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曾国藩家书“多将军于十四夜攻克庐州”多将军指谁?

狂野炫酷吊炸天


这里说的多将军,不是多个将军,是说的多隆阿将军。

多隆阿,名字听起来像满人,其实是达斡尔族,满洲正白旗,是咸丰、同治年间的名将,擅长指挥骑兵,和鲍超齐名,人称多龙鲍虎 。

多隆阿从咸丰三年起先后与太平军,捻军、回军等作战,大小上百仗,历战豫、晋、直、鲁、鄂、赣、皖、陕八省。多隆阿打仗胜多败少,是八旗中少有的能打胜仗的将军,战功赫赫。

多隆阿作战勇猛,每战争先,冲锋在前。

还还很会运用智,精通兵法。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1860年夏,太平天国为解救安庆危局,发动第二次西征,分兵五路,夹江西上。其中陈玉成带兵数万,到达桐城西南,试图解救安庆。

多隆阿和湘军名将李续宜商议决定,对陈玉成部南北夹击。

多隆阿把部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选精兵打头阵,留下两个营在后策应,还派骑兵包抄太平军,经过激战,打退了太平军。


多隆阿平定陕甘回乱第一次高潮,使得回军退入甘肃。这是他一生里最大功绩。大荔县许多地方都有多公祠,有民间歌谣歌颂多隆阿的功绩。


1862年年,陕西回民起事,多隆阿于到陕西剿匪。攻克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杀死叛军一万七、八千人。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

1864年,多隆在平定回民叛乱中,中流弹死去。


多隆阿早期的军旅生涯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

后期镇压回民叛军,为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陈健4396


曾国藩这封家书,写的是清军攻克庐州的太平天国军队,收复庐州之事。

同治元年,即1862年,多隆阿与袁甲逼攻庐州城,与陈玉成部太平军激战三个月,最后于5月13日占领庐州。14日夜,扫清城内残余太平军。

这里的多将军,就是指晚清名将多隆阿。


曾国藩为何会在家书中,将一次收复失地,写的郑重其事呢?

因为庐州之战,是安庆之战后,极具意义的一场战事。

  • 一、俘获大将。

攻克庐州后不久,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英王陈玉成被俘。

曾国藩评价陈玉成:“贼中最彪悍者,最狡者。”胡林翼评价陈玉成:“贼中可畏者,唯四只眼狗尔”。陈玉成双目下各有一痣,故被清军唤做四只眼。

庐州之战,是陈玉成带领的数万太平军与多隆阿对峙,相持不下,各有损伤。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狠角色。冲锋陷阵、悍不畏死。曾带50人,在清军数万人中大杀四方,不惧炮火,不畏箭镞,与镇江吴如孝汇合,打的清军望而生畏。

清军对陈玉成的名字,已经谈虎色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神级的人物,却在多次遭遇多隆阿时,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安庆城外,陈玉成挥师南下太湖,遭遇多隆阿、鲍超,被击退。在二郎河,陈玉成重新集结主力部队,再次失败,在桐城西南挂车河交锋,安庆救援阻击战等等,陈玉成在多隆阿手下没捞着便宜,但陈玉成也足够奸滑,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多隆阿与陈玉成二人一时瑜亮,两人终于在庐州决出胜负,判下生死。多隆阿将庐州城外太平军各营一一扫清,将陈玉成逼入孤城,断其退路,重兵合围,三个月时间,终于破城,两天后,陈玉成被内奸、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所擒。

  • 二、皖北无忧

庐州一战以后,太平天国的皖北各营屠戮殆尽。

安庆、庐州的失守,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沦为孤城,顷刻可破。

而太平军最精锐的部分就是陈玉成的部队,也已被彻底摧毁。

湘军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曾国藩在家书中特意提及此事,也是以为大局已定,太平天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

多隆阿有何事迹?

