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金额较大,私人账户要交税吗?为什么?

每日新奇点


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问题。值得大家来看一看。

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个人账户,经常会跟公司的公帐发生往来。经常被记录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该科目在一年之后还有余额,税务部门会认为这是变相的向股东分配了股利,要求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管公司账上是否有未分配利润。所以,一般的情况就是公司法人或者股东的账户余额,在年底要平一次账。  

首先得明确公司为什么要转帐给私人账户,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即便是公司的股东也不能随便动用公司财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存在侥幸心理,公司的有些收入不入公账,走法人个人账户,以为可以节税,但其实这是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

从公司账户往个人账户打款作为取现,这样做账,从公司账和现金账上貌似没什么,但是有两个问题,银行对账单上体现的不是取现,而是转账,身为出纳人员,如果把公司账户上的资金转到自己账户上,这就是违规,甚至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其实,不管对公账户支出多少,税收都是以收入来算的,而且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私人账户如果仅仅是收钱,那么税仍然由对公账户来交。

如果对公账户是给私人账户付业务款项,那么私人需要给公司开发票,公司有发票就可以抵税,私人有业务收入,需要按规定缴税。而且,一般情况下支付给个人款项的时候,应当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公账转私人账户,都要写清楚明细是什么款项。

大数据时代,很多信息是相互关联的,税务部门掌握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不能再有蒙混过关的错误想法。  

如果企业利用私人账户发全额工资,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视同“现金”支付工资形式记账,不存在逃税问题。但如果企业发放工资采用“二次工资”形式,即员工工资一部分是对公账户发放,一部分通过私人账户发放,这种情况可以基本断定是在逃税。


沉默的砖家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私人账户需不需要交税这个问题,跟金额大小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要看这笔转账的业务实质是什么,判断是否属于应税行为从而确定需不需要交税。

我们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私人账户是法人(法人是股东的情况下)或其他股东的账户

我们来看看会有哪些情形,以及相应的税收问题:

1、借款

公司法人/股东向公司账户借款,在无借款合同或者未约定利息条款的情况下,或者当年纳税年度内未归还,税务部门会认为这是变相地向股东分配了股利,股东则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和滞纳金,甚至罚款。

关于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长期不还的处理问题:
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3]158号)

是否认定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主要看借款的用途,与企业盈亏没有关系!借款不归,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用于企业经营的,不适用于本规定。

同时,如果该借款是无偿的,会被视同企业向个人提供贷款服务,没有利息收入也要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税。


2、营业收入直接转入法人/股东账户

营业收入不经过公司账户,直接打入法人/股东个人账户,会被税务部门认为公司未确认该营业收入,涉嫌逃税,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和处罚。

公司的营业收入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附加税,且本应该入公司账户的资金转入法人/股东账户,该行为视为分红,需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企业正常登记入账,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附加税,股东也按要求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则不存在风险。


3、分红

公司账户向法人/股东账户转入的分红款项,需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4、投资收回

个人股东撤资时,常常以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等名目收回款项。但不管以什么名目,都需要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因各种原因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从被投资企业或合作项目、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以及合作项目的经营合作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等,均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1号)


二、私人账户是高管或者员工的账户

我们来看看会有哪些情形,以及相应的税收问题:

1、工资薪金

公司向员工发放工资薪金时,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需要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容易犯以下涉税问题:

  • 补贴不计入工资薪金

餐补、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生日礼金……福利好的企业总有各种各样名目的补贴发放给员工,让员工到手工资多一点。

但不属于税法规定的免税的补贴、津贴,需要划分并入“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扣缴个人所得税。

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因失误或者侥幸心理,未将补贴计入工资薪金,导致未按规定缴纳个税。结果是,员工个人需要补缴税款,企业需要承担未代扣代缴的责任,即相应产生的罚款。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大量员工零申报

新个税法实施后,个税的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月),很多企业将员工工资进行零申报了。

但一个公司大量零申报正常吗?这里优税猫要强调一个比例问题,如果一家企业与同地区其他企业相比,零申报的比例明显偏高,就会被列为高风险企业,离税务机关上门检查也就不远了!

