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交哪個檔次更划算?

雨荷33713626


所謂靈活就業人員,無非就是自己掏錢給自己交保險,全額都是自己拿,沒有單位給承擔。這種選繳費檔次看你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將來對退休待遇的期望值。

繳費一般從60%到300%的檔次都有,如果不差錢,想將來有個比較高的退休金,那就往高裡交。如果承受不了的,可以選擇低一點的檔次。話說還有很多連最低檔都承受不了的,處於養老的尷尬境地。


百科大神OMG


我們這沒有百分之四十這一檔最低百分之六十6688.8每個月扣557.4我就是按靈活就業辦的!沒工作的家庭主婦!說合適的有,說不合適的有,沒辦法為了將來考慮!說能不能活到退休,退休了啥時候能把自己的錢領回來,未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也無法預測,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吧!手頭緊也沒辦法買商業的保險,基金啥的,以後有錢了再說吧,我是79年,今年四十!


爸爸我要淡定


我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我只買最低檔那種,我們廣西養老和醫保捆綁在一起的,養老保險交夠15年,領多少退休金我都可以不記,只看中醫保,人會越來越老,身體毛病也會增多,有醫保起碼能讓自己看病更輕鬆,不會增加孩子負擔,真出現嚴重大病時,我寧可選擇放棄治療,也不會讓家人人財兩空,人終有一死,沒什麼可怕的。



特價童鞋加盟連鎖


關於靈活就業人員應該按照什麼比例來繳費最為划算的問題,其實大部分人都走進了一個誤區。

基本都在討論那種比例最划算,而不是直接比較誰的領到手的錢的多少。

很多人都說,按照最低60%繳費,到時候和100%繳費領取退休金的時候相差不大,舉個例子,60%每月繳600元,100%每月繳1000元,都繳15年,最後領錢的時候,60%的領850元,100%的領1000元,這時有人會說,你看,每月少交400,但是隻少了150,多划算!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明明是每個月比你錢多,怎麼還沒有你舒坦了?

絕大多數靈活就業人員,也就是說是自己給自己買社保的,其實按照最低比例來繳費的,都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而選擇最低比例的,絕對不是因為划算不划算,本來可以繳100%而故意繳60%,然後自己再存40%。其實真是這樣的話,這40%估計都不知道存到哪兒去了。

大部分普通人,退休後,基本就是一套自己居住的房子,然後有點存款,這個錢對於老人來說就是棺材本,用於今後支付醫保之外的醫療費的,換句話說,退休之後,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全部來自於退休金了,其他都是棺材本,那麼,人家每月1000,你每月850,誰好誰壞,這不非常明顯的嗎?

當然,你要說有錢人,自己買保險的,他退休的時候各種資產加起來幾千萬,那麼這個每月多幾百少幾百的退休金就無所謂了,這種人就可以選擇按照最低比例來繳費,甚至交不交費都不重要。

所以,大部分普通人,自己繳費的情況下,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比例去繳費,是最正確的選擇。


低調的大吃大喝


靈活就業人員,是指那些沒有工作的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或打零工人員,他們沒有在單位上班,只能自己掏錢買社保。

這類人員到經辦部門辦理參保繳交時,工作人員都會讓其選擇繳費檔次。相信大家都會有疑問,繳費檔次這麼多,我要選哪個比較好?保叔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考量:

1、經濟承受能力;

2、多繳多得;

3、養老金調資金額;

4、影響退休後醫保的劃撥金額;

5、回本速度。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戳上方頭像關注,更多社保問題可以評論或者私信找保叔哦。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哪個檔次最划算?需要注意什麼?

1、經濟承受能力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各地區會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設置不同的繳費檔次供參保人員選擇。

以廈門為例:設有7個繳費檔次,繳費基數分別是社平工資的60%、70%、80%、90%、100%、200%、300%,繳費比例為20%。也就是最低每個月交754.56元,一年是交9054.72元;最高每個月交3772.8元,一年則是交45273.6元。

參保人員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檔次。每年可變更一次繳費檔次,比如當年經濟承受能力較好的,可以選擇高一點的繳費檔次,隔年要是差些的,就可以將檔次調低一點。

2、多繳多得

檔次選擇越高,繳交的錢也就越高,以後計算出來的養老金金額也就越高。福建省(除廈門)退休工資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t

② 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個月參保人員繳交的金額有一部分是轉到個人賬戶上(繳費基數的8%轉入),一部分是轉到統籌賬戶(繳費基數的12%轉入)。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職工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確定。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為:

退休年齡應以週歲為標準確定計發月數。

保叔舉個例子:廈門的張先生,繳交社保15年,社平工資假設為6288元/月,以社平60%和社平300%為基數對比,暫不考慮個人賬戶計息和社平工資變動情況,退休時分別可以領取到多少的養老金?