多隆阿是晚清能征善战的有限几人耳,除了多次击败太平天国之外,还多次收剿捻军、回军等各路叛军。

胡林翼曾评价:多隆阿朴诚忠勇,智略冠军,为众所悦服。

多隆阿是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回族发生暴乱,大肆屠杀汉人。后被清军镇压,退至甘肃,又几次进行超十万的屠杀。

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义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1945.9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195.5万人,人口损失1455.4万人,损失比例为74.5%。

回族叛乱的可怕与残忍,可见一斑。清政府几次派军镇压,斗铩羽而归。

1862年10月,多隆阿奉旨入陕、甘,12月总督陕西军务。多隆阿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武力与怀柔并用,很快瓦解回军武装。

结语

时势造英雄,英雄救时势。

多隆阿因晚清的乱局而成为一代英雄,而这位英雄,也凭借自身卓绝的军事能力,力挽狂澜,将晚清政府从泥沼中拽了出来,得以苟延残喘。

多隆阿的一生都在作战,最后在陕西收复盩厔县,进城时被流弹击中,重伤不治。真的做到了马革裹尸。


黑白历史说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礼堂,呼尔拉特氏, 满洲正白旗人。与湘军悍将鲍超被合称“多龙鲍虎"。

1853年5月,太平军发动北伐, 所向披靡。清廷急忙调兵遣将,前往迎堵。7月底,多隆阿随 内阁学士胜保抵河南怀庆(今 沁阳)外围,开始与北伐太平军作战。 9月初,太平军经山西折入直隶(约今河北),京师为之震动。蒙古科尔泌郡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兵出战,多隆阿领黑龙江两起马队转隶其毫下,在直隶、山东“攻剿”北伐军,参加 围困连镇、高唐、 冯宫屯等战斗。清军全歼北伐太平军,他因功升任协领。

1855年6月,多隆阿率所部“得胜之师”南援湖北,驻防川沙口一带。1856年12月,太平军弃守武汉,清廷论功升任多隆阿为行营翼长。他奉 湖广总督官文之命,以所部马队顺长江北岸东下,合 湘军杨载福部败太平军于黄州。又随 江宁将军都兴 阿进占广济,1857年1月初占黄梅,迫使太平军全部退出湖北。在赣北鄂东几次作战的胜利,使多隆阿在清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他因功以 副都统记名,并奉命收编总兵王国才的步队1700余人,使自己所统马步各营共达4000余人。

1858年5月, 李续宾的湘军大队攻陷九江,湖北巡抚等拟订东征计划,准备乘胜东援安徽。8月,多隆阿奉命率部自 宿松东进,从16日开始,即与太平军战于 太湖县城。双方相持月余,至9月22日,多隆阿在与鲍超,李续宾等人经过精心策划后分道出战。他换旗易帜,令部下埋伏设奇,派少数老弱士兵故意装睡,以吸引太平军来攻。太平军不知是计,打开营门出战,多军又佯装败退。待太平军进入其埋伏圈,伏兵突起,一下子就冲乱了太平军的阵脚。多隆阿骑马挥刀,亲自,不多时便将太平军建在太湖县城外面的4座营垒攻破。太平军于当晚撤出太湖。1858年10月,清军分兵二路:李续宾北指庐州(今合肥),多隆阿合鲍超在都兴阿的统率下进围安庆。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门户,它紧靠长江北岸。多隆阿等陆师在 杨载福部水师配合下,从东、西、北三面进行围攻,先将城外太平军营垒攻毁,断其粮道,逼太平军出城迎战。11月中旬,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在皖北三河镇全歼李续宾部湘军,继克舒城、桐城,安庆退路受到威胁。都兴阿、多隆阿等恐遭太平军抄袭,急忙撤安庆之围,西返宿松。多、鲍两军回到宿松,立足未稳,陈玉成、李秀成便率太平军衔尾而至。在太平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多部许多将弁丧失斗志,主张弃城他走。多隆阿怒目而斥,下令对畏葸退却者严惩不贷。12月1日,太平军大队来攻。多隆阿利用大雾天气,以主力正面迎敌,另以骑兵从太平军大阵中穿驰而过,绕至太平军的侧后,将其粮草火药以及其他辎重焚毁。太平军返顾后路,多隆阿乘机下令主力发起猛攻,给太平军造成很大伤亡。接著又与鲍超军连败太平军于花凉亭。在湘军 三河镇之战大败之后,多、鲍两军能够连胜太平军,起到了稳定清军人心的作用。多隆阿也因此 名声大噪,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先后上奏清廷,为他请功求赏。