  • 虚列人员,用于虚列成本或者逃避个税

很多企业以前偷偷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虚列人员、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减少企业利润,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同时,也通过虚列人员,分摊高薪员工的薪水,为高薪员工逃避个税。

但自从社保入税、金税三期上线后,银行、社保、税局信息通畅,该逃税方式已无处遁形,成为税务稽查重点。一旦被查处,将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2、劳务报酬

企业在支付劳务报酬时,需要注意两个点:

  •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目前,多地税务机关发布公告,明确自然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申请代开发票的,在代开发票环节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由款项支付方即扣缴义务人在支付依法所得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各地税务局《关于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如未按规定缴纳个税,个人需要补缴税款,企业也需要承担未代扣代缴的责任。

  • 索要合规发票

企业支付个人劳务报酬,需要取得合规发票,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凭证。如未取得,将使得企业利润虚高,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3、报销费用(员工借支)

报销是企业日常最常见的事务,但因为操作难度小,重复度高,许多财务人员不重视,从而导致了税务风险。

  • 发票审核不严,导致假票、废票入账

假票、废票入账,税务局会认为企业利用虚开发票,少缴企业所得税。

  • 将补贴等薪酬类支出当作报销费用处理

前文讲过,补贴/补助需要划分并入“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将补贴/补助划入报销费用,涉嫌少缴个税。

最后,优税猫提醒一句:如今金三系统数据比对功能强大,再加上大额交易报告新规,公转私的走账形式已成为税务稽查重点。当公转私行为发生时,应合法合规处理涉税问题,不可心存侥幸,打着擦边球,行偷税漏税之实。想要节税,应该选择合法合规的税务筹划,不妨咨询优税猫。


优税猫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金额比较大,私人账户需要交税吗?

公司作为国家的税收纳税人,而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对公账户和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有可能涉及到偷逃税款的嫌疑。

所以,对公账户和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是否要交税,就要看转账的原因是什么

1、转账到公司股东、法人、高管、员工等人员的账户;

如果是借款,则不需要交税,但是借款期限到期后需要还款并付利息。

如果是还款,也不需要交税,但是前提是公司确实从个人这里借款了。

如果是股东分红,则必须交分红税。

如果是工资、奖金等,则必须由公司代扣代缴个人说的税后再转给个人。

2、交易对手是个人,企业之间的交易正常必须是要公对公转账,但是交易对手是个人时,只能转账到对方的个人账户;

交易对手是个人,一般也是需要交税的,除非是转让一些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资产,可以少交或不交税。

另外个人也是可以由税务局代其开局发票的。

所以公司的交易对手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一定要对方开具发票,因为公司的每一笔支出都要有其用途和凭证。

我是姜海洲,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就给我点个赞吧,更多知识请关注我的实时动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姜海州


公司给私人账户转账需要不需要交税,要看这笔转账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从而确定交不交税,跟转账金额大小无关。

一、大额转账监控。

目前的情况是,国家监管网络逐步完善,税务、银行、公安等各部门数据共享,公司给私人账户转账金额较大,会被监控。

这源于《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出台,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个人单日50万以上,企业单日200万以上的会被重点监控。

本来这些数据银行都有记录,现在设置了一些条件,一旦触发就会被提高,重点关注。

二、公司给私人账户转账交不交税呢?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1、个人正常买卖交易转账。个人向企业销售商品或劳务,可能涉及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2、企业给股东转账。利润分配、股息转账,涉及20%个人所得税。

3、股东与企业间拆借款。证据齐全可免税,往来账簿不明视同分红收个人所得税。

4、企业间交易,但通过个人账户转账。涉及企业所得税少确认收入风险。


三、大额转账监控是银行的监管系统,税务系统可以调取相关数据协助查补税款。

而在银行与税务的合作逐步深化下,银行对于大额可疑转账数据会定期推送给税务局,由税务局进行核查比对,从而让税收征管网络更加完善。

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北辰说财税


需不需要交税不是取决于转账金额,主要是看什么性质和转给了谁。只不过金额大的时候比较容易被银行监控。具体还是要根据转账的对象和目的来确定是否需要交税。

1. 头号关注对象: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

由于身份特殊,所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区分不同的情形下,看自己是否需要交税。

(1) 工资。如果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也是职工,那么也要领取工资的,并且按照公司的薪资结构,可能钱还比较多。所以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来交税。

