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回头读书

文史专家王世襄曾自承在燕京是差等生,十足的另类。

某次邓之诚先生讲课,王世襄揣着蝈蝈葫芦进了课堂,正当邓先生讲得兴致勃勃时,蝈蝈突然响了起来。邓之诚很不高兴,将他赶出了课堂。

直到考入燕京研究院,王世襄才决定“不玩了”,浪子回头,好好念书。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太炎征婚

民国初年,章太炎曾在北京《顺天时报》上刊登《征婚告白》,其中提了五个条件:

一是要湖北人;二要大家闺秀,性情开放;三要通文墨,精诗赋;四是双方平等,互相平等;五是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这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因而也毫无结果。

后来,章太炎再次征婚并提出如下择偶标准:

“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蔡元培听说后,将《神州女报》创办人、女才子汤国梨介绍给他,结果两人成了夫唱妇随的如意眷属。

不过,汤国梨并非湘妹子也非鄂女子(浙江乌镇人),章太炎偏情于两湖女子,亦不知做何解。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胡适结婚

1917年,胡适奉母命回乡与早已订婚的江冬秀完婚时,曾写了一首新诗歌作为纪念:

“记得那年,你家办了嫁妆,我家备了新房,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这十年来,找了几朝帝王,看了多少世态炎凉。锈了你嫁妆剪刀,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越陈便越响。”

胡适十四岁外出读书时,其母为他定下这门婚姻,诗中说的“那年”,指的是他十八岁时,家中命他完婚,胡适以“家贫、求学”为借口逃了一次,但十年后无可再逃,江冬秀也已成为闺中老姑娘矣。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胡适


给谁纳粮

冯玉祥曾在回忆录总说,清末一次演习结束后,他去拜会一位朋友,有一位六十余岁的老先生跟他说话,头一句就是:“你置了多少地了?”

冯说:“咱们的国家如今衰弱已极,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自己哪有心思去置产业?”

老先生笑了一笑。这一笑里,蕴藏着他的饱满的世故阅历,同他的人生哲学。他说:

“你究竟年纪轻,还不知道世上的艰苦。什么外国人占高丽,占这占那,这和我们有什么相干?我劝你最好还是置几顷地,有上三顷五顷的,再好也没有了。

说什么也是地好。古话说,有地能治百病,你是良友的朋友,我要把老实话告诉你。你千万不要上人家的当。”

冯说:“要是我们的国家亡了,有地也是无用的了。”

老先生说:“为什么无用?谁来做皇帝,就给谁纳粮好了。”

冯玉祥觉得再也没法说下去了,但他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先生的话代表了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意识和观念。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汉奸国贼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据说焚掠圆明园以龚半伦为引导。

龚半伦名橙, “为好大言,放荡不羁,窘于京师,辗转上海,为英领事记室。及英兵北犯,龚为响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趣圆明园。”

龚半伦即龚自珍之子,其曾做英国公使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奕訢谈判,其间百般刁难。

恭王大忿,怒骂其“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半伦回骂:

“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你们堵死,还被尔等贪官盘剥的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应该指出的是,前半段是野史,后半段是后人添油加醋。其实英国人烧圆明园,哪里有龚半伦这个汉奸翻译说话的份,至于怒斥恭亲王,更是现代人的网络历史发明罢了。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随帝而去

同治大婚后,慈禧一向不喜其皇后阿鲁特氏,同治死后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因慈禧没为同治立嗣,阿鲁特氏在宫中毫无名分(本应升为皇太后)。

阿鲁特氏之父、状元崇绮上奏请求如何处理,慈禧见折后冷冷道:“皇后既如此悲痛,既可随大行皇帝去罢!”

走投无路下,阿鲁特氏写一纸条向父亲求助,崇绮接后忍痛批了一个“死”字,作为答复。阿鲁特氏万念俱灰,次年即吞金自杀,此时离同治驾崩尚不到百日。

(节选自金满楼:《漏网之鱼:1840-1949中国小历史》(未登稿)


恭亲王怒斥龚半伦为汉奸,龚半伦回骂奕䜣为国贼,这事是真是假?

更多精彩,请关注笔者民国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