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皇帝驾崩后,妃子是如何殉葬的?

查伯


不是历朝历代都有帝王驾崩,妃嫔殉葬的传统,只有少数几个朝代和为数不多的帝王在死后才采取了这种不人道的手段。明代之时,殉葬风气最盛,单朱元璋一人,就有40名妃嫔殉葬,直到明英宗之时,才有所改善。清代皇太极、顺治之时仍有殉葬,到了康熙年间被禁止。

至于要哪个妃嫔陪葬,这个没有明确人选。有的帝王在生前就立下遗嘱,要求某个妃子随自己殉葬,有的则是帝王死后,被政敌或者新君强迫殉葬。

一般妃子在殉葬之前,会先行被勒死或者毒死,也有少数是被活活关进墓穴地宫,任其死亡,这无疑是最惨的。

目前大量关于妃嫔殉葬的史料留存下来,看过后,你会知道,殉葬之人不止是妃嫔,另外还包括宫女、太监、侍卫等等。有些朝代比较开明,帝王驾崩之后,不予活人陪葬,只放入泥人、陶人、或者木人陪葬。

但是明朝却恰恰相反,自朱元璋开始,便兴起这股子不正之风。目前有史料便记载下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次殉葬。当时皇室挑选妃嫔宫女共50余人,这些人在殉葬当日,先让她们于殿外用餐,吃完之后,带入殿内,此时早已摆好几十个小床,每个小床的顶梁之上,悬有白绫,这些妃嫔宫女哭声震天,但是负责人却无动于衷。最终全部自己将脖子套在白绫之上,结束了卿卿性命。


大狮


古代皇家殉葬的方式大多分为:饮毒酒,自缢,活埋及水银毒杀。其中,以水银毒杀最为残忍。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水银具有防腐作用,比如秦始皇陵墓下边就有水银,为了保持尸体经久不腐。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驾崩后,才开始使用水银毒杀殉葬者。具体操作为:将殉葬者麻醉后在其脑袋撬开一个洞,往洞里灌入大量水银;或者从嘴巴灌入腹中,殉葬者在麻醉中死去,尸体也得到经久不腐。

这种残忍的殉葬方式用的不多。

明朝时期,大多以自缢的方式处理殉葬的妃子宫女。



比如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挑选出殉葬的嫔妃宫娥共三十多人。集体被缢那天,众人在殿外用餐后被带至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殿内已放好三十几张小床,殉葬的嫔妃宫娥被迫站在上面,头顶是已打结好的绳圈……“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这是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的关于给成祖集体殉葬的详细过程。

一般来讲,殉葬的嫔妃均为皇帝在时未有子女的嫔妃,但后金努尔哈赤的爱妃阿巴亥就比较惨了,虽然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位皇子,但努尔哈赤死后她并不能因此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被逼自缢殉葬,享年37岁。



至于活埋,也真好不到哪里。即将一群殉葬者驱进墓内,给予少量食物,墓内已装好机关石门,但凡关上石门,便不可再打开,嫔妃宫娥们就这么因氧气稀薄而慢慢窒息,可谓一个让人恐惧的过程,长痛多半不如短痛。比如周幽王的坟墓被打开时,墓内排列几百具白骨,或仰或卧,或跪或坐,都能看出她们在死神面前多么绝望和恐惧。

而毒酒,就是宫人们在皇上驾崩确定殉葬者名单后,以毒酒送至嫔妃宫娥处,强行灌下。仁慈点的会事先不声张,不知不觉将其毒死。

活人殉葬是一项极其残忍野蛮的制度,当然很多朝代对此都有收敛,比如秦朝时多用陶俑、木佣代替活人。而明朝英宗朱祁镇便彻底废除这一制度。

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虽然曾有土木堡事变这一黑历史,但也不能否认他是个宽厚仁慈的君主。


微影悼红


人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断断续续存在,汉朝的时候皇帝全面的禁止了这件事,即便这样依然是屡禁不止。使用活人殉葬是对人性的一种毁灭,那么古代皇帝驾崩之后,如果要让妃子去殉葬的话,一般都是怎么做的呢?有个别君王他在死前会命令后宫的妃子陪他一起死,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妃子们能够在地下陪伴自己。

妃子殉葬的方式首先第一种便是活埋,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因为毕竟这些女子都是妃子地位不低,直接活埋太过残忍,一般活埋的方式就是让妃子们进入地宫,然后封死地宫大门,这些妃子也就只能在里面等死,历史上使用这种方式让妃子殉葬的不多。

