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韓電影《八月照相館》,男主為何不把實情告訴女主,什麼心理?

西行降魔


《八月照相館》是我上大學的時候,看了一遍又遍的電影,因為一開始覺得沒什麼,然而第二次再看時,卻發現它就像是在讀一本書,平凡安靜,卻又值得回味。片刻間,我成為永元,感知他的痛苦,享受他的快樂。

為什麼男主永元不把生病的實情告訴德琳,我覺得因為:

(1)真愛之上

     他很愛她,他希望可以和她永遠在一起,可是人生很多事情不盡人意,就像是有苦就要有笑,有憂就要有愁。我想永元不想告訴德琳,就是希望她不要活在悲痛中,希望她可以載著他們的歡樂記憶生活下去,死是不痛苦的,但是死之前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戀人,原本以為幸福即將來臨,可是死亡突然出現,單純善良的德琳如果知道,我想她載著這一份痛很難再接受下一段情感,這是男主所不希望看到的,真正愛一個人是希望她可以快樂幸福。

    

(2)微笑在人間

永元是一個溫暖的人,尤其他的笑,很乾淨很舒服,容易讓人親近。對待家人,他都是很溫柔,哪怕對父親不會開電視而著急,之後也會耐心寫下步驟;對待小學生,他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討論哪個女生最漂亮;對於挑剔的顧客,他可以不厭其煩地為她打理頭髮;對於老婆婆,他更是熱情服務……他是熱情的鄰家大男孩,他始終把微笑留大家。他坦然接受著死亡,因為他一開始都知道,人都要面向死亡,媽媽或者姐姐都會消失,片中也出現了很多次死亡,朋友的父親,還有去世的老婆婆,面對死亡,大家都很平靜,沒有歇斯底里地吶喊,他很早明白死亡也就是我們人生必備的一堂課。

 

(3)對命運不低頭

永元溫柔,骨子裡卻藏著一種倔強、不服輸的性格,他一邊工作一邊治病,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當他再次從德琳那裡感受到愛情的時候,他也憎恨命運的不公,躲在被子裡無助的哭泣,他好想活下去,再一次嘗試戀愛的味道。所以他不告訴女主,也許某一刻他會以健康出現在她的面前。所以他從未放棄過治療,一直在努力,一直到病情加重去世。但是我認為他成功了,因為他努力過,他感受最真的愛情,正如他所說“我知道愛情會褪色,就像老照片。而你卻會在我的心中永遠美麗,謝謝你,再會。”





胖胖影視小八卦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這個問題,記得最後永元給自己照遺像時,我十分期待看到他微揚的嘴角,在他釋然淺笑的那一刻,我和他一樣笑了,流著淚笑了,我覺得能微笑著離開是有福的.

永元再也沒有見過德琳,他不忍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她,擔心會傷害到她。苦苦等待的德琳始終不見永元,一氣之下還砸碎了照相館的玻璃。而這時的永元卻只能透過照相館的玻璃去撫摸遠處的德琳,用自己的思念來感受愛人的氣息。這悲傷的一幕令人動容。在永元為自己拍完遺照之後,他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同樣是因為那張照片,德琳才得知永元真的回不來了。沒有哀傷,也沒有悔恨。永元和德琳的愛情如同煙花火,絢爛一時卻又十分短暫。但是畢竟擁有過,誰都不會遺憾了。

都說人生苦短,永元打破了定律,無論是20年來的一成不變,還是與德琳相處的短暫時光,永元總是用燦爛的笑溫暖著身邊每一個人,永元留給這個世界的美好溫暖.八月,人生會經歷多少個八月,人生又會在何時遇到命中的德琳,我的心中滿是謎團,然而,我已深深懂得珍惜二字的分量。

很久沒有看這樣令人感動的電影,看來心裡淡淡的憂傷.電影的主題,愛情.人生.生命.這些看起來雖然俗套的東西,在導演極具魅力的表現和渲染,鏡頭的特寫,展開,一點點還原了真實的生活,平凡或瑣碎,一個普通簡單的照相師的在世前的最後生活.

男女主之間的感情平淡如水,平鋪直敘的簡明,沒有廢話,一個個細小的鏡頭.男主拍照的認真.總是淡淡的微笑.暴風雨天裡他寂寞又淡定的裹緊被子.

