接外地員工返回崗位;對內,則克服千難萬難,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共享員工”“學生頂崗”“志願幫忙”等多點開花,幫助企業提升復產率。

江北華倫瑞泰服飾有限公司轉產民用口罩後,急需包裝工人80名。江北區經信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瞭解到這一“堵點”,馬上和區教育局聯繫,兩個部門聯合在教育系統發起招募志願者活動。2月21日,江北區教育局機關幹部、幼兒園教師等60人報名馳援,成為“華倫瑞泰”包裝工位上的臨時工人,日均包裝量1.2萬餘件。

線上數據跑路,線下主動上門 精準服務,推動復工復產率攀升

疫情突如其來,復工復產面臨一系列難題:返崗員工如何隔離,日常數據如何報送,生產防疫如何平衡……這些問題企業是第一次碰到,一時間被打個措手不及。

苦練內功多年的數字政務系統在這次疫情中厚積薄發,一個個線上系統短時間內火線上崗;而“三服務”網絡體系,實現服務的靶向 “滴灌”,“點對點”打出“強心針”、輸送“營養液”。

“掃掃二維碼進入雲平臺,線上填報企業信息、返工情況等資料,復工後的日常數據報送,我們一次都不用跑就完成了,相關部門和街道還主動上門幫助我們解決配套企業開工、員工包車等問題。”3月3日,獅丹努集團負責人說,海曙區推出的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平臺增強了企業復工的信心。

非常時期,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員工少出行。2月8日,海曙區經信部門上線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監管“雲平臺”服務體系,將復工備案全流程搬到線上。

“登錄平臺,企業防疫怎麼做、復工備案如何進行,政府部門提前分類梳理,一目瞭然。”海曙區經信局負責人介紹。企業在平臺填寫基礎信息後,再將員工總數、重點地區員工數及經勸導不返甬的員工情況等15個選項補充並拍照上傳,就能完成復工備案。

“除了提交復工備案信息外,企業還可以通過這一線上平臺將新增返崗人員信息上傳,並由平臺推送至屬地鄉鎮、街道和園區。一方面,區經信局可以據此對企業復工情況進行監測分析,精準發現復產進度偏慢的企業,更為主動地開展服務;另一方面,也暢通了企業所在地鄉鎮、街道和園區的服務渠道。”該負責人介紹,復工全流程搬到線上後,提高了企業復工效率,也阻斷了不必要的人員接觸,“線下改線上,效率提升了,服務不打折。”

此外,2月12日,81890上線了復工專線,在81890生活通APP首頁鏈接了海曙區企業復工備案入口,搭建區內企業項目問題收集及協調工作的平臺,並及時與區內專班對接企業遭遇的實際困難。

工業企業車間裡機器轉動,復產率逐日攀升。而農業也正面臨一場大考。“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耕春收刻不容緩。

這幾日,北侖區白峰街道陽東村的傳甬茶葉廠迎來第一批春茶的採摘。儘管企業已復工,但採摘人手不足、成本激增等困難讓茶廠負責人顧傳甬很著急。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街道幹部帶來了好消息。

“顧經理,區裡出臺了‘農業政策清單’。政府鼓勵你們推進茶園良種化改造,對新(改)種無性系良種連片20畝以上的,可以按照2500元/畝予以補貼。”白峰街道紀工委書記劉繼宏在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向顧傳甬傳達了最新出臺的政策,並就企業目前存在的實際困難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今年農業企業都比較艱難,補助政策太及時了!”顧傳甬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補助政策名目較多,農戶一時搞不清楚。我們及時梳理出疫情防控期間‘農業政策清單’,讓農戶一目瞭然。”北侖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永廣說。

與此同時,北侖區還做好種子種苗、化肥農藥、飼料獸藥等農業生產物資保障工作,組建14支服務隊下沉田間地頭,開展扶持政策宣傳、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北侖區各類農業完成復工登記287家,復工率99%。

招商引資“雲上見”,項目推進“不掉鏈” 爭分奪秒,發展腳步不停歇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與疫情作戰的另一個戰場!”

向海而生、聽濤而立的寧波人堅信,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更是城市永恆的主題。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苦,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一刻不能停。

3月3日,年產5萬件衝浪板和8萬艘皮划艇項目經洛杉磯、香港、慈溪三地合作方“遠程簽約”後,正式落戶慈溪濱海經濟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1150萬美元,是本月慈溪收到的首筆“國際大單”。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慈溪推進“雲洽談”“雲招商”,確保經濟發展“不斷線”。該市招商人員仔細摸排招商資源存量數據,成功對接30餘個產業項目。“除遠程簽約的運動器材生產項目外,寧波醫療防護用品產業園、年產10萬套5G無線專網通信設備等5個項目也將於近期簽約,投資總額31.5億元。”慈溪市商務局負責人說。

招商引資“雲上見”,項目推進“不掉鏈”。2月初以來,慈溪招商人員利用“雲平臺”,協調相關部門推進在談項目。依託重大招商項目庫動態管理機制,該市明確重大項目責任領導和具體負責人,實時更新項目庫。目前,入庫項目25個,其中8個簽訂意向投資協議,3個完成工商註冊。

招商“不掉線”,服務“不斷檔”。疫情防控期間,慈溪高新區促進項目與政策精準匹配,“代辦員”與年產1200萬套物聯網終端識別鏡頭生產線項目方通過網絡“無縫對接”,指導企業在3天內完成新註冊公司名稱預審核和工商註冊各項資料整理;環杭州灣創新經濟區利用網絡服務平臺助力清控科創(寧波)創新基地復工復產,做好員工安全返慈、公寓集中隔離等專項服務。