1859年2月初,多军合鲍超部军再次抵达太湖城外,开始用洋枪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利用太湖城四面环河的条件,依水设防,不轻易出战,使多隆阿等滞留了半年之久。这年秋后,形势发生变化,清军和太平军为争夺安庆,准备在皖北展开激战。曾国藩亲自驻扎宿松指挥清军战事,分兵四路。太平军则由陈玉成拥重兵数万屯潜山,援太湖,与清军相持。这时,荆州将军都兴阿以病离开军营,多隆阿奉胡林翼之命以福州副都统的身份节制鲍超和湖北粮道唐义训、候选道 蒋凝学等部湘军19营,总兵力达1万余人。多隆阿调整了进攻太湖的军事部署。他决计集中力量首先攻击由潜山进扎到 地灵港、罗山冲,小池驿一带的太平军援军。1860年1月中旬,多隆阿指挥各军向潜山境内太平军发起攻击,与陈玉成部太平军大战于地灵港附近。一个月以后,两军再次激战于罗山 冲和小池驿。双方麈战,罗山冲制高点为多军所占,太平军力渐不支,牵动全局,几十座营垒全部被毁,损失惨重。2月17日,多军等占领太湖。

1860年夏,曾国荃部湘军进入集贤关,围困安庆。多隆阿奉胡林翼之命率部进向桐城,对桐城围而不攻,准备攻打赴援安庆的太平军。9月以后,太平天国为解救安庆危局,发动第二次征西,分兵五路, 夹江西上。其中陈玉成率军数万出天京,经定远、寿州、舒城,于11月中旬进至桐城西南的 挂车河一带,扎营40余座,试图直接救援安庆。12月初,安徽按察使李续宜率万人来援。多隆阿与李续宜商定,多军从挂车河向南攻,李续宜率军从新安渡向北攻,对陈玉成部太平军南北夹击。双方激战两个时辰,太平军官兵伤亡数千人。配合太平军作战的 捻军旗主 孙葵心不幸阵亡。陈玉成只得率太平军余部北走庐江休整。

1861年5月初,安庆会战拉开帷幕。陈玉成从湖北战场率大队太平军进援,驻军集贤关与菱湖之间,逼近围城的曾国荃部湘军。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等也统太平军2万余人,自桐城南援安庆,进至安庆北面的新安渡、横山铺、练潭一带,连营30余里,谋与陈玉成部会师。多隆阿率部前出 高河铺,阻止两支太平军援军会师。多隆阿熟知这一带的地理形势,他先在太平军的退路上设下伏兵,又用木板堵积河水,而以大队主力正面迎战。5月2日,多军分四路向练潭、横山铺一带的太平军猛扑。太平军营垒不坚,旋被攻破。驻新安渡的太平军1万余人前往救援,多隆阿以3营步兵迎面接战,以5营步兵从侧翼攻击,以马队绕到后面夹击。太平军前后受敌,伤亡甚众。洪仁玕等下令由马踏石渡河北撤。正当半渡之际,多军在上游开启河闸,河水徒涨,多军伏兵亦起,太平军被淹诐击,又遭重大损失。

5月6日,多军又在新安渡再次击败洪仁玕、林绍璋等部太平军。这次多隆阿于新安渡北岸在太平军的进攻方向上先设伏兵,布下口袋阵。太平军来攻时,多隆阿以疲弱之卒佯败引其前,以劲悍之兵尾击驱其后,迫太平军入其伏阵。太平军前阻河水,其它三面皆受清兵攻击,几乎陷于绝地,虽奋勇突出包围,但伤亡很大,撤回天林庄。不久又撤至桐城东面的孔城镇。

陈玉成因无法与援军会师,于5月19日亲自率数千人绕道赴桐城,与洪仁玕、林绍璋等进军事宜。多隆阿闻讯,即派兵追击,使负责断后的黄文金部太平军伤亡千余人。24日,陈玉成合林绍璋、洪仁玕、黄文金等部2万余人,分三路从挂车河、新安镇、青草塥往攻多军大营。多隆阿事先侦知此情,决心“乘其布置未定,先发制人”。他当即派出马队多起,于阵地外围设伏,又将所部主力分为五队,以前三队分迎三路太平军,另派两队为预备队,未等太平军布好阵势即发起攻击。正当双方接战处于相持状态时,多隆阿预伏的骑兵突然横杀而出,冲乱了太平军的大阵。多军主力乘势猛攻,太平军又被打得大败,陈玉成等北退桐城。

