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茔园,湖北省武汉明楚王墓

明楚王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镇龙泉山。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九位楚藩王的陵寝。 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56年,龙泉山明楚王墓群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茔园,湖北省武汉明楚王墓


据《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

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茔园,湖北省武汉明楚王墓

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朱桢死后为昭王,朱桢之后共有八代九王相袭,延袭至明末。明末张献忠攻克武昌,茔区遭严重破坏。清中叶后,当地朱姓乡民对茔区内的部分建筑进行了修葺。

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茔园,湖北省武汉明楚王墓


九座楚王陵均葬在天马峰与玉屏峰形成的山坳间。昭、宪二茔园在天马峰南麓,庄、愍、恭、靖、端、贺、康七茔园在玉屏峰北麓。九座茔园的总体布局和建筑依据明代王陵的规制,建有内外垣、御道、中央神道、碑亭、金水桥和享殿等建筑。昭园为朱桢墓地,占地约11.3万平方米,茔园南北长353.3米,东西宽321.4米,设5门。碑亭内立有正统十二年(1447)的石碑,通高7米,螭首篆铭“楚昭王碑”4字,碑文30行1265字,记朱桢生平。1990年发掘地宫。

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茔园,湖北省武汉明楚王墓


从明代楚王朱桢开始,龙泉山成为从明初至明末楚王八代共九王的茔园,它贯穿明代始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明代藩王葬制,为明代的藩王体制、皇家的丧葬制度及明代武汉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世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