和父親講話時的心急,卻又細心地把說明寫下來,他似乎總帶著風輕雲淡的平靜,為他人用鏡頭記錄下生活最美麗又神聖的時刻,從片頭看著小孩子微笑。

我是先聽李健專輯似水流年中《八月照相館》後看的電影。電影在慢節奏中把戀愛故事娓娓道來,細膩深刻地捕捉各種情感(有陌生人到愛人,朋友,拍遺照的老人,父子)。

圍繞男女主感情為中軸,不經意間捕捉了各種樸實溫馨的感情。男女主之間在日久生情,不急不躁,平淡細膩而愈發讓人覺得真實的感情最能打動人。雖然是1988年的電影,在快餐式戀愛風靡的今天,慢節奏、真摯的感情更讓人羨慕神往。

最後想說他們的戀愛沒有結局但留給彼此的是溫暖和感動而不是傷害。情海漂泊久了,這種戀愛的結局或許從根本上撫慰情殤。

這是1998年的一部舊片,現在,德琳(沈銀河)已經嫁人了.回顧這部片子,真叫人感到心酸,因為這是一部愛情片,也是一部悲哀的片子.現在,象這麼溫馨的文藝愛情電影已經不在了,就算許臻豪導演最新的電影也沒有他這部舊作品那麼的出色了.這是一部經典,是一部美倫美煥的作品,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光榮之作.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謝謝,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帶你觀看更多精彩電影。[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one電影哥


《八月照相館》。很老的片。有一年暑假裡,電視臺有一個韓國片展播,就放過這個片,但我沒看。卻一直記得這個名字。

買回家以後,很好地看了。一邊看一邊掉眼淚。今天又看,因為實在喜歡那氛圍,又不知道為什麼,所以發揚起刨根問底的精神,一定要弄明白,為什麼會掉眼淚。為什麼會喜歡。(喜歡又怎麼說得清楚呢?真是愚蠢的固執。)

男主角身患絕症,但喜歡上了女主角,他每天在照相館等她,因為喜歡她。她呢,年輕,有些輕佻,雖然很純情。終於有一天他們約會了,真是快樂啊,兩個人在林蔭道上走著,秋天的黃葉鋪在地上,她主動挽著他。

但是快樂到此為止。他終於病倒,住進醫院。後來他偷偷溜出來,躲在咖啡館裡偷看路上的她,用手指觸摸她,隔著玻璃和寒冷的空氣。是八月的時候他們認識,在酷暑裡分食冰淇淋,但現在很冷,是冬天。聖誕節快到了,聖誕節的時候,她又絕望地到照相館去,生氣,為什麼剛剛相愛就消失掉了!但看到他把她的照片放大了掛在櫥窗裡。

這時候他已經死去,但她不知道。喜滋滋地走了,蹦蹦跳跳的。

這個男人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幸福,他品嚐著幸福的滋味,只一點點,但是不能伸手去摸、去拿,只能這樣。因為絕症使他沒有信心了,使他總是對著人微笑,一點憤懣都沒有。

我最喜歡的卡夫卡給他父親的信裡一句話是這樣:

“在我看來,結婚、建立一個家庭、生兒育女,在這個靠不住的世界上養活他們,甚至在可能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指引,這是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度。”

但卡夫卡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始終懷疑的是現實生活,不,他非常尊重現實生活,以至於不相信自己能夠很好地進入這種生活。他是一隻寒鴉,一隻卡夫卡鳥。在他看來,生活的幸福已經不可能得到,作為一個猶太人,作為卡夫卡家的長子,生活給了他太多毒藥,而他沒有力量給自己解毒。

一定要很強悍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而對於大多數人來,他們並不能夠徹底地相信幸福。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文化已經給了我們太多不健康的東西,使我們根本無法全力以赴地追求幸福。而追求感傷則顯得容易一些,而且具有某種廉價的美感。

