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有拥有1艘航母?

沙漏遗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的航母加起来数以百计,而现在有些国家花很大的精力才有一艘航母,而且多数还都是轻型的,甚至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现在的生产制造水平不如那个年代了,其实现在的工业制造水平肯定是高于那个时代了,至于为什么没有那么多航母了,个中原因也是很多,下面我说一些自己的一些理解。


现在世界上的航母数量和二战时差距很大,首先一个原因我觉得拿和平时期和战时比是一个原因,战争时期所有的资源都要用于作战,全国上下开足了马力造,肯定是会造出很多航母,现在如果让这些有能力造航母的国家开足马力建造航空母舰,可能数量未必能赶得上二战,但是差距就不会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么大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的航母和过去的航母不一样了,哪哪都不一样了,现在航母作为一个国家海军或者某支舰队的核心,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所有国家的舰队核心都是航空母舰,日本联合舰队多数就是战列舰,后面还用过轻巡洋舰,我们熟知的武藏号和大和号就曾做过联合舰队的旗舰。而且那时候还有护航航母,航母要给别人护航,从这两点足可以看出那时候的航母地位没现在的高,更没有现在的珍贵。


再有就是现在航空母舰更贵了,贵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船体更大了,现在一些国家一两万吨的航母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太小了,根本无法应对一场局部战争,而二战时期两万吨左右的航母好多好多。航空母舰的战斗力都体现在舰载机上,现在的舰载机造价也是相当昂贵,并需要配以一个庞大的编队,一支具有反舰、反潜、防空能力的驱护舰编队,一艘航母从设计建造到退役的花费简直是天价。


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很简单,只要船上有个大平板,基本就可以用了,很多护航航母和轻型航母都是其他作战舰艇和商船改过来的,现在的航母不行,需要的工艺水平更高。不说别的,就说那个大平板。二战时期日本零式战斗机的重量是一千六百八十公斤,时速是五百三十千米,而美国的大黄蜂空重是一万三千九百公斤,时速是一千八百千米,如果让现在的舰载机去二战时期的航母上着陆,那个大平板肯定漏了。

所以现在一艘航母需要倾注更多的力量,而航母的地位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现在造个百八十来艘航母,就护航编队的建造都能拖垮一个国家了,所以也就不需要像二战时期那么多了。


鍋盖頭司令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压根不是一回事。

二战结束以后,一些航母被保留下来,卖给一些相对落后国家。

这些国家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航母,曾经对这些航母进行过现代化改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战航母同现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机库和升降机必须全部改装。

二战的战机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战斗机,长度为9米。

今天的美军F14战斗机,长度为19米。

所以,整个航母的机库和升降机都必须大刀阔斧的改动,甚至要改变航母的基本结构。

第二,甲板必须更换。

二战时期都是螺旋桨飞机,起降对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战斗机都是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非常大。

所以现代航母的甲板必须由抗高温的特种钢制造。

这些特种钢即便是很发达的工业国家,未必能够制造出来。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炼技术、精密的焊接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各种高精材料的分选、严格的质量控制。

如果用二战时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喷气式战斗机,用不了几次甲板就报废了,机毁人亡。

第三,必须加装弹射器和拦阻索。

即便是全金属战机一般只有几吨重量,木质战机就更轻了。

而今天的喷气式战机动辄几十吨,想要携带大量弹药起飞必须使用弹射器和拦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弹射器不但被美国垄断,而且这玩意体积非常大,结构也比较复杂。

如果在二战航母上加装这玩意,等于要把航母重新设计。

拦阻索也是一样。拦阻索必须能够拦下几十吨的飞机,又不能损坏飞机,还要保证自身重复使用下的可靠性,拦阻系统必须有效缓冲飞机降落的巨大动能,又要有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加以控制。

第四,今天航母的电子设备是二战时期百倍。

今天的航母不单单是起降舰载机的平台,还需要装备大量电子设备,数量可能高达十几万台之多。

可以这么说,航母本身就是一个电子设备的载体平台。

而二战期间,航母也就是装备无线电等少数电子设备,根本无法相比。

第四,动力设备有很大区别。

二战时期的航母,比如美国约克城号已经很牛逼了,属于重型航母,标准排水量2万吨。

今天美国的福特号航母10万1600吨,大了5倍。

想要驱动这么大的航母,绝非二战的动力系统可以承受的。

今天大型航母很多都是核动力,或者是非常强劲的常规动力。

重型核动力反应堆的门槛更是高得吓人,跟核潜艇反应堆也完全不能通用。

总之,二战航母和今天航母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萨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多拥有161艘航母,航母从建造到下水也就几个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钱似的。可是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来越难造了吗?