① 按社平60%為基數,退休時養老金=【6288*(1+0.6)÷2×15×1%】+【(6288*60%*8%*12個月*15年)÷139個月】=1145.56元/月

② 按社平300%為基數,退休時養老金=【6288*(1+3)÷2×15×1%】+【(6288*300%*8%*12個月*15年)÷139個月】=3840.4元/月

可以看出,按60%和300%為基數來繳社保,退休後養老金一個月就相差了2694.84元,一年則是相差32338.08元,算起來還是蠻多的。

3、養老調資金額

大家都知道,每年國家都會對上年度已退休的人員進行養老調資,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其中,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也就是鼓勵參保人員退休前多繳費、長繳費就可以多得養老金。

以福建省(除廈門)2018年的調整辦法為例:

掛鉤調整與本人養老金掛鉤:按2017年12月本人養老金的2.1%調整;
掛鉤調整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按本人繳費年限多少調整,每一年繳費年限增加1元。

保叔以前面的老張來舉例:

① 2017年退休的,選擇60%檔次的,交15年,養老金是1145.56元/月,2018年掛鉤調整金額是24.06元/月;

② 2017年退休的,選擇300%檔次的,交15年,養老金是3840.4元/月,2018年掛鉤調整金額是80.65元/月;

對比調資上,每個月相差56.39元,一年相差676.68元。

4、影響退休後醫保的劃撥金額

辦理醫保退休以後,每個地市會根據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金額,按一定的比例劃撥一筆錢到參保人員的醫保賬戶上供其就醫、購藥使用。

例如,福州每個月按本人月基本養老金的4.5%劃撥。

① 假設養老金為1145.56元/月,每個月劃撥到醫保賬戶上的金額=51.55元/月

② 假設養老金為3840.4元/月,每個月劃撥到醫保賬戶上的金額=172.82元/月

對比一下就非常清楚了,養老金越多,每個月划進醫保站那個戶的金額就越多。

5、回本速度

繳了這麼多的社保,究竟要領多少養老金才能回本呢?保叔還是以上述老張的參數為例,不考慮養老金調資情況:

① 社平60%為基數:每個月交754.56元,一年是交9054.72元,15年就是135810元,每個月養老金1145.56元/月,大概要領119個月才能回本;

② 社平300%為基數:每個月交3772.8元,一年則是交45273.6元,15年是679104元,每個月養老金3840.4元/月,大概要領177個月才能回本。

可以看出,繳費檔次低的,回本速度會快些。

但是現如今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平均壽命也在延長,如不考慮回本速度,保叔建議多繳多得最為划算。

大家好,我是並不是很想紅的保叔。更多五險一金相關問題,歡迎關注保叔的頭條號【家加社保】,或者下載【家+社保APP】找保叔哦。

家加社保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交哪個檔次更划算?

即然我們談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那就不考慮過渡性養老金,也比較直觀地看出來。

首先,全國各地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的基數不同,有的省是60%、70%、80%、90%、100%、300%,還有的省是60%、70%、100%等等。(除極少數省份可以選擇40%,還有一個地區可選擇以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這些為特例地區,我們暫不討論。)


我們說大多數的,以退休時上一年度社會平工資為4735元為例:分別以60%、70%、80%、100%、300%繳費為例,做個比較。

第一,不同比例繳費能得到的養老金

1、以社平的60%為基數,自2004年開始繳費15年,2019年達到60歲退休,個人賬戶約有22000元,能領到的養老金為:4735*(1+0.6)/2*15*1%+22000/139=726.47元/月;

2、以社平的70%為基數,自2004年開始繳費15年,2019年達到60歲退休,個人賬戶約有25600元,能領到的養老金為:4735*(1+0.7)/2*15*1%+25600/139=787.88元/月;

3、以社平的80%為基數,自2004年開始繳費15年,2019年達到60歲退休,個人賬戶約有29500元,能領到的養老金為:4735*(1+0.8)/2*15*1%+29500/139=851.45元/月;

4、以社平的100%為基數,自2004年開始繳費15年,2019年達到60歲退休,個人賬戶約有36500元,能領到的養老金為:4735*(1+1)/2*15*1%+36500/139=972.84元/月;

5、以社平的300%為基數,自2004年開始繳費15年,2019年達到60歲退休,個人賬戶約有110000元,能領到的養老金為:4735*(1+3)/2*15*1%+110000/139=2211.87元/月;


