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用家鄉的土泡水給孫女喝,竟是防水土不服?此偏方有風險!

出門在外,難免遇到水土不服,嘔吐、拉肚子……別提多難受了。可有這麼一對爺爺奶奶,為了幫孫女預防水土不服,竟真讓她“喝土”!

據武漢晚報報道,家住山東德州的兩位老人,上月中旬帶著4歲的小孫女來武漢,到女婿鄭先生家小住。為防小孫女水土不服,兩位老人竟特意從山東老家攜帶一包泥土,天天用它泡水給小孫女喝。

雖然兩位老人對小孫女濃濃的愛令人感動,但這個小偏方有科學依據嗎?

用家鄉的土泡水給孫女喝,竟是防水土不服?此偏方有風險!

到底啥是水土不服?

說了這麼多年的水土不服,你真的瞭解它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李志剛表示,水土不服是指對於自然環境、飲食習慣感到不適應,一般是指人進入新的環境之後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比如失眠乏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

用家鄉的土泡水給孫女喝,竟是防水土不服?此偏方有風險!

一般來說,造成水土不服的原因有天氣、飲食、時差、體質、自然環境,比如從平原到高原,由於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下降,身體容易出現不適;南方人到北方,由於溫度、溼度、飲食的改變往往也會導致身體不舒服;而從鄉村到城市的人,往往難以忍受噪音、燈光,容易出現疲乏、失眠等症狀,這些都屬於水土不服。

這回小夥伴們搞明白了吧,水土不服可不是對水和土不適應。那這偏方還管用嗎?咱們看看專家怎麼說。

偏方沒科學依據,卻有安全風險

武漢理工大學化學化工與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徐文瑨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現代藥物學角度來看,用家鄉土泡水喝來防病治病是無效的,也沒有科學依據,“現在人類用來治療水土不服的方法與藥物很多,可讓醫生對症下藥,完全沒必要用那些過時、無效甚至有害的方法來治病。”

用家鄉的土泡水給孫女喝,竟是防水土不服?此偏方有風險!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消化科主任胡赤軍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水土不服一般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泥土裡的成分都是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泥土本身含有細菌,泥土泡水不乾淨,喝了容易導致腹瀉。

為防孩子水土不服,要注意保暖不能著涼,飲食清淡,生活有規律,最重要的是保持愉悅的心情。如果孩子出現水土不服症狀,不要自己隨意購買藥物服用,應該及時就醫。

所以,如果小夥伴們身邊有正在為了防止水土不服而在“吃土”的人,一定要趕快制止他啊!

哪些人容易水土不服?

出去旅遊、到一個新地方生活的人那麼多,難道人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哪些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呢?

長期生活固定在一個地方,不經常出遠門的人,一旦遠行,容易出現不適應,引起水土不服。

體質本身比較差,在久居地就經常會感冒發燒或者腹瀉、失眠的人也較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老人和嬰幼兒的消化能力、適應環境改變的能力比正常人較差,也很容易出現類似情況。

如果小夥伴們出門在外不幸水土不服, 那有什麼安全的方法預防水土不服嗎?

這些方法幫你適應當地“水土”

  • 心理上要放鬆

李志剛說,“只要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緊張心理,積極主動地去適應新的環境,這種水土不服是可以克服的,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如果症狀比較明顯,可服用少量藥對症處理。如睡眠不好,少量、短期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如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可服用保和丸、多本科片等幫助消化,提高食慾;如嘔吐、腹瀉可服用胃復安,氟哌酸等;皮膚瘙癢可服用息斯敏等。

  • 保持原有生活習慣

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蘇國陽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現代醫學針對水土不服,還是提倡慢慢適應新的環境。應儘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少食辛辣,保證足夠睡眠。

  • 採用食療法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宋恩峰在接受武漢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孩出現水土不服症狀,可以採用食療,將茯苓、薏仁、白扁豆、山楂、山藥各10克,用水煎服3到5天,效果較好。

來源 / 武漢晚報、健康時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