事实上,不是航母的制造标准提高后,凑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适应世界战争形势发展需要。

先说说二战时期的航母,老黄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161艘航母中,由舰队航母38艘,护航航母123艘,看起来很大,其实总吨位只有300万吨。其中吨位在10200顿的卡萨布兰卡级航母,就有50艘,这明显是滥竽充数了。战斗力真的算得上强大到让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岛级航母,单艘吨位达到了6万吨。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航母,相当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装而成的护航航母,吨位小,防护能力差,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海上飞机起降平台,一旦遇上轰炸机空袭和潜艇偷袭,基本上就是有来无回。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二战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飞机击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一次性损失了4艘航母,而美国则损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几乎是在瞬间被轰炸机击沉了。当时日本海军三艘航母在10分钟之内被美国的俯冲式轰炸机炸毁击沉,剩余的飞龙号航母拼死反击,还击沉了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结果还是被围攻很快被击沉。飞龙号航母吨位达到了1.8万吨。

再看二战后最有名的马岛海战,阿根廷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轰炸机,则一次炸毁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与“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船两条英国巨船,无敌号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航母必须发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个移动的棺材。

另外要说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击沉了美国的战列舰亚利桑那号,满载排水量36500吨,其实丝毫不比航母差。随着亚利桑那号沉没的,还有战列舰上面1177美国大兵的阵亡。其中由945名美国大兵,在亚利桑那沉没的那一刻,还在舰体内。

再看我国最早的航母,张作霖东北军建造的“镇海”号,只有两架水上飞机。镇海号上面没有飞机跑道,因为造跑道实在太贵了。镇海号实际上就是一个飞机运输船,飞机下到海面在水上进行起飞。更为寒酸的是,这艘镇海号是用一艘商船改装而成,吨位只有2708吨,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军定远号,则有7500顿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现代航母在动力航速和航电系统上面的进步,更是让航母制造更加困难。

目前美国的主战的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动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马力的A3W反应堆,而最强的企业号航母,则有8座同样的核反应堆,总动力达到了260000马力。普通家用轿车的动力大约是100马力,美国最强的航母动力相当于2600辆轿车。

动力越强,让航母运行速度更快,核动力航母让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时,可以提供飞机起飞需要的甲板风,起飞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国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辽宁号,由苏联海军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而成。瓦良格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时候,完工率超过68%,但是要让他动起来并且配置战斗力,难度还是相当大。不过,在我国军工部门的努力下,瓦良格号搭载了4台453型蒸汽轮机8台增压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20万马力,在动力上已经和企业号达到同一水平,航速上达到了35节以上。

不过,辽宁号因为是第一艘航母,与美国航母的差距还有很大,比如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而我们的辽宁号满载排水量才5万吨,只有华盛顿号的一半。

即便是辽宁号这样的入门级航母,也不是随便一个国家能够建造的。

英国曾宣称,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正在建造航母,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自己、美国还有中国,这是对我们航母制造水平的肯定。

同样是发展中大国,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负责搞笑的。印度2017年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1986年从英国手中买下,花费了5000万英镑,自从买回来以后,基本没有出过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为买的时候这个航母就是即将退役的老寿星了,2017年退役时,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过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14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工。虽然宣称是自主品牌,其实是西方国家提供设计和原材料,自己组装完成。

当然印度还买过免费二手航母,修航母的冤枉钱花的就更多了。

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国家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即便找别人买了航母,也会陷入不会用的尴尬。比如泰国在1996年发大财,买了一艘英国制造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让泰国成为第二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吨多一点,速度只有26节。可就是这样一个航母,泰国技术保障能力太差,根本不会用,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于是这个航母成了泰国海军的吉祥物,成了全世界海军的笑柄。

航母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造一艘配不上自己身份或者根本不能用的航母,让别人看笑话吗?


