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溥儀在大清滅亡前偷偷運走了多少國寶?現在都在何處呢?

一代球痞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結束了清朝統治。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在溥儀繼位後,當時袁世凱和皇室簽訂了一份協議,有一條是皇家的財富還是受到政府軍的保護,包括故宮內的所有物品,還有熱河行宮的所有貴重物品,再加上幾個皇家園林,雖然並無現銀,但是宮廷內數不勝數的古玩字畫,金銀玉器,可以想象當時的溥儀是多麼的富有。後來,溥儀違背了與民國政府不私自侵吞財寶的協議,以“賞賜”為名,通過溥傑等人陸續從皇宮運出了大量的財寶到天津,據說有七八十口大木箱子,其中不乏名貴字畫和古玩玉器,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1924年11月,溥儀被逐出皇宮,離開了他一直居住的地方。

據溥儀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這些寶物一開始被他從北京的皇宮運到了天津。最後又被他帶到了伯力和撫順。在這中間,為了保證他作為“皇帝”的奢侈生活,溥儀開始瘋狂的倒賣文物古玩,來供給自己的巨大開銷,被盜賣的文物就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金寶,金冊、寶箱,珍珠1800餘粒,寶石數百粒,賣一次就有幾十萬大洋,一年要賣好多次。為了籠絡人心,他也將這些國寶賞賜給下臣。

偽滿國建立後,溥儀把剩下的文物財寶帶去了東北,直到偽滿國覆滅,僅存的一些珠寶被宮內的侍衛你掙我奪,又損失不少,再上日本和蘇聯的略奪,後來還以“支援蘇聯經濟建設”為名,捐贈了一批。另外在逃離長春和通化栗子溝時,他又放棄了大量的宋元時期的珍貴典籍以及晉唐以來的書畫卷軸和部分珍寶。

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大栗子溝宣佈退位,之後坐火車到了通化,準備通化飛瀋陽,然後瀋陽飛日本,結果在瀋陽等飛機的時候,被蘇聯紅軍逮住了,21日就送到赤塔去了。溥儀在蘇聯戰俘營生活了五年,又被遣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勞動思想改造。在1959年被特赦的時候,他從故宮運走的珍寶只剩下兩三隻大皮箱的數量。雖然與他運走的寶物相比,這些僅存的寶物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經過專門人員的清點,能夠達到國寶級的物品,仍然有468件之多。

出宮時上萬件的文物古董,僅僅20多年,就只剩下了400多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而溥儀揮霍的那些價值連城的國寶,如今大部分都流落到了海外。

在溥儀被特赦之後,他表示這些珍寶本來就屬於所有中國人民的,要上交給國家。最後,經過上級的批准,仍然允許溥儀從中選擇一件寶物帶走。溥儀沒有挑選那些貴重的國寶作為下半生的生活資本,他從中挑選了一個發舊的懷錶。

溥儀離開撫順之後,那些珍寶仍然保存在撫順戰犯管理所。

1964年9月12號,經過周總理批示,這些珍寶當中,具有重大文物價值的部分被移交給故宮博物院,一些文物價值不大的移交給了財政部,還有一部分工藝品則移交給北京特種工藝品公司了。


文蹤旅跡


0.清宮所藏文物的散軼不僅僅是溥儀個人的行為,實際上是遜清皇室及其支持者集體實施的結果。從溥儀退位到最後被捉,其攜帶的文物散軼殆盡。49年以後經過文物部門的努力,追回了大部分,而且還會一直進行下去。

1.1912年溥儀退位之後,清宮舊藏文物散軼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1922年以賞賜的名義把清宮所藏古蹟字畫運出宮外,持續約有半年。盜運出宮的文物有宋版書:譬如毛詩、韶語楊秋、玉臺新詠、盧戶部文集、和靖先生文集之類;書畫,有唐寅《夜航雨景》、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馬遠《溪山秋爽圖》、文徵明《赤壁賦圖》、仇英《五百羅漢圖》、黃公望《溪山無盡圖》等。總計約有古籍200餘種,唐宋元明清珍品書畫1000多件。這批文物後與溥儀轉移到天津的文物一起運到了長春偽皇宮。