(2) 借款。注意风险点,如果超过一年没有归还,且不能证明是用于生产经营的,税务还是会将其视为分红,按照20%交个税。

(3) 分红。这个都知道,要交个税。

(4) 投资收回。个人股东撤资时可能以各种名目收回款项,比如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等等,不管什么名目,都要交个人所得税。但是交多少,要看收回投资的金额,如果跟初始投资相比,没有赚钱,那就不用交(一般情况都是会多的)。

2. 二号关注对象:高管。

(1) 高管工资一般都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个税的部分会有比较多的关注。比如有没有足额缴纳个税,有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走工资等等。

(2) 很多高管经常出差,两个月差旅费加起来可能比普通员工几个月工资还要高。如果确实是差旅报销,那是不用交税的。

3. 其他关注对象:

对于与其他企业的往来,一般都要用对公账户付。如果是付给个人,那么不管是劳务报酬还是工资,都是要代扣个税的。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财会小童


这要分几种情况,一一分析!

一、工资奖金

常见的,就是发工资以及年底分红和奖金,以及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项目突然一大笔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从公帐转到私账也分为两种情况:(假设要转10万)


1、公司已经为个人申报个税,通过银行账户发放到个人银行卡,这属于正常税后所得。

2、公司没有给个人申报个税,那么个人这笔钱也是要纳税的,需要个人自己去税局主动申报,如果后续追缴个税还会面临罚款!


二、公司借款(还款)或者报销款

这种情况就是,个人急需用钱,可以申请先从公司借款出来先用着,但并不意味着不用还。股东借款必须每年12月31号前,从个人账户还到公司账户,否则视同为股东分红,需要补缴税款!


还款其实就是借款的反义词,之前个人先借款给公司使用,那么公司再把钱还给个人账户的时候,是不需要交税的!


报销款,其实就是个人出差,或者采购办置公司用品,个人先垫付,随后在拿到发票后,可向公司申请报销,从公司账户转到私人账户。(金额无论大小,都不需要交税)。


三、投资款

公司账户转到你个人账户的是投资所得,也就是股权收益,同样是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还有很多情况都是类似的,综上所述,个人账户收款,其实必须是税后所得,也就是需要有完税证明,这笔钱是合法的,这样才可以个人自己随便用随便花!


合规宝财税


  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个人账户,经常会跟公司的公户发生往来。经常被记录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该科目在一年之后还有余额,税务部门会认为这是变相的向股东分配了股利,要求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管公司账上是否有未分配利润。所以,一般的情况就是公司法人或者股东的账户余额,在年底要平一次账。

  

  首先你得明确公司为什么要转给私人账户,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是两个独立的代表,即便是公司的股东也不能随便动用公司财产。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存在侥幸心理,公司的收入不入公账,走法人个人账户,以为可以节税,这是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

  从公司账户往个人账户打款作为取现,这样做账,从公司账和现金账上貌似没什么,但是有两个问题,银行对账单上体现的不是取现,而是转账,身为出纳人员,如果把公司账户上的资金转到自己账户上,这本身就是违规,一旦有检查等事情的话就更说不清了。

  

  其实不管对公账户支出多少,税收都是以收入来算的,私人账户如果仅仅是收钱,那么税对公账户是要交的。那么税什么时候交?在对公账户有收入进账的时候,就开始计算税收了,如果对公账户是给私人账户,付业务款项,那么私人需要给公司开发票,那么公司有发票,就可以抵税,私人是自己交税。

  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因为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的规定。还有就是支付给个人款的时候,一般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如果公账可以转私人账户,但是都要写清楚明细,什么款项。大数据时代银行系统和金税三期是有相互关系的。很难通过一笔简单的往来挂账去支付应付工资。对于其他应收款税务核查的力度也加大,审计也会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得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如果企业利用私人账户发全额工资,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视同“现金”支付工资形式记账,不存在逃税问题。但如果企业发放工资采用“二次工资”形式,即员工工资一部分是对公账户发放,一部分通过私人账户发放,这种情况可以基本断定是在逃税。