历史知事


要说现在的航母建造和维护多费劲,别的不多赘述,就看下图。

这黑烟里的,是当今俄罗斯硕果仅存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2016年10月带领其航母战斗群,远赴东地中海,去叙利亚战场“反恐”,途径英吉利海峡的壮观场面。

很多网友戏称,这俄罗斯的大航母,别是烧劈柴的吧......

除了浓烟外,库兹涅佐夫号最出名的还在于其“用半年,修两年”的状态,往造船厂上“咣当”一停,就歇菜了,让骄傲的资源大国、军事强国俄罗斯,经常陷入无航母可用的窘态。

即便如此,俄罗斯军方还是很执着的缝缝补补再接着用,新航母短期内现身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然而,在七八十年前的二战时代,各国在资源、人力紧张的状态中,竟然能像“下饺子”一般呼啦啦的短期内造出几十艘航母。

比如,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十几年间,先后建造了25艘航母,要不是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格的禁运,搞出来的量肯定会更大。

再看财大气粗的美国,十来天就能攒出个航母,拉出打,都挺好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共拥有158艘航母。排第二的是英国,在纳粹的轮番轰炸下,也保持着91艘的数量。

其实,对比七八十年前的航母和现在的航母,名字虽然还是那个名字,但作战需求和功能定位早不是当年的“航母”所能比的了。

二战的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以夺取制空权的作战平台,在远离本土的条件下,能携带着战机从空中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就可以了。很多情形下,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型军舰,甚至货船经过改装,就能成功变身航母。

当时,出于作战需求的考虑,把货船和邮船改装航母的难度并不太大。二战中的舰载机,均为螺旋桨飞机,结构简单,速度低,满载起飞重量一般在4-6吨之间,仅相当于现代舰载机的1/5-1/4。因为机身的轻盈,速度还慢,滑行几十米就能起飞了,对起降条件要求很低,够长就行,不用太考虑什么弹射系统、助降系统、拦阻系统。

再看现在的舰载机,多为喷气式超音速战机,挂载导弹,结构复杂,重量大。像当今美国主推的F-35C(下图),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31.5吨,再加上战机超高的起降速度,先别说起飞成问题,这要降落在二战时期的任何一艘航母上,估计都得给砸残了。

更大的区别是,二战时期航母的甲板几乎都是木制的。此时的螺旋桨飞机发动机温度低,木制甲板能够减轻重量,保证航母的稳定性,也便于修理。

而现代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极大,这对航母甲板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抗高温,耐火特种钢制造。只有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一定资源的大国,才能在甲板的选材、冶炼技术、焊接技术方面达到特定的要求。

而且,在战时的非常态状况下,建造航母时也不会怎么考虑系统性的保养和维修,不像当今,一个航母舰队可能要配十几艘大小战舰,组成很正式的航母战斗群,还经常拉出来训练,这个成本自然会非常高了。

除了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的不断升级,对航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外,也跟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关。

二战叫做“世界大战”。全球各国都杀红了眼,生死存亡之际,日本、英国,甚至本土没受影响的美国都在大肆宣传爱国主义,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情此景下,各国的国家工业实力几乎全投入到了战争相关领域,军费甚至能占到全国GDP的多一半。

而战后,无论是苏联/俄罗斯,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参与的都是局部战争。出于国家发展的长远考虑,虽然也在一直大搞军备竞赛,但多强调要在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前提下,尽量减少军费比例。毕竟,和平时期,军费占比太高,国内国外,都不好怎么好交代。

加之,当今的航母,因为科技含量和人工费用的高涨,其造价、服役和维护费用越来越高。比如,美国的福特号航母造价150亿,预计服役期全部维护费用将超过2500亿。这要是弄个几十个养着,美国再财大气粗,也得耗的破了产。

总之,目前的信息化战争环境,对海上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航母愈发昂贵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二战时期的航母跟当今的航母比,虽然都叫这个名字,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二战时,美国拥有航空母舰158艘,日本拥有25艘,英国拥有91艘。到了今天美国有航空母舰12艘,中国有2艘,英国有3艘,其他国家也不多。

那么为什么科技水平越来越好,世界财富越来越多,而航空母舰的数量越来越少呢?