一個是將宮廷文物抵押換取經費,主要有清宮所藏金器和部分古玩,除去後來贖回的,計有金編鐘一套,瓷器、玉器2000多件,後來也運往天津鹽業銀行暫存,1953年由國家收回。但是由於鹽業銀行私自售賣了一批,所以還是有部分文物流往海外,最著名者當屬英國收藏家大維德收購了清宮舊藏瓷器40多件,其中乾隆御題的20餘件,目前收藏在倫敦。

2.1945年,偽滿洲國覆亡,溥儀將偽皇宮藏文物部分精品運往通化大栗子溝,計有字畫4箱、手提金庫18個,陳設品4箱,日版大藏經4箱,後來基本都追回。在逃亡期間溥儀送出一部分珠寶、毀掉一部分珠寶,移交回國後交回一部分珠寶。

沒運往通化大栗子溝的清宮舊藏,被守衛駐軍和百姓洗劫、撿拾了一部分,剩餘部分被國民黨軍隊接收,後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收轉入各博物館收藏。

3.49年以後,文物部門開始對這時期散軼的清宮文物進行徵集、購買,不完全統計,追回法書如王羲之《曹娥碑卷》、歐陽詢《夢典帖卷》88件、名畫如顧愷之《洛神賦圖》等367件等等,目前這一工作其實還在進行當中。


螺旋真理


被溥儀偷走的國寶沒人知道具體的數字,少說也有數萬件,其中被毀掉了一部分,被日本人搶走一部分,被俄羅斯人搶走一部分,還被溥儀賣掉了一部分,最後只剩很少一部分被解放軍截獲重回故宮。

當年溥儀偷文物最初受到傳教士莊士敦的影響,想出國留學,但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他就想變賣點文物攢點錢,偷偷溜走去留學。於是就以賞賜為名,把大批的文物賜給他弟弟溥傑,讓其帶出宮。除此之外,溥傑每天進宮陪讀都會偷偷帶出去很多珍貴的書畫文物。

時間久了守衛、太監們就知道溥傑在往宮外偷文物了,上行下效,太監們就有樣學樣也開始偷。溥儀的岳父榮源當時是內務府大臣,也偷了大量的文物。有些是直接偷走,有些人會用贗品去換真的。總之這個時期故宮中的文物至少流出了幾萬件都不止。

後來溥儀聽說太監也在偷東西,心想我偷可以,你們不能偷啊,於是溥儀就準備到庫房檢查。這樣一來太監們急了,一查就都露餡了。於是就有人把庫房放火燒了,火滅證據。這一把火燒燬的文物不計其數,把國寶的各種記錄也都燒了,從此以後再沒人知道故宮到底丟了哪些文物,丟了多少件了。

後來溥儀被趕出皇宮,逃到了日本租界,並且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逃到了東北,上把他多年來偷出的文物都帶上了路。路上拿出了不少國寶賣掉當路費,價格低的不可思議,有時候甚至一件國寶只換一頓飯。

溥儀到了東北以後還有大量文物,日本戰敗後,日本人哄搶走了一部分,現在有些在日本收藏家手裡,有些在日本的博物館,更多的下落不明。

國民黨軍隊接管東北後,國軍也哄搶了一部分,為了搶奪被毀掉的也不計其數。這期間東北文物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故宮文物,全國的文物販子聞風而動全都跑到了東北。著名的張伯駒先生當時就變賣房產收購了一批,建國後都捐給了國家。

溥儀往俄羅斯逃跑的時候被俄國人抓獲,俄國人扣留了一部分,現在有的還在俄羅斯的博物館。剩下的連溥儀一起交給瞭解放軍。


漂浮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突然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在馮玉祥的逼迫下,溥儀只好離開居住了近二十年的故宮,由於事發突然,溥儀來不及帶走故宮中大量珍寶,但是在此之前溥儀早就預料到有這麼一天,所以通過賞賜等諸多借口通過溥傑之手將大量珍寶轉移出宮。

溥儀轉移出宮的珍寶以名人字畫為主,這些字畫體積小但是價值連城,據說每次溥傑出宮時身上總是裝的滿滿的,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已經積累了大量珍寶,而且都是溥儀精心挑選的上品。