小微企業體量小,抵禦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如何讓他們渡過難關,甚至化危為機,摁下發展“快進鍵”,成為擺在各地面前的重大課題。

“今年咖啡機的訂單很多,就是人手緊張。”3月2日,寧波霍科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一見到奉化區經信局網格派駐幹部,就告知企業眼前的難處。“區人社局派出的9組人馬正在外省招人,我們幫你對接下,看能不能調撥幾個過來。”網格派駐幹部現場聯繫、現場落實,如此貼心的服務讓企業負責人很感動。

為了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奉化區新近建立“小微+”企業服務網格,以網格化“服務+管控”模式,精準幫扶上萬家小微企業。“根據地域相近、類型相同、可統籌幫扶原則,全區12個鎮(街道)劃分為1500餘個服務網格,並從全區抽調優秀1500餘名幹部,每個網格配一名,全脫產派駐服務網格內的小微企業。”奉化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聯企幹部幫網格內企業制訂個性化復工復產方案,幫助解決物資運輸、勞動用工、物料調劑等問題,打通生產“堵點”,同時擔負企業疫情防控督導職責,“一企一本”落實防控要求。

社工志願者挺身而出,新老寧波人並肩前行 共度時艱,服務關愛暖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猙獰的病毒,無法冰封眾志成城的力量。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新老市民守望相助,溫暖著初春的日日夜夜。

“曾阿姨,您的藥快吃完了吧?要不要再配點?”“謝謝啊,我的降壓藥還能吃兩三天,再配一些吧。”“好的,我半小時後到您家來取醫保卡。”3月3日上午,溫馨的一幕發生在鄞州區白鶴街道丹頂鶴社區。曾子慧老人的藥快吃完了,鋒之社養老服務中心志願者樂建芬跑腿為她買藥。

白鶴街道下轄11個社區,有2000多戶獨居老人。“為做好疫情防控,我們對各居民小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這可急壞了獨居老人。他們年歲已高,很多行動不便且患有慢性病,實行防控後,買菜、配藥都成了難題。”白鶴街道社會事務科李蕊說,過去一個月,社工、志願者分成若干小組,每個人結對幫扶5至6戶獨居老人。

“看著這些‘孩子’為我們忙活,心裡很過意不去。”對於社區幹部和志願者的付出,曾子慧老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總是儘可能減少“麻煩”志願者的次數。每次,志願者送完菜或藥,她都要給志願者塞幾塊糖果或者站在窗口目送。

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崗,如何確保他們“進得來、住得了、管得住”,讓他們安心工作,也成為全新的課題。

3月3日中午,54名湖南籍務工人員包車抵達餘姚梁弄鎮,第一時間便來到“外來人員服務站”報到。

正在服務站執勤的鎮機關工作人員周晨植和兩名醫務人員,立刻引導外來務工人員有序測溫、查看甬行碼,並逐個進行資料核對登記,確保不出紕漏。“看到越來越多新梁弄人返崗復工,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等周晨植忙完所有人員登記,已近下午1時,盒飯早已冰涼……

“梁弄鎮抽調機關工作人員和專職醫生,設立24小時‘外來人員服務站’,真正實現了從進梁弄到復工復產全過程閉環管理服務。”梁弄鎮相關負責人說。

外來務工人員返梁後,先到服務站進行測溫、驗碼、信息核錄等手續辦理,每人還會收到一封內裝口罩的歡迎信。服務站為綠碼人員發放標有“請放心,我是健康綠碼”的綠牌,並通知房東、企業主或村(社區)第一時間來站接人,打消新老梁弄人的顧慮。

同時,服務站對需要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掛黃牌,並註明觀察時間,採取本人、企業(房東)“雙承諾”,居家觀察要求、返梁人員信息“雙告知”,基本信息、每日體溫“雙登記”,啟動“聯防聯控、鄰里守望”行動,為居家觀察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買菜、送菜等暖心服務。

外來務工人員不斷返回,提升了企業的復產率,但他們租住村莊社區的居民不免心有顧慮。

“尊敬的客戶:您已經成功購買天安財險‘疫安心’產品,保額10萬元,期限90天,保單號為……”最近,象山賢庠鎮章家墩村65歲村民方偉國在網格員幫助下,通過手機填寫了姓名、手機號碼、證件號等信息,成功投保了一份由天安財險公司免費贈送的保險產品。“有了保障,心裡踏實多了。”方偉國高興地說。

“我們村臨近岙里弄工業園區,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租住在村裡。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村裡在加強防控的前提下,為持有甬行碼綠碼的企業員工辦理了村莊出入證。”章家墩村黨支部書記章志福說,隨著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崗,部分村民不禁心生顧慮。

為此,章志福找到天安財險公司,將村莊的情況一一告知。經雙方溝通協調,天安財險推出了一款針對該村村民、保額為10萬元的公益抗疫保險“疫安心”。

據介紹,該抗疫保險限18週歲至65週歲身體健康的村民領取,每名村民免費領取一份。激活該贈險後,村民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且在保險期間內因此身故,或者遭受飛機交通意外傷害的,可獲得10萬元賠付金;若乘坐火車、地鐵等發生意外身故,可獲得5萬元賠付金。目前,章家墩村已有218名村民投保“疫安心”,基本實現全村覆蓋。

(本報記者集體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