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现在在农村木匠很少见了?有没有必要继续传承这门技术?

老农民说事


在电气设备未流行以前的纯手工时代,叫木匠更为合适,看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家具,简直鬼斧神工,不禁令人叫绝。

现在,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充其量叫木工!跟木匠差远了!

至于为什么农村木匠越来越少?



首先,木匠跟种地差不多,都属于脏、累、苦的差事,不属于现在年轻人择业的范畴。

以前在农村,整个农村的基本生活形态就是种地,人们的生活圈子闭塞。在各个相邻的村子里兜转,以木工手艺过活的手艺人,他们的地位和收入要比种地高一些。

到了新时代,人们普遍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可供人们选择的行业及职位多了起来。

钱多不累——这是年轻人首要的择业标准。做木匠?这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其次,木匠个人产出成品的周期太长,并且代替木头的家具材料越来越多。

以前,做成一件家具少说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听父亲说过,以前的木匠都是带着家伙事上门服务,雇主要给予可观的工钱之外还得管吃喝。在以贫穷为特性的农村里,手艺活好的木匠算是中产阶级。

现在,电气化机械普及开来,每行每业讲究的是效率和量产,遗憾的是木匠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况且对于有家具需求的人来说,买现成的要划算的多。

更要紧的一点,以前家具的材料都是木头,现在则变的多样了起来,比如塑料、玻璃、铝合金等等

目前有些木工手艺的大多已经进了家具厂或者装修行业,或者直接转行做别的。



最后,我们要不要继承下去?

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继承传播下去,有必要让后人明了木匠手艺的历史。

如果作为一个行业,以前所有的手艺行当,现在基本无法靠其维生,养家糊口尚且困难,也不符合人们一心求福的心理。淘汰可能是必然。

如果将木匠手工技艺,应用到工艺品、收藏品上来,如果有销路,能够带动人们从业的利益,相信也会有发展前景。

对于一个行当来说,能给人相当的报酬才是吸引人从事的关键。因其没落而自告奋勇的去做继承人,任谁也没这胆量!



遥远的邀兔崖


木匠确实越来越少见了,这么多年,确实亲身感受到了这点变化。

我们家原来住在土房子里,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短努力开始盖了新的砖房子。那个时候,我记得有一个亲戚是做木匠的,所以爸爸把亲戚请来,家里的门窗,桌子,椅子都是自己买木头,然后木匠打造的。那个时候木匠做完后安装好以后,再抹一层油漆就行了。以前,家里的柜子都是找木匠做的。



现在村子里做木匠的越来越少了,因为村子里盖新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铝合金的门窗,家里的门也是买的现成的,样式好看,花色也好,还有衣柜,家具店里应有尽有,人们更愿意去家具店挑选,所以很少有人再找木匠了,木匠们挣不到钱,承揽不到活,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木匠这个技术肯定值得传承,但是农村人学手艺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当现实残酷的摆在眼前,做木匠挣不到钱的时候,又不得不低头转行干其他的的行业。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答题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学)


探村博士联盟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我爷爷是木匠,家里现在还有很多作木工的工具,不过现在慢慢都坏了,没有人用了,我爸都没有继承这一门技能。

以前木匠都是人工操作,不像现在有电锯,可以说有很多非常棒的技法。

我爷爷在80多岁的时候,家里盖房子,是那种木房顶,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横梁上行走如履平地,厉害吧

现在,在农村盖房都用上了红外线,而我爷爷盖的房子墙体特别直,就像用红外线量的一样。

木匠有很多技法,丁是丁卯是卯,就是来源于木匠一说,不过,老匠人是越来越少了,甚至都找不到了。

那么有没有必要继承这门技术?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必要

但如何继承却是个问题,现在的房屋都是水泥结构,现在的家具都是工厂成品,千篇一律,而且都是机器加工,木匠的这门技术懂的人是越来越少。

忠心的希望这门技术能被人传承下来,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

这门技术如何传承,欢迎大家的评论


乡村小二哥


我的父亲生于1958年,时代的原因,高考失利,下学后的人生,除了在家下力干活,学一门手艺是每个年轻人最迫切的想法。像我爸爸这辈,兄弟五个,大部门是泥瓦匠,我爸爸选择了木匠。那个时代,人们总感觉有手艺的总比地里刨食的强一些吧。

年轻时候的父亲也曾四处打工,赋闲在家时,印象中也总是在为亲戚四邻做门窗、打家具,家里四处是各式各样的锯、刨子等工具,地上总有爸爸身上抖落的锯末,院子里总有清理不完的木材!