太容易放棄幸福了,一個模糊的措辭就足以使人迴避掉這個概念。一個簡單的概念就容易使人否定掉自己。但幸福畢竟是存在的,至少在很遙遠的幻想裡存在。所以人們仍然不能忘懷。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白夜》我也很喜歡的“那樣美妙的夜晚。那樣的夜晚,親愛的讀者,只有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才會出現。繁星滿天,清新透明。舉目一望,你會情不自禁地反問自己:在這樣的天空底下,難道還會有人怒氣衝衝、喜怒無常嗎?這是一個十足幼稚的問題,親愛的讀者,非常幼稚,但願上帝經常用它去觸動您的靈魂!……”

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樣複雜,愛也是簡單的。愛和其他事情一樣簡單。就像老康德說,真正值得考慮的、能震動心靈的只有兩樣東西。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牙縫先生


大家好我是影視愛好者無名,希望我的回答能使大家滿意,下面有精彩的視頻。請轉發點贊謝謝。
1、雖然只是象X-MAS一樣的短暫,但那的確是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在漢城的郊外,鄭原(韓石奎)經營著一家小照相館。這家照相館是他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因為父親上了歲數,視力跟不上,所以就把照相館傳給了鄭原。走進這間照相館,會發現牆上掛著許多照片,有全家福,有妹妹鄭淑(吳芝惠)和初戀情人志原(全美善)的黑白照片,還有鄭原父親拍的照片。 在鄭原的照相館裡發生過許多有意思的故事:中學生小鬼們拿著女子學校的集體照片,吵嚷著要求把自己喜歡的女同學的照片放大,整個照相館裡鬼哭狼嚎,亂哄哄一片;大腦袋女子拍照片時鬧出的笑話;還有一位中年婦女拿著年輕時照片要求復原;以及一位老奶奶獨自來照死後預備在靈位前擺放的遺照。 雖然鄭原現在只有30多歲,但是以後到底能活到多大歲數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死神正在向他走進,但是在經歷了很多情感的變化後,他已經做好了接受一切的準備。鄭原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和他相依為命的父親(新究)及結了婚的妹妹鄭淑對鄭原都沒有過分的要求。 有一天,一位叫多琳(沈銀河)的小姐出現了。這位小姐是負責在鄭原的小照館附近的道路上糾正違章停車工作的,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從鄭原的小照相館門前經過, 因為沖洗違章車輛照片的緣故,她漸漸對鄭原有了印象。 剛剛20歲出頭的多琳冒失無禮,想象力豐富。多琳沒有找好焦點的照片,硬是說鄭原的洗像技術不好。午後的 陽光照進了小照相館,多琳嘟嘟囔囔的嫌天熱。看著這些,鄭原從多琳的身上又感受到了生活的氣息。 多琳開始關心鄭原。多琳關心鄭原是因為鄭原能給她帶來一種安全感。多琳要鄭原把膠捲裝進相機,而鄭原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都無二話,反而面帶微笑的對待。 多琳向鄭原講工作中取締亂停車的不愉快的事情,鄭原連這些牢騷話也認認真真的聽。鄭原的心像平靜的水面起了漣漪。鄭原決定在所剩的時間裡,應該乾點什麼。 鄭原每天都在等待多琳的到來。



  4、突然間,鄭原因為病情惡化住進了醫院,因而害怕見到多琳。他非常想活下來,所以非常想知道治病的辦法。多琳不知道鄭原因病情惡化而住院的事,多次去照相館找鄭原,等待她的只是關閉的照相館門,等待中的多琳給鄭原寫了封信,順著照相館的門縫投了進去。又回到家的鄭原,看到多琳給他寫的信和以前給他的照片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多琳再也沒來鄭原的小照相館。鄭原去多琳新的工作地點找多琳,但只是坐在咖啡廳裡遠遠地看著忙碌的多琳,然後又回到家裡。離聖誕節沒有幾天了,鄭原自己拍了放在靈位前的照片。過些日子,鄭原又回到了醫院,自己覺得這次好像再也不能走出醫院了。

  5、聖誕節的前一天,多琳又來到小照相館找鄭原。門還是緊閉著,但多了一塊兒“外出中”的牌子,她透過玻璃窗使勁向裡看。看著,看著,多琳的臉上露出了吃驚的表情,接著轉過身來用雙手捂住臉幸福的笑了,因為在照相館的櫥窗裡鑲了一副多琳的照片,這是一副世界上最漂亮的少女照片,這時候響起了聖誕的歌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49a7a7a402b46da90f7824ed868eab6\

無名hjh


有時我會在想,假如換成我們,知道一個月後我們將死去,你會怎麼做?