這些寶物大部分被變賣用於支持溥儀的奢侈生活以及復辟大業,當時北京城的古董商人聯合壓價,以低價買走了溥儀手中很多寶貝。

直到1945年蘇軍將溥儀俘虜至蘇聯戰俘營,溥儀帶走的這些珍寶已經所剩無幾,他曾經企圖用這些寶物賄賂蘇聯的領導,表示願意永久留居蘇聯。

溥儀帶走的這些寶物包括《洛神賦圖》(現存最早的臨摹版),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王振鵬《江山勝覽圖》、元代畫家任仁發《五王歸醉圖》、《萬歲通天帖》(臨摹本)等等。

這些幾經輾轉命運也截然不同,比如《洛神賦圖》《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和《萬歲通天帖》先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江山勝覽圖》和《五王歸醉圖》都經過拍賣收於個人藏家之手,其中《五王歸醉圖》在2016年拍賣時還曾創下3.036億元的成交記錄。

還有一件國寶也是溥儀的摯愛,他始終隨身攜帶,被秘密藏在溥儀的皮箱夾層中,這就是“清乾隆帝田黃三聯璽”,後來溥儀被引渡回國,主動將寶物獻給了國家,目前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寶物或被毀壞,或流失海外。據記載當時偽滿皇宮被攻佔時,混亂不堪,大量國寶被遺棄或者毀壞,長春大街上甚至有人用麻袋來處理這些文物。


一點點歷史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末代皇帝,其悲慘而又傳奇的一生,一直被後世所流傳,溥儀是攝政王載灃之子 ,溥儀3歲登基,一生做過3次皇帝,最後沐浴在新中國的陽光下與世長辭。其在位期間,故宮的珍寶也一直是國家追查的對象。早在八國聯軍入侵以來,圓明園等國家的珍寶就大批量的丟失,有的被賣到了國外,有的被人自己收藏了起來,誰也不知道剩下的究竟去了哪裡。

而在辛亥革命爆發後,溥儀作為清廢帝被趕出了皇宮,自然為了維持剩下的太監和宮女的溫飽問題,需要給大家發一些銀兩,但是那時的中國窮的已經揭不開鍋,大多數的錢財都作為賠款,給了列強國家。所以怎樣才能安排剩下的宮女和太監的問題,就只有故宮內的那些寶貝,據統計看來,光是給太監宮女的寶貝就多達100件,雖不說是大寶貝,小小的扳指也是有可能。

而在溥儀被趕出宮後,先後做了日本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二戰蘇聯的俘虜戰犯,自然不可能將這些寶貝帶在身上,如果有,也早就被日本人給搜查乾淨。先後,故宮的那些珍寶,經過八國聯軍,日軍,還有國民黨軍隊的洗禮,現在都已經下落不明,想找回來就如同大海撈針。

就只能說,這是一個時代的眼淚,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誌。

望採納!


唐靈羽


末代皇帝溥儀只當了3年多的皇帝,還是個小孩,清朝就已經滅亡了,好在袁世凱與清廷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這讓溥儀等皇族內部人甚是感動。

溥儀依然住在紫禁城,依然享有皇帝般的生活,直到1924年溥儀才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而溥儀並不是簡單的就走了,而是帶走了皇宮的一些珠寶。

(溥儀小時候)

那麼溥儀在離開紫禁城後究竟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如果說溥儀在退位的時候還是個孩子,那麼在他退位後依然在宮中待了12年,在這個過程中,溥儀一天天長大,他知道自己只是個被廢棄的皇帝,他同時也擔心自己後面會不會被趕出去?

(溥儀)

趕出去還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嗎?想到這裡,溥儀便開始想辦法轉移皇宮的財產,。

但是明目長大的轉移,無疑會給自己增添麻煩,所以溥儀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好辦法,那就是賞賜!