父亲今年已过60岁,个人感觉,随着爸爸这一代人的老去,农村匠人进入了一个末法时代,已没有更年轻的人去拜师学艺,爸爸眼中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也都是我的大哥级的人,岁数也近40岁了,而且很多人也不再喜欢琢磨“活”。

同时,随着自动化、机械化的极大进步,家具用品,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逐渐被工业化产品取代,传统手工家具逐渐成为了小众产品。

说到继承,个人认为,继承的必要是有的,但有多少人热心于传统工匠行当就不好说了。


农业知识科普


为什么现在农村的木匠越来越少?有没有必要继续传承这门技术呢?我觉得这个问题还真得说一说,现在农村几乎都看不到木匠了,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现在家里的家具大部分都是用合成木扳制作的,而且大都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来完成,运输方便,送到家里组装上就可以了,即方便又省力很受现代人喜欢,学木匠很累,而且又不挣钱,年青人几乎很少有人学这门手艺。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有木匠在家里干活,打家具,盖房,我有个同学的父亲就是个木匠,小时候经常到他家里玩,看到院子里到处是木扳,经常看见他父亲打桌子,椅子,大衣柜,那时打一个三开门的大衣柜得要两叁百元,谁家有结婚的经常到他家里订家具,那时有木匠这门手艺是非常让人羡慕的,而且生活水平也高。


现如今木匠已经不适合当今经济的发展,由于木匠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纯木头,学木匠的人越多所用的木料就越多,这样会导致大量的开采树木,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我个人认为木匠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应给与保留,有必要传承下去。


都侠广场舞


我以两次房屋装修的经历,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下这个提问,先来交流问题的第一部分。

为什么现在农村木匠很少见了?

第一次经历是我小时候,家里从土木房屋搬到砖木房屋,搬新房就需要新家具了。当时请的是邻村远近闻名的一个哑巴木匠,管吃管住按天给钱,木料自备(那里环境意识不强,可以砍树)。哑巴木匠来的时候带了很多工具,有锯子(大、中、小号)、刨子(大、中、小号)、凿子(大、中、小号)、钻子(有两种)、墨斗、尺子、斧子等;刚好我父亲爱看书、买书,有一本介绍制作家具方面的书(有图例、注解),我父亲就和哑巴木匠比划选了几样家具给他看,哑巴木匠直点头,我还记得有时分解木头的时候,我父亲还和哑巴木匠一起打大锯。哑巴木匠“叮叮梆梆”的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我家的穿衣柜、碗柜、洗脸架、饭桌、凳子、大小木盆、床等就诞生了,还给刷了漆,把有种塑料印花贴了上去,左邻右舍还都来看说家具很漂亮,最后都还把哑巴木匠请回家一连做了好长时的家具。现在在想起来,哑巴木匠不识字,但它却对照图例把家具做出来了,足见哑巴木匠的天赋及手艺不是一般的高。

第二次经历是我自己结婚时装修房子,听信别人馋言说买的家具不如做的家具结实,还说给我介绍一木工技术好。木工来带的是钉枪、电锯等,让我买的材料是“三合板”、“夹心板”之类的,材料都准备好后,他就在电锯的“吱啦、吱啦”声中开始了工作,期间有邻居上门说太吵了,他自己有时候还没有来,问了他说在别人家还有活没有干完。最后算帐的时候,才发现做的家具比买的还贵,家具是按件收费,刷漆是按平方收费,而且还费时费力让人操心。做的一个书桌我从没用过,因为用的时候感觉很别扭不舒服,那种感觉就像我们日常用惯木筷子了,突然让你用金属筷子一样,没有用木筷子的感觉了不自在,还有味道。而且做的家具,都是要么正方形的、要么长方形的,让他做个造型他说不会。装修完之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千万别去做家具,多花点钱买就行,足不出户人家还送货上门安装。

从以上两次装修经历,基本可以看出为什么现在农村木匠很少见了:

  1. 现在在环境保护意识强了,农村也没有做家具的木材了,没有木材做原料,木匠也无用武之地了。


  2. 现在社会发展,特别是电商发展很快,家具可以不用做了,木匠也就失业了。

  3. 现在人工成本很高,即便有木材原料,工人支出也制约了木匠的发展。

  4. 现在木匠本身技能也退化了,有真正技术的工钱高,没技术的无人请,就让木匠这一职业很尴尬。


有没有必要继续传承这门技术?

