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看起來越不合群”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合群是相對來說。當你也瞭解他想要什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是他不合群,而是他更認真了。

1、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都很執著。他們都有著清晰的人生,而且會為想要的人生投入所有的心思。他們無論經歷多大的風浪,都不會動搖。無論你怎麼勸說都沒有用,你會覺得他很不合群。其實他只是在為他自己努力而已,沒有時間理會你的感受。

2、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都格外認真。為了想要的東西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時間。你以為他總是自己幹,不和別人交流。其實他只是想要快點拿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他們的時間很緊,沒有時間去做過多的解釋。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生活小感—夢安之何


有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世間有萬千活法,不能以標準論之。世人皆醉,唯“醉者”方能入世。我自小沉默寡言,心高氣直,是即是,非即非,對於周圍的人與物毫無為何之感,算是一個“醒”之人,於是便不被周圍人所喜好。我有同事,與我同年同月同日入職同一辦公室,他與我的個性截然相反,他便看起來更加合群。我總是像一個世間的獨行俠,獨來獨往,長年累月。我的同事更懂得入世之道,自然而然成為“好同志”。也許他才是正確的,我因為自己的性子,捅了不少麻煩事。我的“好同志”才從沒和我談過它的理想和希望,而更多的是與周圍的人喝酒、抽菸、吃飯、談天說地。我雖不善言辭,可我明白自己內心所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未來,每天清清醒醒的上下班,面上所露便是所想。我時常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所苦惱,但也苦於改變自身的陋習。我想從今往後不再做一個目標宏大的清醒之人,也不願再為“合群”煞費苦心,既然無法融入人群,那就清醒的活在自我小目標裡,偶爾糊塗,時常清醒,也許這也是一種快樂!“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是糊塗的、幸福的;“獨醒”之人是堅持的、孤獨的,也是不幸的。喜歡陳果老師的一句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我在喧譁的人群中寂靜地點綴,在無人賞欣的自我天地裡,獨自歡愉;我像一株孤傲的梅,在春回大地百花爭豔時,默默守望,在茫茫寒冬裡暗自幽香。雖眾人皆醉談笑風聲,我自沉迷於自我,不失自我、不失傲骨。



秋拾文集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第一個想到了自己。

但是,畢竟行走江湖幾十年,現在,單從表面可能不容易看得出,我本是一個不怎麼合群的人。

現實中,不合群的人或許有不少,但是大家都比較會偽裝。假裝合群,假裝融入,免得被鑑定為“怪物”、“異類”。

我們都學會了,出門前,先戴好面具。

當然,我也記得,學生時代,有人故意裝作不合群,一副高冷範兒。後來才瞭解到,那隻不過因為自卑。自卑,為他們壘起一堵高牆,一慨拒人於千里之外。所以,當你遇見所謂“高冷”,可以先拿這個去衡量一番。

學生時代的我,是個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喜歡收到或寄出書信。生活、工作中也能融入周邊的圈子。本來有些內向的我,竟變得開朗了。

可惜時光展轉,許多朋友各奔東西。正如歌中所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知交好友,多失散各處,少有往來。而世俗中,早已深陷於利益紛爭中的我們,又拿什麼來結交真摯的朋友?

現在的我,更喜歡清靜。應酬能不去便不去,話能不說便不說。一個人,獨自喝一杯茶,更能品出茶的味道。翻一本書,縱然讀不出共鳴,也比嘈雜的交談好得多。

是的,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就要與己獨處才知道。獨處,有時真的恰到好處。



行走的黛玉


作為一個曾經被圈子排斥,並被說不合群的過來人,說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和經歷吧


其實我認為大多數的人,並沒有自己清楚的目標,可能只有一個模糊的掙錢慾望。但是對於如何實現這個慾望,卻一無所知,每天只是忙忙碌碌的生活著。而一個清楚明白自己的目標以及想法的人,自然會有一些與眾不同。


我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需要租房子住,我當時租的第一個地方是個閣樓,上個廁所都要彎著腰,每天爬上爬下5層樓,那個時候我最夢想的事情就是多掙點錢,來年可以換一個好點的居住環境。


為了這個看起來簡單而且可笑的事情,我開始攢錢,並開始四處做兼職。這時候我的很多同學,要不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好,要不然就是沉浸在自己掙錢自己花的自由世界中,每天下班都會聯機上網打遊戲,平常還會在一起喝點酒。


之前我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每天下班都是一頭扎進網吧中,但是自從我萌生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想法之後,就徹底再沒有進過網吧和他們玩遊戲了。


記得特別清楚的一件事,在年底的時候,我去參加我們的同學聚會,那幾個以前聯網玩遊戲的同學,一見我面就用很諷刺的話和我打招呼:“xx老闆來啦,不容易啊,您天天掙大錢那麼忙,還能抽空來參加聚會呢。”


