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黄芪泡水,量大有坏处吗?

zzchagle


哪里那么多阴虚,有阴虚也要有阳药,阳足阴自回,也就是脾胃好了,吃了东西能吸收,自然什么都好了


大青龙汤


张医生为你解答:黄芪泡水的注意事项。

黄芪泡水喝,量大肯定有坏处,而且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用黄芪泡水喝。关于黄芪泡水的注意事项,你该了解一下。

首先,黄芪是常用的补气类中药,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对脾虚、气虚、表虚的人群,用之最为适宜。假如你容易伤风感冒、容易出汗、经常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但用量不要太大,一般10~15克足矣。

可取黄芪10g,放置于水杯中,加300~500ml沸水加盖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随喝随加水,每日更换一次黄芪饮片即可。虽然“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到了120g之多,但那是特殊疾病、特殊用药,对日常调理来讲,量大容易生燥、生热、动血。

另外,黄芪泡水,不是任何人都适合饮用的。鉴于现在人们生活习惯以及作息规律的改变,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虚(阴虚同样会出汗),而阴虚的人如果用黄芪泡水喝,那会适得其反,黄芪味甘性微温,阴虚者服用会助生内热、伤阴动血,另外,体内有湿有热者,喝黄芪水也会使湿热之邪留滞体内!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e医路同行


由于黄芪功效甚多,补气升阳为主,又兼具众多功效,因而被世人追捧,但有很多人反应长期或大量喝黄芪会上火,这也是不明原因之人从此弃黄芪而远之的原因,那么黄芪泡水喝,量大到底有坏处吗?哪些人适合喝呢?

黄芪功效

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除了补气升阳之外,还具有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可应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肺气虚弱、咳喘气短,表虚自汗,气血两虚,半身不遂,痈疽难溃等临床症状。

黄芪副作用

中药讲究辩证施药,黄芪性温,若用到阴虚火旺或内热亢盛之人,甚至一些正常人,都有可能会出现上火的表现,比如心烦、口腔溃疡、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这是目前黄芪发现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阴虚火旺者常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由于瘦人多火,因此身体干瘦之人少食黄芪为宜。黄芪具有固表止汗作用,多数感冒(风寒、风热、阴虚)患者不宜服用黄芪。

结合现代药典,黄芪安全、稳妥、有效的煎服剂量为9-30g,结合患者病情轻重可适当加减黄芪剂量。

黄芪虽然不能用于部分感冒患者,但黄芪可以预防感冒,若非阴虚或内热之人,尤其是疫情期间,可每天服用黄芪15g泡水喝以增强免疫力,若正常人服用期间出现上火,立即减量至9g或停用。


男科王传航教授


老姬杂谈有说,他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是气虚导致的头晕,病程致长,病症较重,因病人家属要求速效,故而,一剂药之中黄芪的用量达300克。用后,当天出现了严重的腹泻情况,病人自述上厕所都来不及,但身体没有其他的不适。第一天腹泻10余次,第二天腹泻5、6次,第三天基本无腹泻,用药三天之后,头晕消失。

这里有个问题,用大剂量黄芪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腹泻现象?

有是证,用是药,病人是气虚所致,用黄芪补气为正治,但黄芪药材为根,大剂量应用之后,沉重下达,健脾而利腹部之湿,由于剂量过大,故而,腹泻严重。湿邪渐少,所以,腹泻次数减少。治病求本,气虚得补,头晕之证自然得消。

黄芪,甘味入脾,能补脾气,提高脾功能;秋季釆挖可入肺,所以,黄芪能助肺排浊;黄芪药材为用根,能治疗下部病证,但是,黄芪质轻,有上浮之性,故有升提之功。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有湿之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土药坊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的草本植物,它的根比较肥厚,而且呈木质,分枝比较多,具有药用价值。其实,黄芪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代医书中的重要药物,也是一味比较贵重的中药,近些年来它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黄芪的根入药后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强心的作用,因此对于身体有气虚、脾虚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凡是用药都应该有相应的适用症,它毕竟是一种药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于喝黄芪水的。

我们常讲是药三分毒,其实这是一个中国老话,说的就是中医中药的相关副作用。黄芪本身也有自己的副作用,特别是用量过大以后可能会引起过度的补益,对于人体反而是不利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本身阳气就比较旺盛的人来说,喝大量的黄芪水,过度补充阳气无异于火上浇油,反而会损害健康,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