多琳是一位女交警,每天都開車小車在街上轉來轉去,經常到永元的照相館沖洗照片。永元在生命最後的生命裡,結識了這位可愛美麗的姑娘德琳。當他和德琳的愛情日漸滋生的時候,永元一直處於糾結中,以至於有時候想把真相告訴德琳。當這朵愛情之花即將開放時,一切便隨著永元的默默離開和逝去,畫上了句號。

永元病症復發住院,沒有告訴多琳。多琳隔三差五到照相館找永元,每次都把寫好的信通過門縫隙塞進去。有一天晚上,多琳又來到照相館發現永元還不在,氣的撿起小石子把照相館玻璃砸碎。多處體現多琳對永元的關心與愛意。

電影結局時,多琳再也見不到已經逝去了的永元,卻在照相館的櫥窗上發現了自己的照片,笑了笑,轉頭離開......那可能是永元生前最後的留戀和溫柔。

一切未來得及也不能說出的情愫,全然留在這張永恆的黑白照片上。

電影最後,永元的畫外音: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至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






情感鶴熙


大家好,首先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非常老的電影。一個暑假,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韓國電影,然後就讓它過去了,但是我沒有看。但是我一直記得這個名字。

  我買了以後,看得很清楚。一邊看一邊流淚。今天,我又看了一遍,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氣氛,不知道為什麼,所以我發揚了尋找問題根源的精神,一定要理解我為什麼流淚。你為什麼喜歡它?(喜歡怎麼說清楚?這真是愚蠢和固執。)

  男主角身患絕症,但他喜歡女主角。他每天在照相館等她,因為他喜歡她。她很年輕,有點輕浮,雖然很純潔。終於有一天他們約會了。真的很開心。兩個人正走在林蔭大道上。秋天的黃葉躺在地上。她主動抱著他。

  但是幸福就此結束。他最終病倒了,住進了醫院。後來,他偷偷溜出去,在咖啡館的路上偷偷看了她一眼,用手指隔著玻璃和冷空氣撫摸她。在炎熱的夏天,他們是在八月相遇並吃冰淇淋的,但是現在天氣很冷,而且是冬天。聖誕節快到了,在聖誕節的時候,她絕望地去了照相館,變得很生氣。為什麼她墜入愛河後就消失了?但是我看見他放大了她的照片,並把它掛在了窗戶上。

  這時他已經死了,但她不知道。他愉快地走著,跳著。

  這個人不相信他能得到幸福。他正在品嚐幸福的滋味,只是一點點,但他不能伸出手去觸摸和拿它,只有這樣。因為不治之症,他沒有信心。他總是對人微笑,沒有生氣。

  我最喜歡卡夫卡寫給他父親的信,內容如下:

  “在我看來,結婚,建立家庭,生孩子,在這個不可靠的世界裡養活他們,甚至在可能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指導,是一個人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但是卡夫卡沒有這樣做。他總是懷疑現實生活。不,他如此尊重現實生活,以至於他不相信自己能很好地進入這種生活。他是一隻西方寒鴉,一隻卡夫卡式的鳥。在他看來,生活的幸福不再可能。作為一個猶太人,作為卡夫卡的長子,生活給了他太多的毒藥,他沒有能力給自己解毒。

  一定有很強的天賦可以做到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不能完全相信幸福。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文化給了我們太多不健康的東西,以至於我們無法全力追求幸福。對多愁善感的追求更容易,而且有一些廉價的美感。

  放棄幸福太容易了。模糊的措辭足以使人們迴避這個概念。一個簡單的概念很容易讓人否定自己。然而,幸福畢竟存在,至少在遙遠的幻想中。所以人們仍然不能忘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也是我最喜歡的“如此美妙的夜晚”親愛的讀者,那一夜,只有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才會出現。天空佈滿了星星,新鮮而透明。抬頭望去,你不禁會問自己:在這樣的天空下,有人會生氣和喜怒無常嗎?親愛的讀者,這是一個非常幼稚的問題,非常幼稚。我希望上帝經常用它來觸摸你的靈魂!……”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愛情也很簡單。愛和其他事情一樣簡單。正如老康德所說,只有兩件事是真正值得考慮的,並且能夠震撼人心。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鳳成影視


