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發生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是我國面對印度侵略所採取的正當自衛反擊,最終印度慘敗,我方大獲全勝。戰後要處理的問題關係到國家形象和外交鬥爭,甚至比戰爭更為複雜,其中對於印俘的管理是擺在我國面前的重要問題。

印俘並不好管理,印兵在打仗中表現平平,可是在俘虜收容所卻麻煩不斷,有要工資的,有打架鬥毆的,不過最後都被我方感化,大部分印俘都能正確認識邊界問題,連印方都承認:"中國人似乎有非常有效的宣傳機構"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一、俘虜收容所難題:登記是第一道難關,還有打架鬥毆和要工資的

讓人想不到的是,登記工作是管理印度俘虜的第一道難題,因為印度的民族實在是太多了,講各種語言的都有,並非原先想象的只講英語,有些士兵只會講自己民族的語言。

在此之前,受印度宣傳的影響,很多印度士兵害怕中國人會欺負俘虜,所以在登記的時候用了假名字和假信息,這給登記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難。

登記工作一旦做不好,將對我國外交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國很重視登記工作,困難再多也要克服。對於假信息,只能多次校對,耐心向印度俘虜解釋政策。對於語言不通的問題,也採取了多種措施解決。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登記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還有其他問題。印度被稱為"民族博物館",很多民族之間積怨很深,矛盾不斷。比如錫克族的印度俘虜就好勇鬥狠,仇視其他民族,經常和高爾瓦族等其他印俘打架鬥毆,而且還是群體性鬥毆

當時印度軍隊裡面也有一些尼泊爾籍和巴基斯坦籍的士兵,但是受大國沙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印度籍的士兵瞧不起這些國籍的俘虜,雖然同是俘虜,但是印度籍士兵還是經常欺負其他國籍的俘虜。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在管理中,為了方便俘虜的飲食,有時會派一些印俘自己去擔米、打水、搬糧食等勞動。這些參加勞動的印俘,有時會吵鬧著要"工資",還說這是國際法的規定。

對此,管理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因為根據《日內瓦公約》的規定,印俘的這些勞動,是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勞動,與公約中所講的報酬性勞動不一樣,因此不符合發工資的條件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二、用行動感化印俘,他們最愛看的電影是《白毛女》

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和幫助印俘認清戰爭真相的目的,印俘收容所的管理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印俘中有很多人信奉宗教,管理人員始終尊重印度的民俗習慣,為了方便他們的宗教活動,管理人員還專門騰出場地。有的還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比如在印俘"燈節"的時候提供蠟燭和食品,這讓印俘十分感動。

為了讓這些印俘的家人少一些擔心,管理所還按照規定讓印俘給自己的家人寫信,管理所統一郵寄,這讓很多印俘與家人有了聯繫,內心更加溫暖。

除了這些,印俘管理所還經常播放影片,這些電影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專門用來講明中印邊界問題真相的影片,比如《友誼長青》等,另外一個就是教育意義的影片,比如《戰火中的青春》、《五朵金花》等。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在這些影片中,最受歡迎的電影是《白毛女》。因為這些印俘當中,很多都是家境貧困的士兵,他們也面臨著階級壓迫的問題,印度也有"黃世仁"、"白毛女"的原型。這部影片可以引起共鳴,因此印俘經常要求重複播放,前後播放了幾十次,仍然還喜歡看。

除了這些教育宣傳方式,管理人員還經常帶領印俘參加勞動,而且在勞動中,軍官和士兵都是平等地參加勞動,沒有矯揉造作的痕跡。這讓印俘很是吃驚,因為在當時的印軍中,官兵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三、交接戰俘時,印俘高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

印俘管理所採取的種種措施感化了這些印俘,不少印俘受深受感動。因為對比很明顯,在印度,士兵經常受到欺負,沒有地位,家裡經濟情況也差。而在管理所,他們見識到了中國的仁義,也認清了印度發動戰爭的不義性質

當時關押印俘的管理所不止一個,而是分佈在新疆和西藏很多個地方。1963年4月起,這些印度俘虜開始陸續送回,印度派遣印度紅十字組織前來對接相關工作。

在交接印俘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印度紅十字人員見到印俘之後,想喚起他們的"愛國之情",於是高呼"印度萬歲",但是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印俘已經認清了印度發動戰爭的本質,因此對這一口號似乎沒有什麼反應,呼應者寥寥無幾

見到印度紅十字會在喊口號,我方人員也高呼"印地

秦尼,巴依巴依",意思就是"中印人民是兄弟",結果,印俘中一片響應,都跟著高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這搞得印方人員十分尷尬

交接俘虜時,印方高呼“印度萬歲”,印俘無反應,卻呼應我方口號

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本來就是正義的戰爭,在印俘管理所,我方人員只是讓對方正確認清對錯,對方紅十字管理人員也承認中國工作好到極致。

參加過這場戰爭的印軍師長普拉沙德也說:"中國人在戰場上是勝利者,在輿論上也是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