赐毒酒是比较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被选中的妃子不会拼死去抵抗,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选为殉葬者,也可以说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喝下了毒酒,等她知道的那一刻药性已经发作,反抗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明摆着告诉妃子被选中去殉葬,因为统治阶级要求她们使用白绫自尽,通俗的说就是上吊自尽,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妃子们的反抗都很激烈,不是谁都有自尽的勇气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太监强行将她们放上去然后一脚踢开板凳,这种方式也比较残忍。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暴毙之后,他的皇后述律平临朝行政,因为儿子还太小了,这个时候有些大臣就不乐意了,等到耶律阿保机下葬的时候,便有大臣故意说要让述律平去陪葬,该民族一直有这个习惯,述律平听到后二话不说直接将自己的右手砍下来放入棺材去给耶律阿保机陪葬,因此她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断腕皇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在古代,皇帝不仅仅是阳间的皇帝,而且还是和他同期人的阴间皇帝,在这个意识下,就有了“事死如事生”礼制理论,所以有些人自愿随皇帝一起死,这样的死忠,多数都是臣僚。

作为皇帝生前的女人一一妃子,从礼制理论上更应该去陪君伴驾,所以古代皇帝妃子殉葬便非常常见。

不过在秦始皇之前,多数以奴隶和臣僚殉葬,秦始皇时,秦二世下诏书说“先帝后宫未生子女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自此,妃子殉葬开始了。

从汉武帝到唐末,殉葬被陪葬代替,既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死后陪葬在皇陵周围。

宋朝时,边疆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有殉葬制度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殉葬再度兴起。


明朝时妃子殉葬又死灰复燃,据(李朝实录)载:明成祖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 庭,饷撤,俱引升堂,堂置大小床,使立床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圈中,遂去其床明英宗反对殉葬,自英宗后,明朝不再有殉葬了。

清朝入关前有殉葬惯例,所以清朝前期也有妃子殉葬,比如,多尔衮的母亲就殉葬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年间,中国皇室才不再有殉葬礼制。

活人殉葬,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确实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和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的时光。


诗人的眼睛83314


在古代,女人一直以来是没有地位可言的。

那些生活在宫中的妃子们,更是被看成是皇帝的私有品。皇帝死后,往往会让妃子们殉葬,称为“人殉”。

那么,这些妃子本来活得好好的,要让她们殉葬的话,都是怎么做到的呢?

自杀。

在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忠君的愚昧思想,觉得为皇帝殉葬是一种待遇和荣耀。因此,那些殉葬的妃子都是主动自杀。

有记载说给努尔哈赤殉葬的4名宫女就是主动自杀死的。

自杀的种类,大概有自己喝毒酒死去。

还有“白绫赐死”,也就是用白绸布挂在树枝或者房梁上,妃子们自己上吊结束生命。

他杀。

其实后期,人们知道了生命的可贵,不再愚昧地坚持一些忠君的思想观念。主动殉葬的意识很少了,大多数的妃子,都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必须殉葬的。因此,就得需要“他杀”了。

他杀的手段就比较多了。

1. 吊死。

有明确记载的是明成祖朱棣死后,他的妃子为他殉葬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在吊死殉葬者之前,会给安排一顿好吃的,好让这些人不至于做个“饿死鬼”。

当然,这些人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对于这顿“最后的晚餐”,一般人是没有胃口的。人们常常会痛哭流涕。

2. 毒死。

毒死的主要方法就是给殉葬者灌水银。

在拟定好殉葬者的名单以后,这些妃子会被安排喝下类似安眠的药物。

然后,趁她们还活着的时候,在头顶上开一个小口子,在身体之中灌入水银。

因为水银有防腐的作用,所以这些殉葬者死后多年,面容还是栩栩如生。

因为皇帝们相信,只有这样制造出来的尸体,才会吓住盗墓贼,不至于让他们继续盗墓。

3. 活埋。

就是把殉葬的妃子的手脚捆住,摆成一定的姿势。

当然大多数是让殉葬者身子弯曲,脸朝向墓主人,放进坟坑里,然后快速地填土。

这样,殉葬者会因为没办法呼吸,窒息而死。

有的稍微“人性化”一点,还要给殉葬者注射一些麻醉剂,让人死的时候不会太痛苦。

4. 砍头。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现代发现的一些奴隶社会奴隶主的墓穴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殉葬者的头被有规则地放在一起,而尸身却摆在另一个地方。

不过这种方法后来就不用了,因为殉葬者不能保留一个全尸,迷信的统治者认为,这种尸体不全的殉葬者死后不能很好地为墓主人“服务”。

5. 放血。

为了保存全尸,后来人们就把殉葬者身上剌开一个口子,让血流干,死后再放入墓地里。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开始,殉葬制度开始盛行。

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虽没有做过什么大的事情,可是,却是个比较有人性的皇帝。

他是明朝宣布废除殉葬的第一任皇帝。

后来清朝初年,殉葬制度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但最终被康熙帝明令禁止。

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才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生前未曾承恩宠,死于殉葬不瞑目,一入皇宫深似海,香消玉殒几人怜?