第二,不同比例繳費所支付的社保費用

1、以社平的60%為基數,個人賬戶約有22000元,個人實際支出55000元;

2、以社平的70%為基數,個人賬戶約有25600元,個人實際支出64000元;

3、以社平的80%為基數,個人賬戶約有29500元,個人實際支出73750元;

4、以社平的100%為基數,個人賬戶約有36500元,個人實際支出91250元;

5、以社平的300%為基數,個人賬戶約有110000元,個人實際支出273750元;


第三,各種繳費比例的回本時間

1、以社平的60%為基數,回本時間約為55000/726.47元/月*12=6.3年;

2、以社平的70%為基數,回本時間約為64000/787.88元/月*12=6.77年;

3、以社平的80%為基數,回本時間約為73750/851.45元/月*12=7.22年

4、以社平的100%為基數,回本時間約為91250/972.84元/月*12=7.82年

5、以社平的300%為基數,回本時間約為273750/2211.87元/月*12=10.31年


綜上,如果從投資的回報時間來看,以最低檔的基數繳費,收本的速度最快,最划算。

其實,上面的核算是存在問題的:

首先,回本的速度要遠快於上面計算的速度,主要原因為養老金連年上漲;

其次,存儲在個人賬戶中的養老保險,計帳利率要遠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

最後,上面僅從回本速度考量的,但如果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講,現在人均壽命為76.7歲,只要壽命夠長,其實是繳費越多,基數越高,越划算。


歡迎交流,有問題請留言,謝謝!


老王觀職場


常常有親友私下問我:

“感覺交社保很不合算,社保繳費一年一年進步,交的錢算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能不能爽性交夠15年就不交了,就等退休領養老金啊?”

那你可要想明白了,確實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主意:交滿15年能退休拿到養老金就停止交納,只等退休領養老金。

但其實這樣會極大影響你的養老金待遇領取,因為養老金的核算根繳費年限有很大聯繫,簡單來說便是社保的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那麼怎樣交納社保最合算?

首先,社會保險是一種全民福利,具有基本保障功能,依據繳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個人交納的社保和單位交納的社保。

一般情況下,單位交納社保必須按員工實際工資按份額交納,沒什麼把戲好玩,

但假如有按最低繳費基數給員工交納社保的公司,它們都是流氓公司,冒犯勞動法,會被法律賞罰。

同學們假如在這種公司上班,找機會跳槽就對了。找正規單位代繳社保,努力作業,升職加薪進步社保繳費額度。

有作業的同學,因為有單位代為擔負大部分社保金,所以社保交納的越多越合算,越省錢!

假如是以個人名義交納社會保險金的話,只可以是交納社會保險中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這兩個部分。

需求注意的是,假如有作業,單位會為自己擔負大部分社保金,假如是自己交納的話,就需求自己全額交納了。

那麼自己應該如何交納社會保險才幹比較合算呢?

首要醫療保險相對簡單,醫保交納費用跟住院後報銷比例無關,只跟醫保卡上個人賬戶的錢有關。所以個人繳費,按最低標準交納醫保,性價比最高!

養老保險相對複雜,讓咱們追本溯源,慢慢揭開它的面紗。

首要,交納養老保險便是為了退休後收取養老金!多拿退休金少繳費便是咱們的方針,當然這個方針是相對的,多交納多收取才是根本,少交納多收取僅僅技巧!

咱們先來看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是:   

(一)月根本養老金=根底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根底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員工月平均薪酬×(1+自己平均薪酬指數)〕÷2×自己全部繳費年限(工齡)×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貯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咱們分析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就會發現以下幾個隱秘:

1.自己繳費薪酬不足本市上年度在崗員工月平均薪酬的會被國家補貼!

2.繳費年限越長,根底養老金越高;

3.退休年齡越晚,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4.個人賬戶累計貯存額越大,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由此倒推出個人交納養老保險,多拿退休金少繳費的方法:

1加長繳費年限

2找社平薪酬高的城市交納,並確保至少交納10年以上

3按當地最低繳費基數交納,

我給大家總結了一下針對自由職業人員,自己全額繳納社保的四字真經:

高、低、長、短!

選擇高社會平均工資的城市繳費;

按最低繳費基數去繳納;

長期繳納,不要因為滿15年就能退休就只繳納15年,最好繳足30年或40年,持續繳費到退休年齡!

選擇最短距離的大城市,其實選擇本省的省會城市就是好選擇,這樣以後辦退休,辦各方面手續都方便!

