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学几年级,成绩就定型了?又是几年级拉开差距的?

文a娇


小学时期成绩不会定型, 无论现在成绩多低,集中精力学习,都能奋起直追,直至名列前茅。无论选择成绩多好,如果不重视学习,成绩都会下降。

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把作业放在优先位置

有的小学生习惯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业写完,有的小学生习惯看完动画片、吃完饭后再写作业。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是否先写作业都可以。但是不能把每天的作业放到靠后的位置。比如回到家,先看会儿动画,吃晚餐,然后晚餐后第一件事是学习,这是可以的。如果放学早,或者作业不多,回到家后先把作业写完也可以。但是不能看了动画,吃晚餐,再看动画,然后才学习,这样就不恰当了。

把学习放在优先位置

平时能不请假就不请假,除非生病万不得已;每天在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做好复习和预习。勤能补拙,没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提升成绩就没有了根基。

多与同学交流,多与老师互动

自己会做题了,不是真的掌握好这个知识点了。能和同学交流更好的解答方法,能讲给不会的同学,这才是真正的学会这个知识了。上课要认真听讲,谁都知道。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可以尽量多地去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就很难走神了,因为不认真听讲就没法把老师的提问回答正确。所以,平时要多多举手,回答老师问题。


海燕数学


我是过来人,独自带一女,从2岁不到一直跟随我,今年16岁,正上初三,明年中考,故有一定经验,与大家共享:小学1~3年级是养学习习惯阶段,重点要抓二方面,第一要求孩子字要写端正,终身享用,尤其中考、高考考完后,都是电子阅览,字不端正,电子产品辩别不清就不给分;第二要求孩子每天要学会静下心来看书,慢慢来,先让孩子做作业前看十分钟,做完作业再看2o分钟,每天养成看半小时书,不一定是教科书,课外书也行;小学4~5年级是读书的分水岭,尤其是4年级下半学期已看得出来孩子的成绩好坏,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一年的学习,必要时让孩子上小堂课或一对一课外辅导,要找对老师;小学6年级是巩固小学知识点,为”小升初”备战冲剌!


一个老男人7o


小学几年级,成绩就定型?我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定型一说,很多人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我觉得有道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刚好他家邻居也在,顺口问了一下我家孩子是不是送去补课了。然后让我别把孩子逼的太紧了,他说了他家孩子男生,小学成绩一般,也给孩子补过课,去了没几天,孩子就不愿意再去补课了。他们拿孩子没办法,索性顺其自然了,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成绩还是一般甚至偏下。直到上初中他家孩子突然自己想学习了,谁也没想到他家孩子成绩一下子跃进年级十几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名列前茅。

他说的另外一个女生,小学成绩一直很优秀,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但是到了初中,这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在下降,到现在初三,成绩已经沦为差生了。

我举这两个例子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只能说小学成绩的确带有欺骗性,而且只是少数孩子可能存在逆袭,大部分孩子小学基础好,初中高中也不会差。但是绝对没有你所说的定型一说,我认为学习到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想学习,并且找对方法,逆袭不是没有可能。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227968796819504"} --}

陪读妈妈谈教育


我当过老师,我的看法是:小学关键年级是三年级、五年级,这两个年级学生如果学轻松且成绩都在90分以上,后面发展相当喜人。初中则在初二是关键年级接着是高二年级也是关键年级,这两个年级如果学生都能80%以上(指各科成绩)。则考大学本科基本上没有了障碍。要说那个年级学习成绩定型,谁都说不准!


做个老实人ye


成绩定型其实是个伪命题,不要说小学了,哪怕到了高中也不一定。

我弟弟就是个典型例子,小学成绩马虎说的过去,到了初一成绩也还可以,到了初二因为贪玩,成绩直线下降,到了初三努力赶了一年,又考上省重点高中,到了高一成绩也还不错,高二就又掉下去了,到高考只考上了专科。

所以用心成绩就会好,不用心成绩就会掉,不存在定型一说。

如果非要说小学,个人感觉三年级以前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基本都能保持到90分左右,哪怕差点也能在80左右,但四年级到六年级就是分水岭了,成绩好的基本还会保持在90以上,成绩中等的就在80左右,差的就掉到60以下了,这个趋势越到高年级越是明显。

当然这个理论不排除有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有些人根本看不到他学习,但成绩就是好[捂脸]


该用户名无法显示


成绩是不会定型的,但是会有分层。分层就很明显了,一二年级大部分都差不多,三年级开始逐渐分层,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好中差就分得很明显了。到了初中一部分中等的会开窍了突飞猛进,当然也有小学挺好的初中就不行了掉下去的。但是一般来说,小学基础比较差的就很难提升了。


七天宝宝


小学阶段不会定型,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必需的学习能力,什么时候都可以奋起直追!

我小学没有读过一二年级,但是父亲用半年时间帮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后面也就稳稳的不会掉队。

学习出现掉队的深层原因是,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能跟上预设的进度。

比如语文,到了小学三年级,课文的长度一下子增加了,而学习的时长还是那么多,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级没有掌握识字、写字的能力、没有打好阅读基础,那么到了三年级本该让这些蓄势已久的能力发挥作用的时候,孩子认字还有困难、阅读也很慢、孩子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识字、阅读,这就从根本上“拉了后腿”。

所以,只要给孩子建立好的学习能力框架,学习永远不会定型!


浅叔熬鸡汤


回想童年,我是小学二年级定型的。一年级语文很好,数学很差,到二年级老师把我一阵修理,基本就小学一直第一了,初中最初也是第一,后来到镇上读初三人更加多了,就不能第一了,但是,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有精彩之处,都会让有的老师主动来认识我是哪一个。


漫游57758529


我觉得别的学科掉了都可以迎头赶上,唯独数学…真的是一个慌神下一节课的东西你就看不懂了…我五年级的时候因为一个老师特别偏心,所以我就不喜欢他,然后成绩就跟不上了,后面的就再也不跟上,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测验还能及格…后来因为经常换老师也就听不懂了…就再也跟不上[泪奔][泪奔][泪奔]到高中基本上都是睡过去了,不是不想学,是后面学了都不懂,索性放弃吧。学渣就是学渣的命


剪愛6601851


成绩不存在定型的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一二年级就是养习惯,适应校园生活的阶段,在这期间,每个孩子之间不容易看到的差距,那么从成绩上来看,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在一、二年级时的成绩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当然如果优异的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那么在三、四年级掉队的可能性不大。说其具有欺骗性,是因为在一、二年级时老师都是“慢镜头”式教学,很多基础的知识都会反反复复地讲解,即使上课偶尔开开小差,也不大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但是到了高年级,所学习的知识量也会增加,老师会在斟酌全班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不再像一、二年级时那样“磨洋工”。这时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很容易因为上课时的分心而造成所学习的内容掌握不牢,长此以往也就会导致成绩下滑。而当明显见到成绩下滑时,可能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语文: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语文课文由原来的文字简单、情节单纯转向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词也逐渐成为帮助读通课文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重点了。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数学:三年级数学的学习需要加强孩子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三年级是每位小学生成绩拉差距的重要一个阶段,要想跨过去,在一二年级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进入中年级后才能学得轻松一点。想了解儿童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记得关注我,邱爸爸说。我们有学科知识、儿童教育、儿童感统与心理、儿童博物学等,和你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