溥儀將這些金銀珠寶全部賞賜給自己的弟弟溥傑、溥佳。

(溥儀)

根據記載,溥儀從1922年的11月開始,就將皇宮的文物,尤其是名人字畫,全部賞賜給了弟弟溥傑,字畫高達一千多幅,金銀珠寶更是多達七八十箱。

這些文物和珠寶全部被運往天津,溥儀將皇宮內的文物和瓷器,全部放到天津的拍賣行內,進行拍賣,正因如此,很多文物開始流落到民間。

後來溥儀做了日本的傀儡皇帝,日本人也不知道哪裡得來的消息,知道溥儀有大量錢財,於是開始威脅溥儀,讓他將宮中帶來的錢財全部轉交給日本。

溥儀因為害怕,不得不答應日軍,所以又很大一部分被日本人所拿去。但是日本戰敗之後,溥儀在滿洲國皇宮裡依然有些留下來的珠寶以及字畫,但是卻遭到了士兵的瘋搶,最後字畫大多被撕碎。

(滿洲國皇宮)

隨後溥儀打算乘坐飛機逃跑,卻被蘇聯紅軍抓住,並搜出兩箱寶物,發現這裡面的寶物同樣全是皇宮內帶出來的,蘇聯也因此歸還了一部分,而溥儀自己的則移交給了中國政府。

(溥儀被蘇軍抓獲)

這樣看來,溥儀從皇宮帶出來的寶物大多流落民間和海外,只有極少數在博物館。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貓眼觀史


末代皇帝溥儀帶走了多少故宮的珍寶今天已經查不清了。辛亥革命爆發終結帝制,清帝退位。按照《清室優待條件》民國政府每年給清室400萬兩白銀,後來又改為400萬銀元,實際撥款兌現的太少,紫禁城裡的溥儀就靠變賣文物珍寶維持開銷,內務府的官吏和太監們也盜賣宮裡的寶貝。在溥儀的授意下,他的弟弟溥傑每次進宮回去的時候很少有空著手的情況。大量的宮廷文物珍寶就這樣流出了紫禁城。1925年,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了紫禁城,溥儀帶走的“私人物品”裡當然有宮裡的寶貝。1928年,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腦張作霖扛不住南方的北伐軍,退出北京的時候想把紫禁城裡的文武珍寶一併帶走,部下勸他故宮裡的寶貝流失全是你一個人搞的了。張作霖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想而知,故宮裡的文物珍寶大量流失根本不是秘密。溥儀出宮後,先是遷居天津,再去東北當漢奸傀儡皇帝,再被蘇軍俘虜關押在蘇聯,最後回國,大量的寶貝被他揮霍了。不過據溥儀的侄子也是他立的“太子”毓岱回憶說,在蘇聯的時候有蘇軍的貪婪敲詐,還有伙食差的時候溥儀拿過不少寶貝給他變賣換錢或者直接交“保護費”。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溥儀主動交代了隨身攜帶的寶貝,都是他多年篩選留下的“寶貝里的寶貝”,“極品裡的極品”藏在一個大行李箱的夾層,管理人員清點登記,大小仍有幾百件之多,後來都捐獻給了國家


立志成蟲


愛新覺羅·溥儀,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其一生也算是很悲慘的,三歲就繼位了,但是六歲就退位了。在這一時期溥儀完全就是一個嬰幼兒,自己能做什麼,還不都是別人說了算嘛。所以不管是退位還是題主說的退位之前帶的國寶也都是別人做的。

1912年溥儀退位之後,918事變之後溥儀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1945年8月17日在準備逃亡的時候被蘇聯紅軍俘虜了,帶到了蘇聯,1950年8月被押解回國,1959年被毛主席特赦成為了政協委員。

溥儀退位的時候,袁世凱是答應了保護皇室家族的,也包括皇室所有的金銀財寶,包括故宮內的,還有熱河行宮的,加上皇家林園都是在保護之內的,當時這些地方國寶太多了,想想故宮內有多少清朝歷代皇帝收藏的。據說溥儀去天津的時候帶了八十多口大箱子,裡面全是國寶。這裡面的國寶可不是一般的金銀相比的,都是一些古玩字畫,玉器等等,隨便一件都是價值連城。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對於這些寶藏也是有過描述的,一開始被運到了天津,後來到了旅順,但是畢竟是皇帝,而這時候皇室已經是沒有了任何的經濟來源,所以溥儀只能變賣這些國寶。還要籠絡身邊的人,只能把這些國寶給身邊的人了。

偽滿洲國建立之後,溥儀又把這些帶到了東北,維持自己的開支,後來偽滿洲國覆滅的時候這些國寶又被屬下搶了很多。在這期間日本人和蘇聯人都搶去了不少。溥儀最後逃跑的時候也丟下了很多,這些國寶也不知所蹤。最後被清點時候,也就是到了1959年溥儀被特赦的時候,只剩下了400多件國寶。