多隆阿在安庆会战中指挥部队连续数次击败太平军,完成了阻援的任务,给太平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挫伤了太平军的锐气,有效地保障了围城湘军的作战。9月5日,湘军曾国荃部终于攻破安庆城。多隆阿名声益噪,胡林翼说他“谋勇兼全”,“兵略精审”,清廷 迭升他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和荆州将军。

在此之后,多隆阿率部乘势于9月攻占桐城,11日占宿松,不久又占舒城。与此同时,又分遣一部连下湖北黄梅、广济、黄州等州县。1862年(同治元年)2月后,他与 钦差大臣袁甲三合军逼攻庐州城,与陈玉成部太平军多次激战,最后于5月13日占领该城。陈玉成率余部数千人北走寿州,两天后即被练匪苗沛霖所诱擒。太平军在皖北的根据地丧失殆尽。

在攻占 庐州后, 曾国藩让多隆阿引兵进攻江苏浦江、浦口和九况洲,配合曾国荃会攻金陵。但他因在安庆会战中出力最大,而赏赐却在曾国荃之下,不愿再与贪婪跋扈的曾国荃 协同作战。5月30日,他奉 上谕离开江淮战场,选带所部迅速入陕。当时,陕西境内主要有三支起义武装:陈得才所率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正在逼近西安,云南李、蓝起义军在蓝大顺等率领下也经四川进入陕西, 陕西回民军将胜保所率的清军打得难于招架。多隆阿奉命之后,率部从皖北英山、霍山进入湖北麻城,经武昌转上襄阳,9月初抵达陕西商南。9月中旬,多隆阿先与由陕西东下准备进援庐州的陈得才部太平军战于鄂、陕、豫三省交界的 柳林沟、荆子关等地。太平军被击败,退回陕西。12月6日,多隆阿在潼关接奉上谕,以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并接统原督办大臣胜保所部各营,共计有兵勇2万余人。12月24日,多隆阿奉清廷上谕任西安将军。

多隆阿在将陕西回民军基本镇压下去之后,又策划向甘肃进军。但是,蓝大顺等率领的李、蓝起义部队这时还占领著陕西盩厔(今周至),多隆阿为了解除西征时的后顾之忧,又亲率马步10营向整屋发起攻击。1864年3月30日,他亲自击鼓督阵强攻,头部被起义军鸟枪击中。次日城破,蓝大顺等退向 陕南。而多隆阿因伤重也于5月18日丧命。

多隆阿从1853年起先后与太平军, 捻军、回民起义军和李、蓝起义军作战,大小上百仗,历战豫、 晋、 直、 鲁、 鄂、赣、 皖、 陕八省。总的看来,他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是清军满人中的一员能战之将。他率部作战,一是靠勇,每战都能亲自督阵,甚至自己带头冲锋。除勇以外,他也讲究用智谋, 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偷营、火攻、毒攻、反间、诱敌等办法他都曾成功地使用过。在布阵指挥方面,比较注意正面迎敌和侧翼包抄,善于使用机动兵力,往往能够在最关键的时间和地点将其投入战斗。此外,他也很注意马步协同作战,利用骑兵进行奔袭,穿插,也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萧立誌


你好,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的多将军,应该是:胡林翼的精锐部队,李续宾的陆师,杨载福的水师。

太平军由安徽进入湖北,胡林翼由湖北进攻安庆,两个地方都是必争的战略要地。

咸丰九年十一月,曾国藩由湖北移营安徽宿松。这时,陈玉成调集十万大军,由江苏进入安徽,想击败清军。

曾国藩,多隆阿,胡林翼形成包围与反包围,血战十多天,安庆被攻克后,太平天国江河日下,四年后,被湘军镇压!


加减乘除39187


晚清名将多隆阿。


自天佑之69


满军将领多伦x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