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为什么要设左丞相和右丞相?哪个官大?

未鸣读史


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丞相拥有非常大的权力 怎么区分左、右呢?原来在上朝时位于皇帝左边的叫左丞相,站在皇帝右边的就叫右丞相。

丞相也可以叫宰相,但是丞相是一种正式的官职,宰相则是各朝各代一种能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职务的统称。

历史沿革:

战国时的相是百官之长。秦武王时期开始设置左、右丞相。刘邦建立汉朝后,改称相国,不久恢复丞相之称。

各代称谓:

唐朝时宰相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朝中书省下设左、右丞相。

明朝朱元璋废了丞相后,内阁大学士就是事实上的宰相;清朝事实上的宰相则叫军机大臣。

官职大小:

由于各个朝代的尊卑和风俗不同,左右丞相的官职大小也不同:秦朝、北宋和明清以左为大;战国、汉朝和南宋则以右为尊。

古代的各种官职中,虽然其他官职的名称也经常改变,但是丞相名称的变化最多,改动最频繁,有时候设,有时候不设,有时候设了又改动名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面对浩瀚如山的繁重复杂的政务,皇帝需要一个能干的丞相来分担,但是时间久了,皇帝又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所以他又需要将丞相的名称改变,以降低丞相的实权,周而往复,这也是历史上皇权和相权之争的一个死结。

皇帝设置左、右丞相,是为了让大臣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便于皇帝借力打力,平衡和操控皇权。


未鸣读史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类似于今天的国务总理。按照文字上的含义,丞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县丞,就是古代的副县长;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傧相,就是陪伴新郎和新娘的人,新郎新娘不能办的事情就有他们去办,实际上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手。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手,谁的副手呢?皇帝的副手。

丞相又叫宰相,为什么叫宰相呢?原来古代贵族之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而祭祀时最重要的又在于宰杀牲畜,所以替贵族管家的叫宰。秦汉统一后,化家为国,代替皇帝管理国家的人就叫宰相。

以上就是丞相和宰相的由来,这是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的,非常有趣,也很通俗易懂。钱穆先生出身著名的无锡钱家,谙熟中国古代历史,他的作品深入浅出,属于大家之作。

在中国古代某些朝代,丞相有时还分左右两个。中国以右为尊,这种情况基本上以右丞相为高,左丞相次之;但朝代也个别有例外,以左丞相为尊,右丞相为副。


民国年间那些事


宋元丰改制,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丞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丞相。 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职权为首相。

南宋时以尚书左右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

谁的职权大呢?左丞相是尚书省十门下省的职权,右丞相是尚书省 十 中书省的职权。中书省是拟订政策的,门下省是复核审定的,中书省的职权比门下省大。所以权归右相形成常态。


飘香饭店


古代以左位尊。当然是左臣相大


此生不悔入中华


说白了,就是政府正副总理。左为正,右为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