第一,今天的航空母舰与二战时的不同,二战时航母为了应战,很多是粗制滥造,而今天精益求精。

二战时的航母确实很多,全球加起来有好几百艘,但是有没有听说哪场战役是依靠航母打胜的呢?几乎没有,二战时所谓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舰艇强一点的高级舰艇,并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

今天的航母不同,今天的航母追求每个部件都是最先进的,从发动机,都外壳,都是经过专家反反复复实验,反反复复推算制造的。如果要是真的比起来,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世界各国也认识到了,粗制滥造的航母只能应急,是不可以真正保护国家安全的。


第二,航母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足以保护国家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先从原子弹的例子入手。原子弹也是一种国防杀手锏,可是为什么很多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数量达到一定后,就不再增加原子弹的数量了呢?

其实目前这些大国中任一一个国家的原子弹,足以毁灭半个地球,甚至整个地球,所以再增加原子弹的数量,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保家卫国的目的已经达到。

航空母舰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现在拥有12艘航空母舰,这12艘足够他在全球跑来跑去,他为什么还要花费经费,制造同等科技水平的航母呢?


第三,二战是战时,航母要上战场,如今和平年代,航母主要是威慑对方。

二战是特殊时期,为了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他们的航空母舰是要实实在在参与战争的,所以数量越多,也就越有优势。

可是现在不一样,如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年代,航母虽然是战舰,但是他的主要作用不是参与战争,而是威慑对手。

如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特殊时候还是很多的,而且在演习时,往往会亮出一些杀手锏,这就是为了威慑对手,来换取和平。今天的航母是很少参与战争的,但是如果将它停靠在一些特殊领域,那么敌人也会感到害怕。

航母是一种武器,但是并不一定就是战争的武器,和平年代它也可以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


斯幽说历史


举国之力拥有航母这个说法还是有点夸大了,只不过是航母的建造周期加长了而已,技术水平上升了罢了。

二战时期的航母确实很多,那会儿航母大国美国、英国、日本等,这都是海洋大国,他们玩航母玩的也早,那会儿呢,航母门槛其实也不算是很高,不少战列舰、货轮啥的都能改成航母,他这个难度也低。而现在的航母,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船体,还是舰载机,水平都上升很多档次,建造周期长也是很正常的。

比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福特号的龙骨是2009年安放,服役是2017年,肯尼迪号的龙骨安放是在2015年,预计服役时间是2023年,企业号的龙骨安放时间预计是2020年,而预计服役时间是2027年,这个周期比较长,技术上呢,问题不大,重点是这个需求方面。

提到需求呢,可以说下咱们的航母,以咱们为例,早年间国家穷,玩不起航母,而玩不起航母呢就要安安心心的进行防守,一门心思放在防御上面,发展打航母的武器。而近些年,国家富裕了,对外面有野心了,开始发展自己的航母了。以前没有,是因为没需求,现在开始造航母了,是需求来了,国家战略方向变了。而你开始发展航母,你就要有开端,你就要从图纸开始,到各种材料,你想摸到这个门槛,还需要些时日,这个周期他就是比较长的了。

而你再看美国,二战时期他下水一百多艘航母,那会儿他要干嘛?打仗,而且是海战,和德国日本打,他对于航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那会儿他就倾举国之力造航母,一口气一百多艘就出来了,一个星期一艘。而现在呢,是和平年代,美国11艘航母就已经傲世全球了,他对于航母的需求量远远降低了。

和平年代,你一口气造一堆航母有啥用呢?这东西不能下崽,就算放那里,他也是要花钱的,而等时间长了,要更新换代了,又得造一批,这叫浪费,而不是有备无患。玩了命造航母,一口气造出来那么多,没意义。造一百五十艘航母,你得有能造一百五十艘航母用的工厂机床资金,不打仗的话,你要这么多有啥用?对于美国来说,尼米兹级他有五六艘就够用了,他有十艘叫有备无患,他有一百艘叫浪费。