  如果企业采用“二次工资”,一般是为了“协助”员工少交个税,同时也是为了企业少交五险一金。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要多少25%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或查账且盈利情况下)。在明年开始的五险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而不是“代征”的新政策下,这种情形估计会更多。


呈正圆


交税或者不交税,要看资金的性质。

一、转到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私人账户

公司股东或者法人的个人账户,经常会跟公司的公户发生往来。经常被记录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该科目在一年之后还有余额,税务部门会认为这是变相的向股东分配了股利,要求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不管公司账上是否有未分配利润。所以,一般的情况就是公司法人或者股东的账户余额,在年底要平一次账。

二、转到交易对手的个人账户

如果这个私户的主人有公司,并且这次的资金流跟私户的主人平时的资金流不匹配,税务会认为该公司为了逃避税收,没有确认收入,从而用个人账户收款。很明显,逃税是要受到处罚的。

三、资金流较大,但只是正常的资金往来

这种情况是无需交税的,但既然是借款,肯定就会还款,不能总有来无往,那就不合理了。

总的来说,一个人账户资金流的大小,跟他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是相匹配的,如果很突兀的出现跟实际情况不符的现金流,肯定会引起关注的。毕竟,只要不销户,银行流水可以永远存在,到时候自己能解释清楚就行了。


简净轩语


对公账户与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

一方面牵扯到金融系统对现金管理的规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税务对逃税漏税的稽查。


从纳税角度,资金转账是用来验证有没有偷税漏税的辅助手段。要不要纳税,要看的是纳税人有没有发生税法规定的有纳税义务的行为。比如增值税纳税人有没有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服务;所得税纳税人有没有取得各项所得。


公司转账给私人账户金额很大,到底要不要纳税,最后要看这笔资金发生的原因。

1、如果是与工商个体户或者个人,发生业务交易,对方没有对公账户,又是不涉税项目,那工商个体户或个人就不涉及交税的问题。典型的是跟农户或农场采购农产品,给农户的付款一般都是直接转账,农户是不用交税的。


2、公司给员工发工资。 公司高管年薪很高几百万上千万的,属于大额转账,但现金管理办法中是认可这种业务的。公司高管收到的薪酬要交税,这属于工资薪酬所得,但公司会行驶代扣代缴义务,也就是说公司会先扣完税再发给高管,高管自己不需要再去交税的。


3、公司与个人的交易,但属于应税行为,那对方是要交税的。比如,公司请了私人顾问做咨询项目,项目总额几十万或上百万。如果有正规的合同,那业务就是真实的,公司给私人转账也完全没问题。私人这笔钱要不要交税呢?那自然是要交。公司不能只是赚钱,不入账,公司入账就需要个人开发票,个人开发票就会被税务机关要求交税。


4、公司给股东转账。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场景。如果转给股东的钱,是属于归还股东的欠款,那这笔钱,股东是不需要交税的。比如,公司成立的时候,因为经营需要,股东借给公司500万,作为运营资金,那后来公司有钱还了,就归还钱欠款。这是被允许的借贷业务,也不涉及税。

但这个业务若稍微换下,就有涉税风险。比如公司注册时,股东给公司500万的注册资金,作为开始阶段的运营资金。后续公司有钱了,股东想把钱拿回来。这种形式的转账,就会被视为分红,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以上罗列了一些常见的情况,如果这里的公司,是个人独资企业,对公账户与个人账户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只不过在纳税申报时要一并纳税。

总之,对公账户与私人账户之间的转账,还是需要谨慎。有些朋友的账号,可能还会帮别人转账,这其实也有风险。如果没有依据,被认定为个人所得,就可能会涉及要交个税。


康愉子


看是什么性质的付款而定:

1、如果是付分红款,则必须交税;

2、如果是归还借款,则不用交税,前提是之前有一笔借款相对应;

3、如果是提取备用金,则不用交税,但要把这笔支出对应的资金用途去向连同对应的发票做进公司的账目里面,记录资金的来龙去脉;

4、如果是把钱转入个人账户发奖金,则必须完税才视为合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