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穿過撥備迷霧,透視上市股份制銀行真實利潤

本文穿透銀行撥備,橫向比較上市股份制銀行利潤含金量。

一、銀行撥備的原理

根據財政部《金融企業準備金計提管理辦法》,撥備是指銀行對債權、股權等金融資產進行合理估計和判斷,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賬面價值部分計提的,計入銀行成本的,用於彌補資產損失的準備金。除貸款外,銀行還需對其它資產計提撥備。

通俗地講,就是銀行對其發放的貸款(比如100元),在其真的發生不良之前,會預估一個損失率(比如2%),然後在貸款總額上先把這個預估的損失(即撥備2元)扣減出來,剩下“貸款淨額”(98元),然後把這個98元的“貸款淨額”計入資產負債表科目,同時,在當期利潤表中扣減貸款減值損失2元。這一原理與其它企業的資產減值如存貨、應收賬款的減值是一樣的。

注意區分“貸款減值準備”和“貸款減值損失”兩個概念。前者是存量概念,是資產負債表中歷年累計的扣減項,也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撥備餘額;而後者是流量概念,是當年提取的準備金,是利潤表中的成本項。我們常用的貸款撥備覆蓋率指標,即是前者歷年累計的貸款損失準備餘額與不良貸款餘額之比。

銀行撥備是銀行用來平滑各年度利潤水平的調節器和蓄水池,銀行通常在經營效益上升時提高撥備的計提水平,經營效益下降時通過釋放撥備來維持盈利水平。所以從銀行撥備計提政策上,能推斷甚至還原這家銀行的真實盈利狀況。

二、撥備的計提要求

財政部《金融企業準備金計提管理辦法》將撥備分為資產減值準備、一般準備兩種。其中,資產減值準備屬於我們今日探討的撥備,另一種一般準備則是從淨利潤裡計提的準備金,不屬於我們今日探討的範圍。

辦法規定“信貸資產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風險分類,標準風險係數暫定為:正常類1.5%,關注類3%,次級類30%,可疑類60%,損失類100%;對於其他風險資產可參照信貸資產進行風險分類,採用的標準風險係數不得低於上述信貸資產標準風險係數”,“金融企業對非信貸資產未實施風險分類的,可按非信貸資產餘額的1%—1.5%計提一般準備”。

中國銀監會頒佈的《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規定了兩個指標,一是撥貸比(撥備/貸款)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撥備/不良貸款)不低於150%。因此,這兩個監管指標都是銀行需要執行的,均不得跌破所規定的監管值。

三、貸款撥備調整利潤情況

從下圖可看出,各銀行間不良貸款認定標準和撥備計提比例存在重大差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越是風險分類真實的銀行(不良貸款偏離度高的銀行),撥備計提反而越充足,而風險分類相對不實的銀行,撥備計提反而較低,反映在折線圖中就是兩頭高、中間低。好銀行比我們想象的更好,而壞銀行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差。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本文為了銀行間橫向比較利潤的需要,選擇瞭如下三個步驟進行數據處理:

Step1.定義“真實不良”:用“逾期90天以上貸款”指標替代“不良貸款”指標;

Step2.統一撥備標準:按照撥備覆蓋率150%(貸款撥備/逾期90天以上貸款)的標準計提貸款撥備;

Step3.計算實際利潤:用上述新標準下計算的貸款撥備,減去當年實際貸款撥備餘額。二者之差如為正值,則應在報表淨利潤基礎上扣減相應金額;如為負值,則釋放相應金額利潤(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經過以上三步“擠幹水分”,發現招商、興業、浙商三家銀行會釋放鉅額的虛擬利潤,其中招商“隱藏”的利潤達807億甚至超過當年報表利潤701億,興業、浙商分別釋放448億、140億;而不良認定寬鬆、撥備計提較低的華夏、民生、平安三家銀行“真實利潤”應作出巨大調整,分別扣減利潤321億、238億、184億虛擬利潤,華夏銀行出現了撥備後虧損的情況。2017年所有銀行根據上述規則調整後的“真實利潤”情況見下表: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這裡需要說明,撥備是歷年累計結果,以上測算相當於將儲備的利潤一次性抽出,加到2017年當年利潤之上,有不合理之處,只是一種處理方式。

四、非信貸資產撥備調整利潤情況

近年來,隨著同業、資管等監管套利的廣泛開展,銀行大量的資產通過非標業務實現了投放。在這其中,一部分通過投資業務開展,計入資產負債表“應收款項類投資”科目。應收款項類投資科目餘額在總資產中的佔比較高,僅次於貸款和墊款科目,其中興業銀行17年末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佔比30%,其它銀行多集中在10%至20%範圍內: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2016年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的通知》,規定“非信貸資產分類要堅持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實行穿透式管理,根據基礎資產的風險狀況,合理確定風險類別。應按照風險分類結果,結合非信貸資產的性質,通過計提減值準備或預計負債等方式,增強風險抵補能力”。

考慮到投資類科目的巨大餘額,這一部分的資產質量和撥備計提對利潤的影響不容忽視。而實際操作中,由於監管不到位,各家銀行對投資資產的撥備計提普遍不足,如下圖所示,計提比例平均值為0.8%,最高的浦發1.2%、最低的民生僅0.31%。毫無疑問,應收款項類投資計提比例的差別將嚴重影響利潤真實性,如興業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超1萬億,計提的撥備僅63億,對比浦發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5817億,計提撥備則有70億。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因為大部分銀行年報未披露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質量,我們無法用類似“撥備覆蓋率”(撥備/不良)的指標統一計算撥備,只能選擇用“撥貸比”(撥備/資產)指標來計算,假定全部銀行均按應收款項類投資餘額2.5%計提撥備,則需多計提的數據如下: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五、結論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結合起來形成如下兩個圖表: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穿过拨备迷雾,透视上市股份制银行真实利润

可清晰地看出股份制銀行間的巨大分化:

第一梯隊招商、興業、浙商銀行2017年隱藏大量利潤,招商調整後虛擬“真實利潤”達到1414億、興業831億,招商銀行虛擬“真實利潤”應在報表利潤基礎上額外增加102%、浙商增加86%、興業增加45%;

第二梯隊浦發、中信、光大銀行報表利潤與“真實利潤”相差不大,報表利潤分別應擠掉水分12%、10%、36%;

第三梯隊華夏、民生、平安“真實利潤”承受重壓,華夏銀行2017年“真實利潤”-162億,平安銀行僅5.5億、民生銀行96億,均應擠掉水分80%以上。

本文分析未涵蓋銀行表外理財投資非標資產的部分,是因為理財產品(非保本)“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性質決定了,即使是在大資管新規出臺前,這部分資產也不能算作銀行的表內外資產,銀行沒有義務披露資產質量,也不會對預期剛兌的風險業務計提撥備。所以嚴格來說,銀行真實資產質量和撥備是本糊塗賬。本文中“真實不良”認定標準、撥備計提比例和“真實利潤”的計算方式不盡合理,難免有失偏頗,僅是個人選擇的一個視角,目的是儘量在可比口徑下進行橫向對比,管窺各家股份制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和真實利潤水平。

免責聲明:智通財經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編輯:胡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