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能考上好大学,有你努力的原因,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你父母的认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的录取率也越来越高,所以说上大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虽然说考大学不难,但想要考上好大学却很难,尤其是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更难。

这里所说的好大学,当然是指985、211名校了。

为什么说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考上好大学难呢,是孩子不努力学习吗?当然不是,这个难的原因,不是指孩子不努力读书,也不是指家庭条件如何,而是指父母的认知。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父母的认知程度,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多大影响,我们来看一下就知。

01

对读书认知的局限:能赚钱就好,读不读书不重要,而且读书也是打工,不读书也是打工。

在农村里,有一些人对于读书的认知,仅仅止步于读书能让人赚多少钱。对的,在他们的认知中,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打工赚钱,那么既然读书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为什么一定要读一个好的大学,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呢?

事实上,这种对读书的认知,是很局限的。

当你跟他们说,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赚钱,读书还有其它很多的意义,比如:

  • 读书,能让你知书识礼。
  • 读书,能让你变得豁达大度。
  • 读书,能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而又有趣的人。
  • 读书,能让你的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可能。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他们就会跟你说,这些都不重要,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事,而赚钱,并不是一定要读多少书才能赚到的。有很多人并没有读过大学,甚至都没读过几年书,一样成功,一样当大老板。然后,他们还会给你列举许多周围与身边的例子,说得有板有眼,比如:

  • 小学毕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老板的人就有好多,比如:隔壁村老李家的儿子,现在他的公司就好大,而且手下的员工还有好多大学生。
  • 初中毕业的人,自己创业做生意也有发达的,比如: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做水果批发就赚了好多,现在又买房又买车,比一些大学生强太多了。
  • 邻居家老赵的儿子,不是没读什么书?但人家在大城市里面做早餐,专门卖给那些大学生上班族,结果月入过万。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有一些人对于读书的认知就仅仅如此,而且他们还会用这种认知,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像我一个学生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个学生,本身学习成绩算是中等水平,考个大专是没多大问题的,如果能努力一点,考个二本问题也不大。但是他在高二的时候就选择退学了,说是要跟着表哥学做生意,我家访的时候问他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读书了,以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能考上大学的,上了大学能让他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这样不好?

学生的家长说:读了大学出来不是一样打工?既然是一样打工,那么读这个大学与不读这个大学有什么差别?何况我现在让孩子跟着他表哥学做生意,等积累了几年经验后,自己就可独当一面,自己做个小老板了,这样不是比读大学更好吗?

在农村,很多家长对于读书的认知,往往都会不知不觉中带有这种局限,然后又运用这种局限的认知来指导孩子的教育。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在农村,孩子考大学难,想考上好大学更难的原因了。不是孩子不愿意读书,不是孩子不认真读书,而是家长认为,读书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02

对教育认知能力弱:缺少信息来源,对子女的学习能力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子的女将来缺乏远期规划。

在农村,有一些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是很弱,很模糊的。因为教育的概念,在他们的认知中, 就只是让自己的孩子到学校里面读书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有什么特长,将来考怎么样的大学,将来要向哪方面发展,这些他们都不懂,也想不透。

在农村,如果你问一些孩子的家长:你希望孩子将来考上985大学或211大学吗?

他们往往会望着你,然后无奈地说:什么是985大学,什么是211大学?

是的,由于对教育认知的能力弱,这些家长对于什么是好大学,什么是普通大学,这些好与不好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这种模糊的认知,不但是对大学如此,同样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如此。

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儿子从小就聪明乖巧,听话懂事,而且学习成绩在班上一路遥遥领先。这样的孩子,在我的心目中是属于很有天资的,是属于学霸类型的,未来是可期的。

但是,亲戚对于自己儿子的学习能力,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只知道儿子平时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只是仅此而已。如果你问他孩子的学习能力好到什么程度,将来准备考上怎么样的大学,对于孩的未来发展有怎么样的远期规划。他就会完全答不上你的问题,因为他对教育的认知能力真的很弱。而这种认知上的弱,让他既没法真正认清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是多么的优秀,也无法去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正确的远期发展规划。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在他儿子读高中时,他很明显便犯了这种对教育认知能力弱的错误。