殉葬是愚昧,是强权,是对生命的戕害,是对文明的反动,很多女性正值青春年华,却要被逼殉葬,何其悲也!


女性殉葬历史悠久,盛行于奴隶社会

强迫女性殉葬萌芽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社会,春秋已不多见,秦始皇死时,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觉得老爹留下的后宫嫔妃没法处置,只要是没孩子的,全都强令殉葬,但这种不人道的制度秦汉后基本就消失了。

明清两朝强权政治,妃嫔殉葬大行其道

明朝被认为是盛世帝国,但明太祖朱元璋却重启殉葬,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代宗时期,皇帝死了,妃嫔殉葬是公开惯例,直到明英宗死时才被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嫔妃38人;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嫔妃30多人;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殉葬嫔妃5人;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殉葬7人;明代宗朱祁钰死后,殉葬人数不详。这5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嫔妃接近100人!


这些被迫殉葬的嫔妃,基本上都是后宫中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的女子,大多数生前只是宫女,但宫女也是人,她们的命一样宝贵!

清初殉葬又开始抬头。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睿亲王多尔衮死后都有妃嫔殉葬,后来各地官府甚至公开褒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修书立牌坊,直到康熙时期才彻底终结这一残酷习俗。

妃嫔殉葬最常见的三种死法

殉葬本身就是不人道的,她们的死法更是惨绝人寰,一般有四种常见死法:

第一种是毒酒。这种死法算是温和的,死的比较快,没有太多痛苦。有时也会在死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毒酒鸩杀,没有太多恐惧感,但却不明不白,当了糊涂鬼。


第二种是上吊。这个比较痛苦,无论是自己上吊,还是别人动手,都会充满不甘和无限眷恋,有些好心的太监会温言劝导,说这是和皇帝去地下享福,生前都没这福分呢!

朝鲜史料《李朝实录》曾详细记载明成祖死后集体殉葬嫔妃的过程,30多名宫女嫔妃吃完”断头饭“后,被勒令上吊自杀,她们把备好的绳结套到自己脖子上,然后太监们一起把她们脚下的椅子踢开,30多名女性香消玉殒!

第三种是活埋。活埋是大规模殉葬的常见方式,也是最残忍的。殉葬时,这些不幸的嫔妃宫女会推入墓道里,没吃没喝,最终被活活饿死或渴死,还不如毒酒上吊来的痛快。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目前比较被人认可的三种殉葬方式:一是“下毒”,二是“上吊”,三是封闭进墓室,任其窒息死亡。据说朱元璋的时候还有灌水银保证尸体不腐的,但经考古学家发掘太祖墓,推断明太祖朱元璋墓葬内的女子,应该还是被吊死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既然说到“上吊”,那就不分先后介绍一下这几种殉葬方式吧!其实“上吊”属于一种死葬,另外属于“死葬”的还有下毒;而封闭进墓室闷死,其实是一种活葬。

那个更残忍更让殉葬者痛苦一目了然,像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对于被选中的人来说,死了比活着好,快点死比慢点死好!

其实在殉葬妃子的人选上,一般来讲很少有全部殉葬,鸡犬不留的。

第一种必死的肯定是先帝钦点的妃子,凡是殉葬盛行的年代,这种情况是必然要发生的,特别是那种先帝十分喜爱的妃子,一般都要带到下面,接着宠。

除了先帝钦点的,就是继任皇帝安排的,比如那些没身份没背景存在感不强的,即使人畜无害,不掺和后宫的这争宠那斗眼,基本上不用考虑,就是殉葬的对象。

还有一种因为参与宫斗被设计陷害,总之,死的原因各不相同,死的方法千奇百怪,作为封建制度下的女人,可以说是最不幸的的一个群体。

虽然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和刘兰芝故事的点缀,但总体上来说,鲁迅笔下吃人的封建社会,对于女人来说,的确如此。


历史三日谈


妃子们殉葬大部分一般是因为皇帝自私引起的,皇帝担心自己死后自己心爱的妃子去偷人给自己戴绿帽,所以才会有这种残忍的殉葬,所以呢,在古代千万不要进宫给老头皇帝爱上自己,不然老皇帝死了吃醋的时候就会抓来殉葬;一种则是由汉武帝首开的立嫡便赐死生母,这是因为整个汉朝从诞生一开始就知道出现严重的太后干涉内政外戚当道,所以汉武帝干脆下令赐死幼帝汉昭帝的生母。赐死生母这种殉葬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盛行。