“一柱十二梁”,这是本人家乡武当山太子坡景区内的建筑奇观,虽历经数百年,仍完整结实。但它毕竟是用木头建成的,如果木头使用寿命达到极限,需要修缮,是否需用木匠?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即便现在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职业,也是一项传统工艺,因此传承这门技术十分有必要。

同时,现在头条号平台正在推出“国风计划”,我们也可以借助自媒体来展示自己的技术、作品,用于推广祖国的传统文化。


农村一山货


承蒙悟空系统邀答。为什么现在在农村木匠很少见了?有没有必要继续传承这门技术?关于这个问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作逐步取代了手工制作。以前木工制作,生产工具很原始,制作家具,从开料到组装,每一道工序,都是由木匠师傅手工来完成。如今,生产制作家具,除了最后组装,需要木工完成外,其它各种程序,都可用机械来取代。

二,机械制作远远大于手工制作的生产效率。如今木器制作,通过现代数控,可以进行流水线生产,是原始的手工所不可比及的。

三,劳务成本高于成品的家具成本。如今由于木器制作机械化的实现,大大降低了木器产品的成本。纯手工制作的劳务成本,远远高于现有的木制品成品成本,且费工费时。

所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更多的人去选择多快好省的机械制作家具,以前的那种耗时、耗力,又脏的传统手工制作,越来越少了。但是,尽管如此,这种传统的技术,仍然需要继续传承。虽然制作生产力提高了,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但是木匠的设计智慧及组装,是机械所不能取代的。


我和别人不一样650208


在农村,曾经很吃香的手艺人木匠现在很是见了。为什么呢?

以前农村盖房子,都要请木匠,因为都盖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房子的檩条,椽,以及木门,木窗,还有各种木制家具,桌子,板凳,柜子,炕桌,茶几,沙发等等。都是木匠师傅的手工制作,非常的坚固耐用,甚至精美。


在当时的时代,木匠师傅在农村,甚至在城市都有非常多的活路,也非常受人尊重,同时也是很好的职业,养家糊口的职业,深受许多人的崇拜。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被研发制造,各式各样的机器替代了繁重的木匠师傅的手工制作,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同时缩短了制作时间,以前修建一座房子,木匠师傅就要将近一个月的制作时间,自从有了机器,基本只需十天左右完工。

同样的制作一件组合柜,也缩短好几天的时间,而且式样更加漂亮,好看。


尤其最近十年来,(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国家发展迅速,农村盖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是砖混结构平顶房构造,很少使用木质结构,甚至使用铝合金,塑钢等型材门窗。所以木匠师傅很少有活干,这一行业难以养家,只有改行做其它,所以现在木匠很少。

当然,并不是没有木匠,只是他们也顺应时代,有向精细化发展的,在做精雕细刻的大工匠,他们创作的是艺术品。

同时还有在工厂的木匠师傅,他们还是在继续制作人们所需的各种木制品,木门,组合柜,沙发,茶几,电视柜,桌子,椅子,等等。只是改变了制作方法,大多数工作靠机器完成。


有没有必要传承这门技术?

这还有什么说的,肯定是不会失传的。因为人们并没有不使用木制品,你看谁家没有几件木制家具,也包括城市。只是改变了制作方式而已,以前是买木料,请木匠师傅上门制作,现在只是木匠师傅制作的产品放到市场,人们购买而已。

所以完全会有继承者,而且会发扬光大,尽展国之工匠精神,创造和制作出更加完美,符合大家需求的各种物件,应有尽有。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别忘了关注和点赞以及转发!

谢谢!


关注农村农业农民


看到26个回答,全部被折叠了,我感到我的机会来了!以我准三农达人身份绝对可以上头条!大家顶我上去!

农村木匠,也叫木工,传统的木工分建筑木工和家具木工,咱这里只说家具木工。

木工,漆工,在九十年代以前,基本是每个家庭都会用到的工人,谁家搬新家,娶媳妇,都会做几样像样的家具摆放,五斗柜,酒柜,双门大衣柜,平柜,条桌,太师椅,这些家具的名字随着工厂化家具的兴起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传统木工和当时的加工制作工具密不可分,早时候,木工的工具非常多,各种大小不同的锯子,凿子,斧子,尺子,锤子,钻头等工具,外加墨斗之类的,一个老木工没有一百样家具就不能称上老木工。在给主家做家具的时候,主家还要自备木头,一户连床,衣柜,凳子,门窗没有一个月根本做不下来。并且传统木工都是做实木家具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各个部件结合都要求精确到毫米级别以下,所以传统木工的工价都不菲。


