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如今的社會,同學聚會是最無聊的”,對此你怎麼看?為什麼?

合肥寶迅


十年前我們同學聚會,一個女同學高中一畢業就結婚了,家中非常困難人長的也醜,參加聚會的16個同學每人贊助了500元至1000元的現金,本人感覺這種聚會接地氣。


手機用戶玄智


我個人觀點,參加同學聚會是一生不會感到遺憾但會後悔的事。我是七七級高中畢業,今年虛歲60。那時一級四個班,每班70人左右,年齡相差在1一3歲的也有,每班有十多個女生。七七級同學運氣差,上小學逢"文革"開始,高中畢業"文革"結束動亂停止,當年恢復高考。這屆學生的感情主要是在勞動和艱苦的生活中產生的。那時是兩年制,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兩年一幌而過,沒學到多少知識,能相處和自已喜歡的同學就身邊那麼幾個,大多數只是認識的熟人。其它班的只是眼熟而已,碰見了可打招呼或不打招呼了也行但互不介意。畢業至今已四十多年了,相遇的只是少數。從一個青年到有了兒女孫子且滿頭白髮的老人,真是天大的變化。世上有了聚會熱,有錢有臉的熱心同學開始組織籌劃,通過各種方式發送通知,聚會應到四個班280人,實到80餘人,在全國各地上班或打工的不少,沒來可理解,但也有空閒時間不參加的。雖然聚會地點在母校,但農民身份的同學參加的很少。從這點上我感到很遺憾很悲哀。是他她們不願見老同學嗎?不是,我反覆想,是自尊心阻擋了他。所以,這多年社會上演"聚會潮"而愈演愈烈,同學聚、戰友聚、知青聚、延伸到大學、中學、初中、甚至還有小學同學聚會。我認為不要盲目組織聚會,否則結果就是失敗。這也驗證了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謂的同學一場只是知己知彼的那幾個人而已。


手機用戶61272972076


同學不同道,天堂和地獄,只有共同的過去,沒有共同的未來,是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我參了同學聚會,得出規律是:第一年熱,第二年冷,第三年就沒人吭。最後才知道,有錢的和當官的,有錢的和有錢的。初戀的對象。都偷偷私下來往了。約會了。窮人慢慢又從原點回到原點了。


悠悠歲月AY


我不參加同學聚會。從學校畢業出來到今天42年過去,從未參加過。1982年班上搞了一次聚會,我失之交臂。後來聽劉忠同學反應不好,他說同學間在一起相互攀,沒意思!因為我對這個很討厭,所以後來的班上聚會我就再也沒有熱眼興趣過。後來的10年,20年,30年這三次班上的大聚會我都藉故推掉了。(五年小聚不算。)對此,同學有議論。我不聞不問。無非就是說我擺架子清高。對這種變了味的同學聚會我嗤之以鼻。50多個同學現在已經分成了369等,七八個小聚子。(就是話能夠說到一起的小派性。)他們哪裡是在真正聚會?純粹是在作派,演戲。演自己的老公怎麼賺錢,自己又怎麼怎麼地,小孩怎麼高職,小家日子怎麼過得羨慕,甚至還奢華。相互攀比,比得唾沫橫飛,笑的臉型都醜變了形。他們裡面的有個別人在學校裡面讀書就是這個樣子。幾十年過去了一點都沒有改。傳到我耳朵裡面的這些情況,我不參與去聽,我都能知道個大概。按理說我們班上這樣的聚會我是應該參加的。不像現在的學生,小學,中學,大學,一個讀書轉折點就迎來一茬新的同學,為以後的左一茬同學右一茬聚會,買下了忙的不亦樂乎的伏筆。好在我是一個堅信人生走自己的路,不在平別人講話,議論的人,所以沒有參加這樣的同學聚會,還心安理得慶幸自己"鬧中取靜″,“濁中擇潔”。 我沒有參加,有同學在後面就議論說:"你還別說吶,我們班上50多個同學裡,就數易小利和劉祥英他倆的兒子最有出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畢業生,現在在瑞典搞科研,不管是從家庭狀況還是從家庭經濟來講,都不比我們哪個過得差。"我對傳話給我的人還是沉默的笑一笑。什麼也不好說,說什麼也不好。最後只能這樣說:大家都過的不錯,現在。這的確是我的真心話。抬頭看看中國,舉目哪個家庭,唧個年輕人,現在過得不好呢?國泰民安,國強民靜。體現在,人民安穩生活,上班的上班,家務的家務,爾後的時間跳跳舞,打打牌,搓搓麻將,釣釣魚,散散步……一片祥和的盛世畫卷。不參加同學那樣乏味的聚會,我有1000條理由。我和我的老婆是同班同學。都是從1968年的冬秋天,讀到1977年的酷暑畢業的。我沒有參加,她也沒有參加。1983年她參加了一次。當時她被同學叫去參加的時候,激動的都流出了眼淚。心裡想畢業五年了,這麼久沒有看全同學,好不容易參加應該是一次很高興的事情啊!那誠想參加了以後令她不快。她才知道昔日的同學那那份淳樸純潔已經蒙上了歲月的垢塵。對此她寒了心,以後的同學聚會,她已經沒了預期的興趣。這也就是我不想參加同學聚會的深刻原因。對今後的同學再聚會我做了徹底的拜拜。堅定地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


