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傅佩榮:除夕夜,讓我們一起做件有意義的事

中國人要過兩次年,元旦只是形式上放幾天假;

春節,卻有休養生息的實在感受。

我喜歡春節,不僅是為了它帶來這種感受,更為了它配合大自然的節氣,顯示週而復始的生命現象。

1宇宙的生日

研究古代民族的人,已經肯定告訴我們:

人類不論處於何地,都有共同的“新年”慶典,以此慶祝“宇宙的生日”。

人類生命寄託於宇宙,宇宙始於渾沌走入秩序。

有秩序才能定位,如春夏秋冬四時運行所需要的規律與韻律,才能施展開來。

古代民族的思考方式,離不開神話式的理解,就是以同情感應取代邏輯推論;

不把世界看成物質的積聚,而看成生命的流行。

因此“一切可以變成一切”,萬物之間並無真正隔閡。

時至今日,這種特色在兒童所愛的童話故事中,仍然清晰可辨。


傅佩榮:除夕夜,讓我們一起做件有意義的事

2心靈的整飾

以成人來說,我們在慶祝新年時,也常想到“除舊佈新”四個字。

這只是提醒自己清掃環境,保持窗明几淨嗎?

還是,它也包括心靈之整飾?

譬如,仔細反省過去一年的心路歷程:

是在原地踏步,還是稍有進益,或者甚至往下墮落了?

我是否變得更有知識,更有耐心,更有雅量,更有情趣?

我是否維繫了老朋友的交情,同時結識了新朋友?

然後,瞻望新的一年:

我的計劃往哪裡發展?

每一年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去不返的;

生命雖有周期,但不可能重複,所以特別值得珍惜。


傅佩榮:除夕夜,讓我們一起做件有意義的事

3生命的週期

除了以一年為自然週期之外,生命本身就構成一個個週期。

從入學到畢業,帶著淚來,含著淚去,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進入中學,再走一次類似的路,但目標已經提升,要以數萬人共同參加的聯考為一展身手的舞臺。

如果順利上了大學,又要再由“新鮮人”開始,重複一次生命週期。

這一次的週期也許平靜無波,但也可能充滿驚濤駭浪。

到了畢業時,一腳跨入成人世界,向青春揮手告別。

然後呢?

好像從此視線模糊,看不清下一個目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新年”提醒我們,不能只靠自然週期,還須設定人文週期。

選擇一個三至五年的目標,由準備期、努力期、收成期到休養期。

就像一個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樣,讓自己的生命充實而穩健地走向最高的可能目標。

在除夕夜,家人團聚、圍爐夜話的時候,不妨分享一下我們各人對生命週期的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