所有武器,在和平年代,需求量就是低,如果开战了,美国现在要是跨海和日本打起来了,美国是不也得立马造航母?到时候,那些军火商敢拖工么?美国政府投入是不是也会加大?而且国家面临战争,军火商好意思赚美国钱么?和平年代,美国可以哄着军火商,等真到打大仗了,都得服从。投入加大,规模加大,效率是不就上来了,速度是不也上来了?到时候随随便便拿出几十艘来,也不是问题的,现在建造的少,建造的慢,仅仅是需求量低。

军队这个东西呢,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多,代表实力越强,你得有足够的实力去维持你这个军队,而且多了也没意义,到时候用不上,他就是个负担。一战结束,二战结束,对于很多老兵而言,他们面临的结局是退役,一战时期美国派出多少部队?二战之前美国就二三十万部队,他的军队早就在一战结束的时候解散了。


军武文斋


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有拥有1艘航母?


众所周知,航母作为现代海上最大的作战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海军,乃至整个国家军队战斗力的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二战时期,美国就曾拥有航空母舰158艘,英国拥有91艘,可以说当时各国众多的航母,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令人奇怪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到了实现现代化的今天,好多国家需要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 艘航母,那么为什么科技水平越来越好,世界财富越来越多,而航空母舰的数量越来越少呢?

小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航母也得到了更新换代,现在的航母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航母了,所运用的科技、材质等,还有后期的维护、养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二战时期的航母是为了应急应战,粗制滥造改装而成,而今天的航母却是精益求精,海中之王。二战时的航母确实很多,全球加起来有好几百艘,但是有没有听说哪场战役是依靠航母打胜的。二战时所谓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舰艇强一点的高级舰艇,并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当时的航母结构十分简单原始,放到今天其复杂程度不会高过民用远洋散装货轮。几乎就是军规舰体上堆上机库和飞行甲板就能送出去打仗了。二战中,除了个别航母是专门做的军事航母以外,其他大部分航母都是用商船、战列舰、巡洋舰改装的,最快的改装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左右。正规舰队航母稍微复杂一点,考虑装甲布局、油路线路、损管抗沉。不过放到今天,几乎达不到现代大型海军舰艇的入门级别。

而今天的航母则是每个部件都是最先进的,从发动机到外壳,都是经过专家反复实验,反复推算制造的。但就说今天航母弹射器一项,复杂程度就足以让当时的航母工程相形见绌。如果要是真的比起来,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二是因为二战时期的航母是要上战场打仗用的,而今天和平年代的航母则是起到威慑作用的。二战是特殊时期,各国为了国家存亡,取得最终的胜利,他们的航空母舰是要实实在在参与战争的,所以数量越多,也就越有优势。但是现在不一样,如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年代,航母虽然是战舰,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参与战争,而是作为杀手锏威慑对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

三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随着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的不断升级,对航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纵观航空母舰发展的整个历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初期改装的航空母舰被称为第一代航空母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让飞机直接从军舰上起飞和降落。第二代航空母舰由于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适应搭载作战飞机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因此1922年到1945年间建造的航空母舰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很多不足,被称为第二代航空母舰,是在二战中大量生产的,其主要作用是搭载作战飞机。二战后建造的现代航母则为第三代航空母舰。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均为螺旋桨飞机,结构简单,速度低,满载起飞重量一般在4-6吨之间,仅相当于现代舰载机的1/5-1/4。因为机身的轻盈,速度还慢,滑行几十米就能起飞了,对起降条件要求很低,够长就行,不用太考虑什么弹射系统、助降系统、拦阻系统。而现在的舰载机,多为喷气式超音速战机,挂载导弹,结构复杂,重量大。像当今美国主推的F-35C,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1.5吨,再加上战机超高的起降速度,即便不说起飞成的问题,但就是降落在二战时期的任何一艘航母上,估计都得给砸残了。更大的区别是,二战时期航母的甲板几乎都是木制的。此时的螺旋桨飞机尾焰温度低,而木制甲板能够减轻重量,保证航母的稳定性,也便于修理。而现代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极大,这对航母甲板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抗高温,耐火特种钢制造。只有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一定资源的大国,才能在甲板的选材、冶炼技术、焊接技术方面达到特定的要求。