易小利天下吉祥


看了這個議題,感覺有點意思。好多人都來吐槽,褒貶不一。忍不住,我也順便吐槽吐槽。我是八九屆的高中畢業的,那時學校資源短缺。三四個鄉鎮,才有一所有高中班,而且只兩個班級。高一不分班,高二分文理班。三四個鄉鎮,十幾萬人,只選出了一百多個高中生,千里挑一。在芸芸眾學子中,不是王者,也是王者了。那時大學的資源更有限了,一百多高中學子,走進大學校門的也就一二十人。百分之八十的還是要面對現實。畢業二十年聚會,三十年聚會,我們都辦過。同學初見面,也是熱情高漲,無比激動。激動過後,便是你一夥,他一夥。各自找各自的同志,訴說離別的思念,和生活的煩瑣。當年考上大學的,也不見得比落榜的過得好。沒考上的,也不見得低人一等。心裡不平衡,只是各自心裡在作怪。沒人羨慕你,也沒人嘲笑你。人家不和你比,但你不能不和別人比。因為人生在世,沒有攀比,就沒有進步。良性競爭,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論你今天身處任何崗位,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停的充實自我,你才能立足於不敗之地。雖不能成為人上人,但也絕不能自暴自棄的輪為人下人。所以今天,我們都在拼命的努力,活出個樣子來,不為光給別人看,更要給自巳看。這才做人的秉性。天行健,男兒當自強不息!加油,加油,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弄潮人。


冬日暖陽415


我也聚過,現在想想的確感覺不出有什麼必要。不過我們的聚會還是相當成功的,考慮也很周到,沒有實行AA制,以為三十年沒有見面的女生,我盡然從後面喊出她的名字,每一位同學我都能叫出名字,多數都是三十年沒有見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大家都不主動問各自的具體情況,自我介紹除外。就這樣我仍然認為沒有必要。


痴呆11


同學聚會就是喧耀的小舞臺:女生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男生們打扮得油頭粉面;一個個像電影明星似的,女的扭著水蛇腰,一開口像林志玲的嗲聲嗲氣,讓人一聽做作;而男的一坐下來,帶有車標鑰匙往桌上一放,囗袋裡挖出極品煙甩手就發,一副大款樣;混得差的男同學坐在邊上,也沒人搭理,2——3人竊竊私語……20年前有人通知我參加了一次,當時擺地攤賣化妝品的兄弟勸我不要去,沒意思;2年前有人通知他去參加同學聚會,卻沒有人通知我,讓他轉告我,我問他去不去,他說2o年未見到同學了,去看看,我啞然失笑:”他現在是老闆了,從擺地攤的變成了老闆,當然要去看看……”可我現在是一個輔警,不好意思,社會就是很現實,同學會也變味了……


一個老男人7o


當今社會,同學聚會是最快樂的事情之一。誰沒有過青春年少?誰沒有過美麗風華?同學的感情那麼純,那麼真,多年後若能相聚,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我的大學同學每5年聚一次,中小學同學每10年聚一次。每次都覺得很開心、很激動、很值得回味!


天意191242145


5.6年前,我們有好多同學經常聚會,喝酒,吹牛,相約遊玩等等,這樣耍了兩三年,越來越沒意思了,已經好長時間不聚會了。我們同學之間倒不是說互相攀比有錢那種類型,其實大家小時候都是鄰村附近的,也好多年沒見面了,見面大家非常開心,特別喜歡聊以前在一起讀書時調皮搗蛋的陳芝麻爛穀子,有時候喝酒了也打打牌,其中有些同學愛東挪西借,差些小錢,也不還。別人又不好問,問了又不還。有些同學總是常年吃飄,難免別人有意見。就這樣慢慢散了,不在聚會,只有哪家家裡有紅白喜事才一起去。我們倒沒覺得同學聚會有什麼無聊,畢竟那份友誼不容易淡化,感情始終存在,不經常聚會,幾年聚一次還是很好的。

30多年前的同學照,你們有嗎?



竹鄉四哥


初、高中同學大多家鄉在一起,還有所聯繫。大學同學畢業後天各一方,再也沒見過。九八年大學同學聚會,去了,二十年的因事沒去。三十年的不願去。時間久了,也沒什麼可談的了,連人都認不出了。至於講攀比問題,自然少不了,我倒理解,反正吧,比上不足比下有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