想想當初溥儀帶走的那麼國寶何止上萬件,最後只剩下了400多件。其中大部分的國寶都已經流落到海外了,很多也已經進入了私人珍藏室了,可能以後再也沒人看的見了。

溥儀的這些國寶流失只是中國近代以來的冰山一角,想想列強從中國掠奪了多少國寶,故宮,圓明園多少寶藏都沒有了。就連敦煌石壁上的都被人搶走了。哎,想到這些國寶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歷史研究所


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的博物館藏有清宮舊藏文物,大多數都是清朝末年因為各種原因流失海外。要是再加上不參與展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中國文物,故宮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根本沒法統計。而這其中最珍貴的一批文物很多是末代皇帝溥儀偷偷運出販賣的。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但是根據和袁世凱的約定,溥儀仍然可以住在故宮裡,每年還能得到國家撥付的四百萬兩養家費。按說每年四百萬兩不少了,但是溥儀為了繼續維持皇帝的排場花銷更大,開始典當宮中文物維持開銷。1923年溥儀向匯豐銀行抵押金器80件借款80萬元;1924年溥儀向鹽業銀行抵押玉器365件、瓷器200件、琺琅器23件、紅雕漆28件,這種抵押借款行為每年都有好幾次,結果文物多是因難以贖回而流落海內外。

後來溥儀在英國人的影響下起了想出國留學的念頭,為了湊錢以賞賜的名義,讓溥傑、溥佳等皇族宗室分多次將文物帶出故宮,這裡面有很多鎮國之寶,比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唐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揮扇仕女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原稿,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其他鐘繇、僧懷素、歐陽詢、宋徽宗、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書畫真跡更是難以計數。

1924年11月,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要趁機將大量文物以私人物品的名義轉移走,僅藏在天津張園內的故宮文物和珠寶即達70多箱。溥儀在天津生活的六年就是靠變賣這批珍寶的小部分來維持體面,每一次變賣都會攪動當地文物圈。

1931年11月溥儀被日本人誘惑去當偽滿洲國皇帝,逃離天津的時候為了方便只帶走了1200多件最珍貴的文物,留在天津的剩餘文物下落不明。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溥儀再次踏上逃亡路,他帶著的文物大部分被日軍哄搶和蘇聯方面截留,最終回到中國手中的只剩468件。


當狗容易做人難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皇太后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滿清玩完。

滅而不殺,退而不走。

由袁世凱主導的這次江山更迭可謂是巧妙老辣,但智慧求全的結果其實也留下了很多隱患和問題。將廢帝溥儀留在宮中會有什麼隱患暫且不談,紫禁城裡珍藏的那些國家寶藏究竟該怎麼定性,究竟該屬於誰?

雖說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但溥儀退位後,在這個問題上理應分出家和國。但袁世凱迴避了這個問題,一方面這裡有舊臣抹不開面的心理在作祟,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難得糊塗,畢竟穩得江山是當時的頭等大事。

如果此後經歷的是太平盛世,這事還好說,也好辦,可一旦進入的是亂世,對國家民族而言,這就是一筆很大的損失了。

站溥儀的角度,這些國家寶藏是他的私家財產;站居心叵測的野心家角度,這些國家寶藏就是軍餉,就是爭天下的本錢。

還好,北洋時代的大軍閥絕大多數還是有家國情懷、道德操守的,否則紫禁城裡的國家寶藏必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劫難。

而要說到這批國家寶藏遭受的最大損失,那必得是溥儀的“監守自盜”。

溥儀這個廢帝,又可憐又可恨,一生作傀儡,卻也沒少折騰。自六歲退位,到十八歲讓馮玉祥驅逐出宮,這十來年他經歷了傀儡童年以及叛逆青春。因為皇帝的意識和排場始終環繞著他,而現實又只有紫禁城這一座孤島,如此一來就導致了一種局面——他很憂慮,更不滿。

溥儀之所以會幹出監守自盜這等事,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的不滿和憂慮。

先說他的不滿。

因為要維繫紫禁城內處處講排場的開支,民國政府答應支付的每年四百萬優待費根本不夠用,再加上這答應的四百萬經常還有拖欠的情況,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溥儀很缺錢。

