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金庸筆下生不逢時的4大高手,個個經歷堪比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金庸筆下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基本都是有歷史背景設定的,從時代跨度來看,金老筆下的武林故事是囊括了《越女劍》故事發生的春秋時期至《鹿鼎記》的清朝康熙年間,當然,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時代空白,比如戰國至唐朝的故事幾乎就沒有寫過。可金庸故事雖是囊括瞭如此長的時間,單論每一本作品的正篇故事幾乎都是發生在短短几年之內,所以登場角色的年齡跨度不會太大,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有些人登場的時候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而有些角色登場的時候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甚至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本文就聊一聊金庸筆下那些生不逢時的角色,他們經歷不輸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金庸筆下生不逢時的4大高手,個個經歷堪比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獨孤求敗劇照)


本文要提到的這四個角色其實主要分佈在兩個時代,首先聊聊時代較為靠前的這兩位,他們所處的時代根據書中的線索來看應該是在《天龍八部》故事結束之後到《射鵰英雄傳》故事發生之前。

第一位要提到的便是“劍魔”獨孤求敗,關於這個角色,金庸獨孤求敗埋骨處前的石碑留下了一段話,原著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即沒有交代獨孤求敗一身武功從何而來,也沒交代他具體擊敗過誰,可一位頂尖劍客的形象卻是躍然於紙上。

獨孤求敗的經歷絕對配得上一個“主角”的位置,因為即便是金庸筆下的主角,也極少有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最接近這一評價的蕭峰其實也要遜色於少林掃地僧一檔,而獨孤求敗卻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卻只能活在回憶中,連個正式登場的機會都沒有,著實是悲哀。

同樣活躍於這個時代的人還有一位,即是那《九陰真經》的創作者,北宋大內文官黃裳,而黃裳創出《九陰真經》這本武學寶典卻沒能得到戲份,著實不應該,事實上放眼金庸全書,自創武功的主角也就楊過一位,也遠不及黃裳所創的武功。

金庸筆下生不逢時的4大高手,個個經歷堪比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九陰真經劇照)

黃裳是因為奉朝廷之名征討明教,結果惹來江湖群雄報復接著躲藏了幾十年,悟出一身神功卻無處發揮才創出《九陰真經》,就黃裳前半輩子的人生來說就足夠寫一本書了,可惜他也是生不逢時。

獨孤求敗和黃裳是從來都沒有在正篇故事中登場,而本文要提到的後兩位高手則有過正式登場,卻也因為時機不太合適只能淪為龍套,他們就是郭襄與張三丰,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銜接《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

眾所周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又被合稱為“射鵰三部曲”,其中前兩部作品的關聯最為緊密,而《倚天屠龍記》故事發生的時代與《神鵰》其實是相差了近百年的,照此來看,金庸完全可以寫一部銜接《神鵰》與《倚天》的作品才是,也就是形成“射鵰四部曲”,而主角自然就是郭襄與張三丰,為何金庸不這麼做呢?

金庸筆下生不逢時的4大高手,個個經歷堪比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張三丰劇照)

郭襄和張三丰都是《神鵰》尾聲登場的角色,郭襄在《神鵰》中還有過一些推動劇情的作用,而張三丰的登場純粹就是為了替《倚天屠龍記》埋伏筆了,而《倚天》故事開篇又是郭襄闖少林以及張三丰擊退何足道,後來他倆也因為習得覺遠禪師身上的一部分九陽神功而各自創立門派,皆成一代宗師,這期間大有文章可作,為何金庸卻是一筆跳過,彼時郭襄已死,張三丰再度登場已是百歲老人?原因很簡單。

金庸筆下生不逢時的4大高手,個個經歷堪比主角,卻都淪為了龍套

(郭襄劇照)

張三丰和郭襄正要大展拳腳的時代卻是蒙古崛起的時代,可以說這個時代的武林就是一個悲劇,從歷史背景來看,蒙古鐵騎入主中原是歷史事實,武林人士無法扭轉這一局面,若寫這段故事又有何意義呢?可想而知這段時期的武林只有兩個詞能夠形容“妥協”、“憋屈”,所以不提也罷,反而略過這一段故事,直接展開後續的劇情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就因為生不逢時,獨孤求敗、黃裳、郭襄以及張三丰這些能夠擔起“主角”的角色都淪為了龍套角色,悲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