這個老電影看了二遍。第一遍當成愛情片,第二遍從這部影片看到了友情,親情,愛情。友情,和好友想要大醉一場,發洩內心的不甘。親情,一起吐瓜子的姐弟,想要教會爸爸使用遙控器,好多想要守護人,卻都不得不默默準備好離開,期待他們能繼續好好的活下去。愛情,來得甜蜜,但卻不能有所響應,應該很難吧!不敢主動,不能表述,因為許不了未來。還好,至少沒有拒絕,得以在離去前感受到愛的溫度。從裡面更多的表現出來是責任,一個生命邊緣人,對親人,愛人所做的由愛延伸出的責任

為什麼不把實情告訴女主,因為“我很明白,愛情的感覺會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卻長留我心,永遠美麗,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會。這是影片中的一句話,也是男人遺書中的一句話,他愛上了她在最不該愛上的時間——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





隱之雜談


這部影片中很多鏡頭我都很喜歡,永元和德琳在加油站碰面,就利用兩個加油機器之間狹小的縫隙就把兩個主人公給囊括進去了。還有,下雨天,德琳看到永元在避雨,從車上下來拿著傘故意跟永元搭訕,兩個人一起撐著傘由大到小,有遠到特,攝像機就固定在那沒有動。雖然這些方面很細小,但足以看出不論是導演還是攝像師,在拍攝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愛情不是一見鍾情,更沒有轟轟烈烈,而是那種淡淡的,朦朧的。在這部影片中,兩個相愛的人沒有說過一句甜蜜的話語,卻給我們一種很美好的感覺。記得一部影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兩個人在一起最美好的時候是曖昧的時候。女主人公德琳是一個性格開朗心細的女孩子,男主人公永元是一個老實有責任心,又有點小浪漫的人。當德琳跟永元在路上遇見,德琳提著很重的東西,永元從她身邊騎著摩托車過去,德琳由喜悅到沮喪,當聽到摩托車聲音越來越近的時候臉上出現了笑容。而永元載著德琳故意開的很快讓她抱住他,這種淡淡的感覺很美好。在影片的後面,永元病情嚴重住院了,沒再去照相館,而德琳卻七次出現在照相館門口,沒有一句想念的話,卻能讓我們感受到她的想念,這就是鏡頭語言的作用。在影片中,永元之前一直喜歡的芝泳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他讓永元知道時間將我們不知不覺的改變了,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包括愛情。

在《八月照相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最多的是身患絕症的永元在知道自己時間不多的情況下所做的一切。他找發小周高一起喝酒,跟小學同學一起吃飯,教父親使用錄像機,把沖洗照片的步驟寫下來等等這一切,讓人感受到了他的不捨。跟同學吃飯好像就是訣別飯,而父親沒了兒子誰又給他放錄像等等,讓人看了心疼。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在上大學之前教爺爺調電視,他記不住就記在紙上,這讓我心裡不禁一酸,我跟爺爺說,沒事我還回來呢,要是再出現問題你就給我打電話。我還可以這樣說,永元呢,父親學不會,他生氣,不是因為父親笨,而是他在想沒了他父親該怎麼辦,誰還給弄錄像機,誰還來照顧他,他感覺還有任務沒完成捨不得離開。

這部影片的劇本在人物安排上作者一定費了很多心思,他讓永元有個姐姐,姐夫還有一個侄女,這就給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溫暖,起碼在永元離開後父親不是一個人,在永元生病時不是年邁的父親獨自一人照顧





美劇A愛好者


  這部老電影已經看了兩遍了。第一次作為愛情電影,第二次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友誼,愛情,愛情。友誼,朋友想喝醉,發洩內心的不甘。家庭紐帶,一起吐瓜子的兄弟姐妹,想教他們的父親使用遙控器,許多人想保護人們,但他們不得不默默地準備離開,希望他們能繼續好好生活。愛是甜蜜的,但它無法回應。這應該很難。不敢主動,不能表達,因為許不了的未來。幸運的是,至少我沒有拒絕,在我離開之前,我能夠感受到愛的溫度。從內心來說,這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由愛情延伸的責任,就像生活邊緣的人對親人和愛人一樣。

