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


石湖边村 文化积淀丰厚

石湖边村位于福建省晋江市西北部,坐落在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安水库水域部分就在其中。是晋江市磁灶镇新垵村委会6个自然村之一。村北梅峰山,村西新垵水库南端水域,东、南连接324国道,山清水秀,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发达。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石湖边村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是远近有名的华侨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解放前有着第一漳州寮(蔡氏故居),第二石湖边的美誉。上世纪20年代,石湖边爱国华侨创办了梅峰小学,至今近百年间,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1960年,为支持新安水库建设,石湖边人放弃了古色古香的旧村落,贡献了接近一半的耕地,举村迁移到现在的村址。改革开放以后,石湖边人凭借着一双勤劳的手,发奋图强,于上世纪90年代再度创造拥有66座倒焰窑、3条多孔窑的辉煌,一时惊艳四方。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石湖边村于明嘉靖万历间,由南安霞舒石湖头迁居现村址西面,故取名石湖边,至今已近五百年历史。1960年之前,石湖边村所属南安县官桥莲塘,是座前溪后涧,群峦环抱,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华侨众多,富裕丰足,村里建筑群错落有致,精美坚固。虽旧时村落古建早已不在,但现居住地老房下,那些从旧村搬过来使用的石雕木刻,便展示着过往风华,讲述着过去动人的故事。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石湖边人的过去尽管生活在丰衣足食中,却从未迷失了自己。靠着勤劳、务实、自强不息,一直在努力改变着村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石湖边人从古至今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因此人才辈出,书香盈盈。上世纪20年代末,石湖边华侨苏霖水、苏大觉先生创办了梅峰学堂,把心血贡献于家乡教育事业。后来,梅峰学堂因故一度停办,30年代初石湖边侨亲,高厝林华侨苏用鑑、苏仁田父子捐资复办,更名梅峰小学。建校百年来,为教育、军事、文学、经济、科技等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苏杰义(美国深造,博士)、苏金练(哈尔滨军工大学,少将)、苏明坤(浙江大学)、苏天报(福建师大)等,都是解放初期到文革期间,从梅峰小学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同期还有医院、水利、农业等多方面多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解放前,石湖边村一边发展教育事业,一边支持抗战,一大批爱国青年投身革命,或参军,或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默默为国效力。石湖边旧村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两层洋楼曾经就办过幼儿园、三同大队部(旧时石湖边、高厝林、沟边合称三同),作过地下党联络站。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解放后,石湖边村苏必怣担任建国后第一届莲塘乡乡长,1957~1959年间,石湖边大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或报考军校,为国家建设、保疆卫国作出非凡贡献。1970年,同年6名青年应征入伍,村民热泪盈眶,一度光荣的气氛笼罩在全村,轰动八方。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1960年,应新安水库建设需要,石湖边全村近百户举村陆续放弃精美故居,迁移至新址,住进19栋安置营房屋,千亩良田贡献国家水利事业。从此,住在占地26亩的营房屋的石湖边村由南安县转有晋江管辖,与新垵、高厝林、杏当、妹山、山仔组成新垵大队。农业社时代,石湖边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利用门前6米公共通道的有限空间,圈养禽畜,开荒种菜,实现自供自给,积蓄致富。1976年,石湖边办起砖瓦厂,带动村民建立奔小康的宏伟目标;1979年,在苏清池、苏明发的争取下,相续办起碾米厂、制糖厂,建造柴油机发电站,户户通电装电灯早早结束蜡烛煤油灯时代,也在此不久后相续迎来了第一台9吋黑白电视机、14吋日立彩色电视机,开启了石湖边村眺望世界的新时代。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周边村落,赢得一场羡慕。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石湖边企事业一度与时共进,蓬勃发展,并顺利完成规模化转型,以佳峰、新峰、协峰、舒新四大企业为砥柱,带动了全村经济腾飞,村民们纷纷筑起楼房,走出老营房。时至今日,村庄常住人口以从解放初期不到五百人,增长到近一千人,住宅群从占地26亩的营房屋,发展到180亩左右的规模。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在教育事业、公共事业、宗教信仰、文体活动、社会保障事业上,也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深度投入,取得良好的质的飞跃。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上世纪90年代,石湖边率先复办幼儿园,开办于苏夫人姑庙护厝里,解决了孩子们的学前教育,所有经费由苏夫人姑庙理事会筹集捐款支付。若干年后,石湖边幼儿园得到政府高度重视,改制公办,迁于梅峰小学校区里,正名梅峰幼儿园。在梅峰小学,石湖边人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大力支持梅峰小学各项教育建设,如:苏培植先生就曾一次捐资110万元人民币,日常投入自不必细说。出自梅峰小学的后起之秀众多,人才济济,入学名校年年上榜。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公共事业方面,石湖边早早实现全村道路水泥硬化,仅6米路面就修建3000米,2.5~3米路面覆盖全村,实现路网全部互通。环村设置停车场6处,1000平方米左右的3处,整洁了路面,方便了村民。路灯安装约170盏,全村无死角,夜色璀璨绚丽,气氛暖煦。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村里建设有标准篮球场一座、网球场一座,供村民健身体育活动;设置多台老人健身设施,保障老人运动健身与锻炼需要;组建了腰鼓队,拉起广场舞,最近,在苏夫人姑庙戏台上还兴起了歌唱风,丰富了村民的文体活动,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最近,石湖边发起人居环境大整治,拆除了解放初期为了自供自给而搭建的鸡窝猪圈,整洁了老营房区,清理了全村环境,着实美丽了乡村,在村民全体欢呼声中落下帷幕,完美收工,迈出美丽乡村改造建设第一步,眼下正在设想美丽蓝图。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村庄土地权属登记确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在村民心中初现。石湖边村的过去,虽然在勤奋中兴盛,但由于缺乏切实导向,产业单一,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在多次产业变革中蹒跚走来。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苏氏村落——石湖边村文化积淀丰厚


现在的石湖边人,正在企盼着让脚下的土地吸引世界的眼光,让产业走向多元化,让石湖边村长盛不衰。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