其實我真的不是故意要脫離開他們,只是我自己的意念不夠強,我怕和他們越玩越久,慢慢的我就沒這個心了,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我脫離圈子,被諷刺不合群,但是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我沒法去判定我這樣做是正確還是錯誤,但是我只能說我到現在為止並不後悔,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可以共同奮進的戰友,而不是隨遇而安、忙忙碌碌的圈子。



老付聊生活


個人經歷一些坎坷並非錯事,全過程越發艱辛,前行的速率就會越快

網上見到許多人幹了一個試驗,每段同樣的間距,一段是左右高低不平的曲線圖,一段是平行線。

在每段上邊另外放一個小軸承鋼球,看哪一段上的小軸承鋼球先抵達終點站?

結果是曲線圖上的小軸承鋼球先抵達了終點站。

都瞭解平行線是最少的間距,殊不知這一試驗卻告知人們:個人經歷一些坎坷並非錯事,全過程越發艱辛,前行的速率就會越快。

有時想一想,假如人生道路確實就是說一條平行線,沒有的坎坷,確實蠻索然無味的。

假如人生道路之中有一些曲線圖,將會你能覺得費勁許多,可是你也會獲得大量。

年青的情況下多走一些彎道,才會在之後的日常生活碰到的情況下,才會坦然面對,不容易覺得驚慌,不容易亂了陣腳。

年青的情況下多迷了路,才會尋找歸屬於你的恰當的路。

有時應對始料未及的艱難也有挫敗,會覺得手足無措,無從著手,可是一旦撐過去,也就覺得沒有什麼了。

沒有人會在下雨時候給你打傘,因此外出的情況下你還要帶上傘

如今的人,住在鄉村的,不顧一切往大都市跑。

住在大都市的人,活得瀟灑太累了,想盡辦法的逃出大城市。

不管你住在哪兒?都問一下自己一句,活得瀟灑疲倦嗎?

生活不易,迫不得已晝夜奔忙繁忙,節衣縮食,但最終錢也沒攢下是多少。

有時也會活得瀟灑很擔心,心裡堵得慌的事反倒用勁揣摩。

許多事兒,本來了解沒結果,還經常不顧一切心寒深陷在其中。

最終發覺,心裡堵得慌是劫,開個了都是結,那樣摧殘自身何苦呢。

有時又活得瀟灑太靦腆,想來的地區沒有錢去,想說得話害怕說,想最愛的人止於害羞,害怕說出入口。

幾乎沒有想過對自己好點,一直太在乎他人對你的觀點。

一直活在他人對你的期待當中,惦記著活給他人看,終究卻丟棄了自身獨一無二的性情。

衣食住行就是你自身的,日常生活的悲喜,甜酸苦辣也全是你自身的。

沒有人會在下雨時候給你打傘,因此外出的情況下你還要帶上傘。

長大了以後,我不想隨便落淚,自身會為自己充足的歸屬感,原本認為那樣能夠 活得瀟灑很高興,可是開心它彷彿去世了

長大了以後我發現了,我剛開始朝著冷淡且溫柔的方位走。

對身旁的人愈來愈明白遷就,對在我邊沿以外的人也會維持適度的冷淡。

都會分辨什麼叫更關鍵的人,而針對關鍵的人而言,我不願意做讓另一方難過的事兒。

知人不評人,針對不愛的人和事未作一切點評。

懂了許多的道理,也學好了緘默寬容忍受。

也瞭解每個人有自身在這世界存活的方法,不容易太在乎他人對自身的觀點,也不容易由於他人的點評而改變現狀原先的方法。

沒有很明顯的信任感,但自身一個人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感覺有點兒孤單。

心裡早已越來越強勁,不容易為一點小的挫敗和艱難而頭痛。

不容易太在乎獲得也有喪失,由於沒什麼能夠 獲得的,也沒什麼可喪失的了。

不容易隨便落淚,自身會為自己充足的歸屬感。

原本認為那樣能夠 活得瀟灑很高興,可是開心它彷彿去世了。

一些路,假如你沒堅持不懈走下來,也就不容易瞭解那裡的景色有多漂亮

人的一生,有兩條道路要走,一條是務必走的,一條是想走的。

務必走的,是你人生道路中務必要親身經歷的一些艱難困苦,一些要跨以往的坎。

想走的,是你要想有著的一些物品,也就是說說白了的理想化。

可是你只能把務必要走的路走的好看,才能夠 走你要走的路。

一些路,假如你沒堅持不懈走下來,也就不容易瞭解那裡的景色有多漂亮。


暮然一笑終成夢


很簡單。目標清晰。想要什麼就去做什麼,不拖泥帶水。 離自己目標很接近的人。已經在這個群體脫穎而出。自然就讓人看著不合群兒了。

我是生活領域趙老六779。以下我將與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道題的看法和理解。



所謂目標清晰。就像家中醬油用完了,直接奔超市去買,一樣的簡單。如果我們對待所需要辦的事情,也能有如此清晰的目標。那麼離成功還會遠嗎?