  為什麼不把真相告訴女主人,因為“我很清楚愛情的感覺會消退,就像老照片一樣。但是你讓我的心永遠美麗,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謝謝你。再見。這是電影裡的一句話,也是男人遺書裡的一句話。他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次,——,愛上了她,而她本不應該愛上他。


MX視頻


縱然無法留住時間,多麼慶幸,相片可以幫助人們定格每個美麗的瞬間, 《八月照相館》是一部二十年前的韓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略微悽美的愛情故事。電影的男主是一家照相館的老闆,說是照相館,其實也只有他一個人,年紀尚未滿三十的他卻身患重疾,在餘數不多生命裡他邂逅了一個女孩子,在那個生命最後的悠長夏日裡,兩個人之間很自然的產生了甜蜜的愛情。整部故事風格清新,情感細膩,拋開了我們歷來印象裡韓劇身患絕症後歇斯底里的浮誇表演,而是從生活的細節裡,慢慢釋放出一絲絲令人絕望的氣息,讓人有了真實的感觸。但是電影沒有放很多筆觸在描述痛苦上,而是更多的去展示男主對生活的熱愛、生命的留戀,層層遞進的方式去讓人感受到男主的心理狀態,這反而更讓人心疼和惋惜。 男女主第一次見面是在男主的店門口,男主剛剛參加完一個親人的葬禮,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店裡,女主這個時候急匆匆趕來想要洗一組照片,男主讓她過會兒再來,女主有些生氣的離開了,但是沒有走遠,因為照片還沒洗。男主吃了點藥以後,就去找了女主,在店門外的梧桐樹下,遞給她一隻雪糕,男主大概是個泡妞的高手,女主單純可愛,很快兩人就相聊甚歡,這奠定了兩個人相處氛圍的基調,愉快而輕鬆。後來隨著女孩子工作的需要,兩個人碰面的機會越來越多,彼此的感覺也越來越親密,劇中有一次女主問男主:你為什麼總是一看到我就笑啊?男主笑笑沒有說話。我想他心裡想的大概是:因為一看到你就很開心啊。印象特別深的一幕是他們雨中漫步的場景,一次無意中兩人在外面遇見了,剛好下起雨,男主沒帶傘,於是就央求女主送他一程,雨中他們都有些羞澀,彼此交互著把傘推向對方,生怕對方被淋溼了,一開始兩個人還保持著一點距離,可無形中心已經靠向了彼此。整個畫面非常甜。說一句狗糧齁人,完全不為過。我想,感情大概就是這樣,有來有往,兩個人感覺對上了,順其自然,就成了。 聽著真TM簡單。 男主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每次去醫院看病排隊時還會逗小朋友玩,見到人都是笑臉相迎,很自然的那種,給人如沐春風的舒服。在面對生命的倒計時,劇中給了很多男主在生活中和家人朋友相處的細節,平平淡淡開開心心地和家人吃每一頓飯,給全家人拍照片。可人非草木,面對這樣的生離死別,怎麼可能一直都那麼輕鬆呢!每一次看完醫生後男主都陷入深深的沉默,心中的壓抑和痛苦無人訴說,於是就找了一個發小去喝酒,藉著酒勁兒他說自己快要死了,發小肯定不信啊,活蹦亂跳一人突然說自己要死了,誰會相信!於是兩個人又接著喝,一喝就喝到警察局去了,男主坐在一個角落等候問話,而旁邊的人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彼此破口大罵甚至還要動手,男主突然怒了,對著兩個人一頓狂懟,那兩人一臉懵逼,那裡明白這人為什麼突然發瘋,然後發小看到局勢不妙,一把攔住男主,男主繼續掙扎,卻又變成了嘶吼和大哭,我想他大概想表達的是:你們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生命啊,要把時間浪費在這裡,浪費在這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可他從未在家人面前崩潰,因為他知道家人比他承受了更大的痛苦,一旦他的情緒決堤,家人也會崩潰的。劇中讓人淚目的場景是在家裡,父親不會用電視機遙控器,就讓男主幫忙放電視,男主想教父親怎麼用,可是父親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都已經很差了,簡單三個按鈕,教了好幾遍,父親老是搞錯了,男主的耐心慢慢消耗完了,就在要發飆的那一刻,自己又意識到不妥,轉身離去,留下父親一臉懵,也許父親沒有意識到男主為啥生氣,其實是男主覺得自己無法陪伴在父親身邊很久了,那以後怎麼辦呢?