因为,以他儿子的成绩,是完全可以到市一中读书的,但他却选择了镇上的一所普通高中,理由有二:

  • 一、学校就在家隔壁,来回方便。
  • 二、镇上的高中,可免学费。

当我听到这消息时,我真的很生气,我急匆匆地去到亲戚家里,跟亲戚详细地分析了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意义有多大。然后我又和亲戚分析了,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有哪些差距,普通大学与一流大学,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区别,好的专业与未来的人才需求结构有什么关联。然后让亲戚选择市一中,放弃镇上的普通高中,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市一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亲戚让儿子去市一中读书,并且最后他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985名校,接着保研,毕业后被一家知名企业录用,年薪高达160万。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设想一下,如果亲戚的儿子当时真的选择在镇上普通高中读书,可能也会凭着他个人的努力考上名校,但更多的可能是受环境影响,受同学影响,开始不爱读书,开始沉迷游戏,最后考一个普通的本科大学。但是,当他到市一中读书就会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第一,他在学习方面有天资,并且自己也很努力读书;第二,学校的学习氛围好,同学们都认真读书,都有努力考上名校的目标;第三,学校的老师不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个人资历都要普通高中的老师要强些。当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时,学生想要考上个好大学并不难。

所以说,有时候不是孩子努不努力读书的问题,而是父母对于教育认知的问题,当家长对于读书的认知过弱时,便很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出准确有效的选择与建议。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03

对教育回报的认知:对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便缺乏信心,认为教育投资周期太长,没必要有过多的投资。

有一些人对教育的回报,通常都是缺乏信心的,因为想要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所需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特别是对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此,在对教育回报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时,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便会采取这三种做法:

  • 教育投资周期太长,而且还不一定有收获,不如早早去打工赚钱,这样还能减轻家庭负担。
  • 佛系做法,不强调读书,也不强调不读书,如何读看孩子自己。如果学习成绩好,就继续支持,如果学习成绩一般,而孩子自己也不想读,那就去打工。这样的家长,表面看是尊重孩子的决定,但事实上就是对教育认知过少,缺乏信心,才采取不管不理的佛系做法。
  • 不会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过多,比如一些兴趣班,比如请家教,比如去参加一些培训,这些都不会。因为觉得孩子在学校就能学习到了,没必要浪费其它花销。

这种对教育回报缺乏信心的父母,便很难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原因就是自己都不重视教育,自己都对教育回报没信心,又如何让孩子对读书有信心呢,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呢?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我有一个学生,她学习成绩算是中上等,但她很喜欢绘画,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资,如果在这方面多努力些,到时考一个艺术专业,应是很容易的事。但她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觉得花钱去报什么美术班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如果孩子真的有美术的天资,在学校就能学好。

最后,这位学生虽然也考上了大学,但却是一所普通大学的美术专业。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个学生的父母对教育的认知深一点,对教育的回报信心大一点,或者她就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了,而且将来的发展也大为不同,为此我曾感叹许久。

从这个例子当中,不难看出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大的影响。在他们的认知中,很难理解“读书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这一句话;也很难懂得,读书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在这些家长心中看到的只是,有太多的人读了书没什么作为,有太多的人努力读书,最后考不上大学,有太多的人没读过什么书,也一样能成功。正是因为有太多这些例子,才让他们对教育的回报缺乏信心,从而不会在孩子身上投入过多,也不会抱有太多的希望。

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你的努力,没有父母的认知重要

最后小微想说的是:

想要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不能只看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应当看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因为读书,绝对不仅仅只是孩子与学校的事,试想一下,父母天天对孩子说,谁谁没读过书,最后赚了多少钱,孩子能有心思学习吗?父母对什么是985都不懂,对未来的发展就业需求都模糊,又拿什么意见去指引孩子呢?父母本身都对教育回报缺乏信心,又如何会对孩子说,读书才是最好的投资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父母本身对教育的认知太过局限、太过弱、太缺乏回报信心。而这种现象又在农村家庭存在比较多,当然有些城市里的家长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但相对来说少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比例占多,而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比例占少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