如果一個人還在為買瓶醬油而貨比三家。沒有一個準確的目標時,自然就不如目標清晰者,因為他們離成功還會有很長的一段路程。

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就去做,就像都知道需要養家餬口,那就去工作好了。所以你所圈定的目標是什麼,你就要為此付出努力。

此時那些為了尋找通往成功目標道路的人。我們已與他們有了一定的距離。不是不合群兒,實際上已經脫離了這個群體。

所謂的群體。就是交朋好友。或男女朋友成家立業。既然明白了,自己需要這樣的朋友。那麼一定會認真篩選。與自己有利的人作為朋友。

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然就會目標清晰。再努力的去爭取。我們並不一定出類拔萃。但我們可以腳踏實地去努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儘量的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趙老六779


不合群,說白了就是和這個“群”裡的成員,價值觀不再一致了。

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他也會在明白的同時,做一些選擇。

有一些是捨棄,有一些是重建。

比如這個“群”。如果群員裡面,有一些人,他們的追求與奮鬥目標和我是一致的,那麼,我們會走得很近。

近朱者赤嘛。大家有共同語言,價值觀一致,那就一起往前走。

每一個人的思想與認知都會階段性的成長。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從小到大,交了很多朋友,又一路上走丟了或走失了,走到最後,真正成為朋友的沒有幾個。

“群”說白了也是一樣。

在我剛剛進入到這個群體的時候,大家的都有一樣的想法或者是同樣的興趣愛好,但我成長了,群體裡的人還是老樣子,那麼,有時候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漸漸地,開始疏離,在群體裡不再說話,很沉默。因為我講的,別人聽不懂或理解不了,或者別人講的,我覺得很幼稚,甚至很討厭。這種情況下,還能好好溝通嗎?

所以,在別人看起來,就是:“你這個傢伙,越來越不合群了!”

當然,你不合這個群的同時,會發現,自己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圈子裡,這裡的人們,言行舉止、理想追求恰恰是和自己這個時候的想法和觀點是一樣的。在這個群體裡,你會變得很活躍,更故意交流。

人生大體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群”裡面,隨著自己的追求、想法變化的時候,進進出出,有時顯得很合群,有時又彷彿遊離在外,自己是一個隱形人。

很正常。


飛貓飛貓飛貓


追求會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著行為,行為體現態度。追求不同選擇會自然不同。

"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看起來越不合群,"個人覺得有一定道理。

人的時間有限。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因為對人生有規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無意中會減少交往頻率。讓人產生不合群的表象,也就無可厚非。

人的精力有限。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因為心中有了目標,人生就已有了方向,無心中會減少與人互動。讓人產生不合群的錯覺,也就合情合理。

人的經歷不同。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因為自律、要求等差異,隨時間推移志同道合無形中會有不理解。讓人產生不合群的判斷,也就不足為奇。

生活不易要減少心理距離、消除隔膜,離不開相互的尊重理解;要頻率不成疏遠理由,需要彼此的包容體諒。只有不忘友誼初心,方能守住相處始終。


飛過追夢


我是大海聊吧,很榮幸回答:有人說“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看起來越不合群”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說,我認同,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看起來越不合群。

在這裡突出了兩個點:

  1. 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是懂得取捨,說白了就是做有益的事情。

2 看起來不合群。

看起來不合群,也就是說不是不合群,只是個別時候不合群。

說明這是一個自律的人,有自己的人生規劃,行事有自己的規矩。

感覺無厘頭的事不做,感覺沒有意義的聚會不去,感覺沒有幫助的朋友不交。

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是容易成功的人!有時候也是容易得罪人。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得到和失去是永遠共存的。


大海聊吧


越合群,越平庸

《世界奇妙物語》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事業有成的金融精英成宮寬貴,某天忽然發現,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清晰可見。那些誇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變成了藍色貼紙;那些罵他目中無人、從不合群的,則變成了紅色貼紙。這些貼紙牢牢地粘在他的西裝外套上,無論他怎麼撕都扯不下來。成宮寬貴的噩夢就此開始。

他意識到,原來,在別人的眼中,自己是如此的不合群。為了扭轉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他開始從方方面面改變自己的行為:捨棄午間的充電時間,跑去和同事吃飯玩樂;因為想融入大家的圈子,就袒護做假賬的員工;無論做什麼事之前,都要仔細觀察別人的想法;……