俗话说的好,木工差一尺不算差,差一寸不用问,差一尺凑合着使,差一丈才不象样。传统木工在制作木制品的时候总会留出一定尺寸备用,多了可以去,少了就麻烦了,需要重新制作原材。不可否认古代匠人的技艺精湛,但也不否认,传统木工工艺的粗放与现代木工工艺的精确差距。



现代家装原材料多为工厂化板材定制,家具板材已商品化,传统的原木加工已基本不存在,现代板材有实木拼接板,实木颗粒板,密度板,刨花板,复合板等板材,较实木有便于加工,切割,不易变形开裂等优点,再加上现代木工切割台锯,电动刨,钢丝锯的使用,精确测量,精确下料,最大化杜绝原材料的浪费,并且制作出来的家具板材厚度匀称一致,美观大方。


近年来全屋定制逐渐时兴了起来,商家入户测量,并且根据主人的喜好免费设计不同的家装风格,各种家具一站式完成,工厂统一制作配送,工人直接在家里安装,省时省力,完工后的家装风格一致,并且售后跟踪,免费负责后期家具保养。

传统木工要求其实比现代木工要求更高,传统木工可以做出机器不能做出的精密部件,但在市场化的今天,传统木工在制作家具时存在费时费力,浪费木材的缺点,主家在装修时一般也不让传统木工做了,一是没精力,而是花费也不少,不去直接全屋定制或者购买品牌家具放家里来的实在。



综上所述,传统木工到底还有没有传承的必要?依我说,有,但一个技艺精湛的木工并不容易练成,在一线城市,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还是选择高端实木家具,例如红木家具,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就需要传统木工手工制作了,也有定制的,但是定制的也是传统木工在工厂里手工制作出来的。


农业战舰


我就是农村的,现在也在农村搞养殖种植,对于农村的情况很熟悉。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木匠确实基本上很难看见了,而且即使有木匠基本上也都是一些老人了,木匠存在了几千年,到现在这个时代估计可能要绝迹了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实用了,一个东西存在肯定有他的价值,如果消失了必然也是失去了价值。一百年前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修房子都是木结构,那时候不管什么工具都是木材做的,所以木匠也很吃香。即使在二三十年前,农村修房子也还都是木结构,所以那时候农村的木匠还是很多的,但是到现在修房子是水泥钢架,手里的工具一把锄头也是铁质的,以前锄头还需要一个木把,现在从到到尾也都流行铁质的了。以前农村装水的桶子,洗澡洗脸的盆都是木材做的,基本上大到修房子,小到一些生活用品都是木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木匠肯定是个好手艺,但是现在大到修房子,小到吃饭的筷子都已经工厂化生产了。木匠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没有活干没有钱,肯定也就没人愿意学了。


做为一门手艺木匠确实已经没有存在的实质意义了,如果你现在想逆水行舟去学木匠,给人家修房子,修盆子估计很难养活一家人。

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木匠做成一门艺术那肯定还是可以学的,现代人对于以前的老东西老物件老手艺都很好奇,去过一些古代建筑群的人都知道,那些窗上门上的雕花,现在很多做木匠的都雕不出来了。如果你能够学精一点,做成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现在还是不缺市场的,愿意买的人也大有人在。加上这些年复古风的兴起,很多地区的房子建筑,特别是一些旅游区的房子都在复古,采用木结构,但是做这行就是需要很好的手艺,你的技术必须要达到驴火纯青的地步,因为你不是靠量来吃饭的,而是靠质来吃饭的。就是说你的技术要好,一件东西可能花几年时间来完成,但是可能一卖掉也就是好几年的工钱。木匠雕花做工艺品我没见过,不过我见过一个我们这边石匠,花了两年多时间在一块几米长的大石板上刻了一副万里长城,听别人说卖了几十万。



所以说现在这个时代想要做老手艺,靠平常干活肯定是赚不到钱了,因为没人会请你的,如果你能够做成精做好,当成一门艺术,成为艺术家来做,那就不一样了。现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鉴定也在进行中,而且国家对于现在农村一些老手艺老物件保护的非常好,就拿吹唢呐打鼓来说,现在农村基本上看不见了吧,可是国家在重视了,我们这边一些老人在政府的补贴帮助下教一些年轻人来做,所有的费用国家来处,每年还会有很多的活动经费。

其实多在网上看看就会发现,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产品,而且高质量的产品,高手艺的人群。任何一门手艺做好了都可以靠他来吃饭,去年看到一个中国十九岁的小伙子砌砖拿了世界第一,奖金都是一百多万。

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想着把他做好,不要一开始就利益化,也只有做好了名誉,金钱自然就会来。当然这个社会没有利益是不行的,物质的社会当然还是要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