四是因为二战时期各国为了维护主权,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制造航母,而今天各国制造航母则是为了震慑,因而并没有投入太大国力。在二战时期,各国都杀红了眼,生死存亡之际,国内民众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代价制造航母进行战争。可以说,各国的国家工业实力几乎全投入到了战争相关领域。而今天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还是中东富裕的小国,出于国家发展的长远考虑,虽然也在一直大搞军备竞赛,但更多强调是在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前提下,尽量减少军费比例。加之,当今的航母,因为科技含量和人工费用的高涨,其造价、服役和维护费用越来越高。即便再财大气粗的国家,也养不起太多的航母。而二战时期的航母,由于参与战争,大部分被打残毁坏弃之不用,不用再维护养护。 所以现代航母系统的价格绝非一般国家扛得起的。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小编认为,今天的航母已经是二战时期的航母不可相比的,虽然名字相同,但设计、构造、材质、作用、硬件都是远远高于二战时的航母的,这也是今天的国家为什么以举国之力才能拥有的原因。


葛大小姐


估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饱受没有航母之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其实就是一支绿水海军,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只能活跃于近海,无法实现真正的蓝水海军之梦。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之后,中国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中国拥有航母过程之艰辛,之曲折,一本书都难以述尽。

中国的辽宁号航母

然而,喜欢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短短4年的时间内,美国共建造航空母舰高达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数量之多,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就连二战时期的列强“吊车尾”日本,都曾先后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为什么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能够实现航母“下饺子”,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却依然如此艰难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极为困难。无论二战时期还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国家都没有几个。对比二战时期和今天世界各国列强,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难。

中国航空母舰

二战时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强,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几乎都具备或已经造过航空母舰。然而,21世纪的今天,实际拥有航母或能够制造航母的国家依然是这些,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仍然不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难度。而且,大多数能够建造航母的欧洲国家,实际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对真正的国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母,依然无能为力。

其次,二战时期的航母与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都叫航空母舰,虽然都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但是,二战时期对于航母的技术要求和今天已经截然不同,技术难度自然也天差地别。

二战时期美军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强,功能最复杂、也最庞大的武器,航空母舰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也几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军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战时期的航母,由于当时的飞机并非喷气式飞机,对于航母的要求并不高。当时各国的航母,包括美国的155艘航母,大多数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术难度与今天有天壤之别。

北洋军阀时期,就连张作霖的东北海军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舰毫无意义,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过是精确制导武器的靶子而已。

美军航母

最后,中国追求的,从始至终都是使用自己的能力,真正完全掌握航母的研发、建造,并最终形成战斗力。而从无到有拥有建设现代化的航母的体系,无疑是最难的,也必须需要举国之力。

实际上,如果不追求独立自主拥有航母,哪怕是今天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泰国就拥有一艘小型航母,我们的近邻,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印度,甚至拥有不止一艘航母。

然而,这些买来的航空母舰实际上对于国家及军队的实力并没有根本上的提升。平常训练还好,一旦遭遇战争,后勤、保养、武器等一系列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成为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外部原因被人卡脖子,这自然不可能为中国所容忍。

印度航母

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从始至终的警惕和打压,中国想获得外部帮助一直极为艰难。早已被拆成空壳的瓦良格号,进入中国都几经波折。许多建造航母过程中西方成熟的商品和技术,中国却连购买的资格都没有,一切只能从头再来,重新研发。而这,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航母建造的难度。


鸢飞九天2018


其实不光是航母,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也很多,现在一艘都没有,二战时期的巡洋舰也很多,造的也很快,现在也很少,而且造的也慢,二战时期一些海军强国能有几百艘驱逐舰,现在几十艘就算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海军的舰艇数量减少,总吨位下降,研发生产周期变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首先当然是技术的要求不同了,二战时期的军舰比现在简陋太多,就拿航母为例,二战时期是可以把一艘巡洋舰改造为一艘航母的,而且二战时期还有很多用商船船体制造的护航航母,和现在的专业航母是决然不同的。过去的航母,甲板都是橡木制造的,舰桥简陋到可有可无,甚至舰体都不是全封闭的,舰载机也非常简单,就是最传统的轻型螺旋桨飞机。