所以他想教會父親使用方法,可是父親老學不會,他生氣不是對父親,其實是痛恨自己,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的事情,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然後,他回到房間裡把使用方法一步一步寫到了紙上,那一份份的說明書好像是一封封的遺書,寫的都是對家人的愛,對生命的留戀,它們靜靜地躺在桌子上,躺在時間的河流裡,發出淡淡的光。 劇中女主是一個少女感十足的女孩子。低頭淺淺一笑是她標誌性的模樣,她笑起來的那一瞬間就好像是有一陣穿堂風吹進了整個炎熱的八月,從而心情變得平靜和愉悅。當我們在談論少女感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我想可能和年紀關係不大,絕不僅僅膠原蛋白和青春靚麗,大概是一種羞澀和倔強的氣質。羞澀是對這個世界靠近時一種下意識的矜持,我想起徐志摩的詩“像一朵水蓮花,不勝嬌羞”,而倔強則是無視這個世界規則時的一種非理性的勇氣,這種非理性很可愛,甚至像一種另類的溫柔,令人想到宮崎駿所有作品裡的女主。劇裡的大部分場景是在照相館裡,男主在這裡邂逅了女主,也看到了他人的心願。人們在拍照時總想留住當下最好狀態的自己,無論是自己還是給家人朋友,乃至給這個世界,告訴所有人我曾經這樣存在過,以我最好的狀態,那是一個人的體面,留給這世界的體面。人最終都要面對生死問題,縱然無法留住時間,多麼慶幸,照片可以幫助定格每一個瞬間的美好。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兩個人的感情在達到一個高點時,男主身體犯病住院了,照相館也就此關門了。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女主完全聯繫不到他,但每天都會到照相館門口的梧桐樹下等他,就像曾經那樣。可好多個黃昏和黎明過去了,人卻不在。終於在女主工作調崗離開的前夜,她來到照相館的門口,靜靜的看了一會兒,然後撿了塊石頭丟向照相館的玻璃,帶著一臉難過和憤怒黯然轉身離去。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大笑,因為生氣的樣子好可愛。生氣是因為在意啊!男主出院後,到處找女主,可她已經調崗了,終於在一個咖啡館裡他看到了女主出現在窗外,可他選擇了遠遠地看著,指尖在玻璃上觸碰著她逐漸遠去的剪影,那分明是一場無聲的告別。 劇終時,男主已經離開人世,照相館也換了主人,女主在某個冬日再度來到那棵梧桐樹下,以更成熟的樣子出現了,駐足良久,在即將離開時發現自己的照片被擺在櫥窗裡,她低頭淺淺一笑,就此轉身離去。:又到了電影的配樂時刻,整部電影用了大量的鋼琴和絃樂作為背景樂,鋼琴篤定,而絃樂憂傷,讓人在感受到愛情甜蜜的同時又體會到生命無常的悲涼,配合整個慢節奏的敘事,緩緩道來,沁人心脾,傾情推薦。此外,李健十幾年前寫過一首歌,也叫做《八月照相館》,後來我查了下據說是因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寫出來的,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有些懷疑這個消息的準確性,看了之後發現就是了,因為旋律和電影的背景音樂有些相似,而歌詞表達的內容和劇情是完全吻合的。曾經在聽這首歌時腦海裡對這個場景有過很多次的構想,而當電影場景打開時,啊,就是這樣了。我以前並不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存在,但歌聽完之後,給人一種牽掛,總感覺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有個什麼在等待著你,然後就有了和這部電影的相遇,是的,你喜歡的終究會和你相遇。每次聽《八月》,我仍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