殉葬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被迫自愿死的。这种情况就是皇帝临死的时候会留下一份遗诏,这份遗诏上面会写明要被殉葬的人,而这些人听到自己要被殉葬的时候肯定是生无可恋了,与其被人杀死不如自己自尽,她们就会吃好喝好,然后在自己房间里用白绫上吊自杀。这种在古代算是殉情自杀,被当成是好榜样,在陪葬的时候还可以优先排好位置;

另外一种是被迫杀死的。这种人大多比较没有觉悟性,或者说对无情帝王家了解不深。这种人死的时候就比较惨,一般也是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喝毒药,比如鹤顶红这种超级毒药,这样的死得快,一般来说陪葬妃子们是会选择这种办法的;另外一种是由太监勒死的,太监会两人一组,用一条白绫给妃子缠上,然后死命拉住直到勒死为止,这是很多陪葬宫女没有那么聪明,只能惨死了。总之,活人殉都是断子绝孙的做法。


优己


在中国封建统一王朝,只有秦汉和明清王朝实行过强制殉葬制度。秦始皇死的时候,殉葬的人超过万人。从汉朝汉武帝开始,一直到元朝,只有极个别少数民族政权还实行强制拿人殉葬。



等到明朝朱元璋死的时候,朱允文根据朱元璋的遗讯,把没有生育过的妃子都给殉葬了。共计46名妃嫔、宫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几名侍寝宫女全部生殉。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听信王振,最后土木堡被抓的皇帝),宣布自己死后,不用让人殉葬,才废除人殉制度。明英宗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但是,清初,妃子陪葬又开始实行。直到康熙后来下令,才禁止人殉。但是,满清社会上还是存在用人陪葬的事。

妃子殉葬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在食物中下毒。饭菜,酒水下毒,还算是比较人性点的。有些时候,都不告诉是要谁陪葬。直接等毒发了,再抬进墓葬。

第二种,自缢。当然,自己不伸脖子上吊,会有人帮忙。一般,被安排殉葬的妃子宫女,会先到皇帝棺椁前哭殡。然后,一起在屋里上吊。自己下想死的,会有人帮着抱腿,推板凳。


第三种,最残忍,活埋!一般是挖个坑,让人跳进去就埋土。还有的是直接关进墓葬里面,饿死或者缺氧憋死。


勇战王聊历史


“我死的时候,让魏丑夫给我殉葬。”弥留之际的宣太后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男宠魏丑夫吓得面如土色,庸芮去对太后说:“您认为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说:“当然没有!”庸芮又说:“太后您这么圣明的人,明知道人死了没有知觉,为什么还要让所爱之人去下面陪着呢?假如人死了真有知觉,先王早对您恨之入骨了,您哪还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于是宣太后打消了让魏丑夫殉葬的念头。

让奴隶、大臣、太监、宫女、妃嫔等活人殉葬的人殉制度自商朝就有,当时多为奴隶殉葬。

《西京杂记》中记载周幽王的墓中,有百余位女子为之殉葬,当为宫女、妃嫔。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殉葬渐渐的少了,但在秦国仍有活人殉葬的记载,比如秦武公去世后有66人殉葬,一代霸主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有177人殉葬。殉葬的人员中,不仅有奴隶,还有能臣良将,当时秦人甚为悲痛,为之作《黄鸟》,这样的殉葬制度使秦国损失了大量青壮年力量,后来秦献公继位后,废止了人殉制度。

但到了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殉葬人数之多以数万计。当时,秦二世胡亥下旨: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意思是秦始皇的妃子中,没有生育孩子的都要殉葬,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殉葬的人员则是参与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工匠们,陵墓一关闭,这些人全部被封在墓中成了殉葬之人。 随着文明的推进,人们渐渐和庸芮一样认为人死后并没有知觉,完全没有必要在死后让人殉葬,于是从汉朝开始,基本没有了让活人殉葬的制度,帝王去世,采取的是陪葬的制度,即要求的品阶高的一些妃嫔、皇亲国戚、重要大臣们在死后陪葬皇陵。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人殉制度重新被启用,尤其是明清两朝,皇帝去世大量采用妃嫔殉葬制度。至于说到哪些妃嫔在殉葬的名单中,则没有定律,一般认为,生有子嗣的的妃嫔,娘家势力大的妃嫔不会被要求殉葬,当然,真的情深义重到就要殉葬的妃嫔除外(应该没有几个这样的)。那些身份地位低的妃嫔很可能在殉葬之列,也有一些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逼着殉葬。

至于说到如何进行殉葬,不管是自愿还是被逼,大体上也就是那么几种形式:

  • 上吊自杀:三尺白绫自梁上垂下来,把头一伸,脚下踩的凳子、桌子或者小床一抽。
  • 喝毒药。
  • 被杀:坚持不肯殉葬的妃嫔,可能就被太监直接杀死。
  • 活埋:直接扔到墓葬里,慢慢熬死。秦始皇陵墓中的工匠们就是被活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