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上世紀一部《少林寺》席捲中國大陸,票房不可思議獲得一億多,人們對少林寺的喜愛和好奇徹底被激發起來,功夫小子李連杰和少林功夫從此被人們熟知,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物資匱乏,電影《少林寺》成為一刷而刷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李連杰完美展現了少林武功,多少人曾因看完電影就想去少林學武功。

少林寺本是一個寺廟,是一個佛教福祉,但少林寺成為人們心中最偉大的寺廟不是因為它的佛學,而是聞名世界的少林功夫。佛祖本應該是以慈悲為懷,悲憫眾生,與武功這種暴力行為扯不上關係。但歷史告訴我們,少林寺與少林功夫如影隨形,緊密聯繫。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少林寺發展到現在一樣離不開少林功夫,可謂是以武立世。現在你想學習少林功夫就可以學習,不想以前那樣艱難,如今只要交完學費就可以學習,但學費一萬多一年,真的不低。功夫的魅力不僅僅對於國人來說,外國人也是非常向往,不少外國人專門來中國學習“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之中少林功夫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天下功夫出少 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不是虛名,少林武術已經是少林寺的形象符號。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少林寺自建立以來就離不開武功。孝文帝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立少林寺,據說跋陀的弟子“僧稠”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僧人,也就是我們平日裡所說的少林武僧。南朝梁初慧皎編著的《高僧傳》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跋陀在市井之中看到12 歲的慧光在反踢毽子,連踢 500 下不帶喘氣,跋陀非常驚訝於他的表現,最後把慧光帶回寺廟收為弟子。這個故事似乎無關少林武功的事,畢竟會踢毽子不一定會武功,現在小學裡踢毽子比賽比慧光厲害的不在少數,但這個故事說明了跋陀不抗拒功夫,因此功夫就有了在少林發展最基本的條件。

少林寺第二代掌門人稠禪法師是著名的武術高手,同時也是“高齊河北,獨盛僧稠”的佛學大師,手稠禪法師對佛學和武功都有自己的感悟,把佛學和武功融合在一起,稱得上少林禪武合一第一人。少林僧人學武還與少林寺周圍的環境有關,少林寺建立在深山老林之中,經常有猛獸出沒,為了安全著想,僧人們只好鍛鍊身體,與猛獸和有害的花花草草對抗。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可見早期的少林寺僧人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與武術有關,少林武術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明朗,為後來的少林武術奠定了基礎。

在少林寺中有一個特殊群體被稱為武僧,武僧的出現就是少林功夫的具體表現,少林武術與當時的朝廷緊密聯繫在一起。

武僧顧名思義就是會武功的僧人,建於 1548 年的“敕賜大少林禪寺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友公三奇和尚壽塔”,塔銘寫有: “正德年間蒙欽取宣調,鎮守山陝等地布政使,御封都提調總兵,統任雲南烈兵扣官”。這是歷史上最早有明文記載的武僧。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從塔銘上可以看出少林寺的僧人似乎不像我們心中的僧人一樣,僧人是六根清淨、不問世事,只管吃齋唸佛、打坐,事實上少林寺的僧人與朝廷的聯繫非常緊密。

孝文帝建立少林寺,也就是說少林寺一開始是皇家的寺院;電影《少林寺》就是根據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改編而來;明朝時少林僧兵抗倭。少林寺沒有脫離世俗,而它與世俗聯繫的介質就是武功,通過武僧來維護自己認為的正義,不斷提升在民間的威望和地位。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十三棍僧救唐王”事件後,李世民非常感激少林寺的所作所為,因此對少林寺進行嘉賞“供養優賞,理殊恆數”,少林寺在唐代獲得較高的地位,在唐代滅佛中少林寺也因此躲過一劫。明代僧兵抗倭是一種對“十三棍僧救唐王”精神的繼承,少林武僧用鮮血伸張正義、保家衛國,進一步深化了“以武立世”的觀念。

作為一個寺廟,少林寺為何以武立世?

不僅僅僧人會武功,佛陀的左右也會武功。如佛教中的“四大天王”身穿甲冑,面目凶神, 手持標誌性武器,面貌極其凶煞,他們武功高強、法力無邊,是妖魔鬼怪的剋星。武功並不與僧人的慈悲相矛盾,萬物皆有兩面性,武功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僧人的武功是用來匡扶正義。

少林寺以武立世是因為武功在少林寺的發展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少林寺的歷史和少林武功緊密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