而现在呢?现在的航母要搭载的是全重30吨的重型舰载机,需要使用弹射器,需要设置较大的舰桥布置大量的电子设备和雷达,军舰内部还要设置弹药升降机、大型垂直升降机,还要对飞行甲板的材料和舰体的材料精挑细选,生产工艺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学科更加广泛,可以这么说,研制一艘航母,需要动用全国上下所有的军事院校、科研中心、工业企业,这毫不夸张。

还有一个原因也造成了二战的航母偏多,那就是二战爆发后各国感受到巨大的战争压力,全部国力朝着军事集中,工业产能全部转化为战争机器,以美国为例,在二战爆发的时候,也无非才不到10艘航母,但是二战打了几年之后就有几十艘了,急速的扩张,就是为了打赢这次大战。我们现在世界大国之间比较和平,假如爆发什么全球性大战,到那个时候,估计工业产能全开的话,部分大国一年生产个10艘航母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海事先锋


如果说现代航空母舰是法拉利的话,那么二战航母顶多就是个“三蹦子”,二者技术水平已经出现了几代质的变化。可以这么说:二战航空母舰和现代航空母舰除了名字上一样之外其他的全都已经天翻地覆。下图为二战时日本联合舰队“山汐丸”号护航航空母舰,他在改造前是运输船,改造时加装一个107米长的飞行甲板,但是没有机库

其实二战大部分航空母舰都是上面提到的“山汐丸”那样的护航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直接用商船改造或者用商船的底子建造,建造起来简单高效。但是这些护航航空母舰本身吨位小(有的不足1万吨)、航速慢(20节左右),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有的连轻型航空母舰都达不到,只能算作“飞机运输船”。而二战的正规舰队级航空母舰虽然整体比护航航空母舰水平要高很多, 但3-4万吨就已经是大型舰队级航空母舰,而现在动辄6万吨以上,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甚至达到10万吨。

二战后各国开始进入喷气式舰载机时代,舰载机的速度和重量有急剧的升高,这就对航空母舰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体积、更重的质量、更快的速度使得那些没有弹射器(早期火药弹射器)和木质甲板的航空母舰迅速被淘汰,为了搭载更多的大型喷气机,航空母舰吨位越来越大,蒸汽弹射器和斜角甲板也取代以前的火药弹射器和全直通甲板成为大型航空母舰的标准配置,建造难度和技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下图为“埃塞克斯”级和“尼米兹”级

而航空母舰吨位的增大又带来动力系统的压力,原先“埃塞克斯”级15万马力的输出动力就可以达到33节的航速,而现在28万马力只能驱动9万吨的航空母舰到31节航速,这还需要大功率蒸汽轮机系统的支持。而燃气轮机又成为中小型航空母舰的主流动力配置,但是燃气轮机技术等级要求太高,世界上能大规模生产舰用燃气轮机的国家只有中美英三国。如果是10万吨以上那么还需要上核动力系统,核动力对于10万吨的航母来说不是唯一选择,但这是最优选择。下图为CVN-65“企业”号使用的A2W型核反应堆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一些航空母舰本身的技术要求之外,舰载机、雷达、火控、战斗群组成都是现代航空母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能力生产三代机的国家目前不超过10个,有能力生产舰载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法。而航空工业就足够一个国家倾尽全力去发展个几十年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二战的舰载机都是活塞星形发动机,技术难度比现代涡轮风扇发动机要小的多。下图为二战时期的F4U舰载机和80年代的F-14重型战斗机,前者最大起飞重量6.6吨,后者34吨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平时和战时体制问题。1943-1945年美国军费占GDP的比重都超过37%,占财政支出更是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在战时,经济是服务于战争的。而现在美国的国防预算占GDP的4%左右,中国的更是只有1.5%,和平体制注定一个国家不可能以军事发展为主,有限的国防预算使得现代航母不可能向二战那样疯狂“下饺子”。如果有一天战事爆发,那么航空母舰的发展肯定比平时要快。但是技术等级的提高不会像二战那样爆上百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