大城市繳納社保還額外附送好處:

連續繳納社保,可以購買限購房,可以落戶積分,可以搖號買車等等!


阿寶尋金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交哪個檔次划算,這樣根據你的月收入來決定。

不管你繳納哪個檔次,一定要交,養老保險是以後退休後生活的根本保障。


靈活就業人員,指的是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就業的人員,包括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的失業人員、辭職人員、自謀職業人員等等。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失去勞動崗位、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員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你即然是靈活就業人員,那你只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就行(我認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人們生活的最根本的保障)。


俺媳婦以前也是靈活就業人員,2012年5月份時我給他辦理了養老保險,我辦理的是最低檔(60%檔),2012年6月份繳費299元,7月份都漲到300多元,然後每年7月份都漲,現在每個月繳納差不多600元。

醫療保險是隨著我們村裡辦的,最初時每年150元,現在每年220元。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2012年時我的月工資才1350元,那年媳婦沒有上班,以我那時的經濟收入,也只能繳納300多元。

後來媳婦上班了,起初幾年單位沒有給繳納養老保險,但是單位每個月補助200元,今年年初,媳婦單位給辦理了正式入職,養老保險轉到她現的單位了。


所以說,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要根據你的月收入來決定要繳納哪一個檔次,收入高的,你就繳納100%檔,退休時錢拿的多一些;收入低的,就繳納60%檔,退休後生活有個保障!



人在風上走


這個問題其實主要要看參保人的經濟情況和什麼時候回本。


1.下圖是無錫社保繳費檔次,主要有7個繳費檔次:

靈活就業人員需要按按對應的繳費檔次的繳費基數的31.2%參保繳費,並且靈活就業人員只能參保養老與醫療這兩項,在手頭不寬裕,只想有個基礎保障的時候,可以選擇按最低繳費標準參保,並且現在有很多企業參保依然是按照最低繳費標準給員工參保繳費。

2.回本速度:

首先我們假設一種理想狀態來估算:

①.假設就在今年65歲退休,且社保繳費基數一直是如圖所示3368元並未變過,全程按最低繳費檔次繳費,並交了30年社保,養老醫療合計/年=1050.816×12×30=378293.76元;

②.若是中等檔次繳費,即第4檔,並交了30年社保,養老醫療合計/年=1507.584×12×30=542730.24元;

③.若是按最高繳費檔次繳費,並交了30年社保,養老醫療合計/年=5254.704×12×30=1891693.44元。

其次我們再來計算到65歲退休時可領取多少退休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退休時年齡,如,50週歲為195,55週歲為170,60週歲為139)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月平均工資×視同繳費指數×視同年限×1%×過渡係數(1.2%)

職業年金=本人退休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由於是靈活就業人員,所以職業年金也就是無)

由此計算得:

①.按最低檔次繳費,65歲退休時可領退休金3758元/月,回本則需要領取8年零5個月;

②.按中等檔次繳費,即第4檔,65歲退休時可領退休金4379元/月,回本則需要領取10年零4個月;

③.按最高檔次繳費,65歲退休時可領退休金,回本則需要領取20年。

若是從回本角度,這樣看來則是選擇最低檔次繳費,反而回本時間更短。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選哪個檔次繳費具體還是看個人經濟能力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雖然繳費最低檔次回本時間最短,但是對應的退休的時候領取的退休金也是最少的。


楊方方土


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是自願的,而非強制性的,也就是說你可以交也可以不交。所以這個選擇權是留給我們自己的。但是在城鎮就業的職工是沒有這個選擇的權利的。為什麼呢?因為他需要是強制繳納社保的。


許多想要辦理社保的人,都會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個人社保交哪個檔次最為划算。

通常檔次越高,可享受的醫療報銷金額也就越高,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退休時能夠領取的退休金就越多。


當然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個人部分和統籌部分都是自己承擔,如果活的不夠長,可能會吃虧,所以結合自身的工作能力、經濟收入和身體狀況進行選擇較為划算的檔次。


面對是否繳納社保的有些朋友來說,也是出現了兩種選擇:一種是積極繳納,另一種是,不願繳納。很多人可能甚至覺得一個月的社保要好幾百塊,用這些錢還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繳納的必要。


社保交不交看你個人的工作能力和經濟收入,總的來說,高收入並且預期未來收入還會增加的,可以不用太在意;低收入的還是老實交吧,個體抗風險能力肯定比社保更低。


越是高收入人士抗風險能力強,就可以不依賴社保,越是收入少越需要社保。


所以說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希望大家既能把現在的生活過好,也能把老年生活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