在盜賣紫禁城珍寶前,溥儀其實拿宮裡的珍寶作抵押,向商號、銀行借過錢。

雖說是借,但這口子一開,盜賣那就成了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1922年溥儀大婚,因為民國政府拖欠優待費,溥儀和他的紫禁城小朝廷就曾準備將藏在奉天的《四庫全書》以一百二十萬的價格賣給外國人。

因為大婚缺錢就要做對不起祖宗的事,這說明家國意識在溥儀的心裡根本不值錢。

幸運的是,全國的滔滔輿論最終讓他沒敢輕舉妄動。

被溥儀當“佣金”賞賜出去的《步輦圖》

可都敢這麼明目張膽地幹了,那私下裡會怎麼幹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溥儀的監守自盜正是從1922年開始的。辦法有兩種,一是溥儀“賞賜”,二是讓溥傑、溥佳這倆同夥私自“攜帶”出宮。

這是主動的,還有被動的。那時候,圍在溥儀身邊的各色人等很多,人人都想從這不諳世事的小皇帝身上撈一筆,他們都是怎麼幹的呢?想盡辦法讓溥儀“賞賜”自己。

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總之東西要好拿、好藏,所以溥儀選擇的盡是珍貴稀缺的古版書籍以及歷朝歷代的名人字畫,此外就是小巧的無價珍玩。

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

然而隨著偷盜的數量越來越大,溥儀想法就越來越複雜了,一開始是弄倆零錢花花,到後來就成了憂慮之下有預謀地為自己籌備“帝業”資金。

為此,溥儀特意在天津購置了一套房產,一方面為了藏髒方便,一方面是提前為自己準備宮外落腳點。

據溥儀自己說:溥傑每天下學回家,必帶走一個大包袱。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幹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為,那時正值內務府大臣和師傅們清點字畫,我就從他們選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那都有哪些寶貝就這樣被盜出宮了呢?

五代畫家阮郜僅存的一件作品——《閬苑女仙圖卷》,五代人物畫傳世的不超十件。

還是看溥儀自己的說法:我記得的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有鍾繇、僧懷素、歐陽詢、宋高宗、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真跡,有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原稿,有唐王維的人物、宋馬遠和夏珪以及馬麟等人畫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閻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古版書籍方面,乾清宮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書的珍本,都被我們盜運走了。運出的總數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二百多種掛軸和冊頁,二百種上下的宋版書。

隨著偷盜的數量越來越大,怎麼將這些東西運到天津又成了一個問題。為此,溥佳找到了載掄,並讓這位皇親從他老岳父,時任全國稅務督辦的孫寶琦那裡開了一張免檢、免稅的通行證。

就這樣,七八十箱子的紫禁城珍寶被溥儀運進了天津私宅。

過程中當然有賣的,並且還都是賣的白菜價。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做了偽滿洲國康德皇帝,這批七八十箱的紫禁城珍寶跟著也就流向了東北。

偽滿洲覆滅在即時,溥儀將其中最珍貴的寶物裝成了五十七箱,逃往大栗子溝後,這些寶物全部寄放在了該處礦山株式會社、礦長住宅西頭的兩間房內。

讓人痛心疾首的是,日本人投降後,箱中的大部分寶物都沒了下文。

這是裝箱的,還有溥儀隨身藏帶的。

被蘇軍俘虜時,溥儀的身邊一直帶著一個夾層皮箱。沒收檢查時,從這皮箱中搜出寶物486件。

還有更無價的,那便是溥儀縫在棉衣裡的“乾隆田黃三聯璽”。

乾隆田黃三聯璽,系由一整塊田黃石雕刻而成,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御璽。兩枚方形,一枚橢圓,以出黃雕鎖鏈聯接。方章璽文一陰一陽,陽文為"乾隆宸翰",陰文為"惟精惟一";橢圓璽義為"樂天"。

1950年,溥儀被移交回中國,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值抗美援朝之際,為了戰犯安全,國家後來將他們遷到了哈爾濱。當時社會各界紛紛捐款買飛機大炮,溥儀經過幾番考慮,最終將“乾隆田黃三聯璽”獻給了國家。

透過這小小的一件無價國寶,溥儀曾經盜過多少,又毀了多少,難以想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