可結果呢?他並沒有如自己預想的一般,成為每個人都喜歡的朋友,反而淪落為唯唯諾諾的廢柴,還被同事在背地裡指責為“容易上當的單細胞生物”。這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我們都渴望著合群,渴望著被所有人認可。即使再不習慣、再不喜歡,也會強行逼著自己,融入到群體當中。然而,你若是隻雄鷹,蝸居在麻雀巣內,只會退化飛行的能力;你若是隻巨鯨,蜷縮於魚兒們的淺水域,則會沒有勇氣向遠方航行。

作家王開嶺曾經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的確如此。往往生活中越合群的人,越會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只是在被平庸同化。而這,遲早有一天會害了你。心理學中有個松毛蟲實驗,講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如果你讓若干松毛蟲,在花盆邊緣首尾連成一圈,你就會發現,它們一隻跟著一隻往前爬,哪怕七天七夜都不停歇,直到精疲力竭盡數死去。

其實,花盆中間就有足以讓它們飽腹的松葉,但一味合群的松毛蟲們,卻沒有任何一隻試圖改變路線。這是所有合群之人的可悲之處。人生苦短,歲月無常。何必強求自己合群?有句話說:獅子老虎永遠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結隊。為了合群,浪費大量的時間,花費大量的精力,真的很不值得。刻意合群,不僅不能讓你得到自己想要的,還會讓你喪失屬於自己的判斷,逐漸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聰明人,不合群

毛姆說:“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但凡優秀的人都明白,合群,對自己而言,毫無意義。

豆瓣早年間有位網友@人五 發過一篇帖子,後來火遍全網。他也一度活在合群的枷鎖中無法自拔:剛上大學那會兒,他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有空閒的時間,就跟著同學一起,跑到網吧去打遊戲,有時候就連吃飯,都邊敲鍵盤邊點外賣。後來,他發現了自己的新愛好,開始小心翼翼地寫詩、畫畫。但每當有同學靠近的時候,他都會迅速切到遊戲的界面。因為他怕,怕自己的不合群,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他就像跌入黑棋堆裡的白棋,努力給自己噴上黑漆漆的油彩,以圖合群。然而,一段時間過去以後,他發現,自己偶爾發佈的作品,居然收穫了很多人的喜愛。那些人稱讚他的特立獨行,從來不要求他合群。他終於鼓起勇氣,擦掉了身上的黑色油彩,綻放出明晃晃的光芒。

如今,他已經出版了自己的書,還完成了出國留學的夢想。而他的同學們,卻依舊過著合群的生活,最終淪為了平凡人。人都是越長大越明白,不合時宜的合群,除了短暫的安全感之外,什麼都換不來。事實上,你努力讓自己合群的過程,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過程。但凡人活在世上,誰都有自己的稜角。若是一味地選擇合群,可能表面看起來會光滑如鏡,但內裡說不定早就滿目瘡痍了。

不合群,就是保留稜角,保留鋒利。讓你穿行於風雨世間時,手中依舊握著劍與盾。讓你即使知曉前路滿是荊棘,也能走得越來越遠。

正如楊絳先生所說的:“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當你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不合群的真正意義。細數古往今來,那些活得開掛的人,無一是合群的:著名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的木屋內,自耕自食整整兩年,與外界基本隔絕,這才寫出了《瓦爾登湖》,以澄淨的文筆名垂文學史;眾所熟知的喬布斯,被同學稱為“一個很難和別人相處的傢伙”,卻憑藉著自己獨處時的思考,創立出了蘋果公司,每年銷量達數十億;

文學大師錢鍾書,年少時恃才傲物,年老時醉心寫作,謝絕無關訪客,規避無效社交,創造出了無數明珠般的作品;……平庸的人往往喜好與人交往。對於他們而言,忍受別人要比挑戰自己來得容易。但聰明的人卻不願給自己找麻煩。他們寧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比酒桌上的觥籌交錯、名利場的衣香鬢影要有意思的多。主動拒絕社交,放棄無用人脈,享受獨處時光,靜待花開花落。對於他們而言,不合群並非性格上的孤僻,而是靈魂上的獨立。


人生很短,不必合群

近年來大火的《奇葩說》中,有一期的辯題讓我印象深刻:

“我不合群,我要改嗎?”辯手奶茶以俄羅斯方塊為比喻。她說: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合群,你就消失了。”

我們都是俄羅斯方塊,那些甘願合群的人,都消失在了芸芸眾生中。其實,強者善於獨處,弱者方才扎堆。莊子有言:“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意思是,獨來獨往的人很少見,但正是因為他們少見,所以才最珍貴。要知道,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不是所有群都適合你的參與,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你的心思。

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要自己活得痛快,不合群也沒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